設計方案zz縣烏江五橋工程1500橋位地形圖測量(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658
2023-12-19
11頁
83KB
1、ZZ縣烏江五橋工程1:500橋位地形圖測量技術方案設計工號:2010k10XX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0年01月ZZ縣烏江五橋工程1:500橋位地形圖測量測量階段工號:2010k10院 長: (教授級高工)總 工 程 師: (教授級高工) 審 定: (高級工程師)審 核: (工 程 師)項目負 責人: (工 程 師)技術負 責人: (工 程 師)編 寫 人: (工 程 師)XX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0年01月目錄一、概述1二、作業的技術依據2三、已有測繪資料2四、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采用3五、軟件的采用3六、GPS測量3七、高程測量5八、圖根控制測量6九、地形圖表示的內容7十、地形圖成圖方法、比2、例尺、分幅、編號8十一、成果質量保證措施8十二、成果提交清單9一、概述為了適應重慶市ZZ縣城市規劃建設及經濟的發展,滿足設計、勘察對ZZ縣烏江五橋工程地形圖的要求,受ZZ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勘察分院承擔了ZZ縣烏江五橋工程1:500橋位地形圖測繪。初步設計長約700米,本次測繪范圍根據設計、勘察人員意見,以設計線為中線,兩邊分別測量200米,再在初步設計的起點和終點處順設計線路分別延長50米,面積大約0.4平方公里。1、測區概況ZZ是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重慶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北接湖北,南連貴州;測區位于ZZ縣城內,地理位置:東經108。9,30,3、南緯29。17,40,,本次測區東起于ZZ縣下壩街烏江明珠小區,西接石嘴街三岔路口處。設計中心線地表多為施工區,起點處修建的烏江明珠大樓還未完工,地面堆積較多的建筑廢料,終點靠江邊多為撤遷中的房屋,線路南側正在修建商品房,地表同樣堆積了建筑廢料和修建商品房的建筑材料,終點街道機動車、行人流動量相當大,通視條件極差,測區跨越了烏江,水面寬約150米,兩岸的江邊正在修建河堤工程,地表隨時都在開挖,到處堆積泥土和建筑材料,位與測區的烏江上游正在修建電站,河水水位變化頻率較快。兩岸交通擁擠。2、擬定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精度等級數量產地01GPS接收機ZHD8200G單頻2mm+1p4、pm4臺套中國02全站儀Topcon1022 2mm+2ppm3套中國04筆記本電腦聯想2臺中國3、擬定工作任務情況項目類別數量D級GPS測量起算點2個新點4點四等三角高程總長19Km地形測圖1:500總面積0.4平方公里4、投入的人員情況:本次測繪項目計劃投入4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工1人,測工2人。二、作業的技術依據1、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2、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規程GB/T 18314-2009;4、1:500、1:1000、 1: 2000 地形圖圖式GB/T 202572007;5、1:500、1:1000、 1: 205、00 地形圖數字化規范GB/T 171601997;6、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7、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CH1003-95;8、檢查規定及質量評定標準(A版)Q/GCWDQA8-02-2002;三、已有測繪資料本測區有ZZ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兩個點四等GPS點:插旗山(YCQS)和天豪大廈(YTHL),兩個已知點坐標系為ZZ城建坐標系,以上兩點經踏勘檢查,完好無損,中心標志清晰,可以作為起算點使用。其成果為:插旗山(YCQS) X=3240828.308 Y=514504.869 H=578.526天豪大廈(YTHL)X=3241766.146 Y=515449.46、34 H=347.108四、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采用1、平面坐標系統由于ZZ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兩個點為四等GPS點,本次測量的首級控制點同樣是四等GPS控制點,所以平面坐標系采用近似于ZZ城建坐標系的獨立坐標系,以天豪大廈(YTHL)坐標和天豪大廈(YTHL)與插旗山(YCQS)的方位角225。12,17.11,作為起算數據,投影中央子午線設為設計橋位中線。2、高程系統:采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投影高為測區平均高程。五、軟件的采用1本測區GPS處理軟件采用中海達數據后處理軟件;2控制處理軟件采用國家測繪局重慶測繪院開發的PPSP控制處理軟件;3數字化地形測量成圖軟件采用南方CA7、SS6.1For AutoCAD2004數字化成圖軟件。六、GPS測量1、GPS點的選點及埋設:根據本次測量的要求擬定在烏江兩岸分別埋設1對D級GPS點,能通視,GPS網由2個起算點和新布設的4個D級GPS點組成。1)、點位選取:GPS點均按照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與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規程的要求在實地選取。所有GPS點要滿足GPS數據接收條件和點位長期保存的要求。2)、點位及標石制作:所有GPS點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的要求。點位盡量選擇在房頂,中心標志采用銅芯制作。2、儀器的檢核與作業計劃的制定:1)作業前對所有儀器的對中誤差進行檢驗,所有儀器的光學對點器對中誤差8、2mm,光學對點器檢校合格后方可進行其它項檢驗。2)GPS相位中心的檢查:在一個地表平坦的地方,且滿足GPS的接受條件,地下做四個標記,每兩個點之間大約3米,用校正過的鋼尺分別多次測量每兩個點的距離取其平均值。GPS觀測1小時后,經過解算的GPS相量,與鋼尺測量的距離比較0.1mm。3)根據星歷預報,結合實地交通情況制定作業計劃。觀測的時段PDOP60分鐘。觀測條件數據采集大于60分鐘,至少接收4顆衛星,外業觀測事采樣間隔設為5秒。3、GPS點的數據采集:1)、接收機的選用:用4臺ZHD8200G單頻GPS接收機進行數據采集。接收機標稱精度均為(2mm+1ppm*D),D為觀測基線長度,單位為9、公里。2)、組網方式:D級GPS網以邊聯式組網。3)、實際觀測要求:嚴格按照規程的要求安置和操作GPS接收機,確保對中精度優于2mm,天線高度量測精度優于3mm。實際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等級衛星高度截止角有效觀測衛星總數時段長度(分鐘)數據采樣間隔(秒)D級網15度5顆60104、基線解算:1)、使用軟件包:中海達數據后處理軟件HDS2003。2)、自動解算:在對觀測衛星數據進行必要的編輯之后進行自動解算。編輯包括忽略不足15分鐘的觀測衛星,禁止有周跳和連續間斷的觀測值。3)、手工解算:對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基線解進行手工解算。通過對處理樣式的編輯來求得基線最優解。4)、基線解算結果的檢驗:本次G10、PS網組成15條基線向量,所有基線必須通過Tau檢查,比率值要求全部3,復測基線、同步環,異步環檢驗精度均符合有關規范要求后,方可提供網平差。對不合格基線禁止參與網平差,組網必要的基線解算不合格必須重測。5、GPS網的平差計算:1)、基線組網要求:所構網圖形結構較強,已知點分布合理,符合相關規范。2)、先驗精度的設置:根據有關規范,設置先驗精度為:0.01m+10ppm3)、平差計算先在WGS84坐標系下進行無約束平差,用以檢驗基線網的內部符合情況,再次檢核組網基線是否存在粗差;然后進行兩個已知點約束平差,用以檢驗起算點精度情況。最后在獨立坐標系內進行二維全約束平差得到各GPS點的最后平差結果11、。基線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和最弱點平面中誤差必須滿足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規程的要求。七、高程測量測區跨越了烏江,高低起伏大,采用四等三角高程測量,形成一個閉合環,以其中一個GPS點高程作為起算點,測量儀器采用全站儀,垂直角對向觀測四測回,距離往返各測一測回;各項要求見下表:等級垂直角觀測距離觀測儀器精度測回數指標差較差測回較差儀器等級觀測次數四等2秒47秒7秒2mm+2ppm往返各一次儀器高量取兩次取中數,每站測取氣溫、氣壓,氣溫取值到0.5,氣壓取值到100Hpa。平差計算:四等測距高程導線平差采用PPSP控制處理軟件進行,平差采用條件平差方式進行嚴密平差。大氣折光系數根據測量時的天氣12、情況而定,四等測距三角高程的各項精度指標均達到規范要求,每公里高程中誤差:M.S.E(mm/km)10符合或環形閉合差八、圖根控制測量1、圖根控制測量本工程加密圖根控制以GPS點作為起算點。圖根導線(網)按附合導線和節點導線布設,圖根導線(網)發展一次。圖根導線(網)的施測: 水平角觀測一測回,垂直角對向觀測各一測回,距離單程觀測一測回,儀器高、覘標高量取兩次取中數,首末站量取氣溫氣壓,氣溫取值到0.5度,氣壓取值到100 pa。圖根導線點的標志采用臨時性標志。圖根點的編號按T01、T02Tn順序編號。2、電磁波測距圖根導線的主要技術按下表規定執行。比例尺附合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水平角13、測回數(DJ6)測距邊邊測回數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方位角閉合差()1:50090080*111400040n3、采用光電測距極坐標法布設的圖根支導線不超過三條邊.圖根支點一幅圖內未超過圖根點總數的30%,其邊長不超過定向邊長的三倍,最大不超過200米。測距使用級儀器往返觀測一測回,水平角觀測一測回,固定角不符值小于30。5、圖根點的標志設置,在建城區圖根控制點地面標志,使用鉆子鑿刻邊長為10CM等邊三角形,中間鉆一小孔作為測量的對中標志,并涂紅油漆,在明顯地物上標注點號和相關距離,便于尋找使用;非建城區圖根控制點的設置,采用4CM4CM25CM木樁打入地面,中間釘入小鐵釘作為測量的對中標志,在明14、顯地物上濆涂點號,標注相關距離,便于查找使用。6、圖根附合導線采用近似平差法進行計算。九、地形圖表示的內容1. 地形圖表示了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垣柵、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注記等。2. 居民地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準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筑結構特征。房屋輪廓以墻基角為準,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房屋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舍去。建筑物和圍墻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mm時,用直線連接。3. 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準確測繪表示,電桿、鐵塔位置實15、測。在城區外圍的輸電線測繪電線最低處高程、電線根數和電線投影寬度。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桿架上時,只表示了主要的。城市建筑區內電力線、電信線不連線,但在桿架處繪出線路方向。4. 河、池塘、溝渠、井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注名稱。河流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水涯線當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于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于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于1mm的用單線表示。5. 自然形態的地貌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斜坡在圖上投16、影寬度小于2mm時,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于5mm時,不表示,當坡、坎密集時,作適當取舍。梯田坎坡頂及坡腳寬度在圖上大于2mm時,實測坡腳。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露巖地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高程或測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6. 植被在地形圖上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征和范圍分布。對耕地、園地實測范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被時,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舍,符號配置不超過三種。田埂寬度在圖上大于2mm的用雙線表示,小于2mm的用單線表示。7. 各種名稱注記、說17、明注記和數字注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進行調查核實注記于圖上。十、地形圖成圖方法、比例尺、分幅、編號1 成圖方法采用全站儀全野外數字化成圖方法。2 成圖比例尺:地形圖比例尺采用1:500比例尺,地形圖等高距為0.5米。3地形圖分幅、編號采用正方形分幅,其規格為50CM50CM,實地為250M250M。圖號按城市測量規范附錄J.1地形圖編號方法執行。圖名可取本圖幅較大的單位或地名為圖名,無法取定時可取圖號不取圖名。十一、成果質量保證措施1本次測繪任務實行三級檢查制度:測繪小組對其所作成果進行100%自查,成果確認無誤后提交專業檢查員18、進行檢查。2專業檢查員對小組所作成果進行50%的外業檢查和100%內業檢查。外業主要對點位選擇的合理性、標石埋設情況、觀測操作過程是否規范等進行檢查。內業對各級控制網的設計、網形強度、已知點的分布及利用、觀測計算數據各項限差等逐一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作業小組進行返工,直至成果符合要求。3. 專業檢查員確認成果資料正確無誤后提交院質檢人員進行檢查。院質檢人員對提交成果進行15%的外業檢查和30%內業檢查。如發現問題,交專業檢查員重新檢查,對多出不合理或錯誤的要求作業人員返工,經自查后再交專業檢查員檢查,合格后再交院質量人員進行檢查。直至合格。十二、成果提交清單1、 平面及高程控制點成果表2、 圖根點控制成果表3、 GPS網平差報告4、 地形圖分幅圖5、 刻錄光盤一分XX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0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