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白蟻防治項目防治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790
2023-12-19
7頁
27.50KB
1、*水庫除險加固白蟻防治工程防治方案一、工程概況*水庫位于*境內,總庫容1.22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和水力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水庫主體工程包括:一座主壩,五座副壩;溢洪道,副溢洪道等泄水建筑物。大壩為黏土芯墻砂殼壩,壩體草皮護坡,主壩長561米,壩寬5.5米,壩頂高程93.584米,最大壩高28.8米;副壩總長472.4米,壩寬45米,壩頂高程93.38493.584米,最大壩高8米。于1966年9月動工興建,1970年元月完工,1971年底竣工并投入運行。鑒于該水庫庫區及大壩多年來一直存在有白蟻的嚴重危害,對大壩產生了安全隱患,為了做好該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中的白2、蟻防治工作,有效的控制和消除白蟻隱患,確保大壩的安全、優質正常運行,根據該庫地理特征、環境、蟻害等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白蟻防治方案:二、總體方案(一)、*水庫除險加固建設項目工程量大、質量要求高、任務緊,工程建設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根據*水庫大壩結構及其周圍環境的白蟻危害及分布的實際情況,為切實做到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和白蟻防治工作兩不誤,所以白蟻防治工作要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以無損修復技術為核心,配合生物防治法、物理機械防治法、化學防治法和檢疫防治法綜合治理的白蟻防治施工方案,分重、輕、急、緩四個步驟有序進行,確保大壩的安全正常運行。(二)、為了確保該庫除險加固項目中的白3、蟻防治工程中的質量,優質、高效、快捷的治理目標,采取應用質量管理工作的模式,并始終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其質量與技術標準是:白蟻和白蟻隱患滅治率達97%以上。(三)、為了保護該庫的水質及周邊環境不遭受污染,確保庫區周邊的人民的生活安全及牲畜安全,必須做好白蟻防治全過程中的藥物管理工作,工程中所需白蟻防治藥物全部使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高效低毒藥物,建立健全藥物進出庫登記和專人管理制度,確保庫區環境無污染,無人畜中毒事故。(四)、設立*水庫除險加固白蟻防治工程項目部,實行項目責任制,下設立:白蟻隱患探測組、挖巢組、消殺組,明確項目經理、項目總工和各小組的工作職責,并嚴格實行問責制、獎優罰劣。三、施工方4、案:防治方法與步驟:按照其作用原理和應用技術,可分為:生物防治法、物理機械防治法、化學防治法和檢疫防治法。但并不是說,僅采用其中的某一種方法就可以完滿的達到防治目的,必須根據白蟻種類不同、習性和危害對象不同以及它們所處和環境不一樣,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是不一樣的,防治的效果往往會因為白蟻習性的不同而的差別。因此,使用上述種種方法,在不同情況下各有它們獨特作用的重要性與局限性,必須因地制宜、系統和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以求互補短長,才能達到有效防治白蟻的目的。鑒于此,為了讓本項目白蟻綜合治理的方案落到實處,我們將這次的白蟻整治工程分為兩個大的整治區域,即:大壩綜合治理區和周圍環境綜合治理區 。防治的主5、要方法是:(一)、大壩的白蟻防治在大壩綜合治理區我們要進行八道工序:人工普查、儀器探測、打孔灌漿、地表施藥、誘殺防治、挖巢滅治、設置防護帶和打孔灌藥設置毒土無蟻區。A、人工普查:做好大壩及壩區周圍環境蟻源區的白蟻普查,是本次防治工作的關鍵,在壩體加固動工前期,我公司將組織有多年白蟻防治經驗的專業技師對大壩的內外坡進行白蟻危害程度的詳細普查,并做出普查報告,作為下面白蟻防治工作的依據。 B:儀器探測:結合人工普查情況,運用我公司與中國地質大學、湖北省水利廳合作研制的、專用于探測堤壩白蟻的高科技產品白蟻隱患探測儀,對大壩內外坡進行詳細探測,確定白蟻巢位等隱患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徹底清除隱患。根據普6、查和探測情況,對大壩所查出的白蟻隱患采取以下防治方法:C、打孔灌漿:為了不破壞大壩壩體的正常結構,根據儀器探測及人工普查情況,對壩內外坡的白蟻隱患采取人工或機械鉆孔灌藥物泥漿進行藥殺,布孔模式以測量的隱患為中心點,布孔2852個,呈梅花狀,孔距1米,排距0.5米,孔深根據白蟻落巢深度而定(15米),孔徑為20mm,每孔三次藥漿復灌,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水土比例為2:1,不間斷灌漿,要求充分滲透,然后用水土比例為1:2的濃泥漿封孔。其原理作用為:讓含有藥物的泥漿有效地滲透于壩體深層處及白蟻的活動孔道,殺死該區域里現有白蟻的同時,又充填了因白蟻危害所造成的空洞、土質疏松等隱患,達到無損修復大壩的正常結7、構,殺死白蟻的目的。D、誘殺防治:根據白蟻的生活特性、覓食活動規律,采取投放和埋設高效低毒環保型的白蟻誘殺藥物,白蟻誘殺毒餌和白蟻誘殺管,對蟻害重點部位采取加重埋投劑量和其它措施。E、藥物防治:對大壩坡面及壩體兩頭山坡的白蟻,采取藥物噴灑滅殺,施用傳染性較強環保型的滅蟻粉劑或水劑。F、挖巢滅治:在不影響大壩結構的區域,采取挖巢根治,針對有一定規律 的土棲白蟻,它的生活特性是棲息在黏性土質里生存,它有固定的巢穴,因為蟻巢是白蟻生活的大本營和繁殖中心,挖出蟻巢,捉出蟻王蟻后就能徹底根除一窩白蟻,每挖出一巢白蟻就減少一份危害和繁殖蔓延。G、建立地下防蟻防護帶:為了控制大壩周圍的白蟻進入大壩造成危害,8、必須設置防蟻隔離帶。在大壩兩端和壩腳設置一條不間斷的毒土帶,切斷白蟻進入大壩的通道。為了保護大壩壩山結合部的水土流失,我們采取人工打孔的方法灌藥設立防護帶,布孔模式為:孔距0.5米、孔深0.8米,呈梅花狀排孔,使用天鷹或凱奇防白蟻乳油,加大正常使用濃度,按4%比例兌水灌孔三次,再以藥漿灌注封孔,使其大壩兩端與壩腳連接浸透形成一道有效的毒土防護圈,阻止其周圍的白蟻向大壩擴展入侵。H、打孔灌藥:為了控制大壩周圍的白蟻分飛進入大壩造成危害,必須設置毒土無蟻區。在主壩外坡兩端15-20米廣布打孔,布孔模式為:孔距0.5米、孔深0.5米,呈梅花狀布孔。使用天鷹或凱奇防白蟻乳油,按2%比例兌水灌孔,充分滲9、透,分2-3次灌注,當天灌完,每孔灌注藥液大于2升。使大壩兩端經藥物滲透后形成一定規模的毒土無蟻區,周邊分飛而來的白蟻落地后不能存活。(二)、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在周圍環境綜合治理區我們要進行四道工序:人工普查、挖巢滅治、誘殺防治和地表施藥。A:人工普查:做好大壩及壩區周圍環境蟻源區的白蟻普查,是本次防治工作的關鍵,在壩體加固動工前期,我公司將組織四名以上有多年白蟻防治經驗的專業技師對大壩的周圍環境進行白蟻危害程度的詳細普查,并做出普查報告,作為下面白蟻防治工作的依據。 B、挖巢滅治:對大壩兩端的周邊環境及壩山結合部的縱深500米范圍內,采取挖巢滅治、抓捕蟻王蟻后,施藥并回填,減少周邊環境及蟻源區10、的白蟻繁殖數量,以防止白蟻繁殖紛飛蟻飛至壩體繁殖發展。C、誘殺防治:對大壩兩端的周邊環境及壩山結合部的縱深500米范圍內的蟻源區,投放埋設白蟻誘殺毒餌及誘殺管進行誘殺,以減少控制周圍環境白蟻繁殖發展力度及數量。D、地表施藥:對大壩兩端的周邊環境及壩山結合部的縱深500米范圍的樹木、草皮、建筑物等凡是有白蟻活動及危害地方,施用高效低毒、傳染性的滅白蟻粉劑或乳劑,讓前來覓食及活動的白蟻傳染其它的白蟻相互中毒死亡。四、防治效果質量及工期(一)、白蟻隱患探測準確率達到98%以上。(二)、大壩白蟻防治效果達到98%以上,其它區域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三)、跟蹤服務3年,每年進行一次回訪和復查。(四)、安全施工,保證工程無事故發生。(五)、嚴格遵守藥品使用制度,所用藥物全部屬國家批準的高效低毒環保型的專用藥物,防止藥物對人畜產生不良后果。(六)、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嚴格做好工程日志,施工記錄,藥品進出庫和藥品使用記錄,收集和整理好白蟻防治的檔案資料。*水庫除險加固白蟻綜合治理工程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