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明筑軒商住樓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852
2023-12-19
9頁
99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安排21流水段的劃分22組織部署2四、施工準備31對原材料的要求32運輸要求33取樣試件留置34技術準備45主要機械準備4五、主要施工方法51澆筑方向52底板澆注順序53混凝土澆筑54混凝土養護7六、質量要求11七、安全生產文明施工12一、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1明筑軒商住樓工程施工圖紙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3現行建筑施工規范大全4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二、工程概況明筑軒商住樓工程1#、2#、3#樓基礎底板厚度為1650mm,1#2#樓之間基礎底板厚度1200mm,根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結構斷面尺寸超過800mm的2、混凝土部位按大體積混凝土要求組織施工。三、施工安排1流水段的劃分2組織部署底板澆筑分二個班組,按6小時換班。為保證澆筑質量,現場混凝土施工按如下部署: 現場總調度:張信豐混凝土澆筑負責:陳得剛、石秀梁現場施工管理:蔣國慶、鄧映德、蒲躍虎商品混凝土聯系、調度:樓 鐘混凝土檢測和測溫:張清峰、鄭鴻華、顏強交通指揮: 楊金航、史栓柱、閆懷林每臺臺班配備操作人員數量:序號工種人數序號工種人數1泵 車27木 工22放 料28鋼筋工23振 搗89壓光刮平104布 料210拆管接泵85平 倉811塔吊、信號工26電 工2合計48人四、施工準備1對原材料的要求要求用于工程中混凝土的所有砂、石、水泥、外加劑等進3、進行試驗,材料和堿含量符合要求投入使用,并出混凝土合格證。底板商品混凝土技術性能表砼名稱強度標號數量m3石子粒徑(mm)坍落度初凝時間(h)抗滲水泥品種備注抗滲砼C4017005-251214-16S8礦渣水泥1650、1200厚基礎底板抗滲砼C4022005-2512-1414-16S8礦渣水泥400厚基礎底板、基礎梁2運輸要求由于工程地處南門處大街,運輸混凝土時重點考慮車輛高峰期間,使混凝土輸送速度滿足澆筑要求。攪拌站應在施工現場配置專門調度,根據現場實際澆筑進度隨時調動車輛的速度和數量。3取樣試件留置連續澆筑混凝土超過1000m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按每200 m3留置一次。每次取樣留置4、一組標準養護條件,底板每次澆筑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3組。抗滲試塊500 m3留一組,每增250-500 m3增留兩組。4技術準備41澆筑前,鋼筋模板工序完成,即時辦理隱檢、預檢手續。模板提前澆水濕潤,并將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42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現場設專人指揮把混凝土輸送指定的澆筑點,隨時加強與攪拌站聯絡,以防止供應混凝土延緩,造成混凝土冷縫。43管理人員進行澆筑混凝土的全面分工、責任到人。44澆筑前,對工人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專項和關鍵部位書面技術交底。澆筑時,工長需要及時跟班檢查和管理。5主要機械準備澆筑基礎底板現場東面與南面設三臺HBT80B1816RS型地泵(位置見下圖),55、0低噪音插入式振動棒15根,平板振動器2臺,滿足連續澆筑要求。為保證連續澆筑,混凝土罐車每臺地泵順序相接每10分鐘一輛,攪拌站要配備足夠的罐車。直至澆筑完畢。五、主要施工方法1澆筑方向2底板澆注順序先澆筑集水井、電梯井等部位,后澆筑底板。3混凝土澆筑31泵送前應先用適量的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潤滑輸送內壁;泵送間歇時間超過45分鐘或當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時,應立即用壓力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32基礎底板采用分層澆筑,先澆筑邊角處混凝土,后澆筑中間,施工中防止上下層交接出混凝土出現脫空,蜂窩現象。每層厚度不大于400,澆筑順序見下圖。33澆筑時間避開最高溫度時間段,控制在氣溫6、較低的時間段開始澆筑,減小混凝土入模的溫度。34底板分層連續澆筑,各段各層之間互相銜接,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中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35振搗器插點的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振動棒的作用半徑為30-40cm。如圖:36集水井、電梯井等位置的澆筑方法先澆筑底面使混凝土振實并待其沉實,然后由兩側面同時均勻均衡澆筑杯口模四周混凝土。3.7泌水處理: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泌水,讓其自然流淌進入后澆帶,流進集水井,用泥漿泵排除。3.8砼上表面標高控制:在澆筑混凝土前,用水準7、儀在柱筋上測得高出30cm的標高用紅油漆做標志,使用時拉緊細麻線,用30cm高的木條量出混凝土面初步標高,再用水準儀復核。3.9砼表面二次抹平:混凝土澆筑到設計標高面時,用括尺括平,用木蟹槎抹一遍,待混凝土終凝前,用木蟹槎抹一遍,再鐵板收一道。4混凝土養護4.1為保證混凝土內部最高升溫與表面溫度之差小于25,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采用“蓄水法”養護。在DB1、DB2砼澆注,表面抹平完成后,隨即覆蓋塑料薄膜,并注水養護,四周設置擋墻(或用土堆積擋墻)。4.2外露側邊覆蓋草席并潤濕養護。4.3為掌握砼內部溫度變化狀態,設置測溫點(采用電子測溫儀);為有效降低砼內部最大溫度,在底板砼中部設置降溫孔,降低8、中部、底部溫度,其做法是在澆筑混凝土時,插入48鋼管,并不斷旋轉松動,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拔出形成孔洞,以達到水循環,養護完畢后,用細石混凝土回填密實。詳見下圖:4.4、混凝土內部應力計算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的分析底板混凝土為C40S8,厚1.65m。根據以往施工資料,摻外加劑和摻合料的C40S8大體積混凝土每立方米用料:礦渣42.5#水泥320kg,水泥發熱量375kj/kg,混凝土澆筑溫度控制在15以內,進行計算分析。混凝土溫度應力分析混凝土溫度應力的分析A、混凝土最終絕熱溫升Th=WQ。/C=320375/0.972400=51.5式中Th混凝土最終絕對溫升W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9、量,取320Kg/m3Q。每公斤水泥水化熱量,取375kj/kgC混凝土比熱,取0.97 kj/kgK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B、混凝土內部各齡期絕對溫升a、求各齡期絕對溫升混凝土塊體的實際溫升,受到混凝土塊體厚度的影響,因此與絕熱溫升有一定的差異。根據Tt/Tmax與齡期t的關系曲線,用內插法算得水化熱溫升與混凝土塊體厚度有關的系數值,如下表:各齡期水化熱溫升與混凝土厚度有關系數值厚度齡期3d6d10d15d20d25d30d1.65m0.510.480.380.240.150.090.06 Tt=Th式中Tt混凝土不同齡期的絕熱溫升Th混凝土最高絕熱溫升各齡期水化熱溫升與混凝土厚度10、有關值經計算列于下表各齡期絕熱溫升()齡期(d)361015202530絕熱溫升(Tt)26.324.719.612.47.24.63.1b、各齡期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 Tmax=Tj+Tt式中Tmax各齡期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Tj混凝土澆筑溫度Tt各齡期混凝土絕熱溫升計算結果列于下表各齡期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齡期(d)1361015202530溫度()1541.339.734.627.422.219.618.1注:1d為混凝土澆筑時間、混凝土收縮應力本底板面積大,按外約束為二維時的應力(包括收縮)來考慮計算。A、各齡期的收縮變形y(t)=y(1-e-bt)M1M2M10式中y(t)混凝土各齡期的收11、縮值y標準狀態下混凝土的根限收縮值,一般為3.2410-4b經驗系數,取0.01M1水泥品種修正系數,取1.25。M2水泥細度修正系數M3骨料品種修正系數M4水灰比修正系數M5水泥漿量修正系數M6養護條件修正系數M7環境相對溫度修正系數M8構件尺寸修正系數M9混凝土搗實方法修正系數M10考慮配筋率的修正系數本工程根據和材料及施工方式修正系數取值如下表M1M2M3M4M5M6M7M8M9M10積M1.250.931.01.111.20.931.00.931.00.931.25經計算得出各齡期混凝土收縮變形值如下表齡期(d)361015202530收縮變形值y(t)12.010-623.610-612、38.510-656.410-673.410-689.610-6105.010-6B、各齡期收縮當量溫差將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換算成當量溫差Ty(t)=y(t)/a式中Ty(t)各齡期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y(t)各齡期混凝土收縮變形值a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010-6/計算結果列于下表齡期(d)361015202530當量溫差Ty(t)1.22.363.855.647.348.9610.5C、各齡期混凝土的最大綜合溫差T(t)=Tj+2/3T(t)+Ty(t)-Tq式中T(t)各齡期混凝土最大綜合溫差Tj 混凝土澆筑溫度,取15T(t)齡期t時的絕熱溫升Ty(t)齡期t時的收縮當量溫差Tq 混13、凝土澆筑后達到穩定時的溫度,取年平均氣溫20計算結果列于下表齡期(d)361015202530綜合溫差T(t)13.713.811.98.97.147.07.6D、各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E(t)=E。(1-e-0.09t)式中E(t)各齡期的彈性模量E。混凝土最終彈性模量,C40混凝土取3.25104Mpa計算結果列表如下齡期(d)361015202530彈性模量E(t)0.771041.351041.931042.411042.711042.911043.03104E、混凝土徐變松弛系數,外約束系數,泊桑比及線膨脹系數松弛系數,根據有關資料取值列下表齡期(d)361015202530松弛系數S14、(t)0.5700.5200.4670.4100.3740.3500.327外約束系數Rk取Rk=0.5混凝土泊桑比()取0.15混凝土線膨脹系數()取1010-6/F、各齡期混凝土的溫度應力(t)=E(t)T(t)S(t)Rk/(1-)式中(t)各齡期混凝土溫度(包括收縮)應力E(t)各齡期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混凝土線膨脹系數T(t) 各齡期混凝土綜合溫差混凝土泊桑比S(t) 各齡期混凝土的松弛系數Rk 外約束系數計算結果列下表齡期(d)361015202530溫度應力(Mpa)0.350.570.630.520.430.410.44G、裂縫分析C40混凝土28dR1=2.45Mpa而現在10d15、混凝土的溫度應力為0.63Mpa同齡期混凝土R1(10d)=0.32Rt=0.78Mpa所以R1(10d)/ =0.78/0.63=1.238k=1.15混凝土不會產生溫差裂縫4.5、蓄水養護深度此計算不考慮混凝土內部隔溫因素和混凝土塊體厚度的影響,而直接計算蓄水深度: H=XM(Tmax- Ta)K )式中R混凝土表面的熱阻系數X混凝土維持到指定溫度的延續時間M混凝土結構物的表面系數 M=F/V=0.7751/m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取41.3Ta混凝土與水接觸面處的溫度K保溫材料導熱系數修正值,取1.3。Tb混凝土澆筑完畢開始養護時間的溫度Q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W混凝土在指定齡期16、內的水泥的水化熱水的導熱系數取0.58W/mkH=24100.775(41.3- 16.3)1.30.58/(700 15+0.28320375) =0.080m=8cm當砼中心溫度達到41.3,與表面溫差大于25,應調整蓄水深度。H s= HTb /TqH s調整后的蓄水深度;Tb需要的蓄水養護溫度,51.5-25=26.5;Tq大氣平均溫度1833取22;H s= hsTb /Tq=826.5/22=9.6cm實際蓄水深度為20cm。4.6測溫對測溫工作從設計、布點、布線測溫至數據整理和資料整理進行全面控制.在施工技術交底和混凝土澆筑時,對測點進行保護。澆筑混凝土后前三天每兩小時測溫一次;17、4-6天每4小時測溫一次;7-9天每6小時測溫一次;10-14天每8小時測溫一次;當發現異常情況時,可隨時增加測量次數。測溫時應隨時做好下列記錄:a混凝土入模溫度;b每次測溫時間,各測點的溫度值;c各部位澆水養護時間;d有異常天氣,如雨、在、大風等天氣;e測試結結束后整理一份完整的測試數據記錄。六、質量要求1改進混凝土攪拌工藝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漿裹石或凈漿裹石的攪拌工藝。可有效的防止水分子向石子與水泥砂漿界面的集中,使硬化后的界面過渡層的結構致密,黏結加強,從而可使混凝土強度提高10%左右,當混凝土強度基本相同時,可減少7%左右的水泥用量。2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對骨料噴冷水霧或冷水進行預18、冷,或對骨料進行護蓋或設置遮陽裝置,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溫度。3改進混凝土振搗工藝。對澆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動界限以前給予二次振搗,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提高抗裂性。4初凝時間控制。水泥采用42.5#礦渣水泥加粉煤灰拌制的混凝土,并摻入緩凝高效減水劑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使混凝土緩凝時間控制在10小時,滿足混凝土和易性減緩水泥早期水化熱的發熱量,也可保證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避免出現施工冷縫。混凝土罐車自出廠到進場時間已大于3小時,一律退場。5嚴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選用良好的骨料級配,石子最大粒徑31.5mm,砂選用中粗砂,增強抗拉強度。砂含泥量小于319、%,石子含泥量小于1%。6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每層澆筑高度為所采用振搗棒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50振動棒分層厚度為400mm。用標尺控制。7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一般每點振搗時間應視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8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不應超過初凝時間,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9超過初凝時間,應按施工縫處理,且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1.2Mpa后,才能再進行澆筑。10澆筑混凝土時,安排專人隨時檢查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管道、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20、。11施工時應嚴格控制坍落度,根據澆筑部位、泵送高度確定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應控制在140160mm。12允許偏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值(mm)檢查方法1軸線位置基礎10尺量柱、墻、梁52標高5水準儀、尺量3截面尺寸基礎5尺量柱、墻、梁2尺量4垂直度5經緯儀、吊線、尺量5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塞尺6角、線順直3線尺七、安全生產文明施工1對造成環境污染的易飛揚物品,要搭設大棚。垃圾及時清理,袋裝出場并做到覆蓋運輸。2混凝土施工中產生的污水必須經現場沉淀凈化后方可排入場外指定入口。3院內混凝土運輸道路每天安排專人清掃、灑水。4混凝土澆筑后強度達到1.2Mpa以上,才能上人。5嚴格執行市建委、環保局的規定,杜絕超標施工。加強對操作人員的教育,早晚施工不準大聲喧嘩,使用材料輕拿輕放,不從上往下扔東西。澆筑混凝土使用低頻振搗器,降低施工噪音。6工人入場要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培訓,貫徹執行現場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作好書面、口頭安全交底工作,增強員工自我保護意識。施工隊、作業班組要設立專職安全員。7混凝土振搗手必須戴絕緣手套,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8混凝土振搗器使用前檢查各部位應連接牢固,旋轉方向正確。9振搗器應保持清潔,不得有混凝土粘結在電動機外殼上妨礙散熱。10嚴禁用電源線拖拉振搗器。11用繩拉平板振搗器時,拉線應干燥絕緣,移動或轉向不得用腳踢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