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927
2023-12-19
12頁
19.44KB
1、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威海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翠區、文登區人民政府,國家級開發區管委,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威海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8月2日(此件公開發布)威海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推進生態園林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標準及申報評審管理辦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號)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市,深入推進全域城市化、市域一2、體化,強化城市空間安排與自然山水的協調性、城市空間與歷史文脈的連續性,著力改善城市生態園林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城市綠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打造山、海、島、城、林融為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建立布局合理、結構穩定、功能高效、特色鮮明的城市園林綠化系統,實現園林綠化全民共建共享、和諧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加良好的生態基礎。二、重點任務(一)加強綜合管理。1.建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機構。進一步理順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和機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有效行使園林綠化行業管理職能;配備相應的城市園林綠化專業技術隊伍,負責全市園林綠化從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到養護管理的全過程指導服務與監督管理。(責任單位:市3、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含國家級開發區,下同政府管委。其中,以黑體字標出者為牽頭單位,下同)2.保障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維護資金。政府財政預算中專門列項“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維護資金”,保障園林綠化建設、養護管理及相關人員經費。園林綠化建設資金與年度新建、改建及擴建園林綠化項目相適應;園林綠化養護資金與各類城市綠地總量相適應,且不低于當地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定額標準,并隨物價指數和人工成本增長而合理增加。(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3.加大城市園林綠化科研力度。加大園林綠化科研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全面提高園林綠化科研能力和應用水平。開展威海市優質彩色苗木品種引種、繁育及栽培技術研究威4、海地區野生花卉的調查評價與開發應用等重要課題研究,加大新成果、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科技局、林業局,各區政府管委)4.實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完善綠地規劃,突出綠線強制約束。推進實施威海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威海市綠道網專項規劃,落實各類城市綠化用地,科學安排各類綠地建設時序。結合區劃調整,對文登區、臨港區綠地系統規劃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威海市城市綠地系統,努力構建布局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城市生態園林綠化體系。(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各區政府管委)5.加強城市綠線管理。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理制度,按照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2號)和城市5、綠線劃定技術規范(GB/T51163-2016)要求,根據威海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劃定綠線,綠線劃定覆蓋率達到100%。在現狀綠地上設立綠線公示牌或綠線界碑,向社會公布四至邊界,增強綠地系統規劃的強制性和可實施性。(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各區政府管委)6.加強城市綠化制度建設。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進一步健全綠線管理、建設管理、養護管理、城市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義務植樹、“綠色圖章”及控制大樹移栽等城市園林綠化標準、制度等。(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林業局,各區政府管委)7.應用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信息技術。加強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管理,構建統一完6、整數字化城管平臺,推廣“數字園林”,建立威海市園林綠化專項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園林綠化宣傳和信息共享,保障公眾參與權和社會監督權,有效加強市區綠地養護和管理。(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各區政府管委)8.開展綠化滿意度調查。科學組織開展測評,加強信息公開和宣傳工作,提升社會公眾在園林綠化各個方面的參與度,實現園林綠化全民共建共享、和諧發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統計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二)加強城市綠地建設。9.加強公園綠地建設。合理規劃公園綠地建設,進一步改善沿海、沿河景觀環境,加強城市自然山體的綠化和改造,建設一批具有山林河海生態特色的城市公園。持續推進7、城市小游園、山體公園建設,到2020年,市區范圍內新建改建100座小游園,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建成區綠地率3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0%。(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林業局,各區政府管委)10.加強居住區配套綠化建設。提高綠化建設水平,對居住區(單位)園林綠化進行監督和指導,加強對新建改建居住區項目配套綠化審批,定期組織園林式居住區達標考核,提升園林式居住區(單位)達標率。(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各區政府管委)11.加強道路綠地和防護綠地建設。落實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在全省組織實施城市綠蔭行動的通知(魯建城字201124號)要求,按照提質、均衡、增效的原8、則,抓好新建道路綠地建設,持續開展道路綠化整治和道路綠地達標活動,以擴大道路綠蔭覆蓋率為主線,積極開展城市綠蔭行動,抓好城市林蔭道路、林蔭公園、林蔭庭院小區、林蔭停車場建設,加強城市防護綠地建設,確保市區林蔭路推廣率不低于85%。(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林業局,各區政府管委)(三)強化城市綠地建設管控。12.加強公園綠地規范化管理。依據城市公園服務規范和威海市園林綠化養護作業指導手冊,提高公園及其它城市綠地環境、設施的維護、服務等水平,加強對公園養護單位的檢查監督,加強設施設備維護保養、苗木養護和公園保潔,保持良好的游園秩序。(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林業局,市委9、宣傳部,各區政府管委)13.加強城市綠道規劃建設。依據威海市綠道網總體規劃“一帶、四核、四軸線”的框架布局,強化威海市綠道網建設管理工作,加快實施市區綠道規劃建設。至2020年,威海市區建設綠道達到379.65公里,實現市民騎行30分鐘可達市域綠道,10分鐘可達城市綠道,5分鐘可達社區綠道,建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的威海綠道網絡體系,并與城市慢行系統有機接駁。(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林業局、公路局,各區政府管委)14.加強古樹名木和后備資源保護。嚴格按照威海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威海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12020年)有關要求,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10、和管理。制定科學的日常養護方案,切實落實保護管理措施,積極改善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在對我市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普查結束、威海市古樹志編制完成的基礎上,完成對樹齡超過50年(含)以上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的普查、建檔、掛牌和保護工作。(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林業局,各區政府管委)15.推廣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公園,在綠化模式自然化和樹種鄉土化、多樣化的同時兼顧闊葉遮蔭樹、觀花和彩葉等植物的合理配置,既滿足遮蔭要求,又節能節地;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引進馴化優良的外來植物,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苗木的自給率;積極推廣立體綠化,制定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文件,加強示范帶動。(責任單位:市住房城11、鄉建設局、規劃局、林業局、公路局,各區政府管委)16.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管理。嚴格按照風景名勝區條例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有關要求,對我市規劃區內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進行保護管理,健全管理機構和制度,對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和保護進行綜合監督考核。(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林業局、劉公島管委,各區政府管委)17.加快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快速推進實施威海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年),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下的排水系統建設,到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到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5%,建成區內有一定片區(獨立匯水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12、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水利局、水務集團,各區政府管委)(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18.加快城市生態空間保護和生態網格體系建設。加強城市原有山水格局及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完成城市生態評估,加快推進城市“雙修工作”,編制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制定并公布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建立生態修復項目庫。結合綠線、水體保護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統籌生態空間,合理布局綠楔、綠環、綠道、綠廊等,將城市綠地系統與城市外圍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態要素有機連接,將自然要素引入城市、社區。(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林業局、環保局,各區政府管委)19.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大力開展城市生物多樣性13、保護,制定實施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開展市域范圍的生物物種資源普查,加強城市生物物種監測,使生物多樣性趨于豐富,本地區生物物種總量保持合理增長。(責任單位:市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環保局)20.加強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完成城市規劃區內的濕地資源普查,編制威海市濕地保護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強濕地公園及濕地保護小區建設,到2020年濕地保護率達到70%。(責任單位:市林業局、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利局、海洋與漁業局、環保局、水務集團,各區政府管委)21.加強山體生態修復。根據“城市雙修”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山體修復,對裸露山體、采石場進行普查,重建植被群落,回復山體自然形態。開展廢棄采石場14、生態恢復,加強山體區域違法建設清理整治,依法打擊在生態敏感區域開山采石、破山修路等行為。對被破壞且不能自我恢復的山體,采取相應修復模式,恢復山體自然形態。(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規劃局、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環保局,各區政府管委)22.加強廢棄地生態修復。加強城市廢棄地排查和監控,對發現的城市廢棄地,科學分析成因、受損程度、場地現狀及其周邊環境,運用技術改良土壤,恢復植被群落,重建生態系統。(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環保局,各區政府管委)23.加強城市水體修復。實施“城市雙修”實施方案和河長制工作方案,推進城市水體修復。在保護城市水體自然形態的前提下,結合海綿城市建15、設開展城市水體生態修復。強化水體岸線保護,加強河道管理,保持水系自然連通,恢復河道水體岸線生態功能。加強水質監測和城市管網水檢驗,強化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改善水體水質,提高水環境質量。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引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技術,采取截污并網、雨污分流、濕地建設等措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消除建成區內黑臭水體。(責任單位:市水利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林業局、海洋與漁業局、環保局、水文局、水務集團,各區政府管委)24.提升空氣質量。采取規范化治理廢氣排放源、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等措施,嚴格控制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揚塵及飲食服務業廢氣排放總量和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每年不少于292天。(責16、任單位:市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25.加強城市熱島效應控制。在城市規劃上科學布局城市建筑組團和綠地,使城市具有良好的氣流循環,加強氣象數據監測,熱島效應不高于2.5攝氏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環保局、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五)完善市政基礎設施。26.全面提升市容市貌。對市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市容市貌、建筑工地等方面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各區政府管委)27.完善市政道路設施。對市區道路“瓶頸”路段進行改造,實施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綜合整治,配套建設公交設施,確保城市道路安全暢通,城市道17、路完好率95%。按照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62020年),加大城市道路建設力度,到2020年,城市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積率達到15%。(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交通運輸局、公路局)28.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加快污水廠及污水管網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提高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確保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95%,新建和現有污水處理廠出廠水質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或符合再生利用要求。推進污泥安全處置,提高污泥資源化利用率,城市污泥達標處置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水務集團,各區政府管委)29.加強城市垃圾處理。加強固體廢棄物污染防18、治,推進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抓好生活垃圾廠、垃圾焚燒廠運營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出臺垃圾源頭減量鼓勵政策及實施辦法,并開展宣傳和培訓教育。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建設,確保市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加強市區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運營監管,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體系。(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環保局,各區政府管委)30.加強地下管線和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健全地下管線機構、制度,完善城市新建、改建、擴建的各類地下管線檔案,建成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將地下管線納入數字化管理范疇。加快東部濱海新城和環山路等區域地下管廊建設。(責任19、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新城辦,各區政府管委)(六)節能減排。31.加強城市再生水利用。推進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再生水深度利用項目建設,統籌規劃建設中水管網,在工業、生態環境、園林綠化、市政公用、農業灌溉等方面推廣使用再生水。(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集團,各區政府管委)32.推進綠色建筑節能。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標準和節能政策措施,按照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嚴格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環節管理,提高建筑節能效果,大力推進綠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部符合節能標準。對能耗高、效率低的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在城市可再生能源評估的基礎上完成并實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20、(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各區政府管委)33.完善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編制并實施威海市中心城區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形成完善的步行、自行車系統。(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公路局,各區政府管委)34.加強采暖地區住宅供熱計量。確保城區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實現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采暖供熱實行熱計量收費。(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三、工作步驟結合我市實際,創建工作從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共分四個階段進行:(一)宣傳發動階段。制定創建方案,成立創建工作小組,健全創建聯絡員機制。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分解任務,組織學習和培訓。(二)全面創建階段。各區政府21、(管委)及各責任部門、單位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根據任務分工,制定具體工作計劃,明確創建目標,落實工作措施,扎扎實實地開展創建工作。要廣泛發動、靠前準備、快速行動、聚焦短板、查擺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各項指標落到實處。(三)整改提高階段。各區政府(管委)及各責任部門、單位要對照創建標準,組織對各項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回頭看,認真自查自糾,查漏補缺,逐條逐項精準對標落實,不折不扣完成每一項攻堅任務。(四)總結上報階段。全面總結創建工作開展情況,統計匯總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完成城市創建工作總結報告編寫及各項申報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按程序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并按照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要求進行修改完善,全面做好現場考22、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區政府(管委),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協調各項創建工作的開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二)明確責任分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涉及面廣、標準高、任務重,各區政府(管委)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責任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對照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定目標、定任務、定進度,落實責任,全面推進創建工作。(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做好資金的統籌安排,加大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項目和養護管理投入力度。完善園林綠化獎補機制,引導社會各界加大投資。(四)廣泛宣傳發動。各區政府(管委)及各責任部門、單位要廣泛宣傳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目的、意義、任務等,加大動員力度,密切合作,齊抓共管,營造人人關心、人人支持、積極參與創建的社會氛圍,形成政府引導、全民參與、各方支持的創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