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管理制度(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7442
2023-12-20
5頁
16.42KB
1、北京市XXXX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編制人:XXX審核人:XXX簽發人:XXX北京市XXXX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二一八年六月一日1目的為了規范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總局59號令)等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規定,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應公司范圍內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檢查。3定義3.1本制度所稱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半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2、物質集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3.2有限空間分為三類。(1)密閉設備:如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2)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3)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發酵池、垃圾站、溫室、料倉等。3.3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作業活動。4職責4.1有限空間作業場所的安全管理。生產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全面負責;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本區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負責。4.2辦公室負責作業場所危險作業工作場所的安全檢查,督促工3、作。5工作內容和要求5.1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作業的,作業單位應實施作業審批工作制度。作業單位或負責部門提出申請,經生技科和安監科審批同意,并辦理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后方可工作。未經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5.2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作業單位須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等。未經檢測,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5.3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作業單位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作業人員工作面發生變化時,視為進入4、新的有限空間,應重新檢測后再進入。5.4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檢測時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5.5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作業單位應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5.6在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可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5.7作業人員應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5、燃氣體報警儀等。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5.8作業單位應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5.9有限空間作業現場應明確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嚴禁在沒有監護人員的情況下作業。5.10公司委托承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應嚴格承包管理,規范承包行為,不得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并與承包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存在多個承包單位時,應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承包單位應嚴格遵守安全協議6、,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5.11作業單位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掌握事故處置程序,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5.12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監護者應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6考核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考核細則執行。7附件: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8實施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實施,解釋權歸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附件: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工作內容:作業地點:作業單位:作業負責人:安全監護人:作業人員:作業時間: 月 日 時 分 至 月 日 時 分序號安全措施主要內容確認人簽字1作業人員安全交底2氧氣濃度、有害氣體檢測3通風措施4個人防護用品使用5照明措施6應急器材配備7現場監護8其他補充措施作業安全條件及措施確認:作業負責人: 年 月 日企業授權審批部門審批意見:簽發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