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楓涇古鎮大灶臺文化創意項目落地概念性策劃方案.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49060
2023-12-20
63頁
22.93MB
1、楓涇古鎮大灶臺文化創意項目落地概念性策劃方案,1,楓涇一號為什么要發展大灶臺項目?,上 篇,明確當前發展的機遇和自身條件,2,一、為什么要做灶文化,政策層面迎來良好發展契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破題方向: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22條”出臺:創新、創新、再創新;目標:爭取成為首批國家系統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城市。,社科院在理論創新已經有了長期探索和積累,正推進學科與智庫的雙輪驅動:理論服務實踐的創新:2、做細、做小、做實研究方案,把學術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文化創意研究落地的創新:尋找能夠形成文化旅游消費的產品載體,實現文化創新。,3,一、為什么要做灶文化,灶文化具有豐富歷史與傳承價值,4,一、為什么要做灶文化,2.灶文化有實物載體,表現形式多,可做小做細做實,灶:由灶臺、灶山、灶花構成。灶臺,即做飯時的操作平臺,臺后的灶眼用于添柴;灶山,遮擋煙柜所砌的墻,用于防止燒柴時煙灰從灶膛飛出落到灶臺上;灶花,“土畫師”畫在灶山煙柜及灶臺的下沿等處的裝飾圖案,意在美化和祈福。灶臺:有八大類型,功能各異,基本滿足人們日常飲食的各種需求。灶花:崇明灶花于2006年被列為上海市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3、錄。,5,一、為什么要做灶文化,灶文化融入產品載體寓文于飲食;寓文于消費;寓文于體驗;寓文于養生;寓文于教育;寓文于環境營造灶文化功能融合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新創意的融合;傳統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消費文化的融合;傳統文化與旅游體驗文化的融合,6,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一)從發展環境來看:古鎮旅游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7,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旅游消費呈現新特征 國家大力支持文創產業發展和旅游業投資消費,文化創意與旅游結合的新型業態更是具有極大的投資吸引力和開發價值。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旅游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4、,有內涵、有創意、有體驗的旅游產品備受投資、消費者的青睞。,(一)從發展環境來看:古鎮旅游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8,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二)從同類競爭來看:上海古鎮旅游發展條件對比,楓涇古鎮體量較大,自駕游交通便利,但旅游開發缺乏有力突破點,資源豐富卻碎片化,亟待待整合。相較而言,只有楓涇古鎮和朱家角體量相對成規模,但楓涇古鎮可開發空間大,且飲食文化等資源與灶文化十分契合,具有發展灶文化的絕對優勢。,9,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三)從古鎮自身來看:楓涇古鎮發展狀況剖析,楓涇古鎮是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上海試5、點區;明確定位為長三角區域綜合性節點城鎮、上海西南門戶和重要的商務功能集聚區。楓涇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橋梁有52座之多,水系發達,河道縱橫;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筑物仍完好保存,最古老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歷史。史上吳國和越國在此分界,吳越文化被后世所傳承,但其受眾面窄,難以作為古鎮的主題文化落實。,10,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楓涇古鎮地處上海西南,位于金山區西北角,距離上海主城約55公里,距離金山區主城約34公里,與滬浙五區縣(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6、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滬杭鐵路、滬杭高速公路、亭楓高速公路、320國道、朱楓公路、上海軌道交通R4線,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嘉紹大橋的相繼通車后,使其上海南翼輻射長三角的“橋頭堡”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地理區位優勢為灶文化的落地提供了大規模潛在受眾,游客市場擁有基礎保障。,11,(三)從古鎮自身來看:楓涇古鎮發展狀況剖析,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楓涇古鎮建筑與設施類旅游資源分布圖,12,(三)從古鎮自身來看:楓涇古鎮發展狀況剖析,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古鎮資源“活化”,旅游資源風貌保存完好,但吸引力不高,走馬觀花式游客較多;,旅游資源缺乏文化主題,散亂無序,形式上7、偏重于靜態展示,缺乏互動體驗產品;,尋找文化主題切入點,整合與活化旅游資源;,旅游消費層次低,游客逗留時間短;,旅游業態傳統低端且同質性高,未緊密對接現代消費方式的轉變;,結論:古鎮面臨轉型提升,需要引入灶文化作為切入點,打造互動體驗型業態,將旅游資源活化,以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刺激消費,促進古鎮的可持續發展。,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沒有得到有力推動。,旅游收入沒有滲透到城鎮產業深處,系統化的旅游產業尚未形成。,結合市場需求趨勢,創新旅游業態;,城鎮相關產業與旅游聯動,鼓勵社區參與。,13,(三)從古鎮自身來看:楓涇古鎮發展狀況剖析,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西、南、北三面環河,周8、邊為古民居;西南側緊鄰楓涇古鎮古街;東臨白牛路和老金楓酒廠。,(四)從項目地塊來看:楓涇一號發展潛力剖析,14,三百園,公社舊址,古戲臺,白牛路入口,內部廠房,新開河,糧倉塔,內部廠房,供銷社,15,河岸區,楓涇一號項目地塊及周邊主要資源分別現狀圖,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楓涇一號現存建筑31棟,多為60年代建造,為上海市金山區楓涇糧油管理所辦公及倉儲建筑,原上海市金山區楓涇供銷合作社。地塊用地面積:22176m 地塊總建筑面積:約34000m標志性建筑、區域至高點:筒倉,是楓涇鎮第一個儲糧建筑,結構保留完整,具有時代印記。目前楓涇一號地塊已全部搬遷,開發條件良好。,筒倉,16,(9、四)從項目地塊來看:楓涇一號發展潛力剖析,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五)從內在關聯來看:灶文化與楓涇古鎮完美契合,飲食文化丁蹄、狀元糕、豆腐干、黃酒為“楓涇四寶”,傳統的生產工藝已有百年歷史,均使用灶臺:丁蹄采用柴火灶、黃酒采用煮酒灶、狀元糕采用蒸籠灶,17,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農民畫文化楓涇鎮中洪村是”中國農民畫村”,被評為”中國特色村”和”中國十大魅力鄉村”。農民畫表現形式之一是灶壁畫,即灶花。,灶臺、灶花等在楓涇仍有遺存,與楓涇特有的飲食文化、農民畫文化十分契合,18,(五)從內在關聯來看:灶文化與楓涇古鎮完美契合,二、為什么將灶文化落地在楓涇古鎮?,19,(10、五)從內在關聯來看:灶文化與楓涇古鎮完美契合,結論:大灶臺項目落戶楓涇是順勢而為,勢在必行,(一)宏觀層面呼應政策契機,以土灶及飲食文化為主線,以旅游消費為抓手,整合現代旅游十四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廁+商養學閑情奇文),引領新常態下上海新型文化旅游產品消費新潮流,成為鄉愁文化體驗示范區和樣板。,借科創中心契機,率先構建具有“文化+科技+旅游+創意+產品+創客+互聯網+農業+服務業”的融合創新基地,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推動政策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創客文化、建立時尚消費空間、實施營造創新文化氛圍的行動方案。,貫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理念,將體驗、科普、教育融于旅游,創新旅游發展模式,讓游客可以11、在體驗生活的同時了解本土文化。,20,(二)中觀層面之于楓涇古鎮,21,結論:大灶臺項目落戶楓涇是順勢而為,勢在必行,(三)微觀層面之于楓涇一號,22,結論:大灶臺項目落戶楓涇是順勢而為,勢在必行,楓涇一號大灶臺項目如何建設?,下 篇,明確楓涇一號大灶臺項目的定位、功能布局和項目策劃,23,一、發展定位,1.主題定位 楓涇一號灶文化創意園,依托項目地塊及楓涇古鎮和周邊豐富的生態、人文和休閑旅游資源,結合楓涇古鎮在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和旅游功能轉型升級的效應,針對產業發展特征和旅游市場需求,通過塑造灶臺文化主題的載體、活動平臺及其配套服務系統,將項目地塊打造成為集“灶文化旅游體驗、休閑消費、灶文化展12、示、創意示范、商務推廣”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灶文化創意旅游集聚區。,一、發展定位,2.市場定位,根據“楓涇一號”的區域條件和未來的功能開發格局以及灶文化的文化創意開發傾向,規劃區未來的市場客群主要分為三類客群:特色客群、核心客群和拓展客群。特色客群主要是“楓涇一號”市場的潛在客戶,引領需求;核心客群主要是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最主要也是最穩定的市場基礎;而拓展客群則是為“楓涇一號”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拓展,具有巨大市場支撐力度的群體。,親子游客群大眾旅游客群鄉愁體驗客群,創意旅游客群文化旅游客群,休閑體驗客群,享受創意文化體驗,旅游消費旅游體驗鄉愁懷舊,養生康體休閑度假,一、功能分區與空間布局,楓13、涇一號地塊的盤活思路,根據楓涇一號區塊及其周邊的資源現狀條件,結合目前所尚有的規劃理念和措施,遵循“歷史縫合、空間整合、文化融合、環境契合、功能復合”的策劃理念,保留糧倉記憶主線,開展有選擇的保護、修繕與新建;即對有重要歷史記憶的標記,采取以保護為前提的修復;對于需拆除的部分,將根據整個古鎮的灶文化主題風格及其具體功能設置來予以恢復。,在文化主題上,通過保護、修繕和選擇性重建,結合“灶文化”的文化主題,設置不同“灶文化”主題特色的功能分區,及其相應的系列旅游產品。在公共服務與旅游服務的配套上,設置停車場及相關接待服務設施,并結合本區域和整個古鎮的實際,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在理念與產品創新的基礎上14、,盤活并提質區域資源。,保護修繕改建、重建,公共服務配套,灶文化主題,26,一、功能分區與空間布局,“楓涇一號”大灶臺項目功能分區,一個高塔中心,一條濱水休閑長廊,一個精品酒店養生區,一個灶文化休閑體驗區,一個高塔中心,凸顯“大灶臺”項目區域的中心位置,規劃中心區域的特色“灶文化”主題產品,作為該區域的地標,發揮其中心的帶動作用。,一條濱水長廊,以“灶文化”主題為主線,沿著新開河設計一條“灶文化”的濱水休閑長廊,發揮長廊的支撐作用。,主題旅游區域1以“灶花”為主題的精品酒店養生區。,主題旅游區域2以“灶玩”為主題的休閑體驗區。,27,一、功能分區與空間布局,一個中心,高塔中心區,一廊,濱水休閑15、長廊,兩區,精品酒店養生區,灶文化休閑體驗區,“楓涇一號”的功能布局圖,濱水休閑長廊,高塔中心區,灶文化休閑體驗區,精品酒店養生區,28,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中心高塔區是整個“大灶臺”項目規劃區的中心區域,具有區域地理中心、功能中心和服務中心化的作用。該區域以“蒸籠灶”為“灶文化”主題,設計四種具體蒸籠灶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和項目。從建筑的風格到細致的產品,充分體現蒸籠灶的灶文化特征。中心高塔區作為整個區域的地標,其建筑的開發模式主要以保護和改建為主。,中心高塔區,灶文化之蒸籠灶,29,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4,1,3,2,1,2,3,4,30,二、載體項目16、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蒸籠灶文化創意塔,以原有的糧倉塔為基礎進行改建,建筑風格為蒸籠灶的形式,寓意“節節高“。在塔頂設置旋轉餐廳和觀景臺;塔的內部則設置蒸籠灶文化館。,31,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在對蒸籠灶文化創意塔的建設中,采用“空中連廊”的模式,廊道的外立面設置為玻璃面。在玻璃廊道和塔頂設置玻璃茶吧、酒吧,觀景臺、旋轉餐廳等。對于原有的糧食輸送帶,將其改造成繞塔觀光輸送梯,全方位俯瞰“楓涇一號”全景。,32,空中玻璃連廊,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文化傳習體驗DIY空間,該區域可利用原來廠房進行適當改建,建立蒸籠灶文化傳習體驗的DIY空間,讓灶文化寓于17、教育、體驗中。如:定制化糕點制作,糕點制作培訓等。,33,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充分利用當地的灶文化資源,打造上海唯一的正月初四迎灶神接五路財神的公共活動空間。利用文化創意塔利用3D燈光秀進行投影,形成大型的財神灶王爺形象,以供人膜拜。,34,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民俗節慶活動區,同時,該區域可利用原來建筑進行重新設計,打造蒸籠灶民俗節慶活動場所;如,可利用不同節慶設置:打糕擂臺賽、年糕大人、打糕知識競賽等活動。,35,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中心高塔區,蒸籠灶餐飲區,該區域則需要改建或者重建,建立蒸籠灶餐飲區。建立具有創意餐飲的消費環境,開發多元化的糕18、點食品。該區域以單體零售制實現。,36,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2.濱水休閑長廊,沿著新開河設計一條濱水休閑長廊,長廊以“煮酒灶”和“煮茶灶”為文化主題。結合當地的黃酒產品,主要分為三個煮酒灶文化產品區域:創意酒吧區、節事活動區、煮酒灶文化館;同時,也可結合“老虎灶”、“七星灶”等煮茶灶,設立不同風格的品茶、飲茶產品。長廊的建筑開發模式主要為改建和重建,長廊的建筑風格以廊棚的形式進行設計,凸顯一種小資情調,營造一種浪漫多彩的氛圍,從而打造成動靜結合的濱水休閑長廊。,灶文化之煮酒灶,濱水休閑長廊,37,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2.濱水休閑長廊,1,1,2,3,2,3,38,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19、,煮酒灶文化創意酒吧,以黃酒為資源,設計黃酒創意小酒吧、黃酒原生態體驗吧和黃酒勾兌創新產品吧等,酒吧可分為動吧和靜吧,并可以在該區內配套mini咖啡吧等。,2.濱水休閑長廊,39,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2.濱水休閑長廊,該項目利用煮酒灶的文化延伸內容,可根據不同風格設計不同煮酒內容的演繹產品,如節氣黃酒產品、時尚浪漫黃酒產品、定制化黃酒等。另外,設置一系列的節慶活動,如酒道表演、封壇節、開釀節等。,40,煮酒灶節事活動坊之節事,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煮酒灶節事活動坊之活動,2.濱水休閑長廊,該項目利用煮酒灶的文化延伸內容,可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來設置不同的煮酒產品系列,設計定制化的黃酒產品成20、長系列產品的狀元紅、女兒紅、成人禮、結婚禮等;時尚浪漫系列產品的訴衷情、連月老等以及其他系列產品系列。,41,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煮酒灶文化館,2.濱水休閑長廊,該項目主要分為煮酒灶的文化展示和文化體驗兩個內容。可設置煮酒灶陳列館和體驗館,演繹煮酒灶故事。,42,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煮茶灶文化創意茶吧,以傳統的煮茶灶為創意原型,通過對煮茶灶的外觀重新進行創意設計,在消費環境上可以還原民國時期茶館風貌,也可以設計現代時尚和養生茶吧。,2.濱水休閑長廊,43,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煮茶灶節事活動坊,2.濱水休閑長廊,44,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煮茶灶文化館,2.濱水休閑長廊,45,二、21、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灶文化休閑體驗區在原供銷社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地設計與開發,開發的模式主要為改建和重建。該區以“柴火灶”文化為主線,以“風箱灶”文化為輔線,主要設計三個柴火灶文化產品區域:柴火灶長吧區、柴火灶餐飲區和柴火灶創意活動區。該區的建筑風格需要體現柴火灶文化內涵,表現一種農家”食“文化和”鄉愁“的概念。產品的設計則注重滿足旅游者休閑和體驗的訴求。,灶文化之柴火灶,灶文化休閑體驗區,46,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1,2,3,1,2,3,47,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柴火灶長吧,該區的建筑風格以傳統的柴火灶為基礎,重現遠東第22、一長吧的風采;產品設計可分為兩個部分:傳統灶吧和現代科技灶吧,以體現新舊柴火灶文化的差異。,48,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柴火灶創意活動區,該區域主要設置柴火灶與風箱灶的實際操作體驗,創意柴火灶的產品設計和民俗節慶活動的體驗。,49,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柴火灶餐飲區,該區為灶文化休閑體驗區的核心區域。,產品設計上主打菜飯系列產品,如24節氣菜飯、不同風格的菜飯產品。,在消費環境上從建筑的設計到餐具的定制,體現灶文化的鄉愁情感。,在運營機制上采取靈活性較大的單體零售制。,50,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3.灶文化休閑體驗區,柴火灶餐飲區楓涇四寶,5123、,在餐飲區的產品設計中,結合楓涇的特色美食楓涇四寶,即楓涇丁蹄、狀元糕、天香豆腐干和金楓老酒,將楓涇四寶充分融入到“楓涇一號”的餐飲產品中。既不失柴火灶的灶文化特色,又能充分發揮楓涇的美食文化。,食,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精品酒店養生區以原有的老式住宅為基礎,對其實行保護型地改建,建筑樣式以灶為原型。該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以“灶花”文化為主題的精品酒店住宿區和以“老虎灶”文化為主題的老虎灶休閑養生區。兩個子區域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另外,在該區域可設置一個小型的地下停車場,停車場以換乘模式運行。,精品酒店 養生區,灶文化之老虎灶,52,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24、區,1,2,1,2,53,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精品酒店酒店可按照類似外形進行設計,凸顯特色,該區以原有的古宅進行重新設計,每一幢房以不同的灶文化為主體,設計不同風格的主題。酒店外立面可裝飾具有主題性質的灶花。在房間的內部則布置不同的灶花裝飾,裝修風格和響應的內設。,54,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精品酒店案例借鑒,評價:酒店的外部設計具有明顯的老樹特色,體現一種自然。借鑒點:在酒店的大門及外觀設計上體現灶文化特色。,55,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評價:內部設計以洞穴、樹木為主題,盡顯歷史感和神秘感。借鑒點:在灶文化主題酒店的內部設計25、中充分融入灶花元素,進行灶花創意的設計,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和農民畫藝術。,56,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57,灶花主題酒店與內部墻壁裝飾,二、載體項目與系列產品,4.精品酒店養生區,老虎灶茶館,老虎灶SPA養生會所,老虎灶創意火鍋,58,三、區域現狀與開發意向,1.區域現狀圖,三百園,公社舊址,古戲臺,白牛路入口,內部廠房,新開河,糧倉塔,內部廠房,供銷社,59,河岸區,楓涇酒廠,三、區域現狀與開發意向,2.開發意向圖,高塔中心效果圖,灶文化休閑體驗區示意圖,濱水休閑長廊效果圖,精品酒店養生區示意圖,60,三、區域現狀與開發意向,3.線路設計圖,根據楓涇一號內部的現有線路,結26、合策劃中的功能分區,為了能夠更好地連通內部各功能區之間的關系和楓涇一號和楓涇古鎮之間的區域協調,現將楓涇一號的內部線路設計成“一環三橫兩縱”的模式,并設置五個出入口,其中一個主入口和四個次入口。主入口提供車輛換乘和旅游服務功能,次入口則具有負責連接區域的功能。,線路設計格局,一環、三橫、兩縱,五個入口,一橫:三百園至長廊,二橫:公社至長廊,三橫:古戲臺至長廊,主入口:白牛路與新開河交界處入口,次入口:白牛路、三百園、古戲臺、橋灣亭,61,一環:沿河繞區環,三、區域現狀與開發意向,3.線路設計圖,橫向通道,主要景點,入口,規劃區域,圖釋,縱向通道,白牛路,和平街,新開河,橋灣亭,三百園,公社舊址,古戲臺,橋灣亭入口,公社入口,白牛路入口,三百園入口,線路格局一條環線三條橫向線路兩條縱向線路五個入口(1主+4輔),62,主入口,停車場,換乘停車場,沿河環線,謝謝!,楓涇大灶臺文化創意項目概念性策劃方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