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花園住宅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50132
2023-12-20
19頁
331.44KB
1、金泰花園40#樓測量施工方案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編制單位: 日 期: 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3施工準備1儀器配備2測量部署2定位依據24平面控制網的建立2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2作業依據3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35高程控制網的建立4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45.2.基坑軸線控制樁及各樓棟號高程內控點布置:56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保護及復測6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6測量控制樁的保護7控制樁點的復測77施工測量7樁基礎施工測量77.2.測量放線程序及控制8基礎以下軸線投測8基礎以下高程傳遞:8主體以上軸線施工測量9主體以上高程傳遞:11裝修測量118沉降觀測12施測的目的、任務2、及觀測點的布置128.2.測量執行規范128.3.沉降觀測的周期129變形觀測13觀測方法14觀測點的監測要求14注意事項14成果資料1510施工過程中的技術保證措施1511施工測量管理15測量管理制度15復核驗線制度16測量儀器管理161工程概況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金泰花園40#樓工程2工程地址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勘察單位6監理單位7質量監督單位8施工總承包單位2編制依據序號規范、規程法規名稱規范、規程、法規編號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93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4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6施工3、圖紙3施工準備測量控制的總體思路如下:本工程以業主方提供的施工圖紙和第三方測量單位確定的坐標點及其他相關控制資料為依據,遵循整體控制局部的原則,對鳳凰首府工程采用一級導線并逐級控制,用高精度來控制低精度,配備先進的測量儀器;測量時,對基礎、軸線投測、高程傳遞、等重點、難點部位作為重點考慮。以確保本工程測量的精度。3.1儀器配備根據本工程的情況,配備當代成熟的、先進的測量儀器,集中光學、微電子技術、通信聯絡、計算機等技術。儀器名稱規格及型號數量用途電子經緯儀DT-21臺軸線投測,平面放線普通水準儀DZS3-11臺高程測量激光鉛垂儀DJC-21臺軸線傳遞鋼卷尺、塔尺、對講機、計算機等若干為輔助工具4、以上設備使用前按計量法規定將儀器送往有資質的法定計量檢測單位鑒定,并取得檢定合格證書后方可使用。 測量部署先建立一級控制導線,再測設二級導線并加密控制網進行定位、施放主軸線。建立高程控制網。控制測量放線的要求是:“快、準、嚴、高”即放線快、點線準、要求嚴、標準高。3.3定位依據本工程以業主方提供的施工圖紙和第三方測量單位確定的坐標點及其他相關控制資料為依據,使用2級電子經緯儀在施工現場測設一條閉合導線,其精度可達1/30000以上,作為一級導線控制網;再以此精密導線為依據測設二級導線控制網和軸線控制樁。因此,我們選擇業主方提供的控制點為依據定位,可以做到國家測量規程中要求的一級導線的技術要求,5、同時也可以發揮其靈活布點的優點,能夠滿足佳本工程施工的需要。4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 布設的平面控制網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 點位應選用在通視條件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 樁位應用混凝土澆注,并用鋼管進行圍護,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作業依據放線依據:本工程的起算導線點為業主方提供的測量控制點。校核:根據業主方提供的放線依據和設計圖紙確定的定位條件,使用經緯儀校核控制點的坐標是否正確。4.3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4導線控制網:結構豎向偏差直接影響工程受力情況,施工測量中要求軸線控制精度要高,測點要準。我們將6、布控一級平面控制網,考慮場區實際情況、設計與施工的要求采用導線網,測角中誤差5、邊長相對中誤差1/30000;并用經緯儀采用極坐標法測設出建筑的主控軸線交點。再使用三角平差閉合法來校核點位的閉合差是否滿足要求,并定期對所設點位進行校核。建筑物放線的允許誤差;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30L(B)6060L(B)9090L(B)51015角度觀察的主要技術要求方格網等級經緯儀型號測角中誤差(”)測回數測微器兩次讀數差(”)半測回歸零差(”)一次回中兩次照準差變動范圍(”)各測回方向校差(”)級DT-2521696DT-25338139級DT-282-1218124二級導線加密控制7、網:根據施工部署,先在基坑周圍建立二級導線控制網,形成閉合圖形,要求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小于1/20000方位角閉合差小于10mm,校核后作為導線加密控制網,并根據施工的需要隨時加密觀測控制點;導線加密控制網作為建筑物定位放線的主要依據。5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5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據業主方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并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用附和測法進行校測檢查,校測合格后,用水準儀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以此作為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5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場內設四個高程控制點,分別位于場內四角。詳見下圖。點名X坐標Y坐標高程8、備注K1院內K2院內K3院內K4院內5場區高程控制網的高程控制點宜設在附近,且控制點間距不大于150m的原則,在布設附合水準路線前,結合場區情況,在場區由業主方所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引測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并進行聯測,測出場區半永久性水準點的高程。現場內共設4個高程控制點。在本工程施工期間對高程控制網要進行定期校測。其布設如圖:5.2.基坑軸線控制樁及各樓棟號高程內控點布置:基坑軸線控制樁共8個,全部由軸向引出,在基坑上口,距離軸線約6米位置,如下圖。樓內高程內控點各布置4個,位置為兩端山墻處詳見示意圖。根據每公里全中誤差公式M=(/L)/N1/2其中水準測量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標準進行,則M=6m9、m,L為水準路線的公里數取L=,N為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的條數取N=1,得7mm,即施測時水準環線的閉合差或附合差應小于7mm。當閉合環線的閉合差滿足要求時,利用按距離加權的方法將閉合差分配到各點高程上,即按公式Vi=(-)/SiSi,Vi表示第I測段的改正數,Si=L,Si表示第I點至起始水準點的距離。經改正后的各點高程方可作為結構施工過程中的高程已知點。6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保護及復測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由于本工程的工期較緊,為確保我們現場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的穩定性,場區內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即首級采用永久點的方法來布設,其布設形式如圖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平面控制點、水準點示意圖測量控制10、樁的保護在控制樁點周圍用腳手架搭設2米2米的護欄,并制作圓盤形的標識,寫上“測量點位、注意保護”的字樣。測量人員應經常去現場巡視樁點的情況。控制樁點的復測控制樁點的復測應定期進行,軸線控制線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網線,都應復測一次;首級控制點也應在36月間檢查一次,如有變動應及時恢復,作好檢查記錄,記錄填寫應真實,簽字應齊全,具有可追溯性。7施工測量樁基礎施工測量根據本工程現場情況建立樁基矩形控制網布控,保證每條樁均在矩形控制網內,再用內分法測定。并且在每條樁定位的時候用經緯儀復測,復測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樁基礎矩形控制網的技術要求如下表:平均邊長(m)量距相對中 誤 差導線相11、對閉 合 差DSZ2測回數測角中誤 差()多邊形方位閉合差()高程閉合 差(mm)1001/100002102010.測量放線程序及控制 工程樁線點位測量程序首先樁工程施工隊有自己的測量人員根據項目部給定的最新有效圖紙對現場各樁位定向放線,工長通知項目部質檢部去現場驗測(數據由項目部測量組配合質檢提取)。.2 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土方開挖負責人員根據項目部測量組給定的高程控制點對土方開挖進行控制,土方開挖是分段開挖每當開挖一段由土方分包單位檢測再由測量組配合質檢部復測。樁基礎施工標高的控制首先用水準儀聯測場區標高方格網(方格2x2米),并繪制成圖以了解現場的地勢。樁基施工過程中每根樁都抄測標高,以12、控制樁長及樁底標高,并且對所有的標高統一進行校核,最后報監理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基礎 先用外控法作好軸線控制點,然后再用軸線點控制平面施工。具體敘述如下:首先使用經緯儀校測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樁位,經過校測無誤后方可投測,接下來用經緯儀向基坑內投測主控軸線,使用三角平差閉合法來校核點位的閉合差是否滿足要求。按著不同施工段的進度來分期測設。最后請監理部門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基礎0.000以下高程傳遞: 采用水準儀懸吊鋼尺法,將高程傳遞到基坑,傳遞標高個數應滿足每個施工流水段,標高傳遞完畢后,將水準儀搬至基坑底,校檢各個標高,當誤差在允許范圍內,作為工程向上傳遞標高依據。要每次對各個13、施工流水段的標高進行統一校核,以免出現累積誤差。最后報驗監理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7.5主體激光垂準儀豎向投測主控線。根據本工程的形體、內部結構的幾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劃分,確定平面控制采用矩形控制網。在首層樓板上各埋設鋼板內控點,埋設方法如圖所示。內控點埋設平面圖內控點埋設剖面圖首層以上在各層樓板施工澆注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150mm150mm孔洞,以便于控制軸線向上投測。每層樓板澆注后,將激光垂準儀安置在首層(或N層)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垂準儀開機并調整激光光斑大小,激光光斑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接投射到接收靶上,用同樣方法將其余各點投測在同一施工層上。控制14、點投測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在規范允許偏差范圍之內,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是否與相對應的控制點間距離相等,分析邊、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證明投測無誤,若不匹配證明投測有誤,應重新投測,直至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用經緯儀根據控制點施測出各軸線,并彈墨線于樓板面上,以后各層軸線投測方法均相同。最后請監理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內控點投測方法軸線施放方法7.6主體0.000以上高程傳遞:首先先用水準儀根據已校核的水準點,將標高建筑控制線引測至結構外墻及各樓號的外墻轉角部位,并用紅色油漆標注,作為標高向上傳遞的基準線。再根據本工程特點。用水準儀聯15、測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以此作為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首層電梯井拆模后,用自動安平水準儀將控制點引測在電梯井內便于向上引側標高的位置上,作為向上傳遞標高的起始高程線,每個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設置兩個傳遞點。7.7裝修測量二次結構施工以原有控制軸線為準,引放其他墻體、門窗洞口尺寸。各層的建筑50cm控制線彈在各層墻體的一側,且周圈閉合。電梯井的50cm線在四角彈設,并且與相臨建筑50cm閉合。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筑50cm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50cm設置在每層墻體一側和電梯井四角位置上。在主體四面的邊墻上用經緯儀投射二條垂直的墻體中線,以保證外窗的16、準確安裝。并對所有的標高線和施工線進行檢查、校驗。最后請監理部門驗線,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8沉降觀測施測的目的、任務及觀測點的布置工程建筑物從施工開始到竣工,以及建成運營后很長一段時間,沉降變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變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屬正常現象,但一旦超過某一限度,就會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運營期間,都必須對建筑物進行安全監測,以便及時掌握變形情況,發現問題,采取措施,保證建筑物從施工開始到運營期間均安全有效。沉降觀測依據以下原則布設:(1)參照設計圖紙;(2)建筑物的四角極大轉角處;(3)高低層建筑物、縱橫墻的交接處兩側;(4)建筑物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具體施測17、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公司完負責完成。8.2.測量的內容、方法和精度要求水準基準點和工作基點的布設和測定基準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本控制,擬在場地外適當位置設置34個水準基準點,并準確測定其高程。為保證準確無誤,將分時間段、往返觀測,往返觀測之差滿足:M 小于。工作基點用作直接測定觀測點的起始點或終點,選擇適當位置布置工作基點,與基準點一起布設成水準環線,按要求進行聯測。沉降觀測點的布設和觀測沉降觀測點在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由我方埋設好由市質檢站統一監制的沉降觀測標志點,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臺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埋設于0.0(如0.0與室外地平不一致,則按室外18、地平)以上約的位置。8.3.沉降觀測的周期1、建筑物施工階段的觀測:在建筑物一層澆注完后,埋設好沉降觀測標,并進行初次觀測。之后每上一層荷載觀測一次直至主體封頂。2、建筑物使用階段的觀測: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以后每隔46個月觀測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穩定,預計共觀測3次。當建筑物出現下沉、上浮,不均勻沉降比較嚴重,或裂縫發展迅速,應每日或數日連續觀測。3、建筑物沉降穩定標準地基變形沉降的穩定標準應由沉降量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認為建筑物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19、確定。8.4.具體施測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公司完負責完成。9變形觀測邊坡觀測包括對坡頂及坡面的水平位移觀測,采用經緯儀用極坐標法觀測邊坡的位移。9.1觀測點制作對于坡面上的觀測點:將20cm長12鋼筋插入坡內,坡面外露出2cm,用薄刀片作十字標記,涂彩色油漆編號。觀測點的保護: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觀測點的保護,不得隨意破壞。(附圖)水平位移觀測點埋設9.2觀測方法采用極坐標法,在支護樁冠梁頂部每隔20米作一個觀測點,并根據場區內已知坐標點采用極坐標法對觀測點進行觀測。把每次所測坐標數據做好記錄。9.3觀測點的監測要求(見下表1、表2:)表1:序號項目數目監測目的監測頻率基坑開挖期間20、底板施工完后1位移觀測點4基坑周邊土體的位移每三天一次每周一次表2:基坑周邊的位移、維護結構的測斜控制值()報警值()預警值()位移、傾斜35(30)30(25)25(20)9.4注意事項(1)、各觀測點和基準點要嚴格保護并做明顯標記。(2)、觀測嚴格按時進行,不許漏測,開挖接近槽底時,觀測人員不得離開現場。(3)、變形觀測通常由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單位來做,沒有相關資質的單位或個人其成果無效。9.5成果資料對觀測的成果,及時進行評定,并根據變形趨勢作出預報。在施工觀測中,如果發現變形異常,應及時提交變形資料。觀測完畢后,提交完整觀測資料。10施工過程中的技術保證措施施工測量中應遵循先整體,后21、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即遵循主軸線軸線細部放線的放線原則,達到整體控制局部的目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應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則即:在軸線投測前應先校測軸線控制樁準確無誤后,再進行投測,投測后還應用其他方法進行檢查;施工層放線時,先校核軸線投測是否準確,再進行細部放線,細部放線完畢后,也應復核檢查,這樣做到步步有校核。為保證高程的準確性,每個施工層的高程點至少應傳遞三個,復核后較差在3mm以內,利用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引測水平線時,水準儀盡量安置在測點范圍內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11施工測量管理11.1測量管理制度11本工程測量管理體系如下: 工程部測量負責人: 測量員 11.1.222、各級施測人員應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與規范,認真閱讀施工圖紙,做到按規范工作,按圖紙施工。11.1.3各參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測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并服從于總承包測量部門的業務工作協調。11.1.4測量工作應嚴格遵循自檢、互檢的作業程序,合格后方可報上級管理部門復核驗線。11外業測量成果的記錄要求做到:原始真實、數值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晰,記錄應當場及時填寫,不允許先寫在草稿紙上后再轉抄,保持記錄的原始性。11草圖、點志記圖等,應當場勾繪,方向、有關數據和地名等一并標注清楚。測量記錄多有保密內容,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后上繳有關部門保存。11測量計算工作要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23、步校核、結果可靠。11.2復核驗線制度11總承包部測量部門負責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網(點)及高程控制網(點)。11復核驗線規定如下:各分包單位應先進行自檢符合標準后再上報總承包方質檢部,項目部測量人員配合質檢部做好復核驗線工作。各級復核應認真負責,嚴格把關,不合格者不得向上級復核單位報驗。11軸線及碎部點由各分包單位依據總承包部測量部門提供的控制、高程網(點)自行施測,分包單位對本身所測放的成果負責。11總承包部測量隊有責任協助監理對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軸線及建筑物主點進行復測認證。11復測標準應按工程測量規范中的有關規定執行。11復測監控過程記錄應作為技術資料入檔。11.3測量儀器管理11鋼卷尺24、:要考慮三差改正,量距應進行往返測量;經緯儀:嚴格對中、整平,角度觀測要盤左盤右讀數;水準儀:嚴格定平,水準路線要閉合或附合,前后視線等長。垂準儀:儀器專人專用,責任到人,愛護儀器。11所有儀器測量時要撐傘保護儀器,不得讓儀器日曬雨淋。測量員不準遠離儀器,以免有人亂動,損壞儀器;讀數前后檢查儀器是否安平;校正儀器時,動作要“輕、穩、慢”,不得用蠻力;丈量時鋼尺應力求抬平、拉直,拉力50N要均勻。嚴防鋼尺扭曲打結、受重物碾壓。丈量完畢后用軟布或棉紗擦拭鋼尺,將粘附的塵土擦去,再涂少許機油,以防生銹。11使用完儀器注意保持儀器清潔。記錄要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計算要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11測量人員應定期對測量儀器進行檢定校核,確保測量儀器在受控狀態之中。11測量儀器的檢定必須按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有關檢定規程并在受控的檢定部門進行,一般測量儀器的檢定周期為一年(包括經緯儀、水準儀、垂準儀、鋼尺、水準標尺)。11嚴禁測量黑器具在施工現場出現,作好現場測量儀器的登記、標示、記錄等管理工作。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2
1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