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正***
編號:853521
2023-12-21
3頁
27.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50+82+180斜拉橋建設項目主梁施工圖全套CAD資料
1、說 明3一、 設計依據1、xx市交通局與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簽定的“xx漢江公路大橋勘察設計合同”。2、湖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鄂計投資20001097號”文:“關于xx漢江公路大橋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3、湖北省交通廳“鄂交函2000116號”文:“關于xx漢江公路大橋初步設計的批復意見的函”。4、武漢地質工程勘察院“xx漢江公路大橋施工圖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和冶金工業部武漢勘察研究院“補充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二、 設計規范1、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J02189)2、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J02385)3、 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試行)(JTJ0272、96)4、 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5、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三、 技術標準1、 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2、 橋面寬度:23m(不含布索區寬度),雙向四車道,不設人行道。3、 橋面橫坡:雙向2%。4、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6度,按7度采取設防措施。5、 通航:設計最高通航水位35.01 m(10年一遇),主通航孔按單孔通航考慮,雙線凈寬140m,通航凈高10m。6、 船舶撞擊力:按三級內河航道取值,順橋向400KN,橫橋向550KN。四、 主要材料1、 混凝土主梁采用55號混凝土。2、 斜拉索斜拉索采用直徑j15.24,單股外包PE的不鍍鋅鋼3、絞線。鋼絞線標準強度1860Mpa,彈性模量不小于1.95105Mpa。拉索兩端采用VSL SSI 2000系列錨具,塔端用張拉式錨具,梁端用固定式錨具。PE斜拉索鋼絞線、錨具、外套管的技術指標應按xx漢江公路大橋招標文件第二卷技術規范有關內容執行。3、 預應力體系公稱直徑為15.24mm,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標準強度1860Mpa,張拉控制應力為0.75Rby=1395Mpa,彈性模量1.95105Mpa,技術標準應符合ASTM A41687a 270級的規定。主梁縱向預應力采用j15.2419鋼絞線束;橋面板采用直徑32精軋螺紋鋼筋,標準強度Rby=750Mpa,彈性模量Ey=2.01054、Mpa,張拉控制應力為0.9Rby=675Mpa,YGM錨固體系。橫梁預應力采用j15.2419和j15.245兩種規格的鋼絞線束,按YM錨固體系的技術標準進行。4、 鋼材鋼板、型鋼除注明外,均為A3鋼,其技術標準必須符合GB70088的規定,選用的焊接材料應符合GB98176的要求,并與所采用的鋼材材質和強度相適應。五、 設計要點1、 總體布置主橋為50+82+180米三跨一聯獨塔雙索面斜拉橋。2、 主梁斷面形式:主梁的基本斷面形式是邊主梁,斷面全寬25.6m,節段基本長度為8m,邊肋基本寬度1.8m,橫隔板的基本間距是8m;在邊跨輔助墩附近至錨跨實心段,由于結構受力的要求及平衡懸澆的需要,5、節段長度變化為6m,邊肋寬度加寬至4.0m,橫隔板的間距也相應調整為6m;主梁頂板厚0.30m,設雙向2%橫坡,主梁的基本梁高是1.9m(對應于橫向寬度25.6m的位置)。主塔與主梁連接處采用固結。橫梁均設有預應力鋼絞線束。主梁每節段在單根邊主梁內各配置3根19股的鋼絞線,在橋面板內配有32根L32的精軋螺紋鋼筋,主梁各合攏段內配置上、下緣合攏束。3、 斜拉索斜拉索采用直徑j15.24,單股外包PE的不鍍鋅鋼絞線。設計斜拉索為單股鋼絞線張拉錨固,因此每根斜拉索鋼絞線的股數按實際需要取用。主塔布有20對空間索,主跨斜拉索在梁上的索距為8m,邊跨隨著節段長度的變化,索距相應變化為6m,錨跨實心段上6、索距為3.2m。斜拉索采用658620等27種規格。斜拉索錨具采用661622等六種規格。4、 伸縮縫xx岸和天門岸分別設SSFB-240、SSFB-320mm伸縮縫。5、 支座在16、17、19號墩頂設有盆式橡膠支座,其中17號墩頂為拉壓支座。6、 施工掛籃本設計采用前支點掛籃,用于主塔兩側梁段主梁的懸臂澆筑,空掛籃控制重量為160t。邊跨施工到邊主梁加寬段后,掛籃長度應根據實際節段長度進行改裝。7、 合攏段及合攏順序本橋在50m、180m跨徑設有2個合攏段,合攏段長度均為2.5m。根據結構受力特點,本橋設計的合攏順序為:先合攏50m跨,再合攏480m跨。六、 結構分析1、 順橋向整體靜力計7、算按平面桿系有限元原理,采用同濟大學編橋梁結構線性、非線性設計分析綜合程序(Bap程序)進行計算,按施工工序分析了施工各階段及運營階段的應力和變形情況,計算中計入了恒載、活載、混凝土收縮徐變、預應力、溫度變化、風載、汽車制動力、支座沉降、船撞力、施工荷載等荷載,同時考慮了斜拉索的非線性以及梁塔中軸力對變形的二次力效應。其中溫度變化包括體系升溫180C,體系降溫200C,上下緣溫差50C,塔兩側溫差50C,索梁溫差100C。支座不均勻沉降主塔墩、邊墩均按2cm考慮。2、 橫梁計算采用SUPER SAP93空間分析程序中的三維八節點實體單元,全橋共選取五個區段(主跨跨中、主跨跨端附近、邊跨邊主梁加8、寬段、錨跨實心段、塔根部)進行應力分析,分析中考慮了預應力效應、斜拉索的彈性支撐作用,活載考慮了多列車的折減系數,施工階段按施工工序進行了空間分析,確定了d1d8,e1e20號橫梁預應力束的張拉順序為澆筑本節段時先張拉中間2束(N1、N3號鋼束),另1束(N2號鋼束)滯后一節段張拉;d9d14、d0、e0號橫梁預應力束的張拉順序為澆筑本節段時N1、N2、N3號鋼束一起張拉;xx岸實體段梁預應力束在50m跨合攏后一次張拉;天門岸端橫梁和e21號橫梁預應力束在180m跨合攏后一次張拉。3、 局部應力分析對主梁斜拉索錨固區、橋面板、縱向預應力鋼束齒板、邊主梁變寬段等部位采用SUPER SAP93空間9、分析程序中的三維八節點實體單元,進行了局部應力分析。4、 動力分析采用“三梁式”模型,用SUPER SAP93空間分析程序對施工階段最大雙懸臂狀態、最大單懸臂狀態以及成橋階段分別進行了動力特性、空氣動力穩定性、限幅震動振幅等方面的計算。橋址處地震烈度為6度,本橋按7度對成橋階段用反應譜理論計算了地震產生的結構內力,計算表明,地震荷載不控制設計。七、 施工要點1、本橋有關施工工藝及質量檢驗,除本設計圖中有要求的外,其余均應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89)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2000)的有關規定執行,并從嚴控制。2、主梁采用55號混凝土,其水泥、骨料和砂及其它成分均應10、盡可能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品牌或同一料場,以求質量均衡、穩定、外觀色調一致。各施工縫(包括封錨處)應認真鑿毛、整修、清洗,混凝土應震搗密實,外觀平整、顏色一致。封錨區必要時采用補償混凝土。3、混凝土必須達到80%設計強度后才能施加預應力,混凝土的取樣及養生條件應和現場澆筑的混凝土相符,所有預應力鋼束嚴格按設計圖中所規定的張拉順序、對稱張拉的原則進行張拉。預應力鋼束張拉均要求張拉噸位與引伸量雙控制,以張拉噸位為主,以引伸量校核為輔。同一張拉截面中鋼束的斷絲率不得大于1%。橫梁橫橋向扁錨錨固鋼束應采用整體張拉設備一次張拉完成。4、主梁1號梁段、1619號梁段、40號梁段采用支架現澆,在支架安裝完畢后11、應按設計荷載進行預壓。5、主梁315號梁段、2038號梁段采用前支點掛籃懸澆,掛籃承載力320t,前支點空掛籃控制重量160t(包括模板和其它施工荷載),其中中支點距已澆梁段前沿0.5m,作用225t垂直向下的力,后錨點距中支點的距離為8m,作用65t垂直向上的力。施工采用的前支點掛籃應盡量滿足上述要求。6、在主梁雙懸臂澆筑施工中,梁段混凝土的澆注、鋼束的張拉、掛籃和機具的移動等,均應遵循對稱、均衡、同步進行的原則,平常梁面上應盡量少堆放材料和施工機具,并注意懸臂兩端對稱堆放。每個梁段各個工序應有監控、監測,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在特殊情況下兩側不平衡重只允許偏差10t(節段自身不平衡重除外)。12、7、主梁2號梁段、39號梁段為合攏段,均采用吊架施工,吊架重按60t考慮。先合攏50m跨(2號梁段),再合攏180m跨(39號梁段)。合攏段混凝土澆注采用預壓重法,即預先在合攏段主塔端加水箱按合攏段混凝土重量的一半注水壓重,待澆注混凝土時邊澆邊放水。合攏段剛性連接待壓重水灌完后再施焊。為盡量減少溫度的影響(設計合攏溫度為15200C),要求焊接合攏段剛性連接、澆注合攏段混凝土應盡量在設計合攏溫度時進行,并盡快澆注合攏段混凝土。由于在混凝土澆注及養護過程中,合攏段剛性連接為承力構件,因此必須確保其穩定可靠及其與主梁兩端預埋件的焊接質量。8、主梁施工時,該梁段內橫梁應與主梁同時澆注,并嚴格控制斷面尺寸。9、預應力鋼束錨固齒板應與主梁同時澆筑,以保證齒板與主梁的良好結合。對齒板上的錨具,壓漿后應澆筑混凝土封錨。10、橋塔順橋向及橫橋向對稱的斜拉索應同步張拉。斜拉索各階段的張拉力、主梁預拱度、立模標高等在施工控制計算中給出。11、斜拉索減振措施:在斜拉索兩端的索導管入口處各設一個粘彈性高阻尼合成橡膠減振膠圈。斜拉索橡膠減振膠圈和防護罩由供貨的斜拉索錨具廠配套組裝供應。也可考慮采用其它可靠的減振措施。12、主梁施工時,注意根據相關圖紙預埋伸縮縫、支座、護欄、泄水管等有關預埋件。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92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