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53640
2023-12-21
7頁
18.50KB
1、關于印發馬坪鎮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各村(居)委會,鎮直各企事業單位:馬坪鎮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已經鎮委、鎮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各單位,請各單位按方案落實各項建設任務。馬坪鎮人民政府2011年5月16日馬坪鎮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我市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按照2011年市黨代會和2011年3月14日馬坪鎮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現場辦公會精神,結合馬坪實際,特制訂馬坪鎮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三年(20112013)實施方案。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鎮村統籌,城鄉一體”的要求,堅持“三鎮四化五統籌六區域”的工作思路。三鎮是目標,即2、創建湖北生態旅游名鎮、隨州鑄造工業重鎮、“兩圈”特色飲食大鎮;四化是特點,即加快推進特色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品牌化;五統籌是手段,即統籌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基層黨的建設;六區域是具體工作措施,即著力開發鑄造工業集聚區、地方特色飲食區、黃家山新鎮區、觀光休閑度假區、新農村示范區、現化農業示范區,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把馬坪打造成全市鎮村統籌樣板區。二、試驗區范圍試驗區為鎮內316國道和進庫公路沿線八個村,總人口2.7萬人,具體范圍為胡家巖村、黃金畈村、車站村、嚴舒畈村、軍山村、隨應橋村、洪橋村、獅子崗村。三、建設目標總體目標:以鎮村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3、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基層黨建一體化等五個一體化為總抓手,通過3至5年努力,使全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鄉風文明逐步提升。到2013年,試驗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城鄉一體發展的試驗區。具體目標:1、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圍繞建設隨州市旅游名鎮、鄂東北鑄造重鎮、全省“兩圈”特色飲食強鎮目標,加快發展鑄造工業區,發展壯大特色農業板塊,大力培育觀光旅游業。力爭到2013年,發展鑄造企業15家,年產值6億元;發展5000畝大棚蔬菜、5000畝淡水養值、10000畝油茶、200萬只土雞,建立省4、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以上,80%的村實現“一村一品”,80%以上的農戶參入產業化經營;發展旅游農頭企業3家,年游客接待量達10萬人次以上,年創旅游收入3000萬元以上。2、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加快中心集鎮、中心村建設。統一編制鎮區和村莊集并點規劃,村莊特色鮮明,村容村貌整潔。2013年,全鎮各行政村和國道沿線自然灣水泥路通達率達100%,集并點水泥路通達率達100%,中心村沼氣建設基本覆蓋,村莊綠化率達30%以上,國道沿線各村路燈覆蓋率和自來水通水率達100%,國道沿線每村擁有一個休閑運動場,中心灣擁有一口衛生塘,衛生廁所使用率達8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30%以上,垃圾實行統一收集和無害化處5、理。3、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有村建有集村級便民超市、村文化活動室、衛生室、農家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達到省級建設標準。自然村村村通電話,基本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機制相結合,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擴建鎮福利院,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4、鄉風文明深入推進。堅持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摒除各種陳規陋習,樹立健康、文明、進步的社會新風尚。到206、13年,所有村建有農村書屋,配齊文化信息員、宣傳員,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規范有序,鄉風民風顯著改善,30%以上的村達到市級以上精神文明標準。5、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組織和管理機制。到2013年,所有村建有規范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備遠程網絡教育系統;村級班子組織能力、帶領農民致富能力普遍增強,80%以上的村級黨組織達到“五好”目標;“三會一評”運行機制普遍運轉良好,效果明顯,基層組織實現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四、工作舉措1、著力打造鑄造工業集聚區。堅持沿316國道建設軍山工業小區和黃金畈工業小區,打造要素聚集、布局7、合理、特色鮮明的鑄造工業集聚區。軍山小區規劃占地500畝,引進落戶鑄造企業10家;黃金畈小區規劃占地1000畝,引進落戶鑄造企業5家、紡織服裝企業6家、其他產業企業9家。通過開發2座工業小區,發展工業企業30家,其中規模企業20家,實現鑄造業產值10億元,解決3000人就業。2、著力打造地方特色飲食區。按照楚風漢派和徽派風格,對沿316國道的漢孟路、交通大道、柳林西街、文化路等“兩縱兩橫”特色飲食街進行改造。引導商戶出資注冊“馬坪拐子飯”、“清泉雞湯”、“拐哥羊腳”商標,引導地方飲食經營戶向特色飲食街集中,2011年發展到120家,2012年發展到200家,擦亮馬坪特色飲食名片。3、著力打造黃8、家山新鎮區。在黃家山征地400畝,建設容納2000名學生的集黨校、成校、中心小學和公立幼兒園為一體的教育新區,發展商貿戶300戶,開發商居房4萬平米,新增城鎮居民1萬人。4、著力打造觀光休閑度假區。以爭創徐家河4A級景區為目標,修建12.6公里環庫旅游公路,解決馬坪旅游發展瓶頸制約問題。加快推進佛手島度假村、鳳凰島度假村和新民通航直升機停機坪及水上游樂中心開發,帶動以洪橋和獅子崗村為核心的風景區200戶農家別墅和農家樂建設,其中農家樂達到50戶。5、著力打造新農村示范區。以村莊整治為重點,加快推進316國道沿線胡家巖、黃金畈、車站、嚴舒畈、軍山、隨應橋等6個村水、電、路、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9、“六網”建設,對1500戶建房戶實施立面美化、門前硬化、路燈亮化、垃圾凈化、空地綠化、排水暢通化、塘堰景觀化、廁所無害化等“八化”工程,改擴建六村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完善衛生室、便民超市、農家書屋,把316國道馬坪段打造為廣水市生態文明長廊和隨州市黨建示范走廊。6、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嚴舒畈、車站村為核心,建立5000畝蔬菜基地;以洪橋、獅子崗、柏林村為核心,建立1萬畝油茶基地;以洪橋、獅子崗、龜山村為核心,建立5000畝養魚基地;以胡家巖村為核心,開發200畝養雞小區,發展企業化養雞200萬只。申請注冊龔關西瓜、獅子茶葉、楊林黃瓜三大農產品品牌,創辦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12家,將產品打進10、隨州和其他大中城市超市和集貿市場。五、組織領導為了加大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力度,鎮委、鎮政府決定成立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組 長:方國全(鎮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副組長:趙春安(鎮委委員、人武部長)周勇昭(鎮委委員、副鎮長)程紅艷(鎮委組織委員)杜建林(鎮副科級干事)劉先明(鎮副科級干部)成 員:王仁波(鎮林管站站長)胡成才(鎮黨政辦常務副主任)葉傳祖(鎮農辦主任)段 雄(軍山社區總支書記、城建中隊隊長)明曙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 翔(鎮財經所副所長)馮章福(鎮林管站副站長)吳祥善(鎮財經所支部書記、移民辦主任)六、實施體制機制創新1、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按照“11、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采取農戶自主協商流轉、集體組織委托流轉、土地使用權入股、轉讓、租賃等方式,促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2000畝,建立一批現代農莊。對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和廢棄閑置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整理復墾,力爭3年遷村騰地300畝。2、建立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建立涉農資金統籌使用的新機制,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健全“以錢養事”新機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3、建立對接幫扶機制。探索部門幫扶、村企共建、院村聯姻新途徑。確定一批部門支持新農村建設,定責任、定任務、定目標,量化考核,落實獎懲;確定一批企業、客商、個體工商戶等經濟社會組織參與新農村建設,在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高等院校人才科研優勢,尋求新農村建設有效途徑。4、建立和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與管護長效機制。運用市場機制,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產權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道路、水利、安全飲水、垃圾清運等農村公益服務與管護長效機制。推廣“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農村供水新機制。主題詞:鎮村統籌試驗區建設 方案 通知 馬坪鎮黨政辦公室 2011年5月16日印發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