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53666
2023-12-21
12頁
18.13KB
1、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方案的通知 贛府字201719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3月14日(此件主動公開)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方案 中醫藥產業是江西的特色優勢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結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帶動整個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升級發展、跨越發展,打造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中醫藥強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以下簡稱科2、創城)的戰略構想?,F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 江西中醫藥產業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規模效應,積淀了影響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培育了一批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匯聚了一批中醫藥優勢品種和特色產品,形成了初步的產業創新體系。抓住當前中醫藥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性機遇,建設科創城,有利于強化產業鏈要素集成、推動中醫藥全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挖掘中醫中藥博大精髓、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有利于加快贛江新區建設、助推國家戰略的實施和落地,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推進“健康江西”建設,為打造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中醫藥強省提供強力支撐。 (二)指導思想。 圍繞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3、略目標,突出創新發展主線,強化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注重創新為先、特色引領、資源聚合、輻射帶動,堅持創新研發與人才集聚協同推進、產業孵化與成果轉化深度融合,促進中醫藥產業與人才、金融、文化有機融合,著力構建融合開放、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中醫藥創新綜合體,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科創城,使之成為中國中醫藥領域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要素最齊備、創新能力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三)基本原則。 創新為先。把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放在首位,加快匯聚創新資源,著力搭建創新平臺,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特色引領。充分發揮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積極傳承、發掘中醫藥4、傳統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形成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特色競爭優勢。 資源聚合。吸引全球范圍內的高端創新要素,匯聚全國范圍內的創新資源,整合全省范圍內的創新優勢資源,形成中醫藥創新資源聚合效應。 輻射帶動。發揮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創業孵化、產業引領等功能和作用,加快行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科創城引領和帶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四)功能定位。 科創城是中醫藥創新綜合體,其功能定位為“一中心、五區”,具體為: 中醫藥創新中心。依托現有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立足省內、面向省外和國際,匯聚省內龍頭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的創新研發技術中心,引進跨國藥企、國5、內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中心,國內外知名院校、專業研究機構的醫藥技術中心,全球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優秀團隊,集聚各類中醫藥創新資源和人才,主攻中醫藥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推動創新研發、孵化加速、成果轉化,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中醫藥創新中心。 創新驅動先行區。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營造創新環境,匯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潛能,構建創新平臺,完善創新服務,推動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源動力。 高端人才集聚區。強化人才戰略,實施引智工程,完善配套服務,提供綠色通道,吸引各類與中醫藥產業創新相關的人才在科創城內創新創業。 產業發展引領區。著力6、補齊中醫藥產業鏈短板,著重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創新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交易、產業風險投資等,大力推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業設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在醫藥行業示范應用,形成產業開放式創新平臺,引領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升級發展。 文化交流傳承典范區。充分挖掘中醫藥歷史文化資源,強化文化傳承、提煉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牌,加強展示體驗、注重宣傳創意、加快產業融合,推動中醫藥文化成為提升產業層次的紐帶、促進中醫藥邁向國際化的橋梁,把科創城打造成交流傳承中醫藥文化的“金名片”。 健康智慧新城區。助推贛江新區國家戰略的實施,按照新型城區的要求,不斷完善科創城的配套設施和功能服務,廣泛采用節能7、環保材料和智慧信息技術,建設新型的宜居宜業新社區,實現產城有機融合、生態綠色發展,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軟硬件兼備的環境和條件。 (五)發展目標。 按照“一年定框架、兩年見形象、三年出成效、五年大發展”的總體要求,統籌規劃、快速啟動、分步實施,力爭一年內基本完成規劃布局和啟動建設,兩年內基本完成各功能區塊主體工程建設,三年內科技成果開始轉化為產業成果,五年內基本完成整體建設、各功能區塊全面發展、全力推進。 到2020年,基本完成科創城建設,各功能區塊影響力和輻射力顯著提高。一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窘ǔ伞包c、線、面、體”的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體系?!包c”,即建成5個以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8、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線”,即按照藥材種植、新藥創制、裝備研制等細分專業,建成20個以上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等平臺;“面”,即推進企業建成50個以上內部研發機構,消化應用高層次研究成果;“體”,即建成5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創業、孵化加速基地,承接各類創新成果的產業化。二是人才集聚效應充分顯現。按照“引進一批、聚集一批、培育一批”的方式,力爭實現“四個5”目標。即:引進5名以上中醫藥領域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聚集50名以上國家“千人計劃”和省內各類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人才,培育50名中醫藥產業和學科領軍人才,科創城技術人員占從業人數比重不低于50%9、。三是引領產業發展作用更加凸顯。增強科技創新對中醫藥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力爭實現“四個1”目標。即:推動中醫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超過100項,培育中醫藥領域創新型初創企業超過100家,引領中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中醫藥產業占全國的比重提升至10%。 到2030年,將科創城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高端資源集聚區,聚集一批行業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建設一批行業領先的創新平臺載體,生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醫藥創新成果,突破一批中醫藥領域關鍵問題,成為國際有影響、國內領先的中國藥谷。 二、重點任務 圍繞打造文化傳承高地、創新研發高地、孵化加速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健康服務高地、高端10、裝備研制高地、種植繁育培養高地,優化布局,強化功能,融合發展,引領產業,全面提升中醫藥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一)優化空間布局。 按照“雙核驅動、協同發展”的模式,明確科創城區域范圍,并以科創城為軸心,優化全省中醫藥產業空間布局。 突出“雙核驅動”:“一核”在贛江新區南昌經開區桑海產業園規劃建設,具體位置在105國道新祺周大道以南,以“星海湖”為中心,規劃總用地面積15平方公里、首期啟動3平方公里。該區域重點布局創新研發、展示交易、金融服務、高端人才公寓、成果轉化等主要功能區塊,打造和形成創新研發高地、孵化加速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種植繁育培養高地?!耙缓恕痹谀喜秊忱飬^江中藥谷規劃建設,具體位置11、在江西中醫藥大學、江中藥谷及周邊毗鄰區塊,規劃總用地面積4.14平方公里。該區域重點布局高端智庫服務、高端平臺研發、成果轉化等主要功能區塊,打造和形成文化傳承高地、創新研發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健康服務高地、高端裝備研制高地。“雙核”在空間布局和功能配套上,既要形成各自的優勢和特點,更要注重整體協調,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完善、互為補充、相互融合的格局。 推進“協同發展”:以“雙核”為軸心,加強科創城與宜春、撫州、贛州、吉安等中醫藥產業集聚區,以及南昌高新區、樟樹、袁州、進賢、小藍等重點醫藥產業集群對接協調、功能輻射。推動南昌高新區建設中醫藥企業總部基地和營銷中心基地,推動小藍和袁州建設中醫藥制12、造基地,推動進賢建設中醫藥器械制造基地,推動樟樹發揮“中國藥都”品牌效應、建設中藥制造基地、商貿物流基地和中藥材儲備基地,形成區域聯動、優勢互補,共同促進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二)提升創新能力。 圍繞匯聚創新要素,構建“點、線、面、體”的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體系,形成創新研發高地、孵化加速高地。積極推動省內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臨床醫院等中醫藥研發機構向科創城集中,鼓勵和吸引國內外中醫藥領域的知名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等在科創城設立研發機構,支持跨國公司、央企、大型民企等在科創城建立研發中心。加強中醫藥領域前沿性、關鍵性和共性技術研究,推進科創城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成果轉化基地等載體建13、設,打造藥物篩選平臺、藥效試驗平臺、藥物安全性評價平臺、分析測試平臺、醫藥新品中試基地等專業性服務平臺。完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創新鏈、技術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加快建設中醫藥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科技信息、技術轉移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三)促進人才集聚。 圍繞落實“四個5”目標,著力引進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實施中醫藥人才引進培養“杏林”計劃,推動產業高端人才向科創城集聚,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加大創業項目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對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創新高端人才編制管理,建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動態管理機制,完善柔性引進人才和高端人才短期工作機制,鼓勵其以專利、技術、資金等入股方式與14、科創城企業和研發機構合作。發揮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大學等大專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上的優勢和作用,建立完善企業與大專院校聯合培養人才機制。 (四)突破重點領域。 發揮科創城的創新優勢,圍繞落實“四個1”目標,主攻行業共性問題和關鍵領域,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打造產業鏈前端競爭優勢,帶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在中藥領域,實施中藥大品種戰略;傳承和發揚“樟幫”“建昌幫”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開展道地中藥材及特色品種的中藥飲片規范化炮制,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標準提取物的生產和質量標準研究;加快中藥智能制造示范推廣,推動質量控制、自動化和在線監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加速研發創制中醫藥高端裝備和專業醫療器15、械,形成中醫藥高端裝備研制高地。在中醫領域,集中攻關解決糖尿病、骨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和慢阻肺、強直性脊柱炎、抑郁癥等疾病,形成若干個療效最優的治療方案;建設一批中醫藥重點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學基地,加強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培養,實現中醫藥學科領域的重點突破;加強熱敏灸、平糖治療等中醫治療養生技術研究,加快建設中醫藥治療康復療養中心,形成健康服務高地。在中藥材種植領域,加快建設中藥材種子基因庫和種植繁育基地,推進江西道地中藥材的種子種苗優化繁育和規?;N植,形成種植繁育培養高地;推動中藥材種植標準化工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從中藥材種植到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生產、流通使用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中16、藥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在延伸拓展方面,以“中醫藥+農業”“中醫藥+服務業”“中醫藥+智能制造”“中醫藥+互聯網”“中醫藥+文化旅游”“中醫藥+大健康”等為主要內容,催生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強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推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業設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示范和應用,加快建立中醫藥大數據平臺,發揮大數據在中藥研發、質量追溯、醫療服務等領域的作用;加強中醫藥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臨床實踐、制藥工藝、營銷策略等現代化、國際化。 (五)加強文化傳承。 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強化文化傳承,提升文化品牌,將科創城打造成文化傳承高地。深化中醫藥基礎理論、中醫藥類優勢技17、術、療效評價標準的系統研究,建立概念明確、結構合理的中醫藥基礎理論體系。加強旴江醫學等民間醫藥的整理發掘和傳承創新,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做大做強中藥老字號品牌。開展對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調查、挖掘整理、研究評價及推廣應用,支持中醫秘方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業化開發。開展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重點打造中醫藥發展高端論壇、中醫藥高端文化體驗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文化交流品牌,加強中醫藥宣傳推廣,擴大中醫藥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六)完善基礎配套。 加強科創城“雙核”之間的交通設施和路網建設,形成便捷高效的現代交通網絡。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實現無線網絡全覆18、蓋。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公共租賃住房,優化創新創業人才宜居環境。 (七)注重生態保護。 提高產業準入和環境準入門檻,強化環評、能評機制,嚴格禁止污染型項目入駐。實行更加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努力建設生態型新城區。 (八)強化標準引領。 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率運營,著力將科創城打造成落實各類規范標準的典范。強化標準意識,以各類建設施工標準、項目入駐標準和加工制造標準為標尺,規范項目建設、入駐企業和制造流程。強化各類標準的貫徹執行,使入駐科創城的企業和項目成為智能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19、造的標桿。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高位推進機制。 成立科創城推進工作協調小組,由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省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省直相關部門和贛江新區管委會、南昌市、宜春市、撫州市、贛州市、吉安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統籌協調科創城建設的重大事項;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工信委,負責協調推進相關具體工作。成立科創城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科創城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咨詢。建立現場辦公、服務協調、監管促進、考核評價等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區域協作、共同推進科創城建設的工作格局。 (二)明確建設責任主體。 按照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的要求,由贛江新區、南昌市作為科創城的建設責任主體,南昌經開區桑20、海產業園、灣里區作為具體建設單位,分別開發建設、管理運營各自功能區塊。各建設主體要在科創城建設方案的基礎上,加快編制實施相關功能區塊的空間、產業、生態等專項規劃,并注重規劃銜接與協調,開展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工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開發模式,做好土地收儲、項目建設、運營管理、基金設立等工作,推出一批面向社會的基礎型、環保型、公共服務型開發建設項目,采取PPP、產業地產等建設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科創城建設,促進科創城早日建成并投入運營。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科創城試行相對獨立的財政體制,在一定時期內財政收入地方所得部分和土地出讓凈收益依法依規按照一定比例返留科創城,重點21、用于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引進機構建設,實行專項管理、??顚S?。由政府資金作為引導,吸納金融資本、企業資本、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設立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醫藥領域高端科研機構建設、研發項目資助、高端人才引進、股權激勵、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化推廣等。 (四)完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 圍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匯集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科技信貸、股權交易、上市融資等于一體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各大銀行在科創城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推動組建我省醫藥類民營銀行。建立健全貸款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充分發揮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人才基金等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向科創城創新創業項目。 (五)形成政策支持合力。 爭取國家層面政策扶持,支持科創城創建“中醫藥產業創新改革試驗區”,允許先行先試,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環節。省直相關部門要在科創城項目立項、建設用地、資金扶持、科研平臺搭建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29
16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