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惠松湖城設計說明地產規劃設計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53675
2023-12-21
10頁
43.27KB
1、中惠松湖城(二期)項目規劃方案設計說明第一章 設計總說明一、 設計概況本項目位于東莞市市區東南15公里的寮步鎮內,金興路東側,臨近松山湖工業區。地塊西南側緊鄰規劃公園,有山水景觀優勢。本案位于 東莞生態園、松山湖風景區及同沙生態公園圍合成的新生態居住區內,距莞深高速僅七公里,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二、 設計依據1. 甲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及設計要求2. 有關設計的會議紀要3. 國家及東莞市有關工程設計的各類規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2005年版)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9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東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6年版)三、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建設用地面積:48990.396m2總建筑面積:136820.870 m2計容建筑面積:107777.861m2其中:住宅:100503.732m2商業:5379.517m2配套:1894.612m2不計容建筑面積:29043.009m2其中地下車庫面積:27096.342m2架空層建筑面積:1946.667m2其他不計容建筑面積:0.00建筑密度:27.978%容積率:2.200綠3、地率:33.006%戶數:1025 戶機動車停車位:647 輛第二章 總平面規劃設計地塊東西長260米,南北長205米,向西偏15.31度,地塊西南角為半徑120米的圓角,地勢較為平坦。地塊西南側為規劃公園,東側為金興路。一、 規劃理念地塊西南有湖水景觀,西側有山體景觀,追求戶均景觀良好是規劃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景觀資源,完善并提升內部景觀環境價值,增加項目人居友好系數,添加項目附加值,致力于建成東莞市具有獨特優勢的高品質小區。二、 規劃結構及景觀空間根據東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之中建筑間距的要求,規劃結構采用半圍合式高層布局。北側為五棟高層住宅,取得最優景觀朝向和日照朝向,一梯四戶的單元布4、局,使得每戶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條件。地塊中部東西分別布置兩棟高層住宅,與北側高層合圍成中心花園景觀空間,形成寬度達60米,長度達220米的超大中心花園景觀空間。北側中間三棟住宅通過南側開敞面取得采光和通風。北側東西兩側住宅可以取得東西兩側的采光和景觀資源。地塊中部東西兩側的四棟住宅,北向有中心花園景觀,南向有開敞的采光面,采用一梯六戶的戶型布局,既滿足了容積率對建筑總量的需求,又保證了每戶均有良好的景觀朝向。地塊中部西側兩棟,和北側五棟高層均為25層,一類高層住宅,地塊中部東側高層為18層,二類高層住宅。地塊南側為低層住宅區,南北朝向,并排布置,南北三排住宅,共十三棟,住宅間距達18米,由東5、向西分為三個組團,每個組團圍合成內院。由于建筑尺度遠遠小于地塊北側,空間景觀尺度也追求小而精致。,南側住宅區,建筑高度最大三層,戶均具有絕佳景觀和采光,且不遮擋北部高層住宅。南側低層住宅與地塊外高層建筑間距達到60米,采光不會被遮擋。地塊東、南、北均布置一層商鋪用房,其中北部商鋪與高層建筑連接,參照外圍道路設計首層標高。南側商鋪與南側低層住宅分離,間距達12米,降低了道路噪音對低層住宅的干擾,提升了低層住宅的品質。三、 道路交通小區內空間布局明確,因此具有實現完全人車分流系統的條件,人車交匯盡在小區外圍,機動車均在入口處就引入地下車庫,為住戶提供安全的小區內花園,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間。小區東側金6、興路設置高層住宅區域主入口,車流進入后直接進入地下車庫。小區北側設置機動車次入口,車流可直接進入地下車庫。小區西側設置機動車次出口,僅供地下車庫車輛離開小區使用。小區西南側設底層住宅區域入口,車輛可通過內部通道環繞,并由此駛出。四、 停車組織小區內地面停車均設置在南側低層住宅區,共53輛機動車停車位。其他機動車停車位均設置在地下一層,由小區主入口和北側入口進入,由小區主出入口和西側出口駛出。地下車位數594輛。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小區內設置有地面非機動車停車位,靠近花園南北兩側,集中三地布置,非機動車輛行駛路線井然有序。五、 消防設計小區內北側為六棟高層住宅,消防車道環繞小區內花園,分別設置9處7、消防登高面,登高面長度大于建筑周長的1/4,消防車由小區東側主入口進入,由北側小區次入口駛出。由于北側商業超長,因此增加一條消防車專用出入口,保證消防車輛及時到達撲救面。南側底層住宅區設置到達每棟建筑的消防車道,增加東側消防車緊急出入口,使得消防流線清晰便捷。六、 配套設施高層住宅首層部分設置配套設施用房,包含警務室,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社區圖書室,計生服務中心等,共計1750平米,提供給小區住戶生活娛樂使用。小區西側,緊鄰一號住宅樓商業部分,設置對外開放的公共廁所20平米。并設置垃圾集中回收站50平米。最大限度的減少服務用房對公共環境的影響,同時保證使用便捷。七、 經濟技術指標序號名稱總圖8、申報值總圖計算值單位01規劃用地48990.0048990.0002總建筑面積137786.27138383.0403其中高層住宅建筑面積91295.4591892.2204聯排住宅建筑面積9146.609146.6005商業建筑面積5388.905388.9006配套公建面積1947.051947.0507其它面積1588.561588.5608地下室28419.7128419.7109地上建筑面積109366.56109963.3310地下建筑面積28419.7128419.7111計容建筑面積107778.00108374.7712其中計容住宅面積100442.05101038.82139、計容商業面積5388.905387.0314計容配套面積1947.051947.0515不計容建筑面積30008.2730008.2716其中地下不計容面積28419.7128419.7117公共開放空間1588.561588.5618其它不計容面積0.000.0019首層建筑占地面積13598.0413598.0420容積率2.202.2121建筑密度27.76%27.76%22塔樓建筑密度8.36%8.36%23總綠地面積15187.0215187.0224其中公共綠地計算面積15187.0215187.0225屋頂綠地面積0.000.0026其它綠地面積0.000.0027綠地率31.010、0%31.00%2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234.23/人29機動車總泊位647647輛30室內泊車位594594輛31室外泊車位5353輛32非機動車位329329輛33總戶數1025.001025.00戶34居住人口3587.503587.50人3590平方以下住宅套型面積36469.0536469.053690平方以上住宅套型面積64569.7764569.773790平方以下住宅所占比例36.09%36.09%38最大層數25.0025.00層39最高建筑總高度78.0078.00M八、 建筑一覽表第三章 建筑設計一、 住宅組團設計小區建筑保持同一性,控制其手法、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建筑11、立面設計簡潔的設計手法、柔和的色彩系列、質樸的材料搭配、考究的比例尺度以及細膩的裝飾點綴。組團與公共綠地之間控制一定比例的架空面積和居民公建設施,保證組團與外部空間適度的通透。依據不同的組團分布,控制不同組團的建筑密度,容積率、覆蓋率以及庭院位置保證組團的環境。二、 戶型設計住宅設計了由83m2至113m2不等的剛需戶型,布局充分考慮朝向與景觀的均好性,爭取最佳的景觀和朝向,營造空間的可塑性,功能合理,設施完善,房型組合靈活。無論是空間布局,還是細節處理,均體現濃厚的人性關懷。動靜分區明確,平面構成和空間組合的適用性強,有良好的日照、通風、采光。三、 商業設計利用功能分區的應變,把交通干線對小12、區干擾的不利方面轉化為增加社區商業價值的有利方面,在用地北面、西面及南面分別沿街布置商業店面,這樣不但使小區獲得相對寧靜的內部環境,更豐富了社區的生活體驗。同時,商業展開面采用約10米進深,充分利用了較長的沿街面。四、 造型設計建筑與周圍之間的和諧關系正是我們想強調的。立面風格以現代,簡潔主義為主,滿足建筑功能需要之上,最大限度的給身臨其中的消費者乃至城市居民以建筑美感孕育在其中,以簡潔的肌理手法配合暖色調的建筑材料打造出一組極具現代氣息又溫馨優雅的建筑群體。五、 景觀與綠化景觀設計首先強調的是與規劃理念的結合,重視創建生態和諧的園區氛圍。園區景觀通過為富有生機的活動所設計的整體環境而充滿情趣13、,人的活動,車的運動,云彩、植物葉色的變化都參與其中。住宅首層部分架空,首層綠地率非常高,視線上也與周邊綠地相互借景,相互融合,使園內外環境分而不隔,整個園區景觀層次豐富多彩,為舒適的居住提供重要的前提保證。園內的綠地景觀豐富多彩,園中道路也作為一個積極的景觀視覺要素而精心設計。六、 街景設計統一的街景設計可以確保居住區鮮明的氣質,并且推動富有魅力的新型社區的創建。整個居住區都將體現這種街景設計微妙和現代的氣息,這將確保景觀和建筑規劃兩者結合共同體現出雕塑感和賞心悅目的效果。設計不僅應美觀優雅而且也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精心設計的街景元素包括凳椅,公車站、自行車停放架、區域照明、燈柱(配有燈光14、)、垃圾筒、樹圍欄等等。這些元素應具有新鮮的當代風格,又與所在的環境相協調。街頭元素的設計還應與街道標識的設計相結合,以適應居住區內的特殊需要。這些標識包括不同等級的方向和指引,為各種車輛包括小汽車、公交車和出租車,為進出場地、不同的建筑間以及各個室外活動場。七、 節能設計筑百年建筑精品,建筑物的節能指標和環保特性也體現了對業主的關懷和對社會的長期責任感。 節能、環保首先體現在自然通風。 (1)采光上,本方案高層建筑物均朝南向或略偏西,保證絕對大部分戶型的朝向。 戶型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室內通風要求。 (2)規劃上盡量減少了小區硬質道路、硬質屋面面積,增加綠化,減少了硬質鋪 裝和道路在夏天儲熱,散15、熱對小區的影響。 (3)外墻大部分采用淺色材料,夏天吸收熱量少,空調能耗低。第四章 結構設計一、 設計依據1)根據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本工程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本工程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2)自然條件:本工程位于東莞,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本工程50年一遇的基本風壓為0.55KN/m2,建筑物場地粗糙度類別為C類。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本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擬建場地按非16、液化場地。3)主要法規和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廣東省標準(DBJ 15-92-2013)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 50476-2008)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建筑樁17、基技術規范(JGJ94-2008)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鋼結構設計規程(GB50017-2003)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JGJ149-2006)鋼管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規程(CECS188:2005)二、 工程概況:該項目包括1#5#棟25層高層、6#棟18層高層、13棟3層聯排低層住宅及沿街商鋪。本結構設計方案是為確定建筑設計方案提出的初步設想,進入后續設計階段時將做進一步的優化分析。確定結構設計方案的原則:滿足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方便施工的要求,力求達到先進的綜合經濟技術指標。三、 建筑分類等級:1)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01)規定: 本工程的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2)根據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本工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丙類)。3)本工程各建筑類型的結構體系及抗震等級見下表:單體建筑類型結構型式結構層數結構高度抗震等級抗震墻框架1#6#高層剪力墻結構1#5#25F高度74.1m、6#18F 高度53.8m四級聯排低層住宅異形柱結構3F 9.6m四級沿街商鋪、地下室框架結構1F 5.9m四級4)根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級車庫部分為二級,其他位置為一級。5)本工程的建筑防火分類為一類,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四、 上部結構及地下室結19、構方案:塔樓部分擬采用剪力墻結構,地下室采用框架結構。 1)結構縫(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的設置;(1)、地下室鋼筋混凝土結構超長處理:本工程地下室兩個方向的尺寸均超長,為確保地下建筑的防水效果,本工程地下室不設縫,地下室為超長結構,擬采用下述措施減小溫度應力的影響:A、地下室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混凝土內摻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外加膨脹劑)。B、每隔3040m左右設置一道后澆帶,后澆帶寬0.81.0m。后澆帶內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帶兩側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且后澆帶的混凝土內亦摻加一定比例的外加膨脹劑。C、采用低水化熱、收縮小的水泥,減少水泥用量,嚴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澆20、注完畢后加強養護、采取有效的溫控措施,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于25度。D、 加強構造配筋措施。梁、板及地下室外墻配筋考慮溫度應力影響,適當提高配筋率。(2)、地下室與主體結構高低層建筑處理:1)主樓與兩層地下室高低層建筑之間宜設置沉降縫,如設置不了可沿主樓周邊在主樓與地下室之間設置沉降后澆帶,沉降后澆帶的混凝土在上部主體結構封頂且經沉降觀測確定沉降基本穩定后澆筑。2)上部塔樓根據建筑單元在適當位置設置沉降縫(滿足收縮和抗震縫要求)將上部分為各獨立結構單元。地下部分采用后澆帶分段施工,位置在各塔樓連接處,并加強構造措施以減少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五、 基礎方案:本工程基礎設計等級21、為甲級。由于本工程巖土勘察報告暫未提供,根據周邊已有建筑基礎情況,塔樓擬采用樁基礎,地下室部分基礎形式待定。六、 主要結構材料:混凝土:墻柱強度等級C40C30,梁板強度等級C30,地下室底板和側壁、頂板及后澆帶采用C30微膨脹砼,抗滲等級為P6。基礎墊層采用C15混凝土鋼筋:采用HRB400級鋼fy=360N/mm2型鋼鋼材:Q345。圍護墻、間隔墻材料:采用加氣砼砌塊,密度850kg/m3,強度等級MU5,外墻及分戶墻200,其余間隔墻100。七、 主要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不上人屋面 0.5KN/m2屋頂花園 3.0KN/m2住宅、衛生間、上人屋面 2.0KN/m2走廊、門廳、樓梯 3.22、5KN/m2商場 3.5KN/m2車庫 4.0KN/m2 通風機房、電梯機房 7.0KN/m2八、 計算上述結構分析均采用空間有限元分析模型,計算軟件采用PKPM系列SATWE,基礎采用PKPM系列JCCAD分析軟件。隨著建筑設計的不斷深化細化中惠松湖城(二期)項目管線綜合規劃說明第一章 概述本項目位于東莞市市區東南15公里的寮步鎮內,金興路東側,臨近松山湖工業區。地塊西南側緊鄰規劃公園,有山水景觀優勢。本案位于 東莞生態園、松山湖風景區及同沙生態公園圍合成的新生態居住區內,距莞深高速僅七公里,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建設用地面積:48990.396m2總建筑面積:136820.870 m2計容建23、筑面積:107777.861m2其中:住宅:100503.732m2商業:5379.517m2配套:1894.612m2不計容建筑面積:29043.009m2其中地下車庫面積:27096.342m2架空層建筑面積:1946.667m2其他不計容建筑面積:0.00建筑密度:27.978%容積率:2.200戶數:1025 戶第二章 給排水設計篇一、 概述:1設計依據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1年版)4)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4、GB50045-95(2005年版)6)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8)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9)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10)建筑專業提供的設計圖紙及甲方提供的設計要求2工程概述詳本項目建筑專業。3.設計范圍1)生活給排水系統2)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4)建筑滅火器配置5)電氣設備房氣體滅火系統二、 生活給水系統1. 給水水源給水水源為城市市政自來水,在市政環狀供水管網引入兩條給水管,供本建筑消防用水、生活用水,市政供水壓力按不小于0.225、0MPa考慮。2. 供水系統及分區建筑物內部生活供水系統豎向分四個區,地下一層至三層由市政壓力直接供水;四層至十層、十一層至十七層、十八至二十五層為三個加壓供水區,加壓供水區分別由各區獨立的變頻供水設備加壓供水。三、 熱水系統住宅熱水供應采用平衡式燃氣熱水器制造。四、 排水系統1. 室內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廢分流。2. 糞便污水設化糞池處理后同其他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網。3. 雨水系統本設計采用東莞市地方暴雨強度公式計算,重現期按P=5年考慮,并按屋面排水與溢流排水P=10年校核,室外采用3年;屋面雨水經雨水斗收集后,排入首層室外雨水系統,同道路、廣場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集中排入市政雨水26、管網。五、 潔具及管道材料1. 潔具各類潔具選擇是均采用節水型潔具。2. 管道材料1)冷水系統:室外給水干管采用PE管及管件。室內給水管采用PP-R管及管件,熱熔連接。2)污廢水系統:室內污廢水系統采用UPVC排水管及管件。室外污水系統采用HDPE雙壁波紋排水管,所有接口均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連接。3)雨水系統:天面雨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及管件。室外雨水系統采用HDPE雙壁波紋排水管,采用彈性橡膠密封圈連接。4)熱水系統管道采用PP-R管及管件,熱熔連接。六、 消防給水系統1. 消防水源消防給水與生活給水統一考慮,給水水源為城市自來水,兩路進水,由市政供水干管引入,在建筑四周形成環狀管網。地下27、室內設有室內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供室內消防系統用水,消防水池容積350m3。在最本項目高建筑物屋頂設置一容積18m3的高位消防水箱供初期火災之用。2. 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是高級住宅,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地下車庫為中危險級II級,消火栓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如下:名稱用水量(L/S)延續供水時間(h)一次火災用水量(m3)備注室內消火栓系統302216室外消火栓系統20214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301108室內消防用水量合計3243. 室內消火栓系統1)室內消火栓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保證室內每一個防火分區、同層、任一點有兩股水柱同時到達,消火栓箱內配置DN65,SN型消火栓一只,65合織襯膠水帶28、一條,長25m,19mm直流噴槍一支,消防軟管卷盤一套。天面設置試驗用消火栓,消火栓前設置壓力表。2)消火栓水泵的控制各消火栓箱門上部均設有破碎玻璃按鈕,可遠程啟動水泵。消防控制室及水泵房內均可手動控制水泵的運行。各臺水泵的啟、停、故障均有信號在消防中心顯示。3)消火栓系統分區及給水管網室內消火栓系統消防水量30L/S,該系統豎向不分區。由屋頂消防水箱和消火栓泵聯合供水。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消火栓泵兩臺,一用一備。凡動壓超過50米水柱的消火栓采用用SNJ65型室內減壓穩壓消火栓。消火栓給水系統在首層共設置二套水泵接合器與室內消火栓環狀管網連接,直接向管網供水。4. 室外消火栓系統本工程室外消火栓29、給水系統用水量為20L/s,由市政供水管網直接供給。在室外市政環狀供水管網上布置室外消防栓,其設置間距不大于120m,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540m,以保證火災時消防車向室內供水。5.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1)本樓地下室以及地面商業部分,除不能用水滅火的房間外均設置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噴頭動作溫度均為68。2)按中危險II級設計,噴水強度8L/min.m2。,每個濕式報警閥控制的噴頭數不多于800個,計算作用面積160m2,火災延續時間1h。3)系統分區及給水管網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防水量30L/S,管網豎向設一個區。由屋頂消防水箱和自動噴水泵聯合供水。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自動噴水泵兩臺,一用一備。每個30、防火分區均設有水流指示器及帶開關顯示的閥門(開關信號反饋至消防中心),并在管網未端設末端放水試壓裝置,首層設置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在濕式報警閥前接入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該系統利用天面消防水箱穩壓。6. 氣體滅火系統地下室發電機房及變配電用房等部位設置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7. 建筑滅火器配置建筑物按照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安裝滅火器。8. 管材消防系統給水管采用內外熱鍍鋅鋼管,DN100采用溝槽式連接,DN100采用絲扣連接。第三章 電氣設計篇一、 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2、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3、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720131、0);4、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GB5004595);7、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二、 設計范圍本工程設計范圍包括如下內容:1、供配電系統設計2、電力及照明系統設計3、電氣安全(包括防雷接地及等電位連接)設計4、火災自動報警及其聯動控制系統設計5、消防廣播及消防對講系統設計6、通信系統設計7、有線電視系統設計8、安保監控系統設計9、網絡系統設計三、 供電設計1、負荷等級:消防電梯、防排煙系統、安保系統、監控設備、生活水泵、客梯、應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出口指32、示燈等用電為一級負荷,其它用電為三級負荷。2、供電電源、電壓及系統:采用10kV環網供電,根據工程規模及負荷分布情況,在地下一層設置三座10KV變電所,1#公用變電所擬安裝2X800KVA變壓器,2#公用變電所擬安裝2X800KVA變壓器,1#、2#公用變電所負責整個小區的住宅用電;專用變電所擬安裝2X800KVA變壓器,并相應設置一座柴油發電機房,柴油發電機安裝容量為440kW,專用變電所負責整個小區的商業及公共區域用電。整個小區消防等重要負荷均由市政和柴油發電機二路不同電源供電,變電所低壓系統設置低壓靜電電容器柜集中補償無功功率。補償后功率因數達0.9以上。3、應急電源系統:為保證一類負荷33、等的用電,變電所設置應急母線,應急母線由柴油發電機組供電,專用變電所內的柴油發電機組功率為440KW,當一路電源停電時,柴油發電機組15秒內啟動,保證向應急母線供電。監控設備配備,應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出口指示燈等由應急電源供電外,本身自帶30分鐘蓄電池供電。4、計量:采用低壓計量方式,在變壓器低壓側設置有功、無功電能表,公用、商業分開計量,住宅計量到戶。總設備安裝容量Py=7466.6KW,計算負荷(0.4kV側):有功功率:Pjs=3560.9KW視在功率:Sjs=3956.5KVA四、 配電、照明、防雷接地1. 配電:采用放射式與干線式相結合的配電方式。2. 線路敷設:在地下室內的電纜線路34、主要沿電纜橋架敷設。3. 照明設計:以綠色照明光源為主。4. 防雷接地與電氣安全: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統。設總等電位聯結,接地電阻歐姆,并在衛生間等部位,做局部等電位聯結。所有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均應可靠接地;所有金屬構件、支架等均應可靠接地。本工程多層住宅建筑按三類防雷設防,其他建筑按二類防雷設防,利用建筑物基礎做接地裝置,利用柱內主筋做引下線,屋面設置避雷帶,對直擊雷、側擊雷及雷電波的侵入分別采取防范措施。五、 弱電設計1. 通信系統:6#樓首層設有光纖接入的弱電設備房,通信線路引自城市電信網,采用光纖引入。2. 有線電視系統:由城市有線電視網提供有線電視信號,建筑物內設35、二個總有線電視前端箱。用戶終端電應在705db范圍。3. 安防系統:1) 在小區周邊、大門出入口處、主要通道、底層電梯廳、電梯轎箱、汽車庫和車輛出入口等部位均設有攝像機。2) 小安保中心與消防控制中心合用。3) 可視對講系統:每棟住宅均設一套可視對講系統。首層大門裝可視對講主機和電鎖,住宅內裝可視對講分機,住戶內設置緊急呼叫求助裝置,信號接至居住區域安保中心控制室,各單元可視對講主機分別接至安保中心內管理主機。4、物業管理系統:1) 停車庫管理系統;2) 電梯運行狀態監視系統;5、網絡系統設計整個小區設立局域網,并與Internet網連接。可為小區管理和住戶高速上網提供服務。采用結構化布線方式36、。干線采用光纖連接;建筑物內部采用六類線連接。六、 火災自動報警設計本工程設置一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緊急廣播系統和消防對講電話系統。1. 消防電源和配電:本工程消防控制中心、應急疏散照明等消防用電設備由雙電源供電。且在末斷自動切換。消防用電設備采用單獨供電回路,其配電設備設明顯標志。消防用電配電線路采用耐火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2. 火災自動報警、消防對講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3) 本工程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緊急廣播系統和消防對講電話系統。4) 本工程利用在高層住宅一層設置的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內裝設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緊急廣播設備及消防對講電話設備。在消防控制中心內可以顯示火災位37、置,完成對整個小區所有消防聯動設備的啟停,并接收其反饋信號。3. 火災事故廣播及消防專用通信:在消防控制室設火災事故廣播,在走道、大廳、設備房等公共場所設置可用于火災事故廣播的揚聲器。本小區設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采用對講電話系統。在變配電室、電梯機房、電梯轎廂內、進排風等重要機房、消防值班室等設火警專用電話分機。4. 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本工程在消防控制室、消防設備房、變配電室、疏散樓梯、疏散走道、消防電梯等人員密集場所均設應急照明。疏散樓梯、疏散走道和長度超過20米的內走道、公共出口處設置疏散指示標志。5. 其它防火措施:電力變壓器采用樹脂干式變壓器。變電所設氣體自動滅火系統。為減少38、電氣火災危險,本小區采用TN-S接地系統。低壓電氣裝置做總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第四章 空調通風設計篇一、 設計依據1、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4、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二、 設計內容1、地下停車庫、設備用房通風及防排煙設計;2、防煙樓梯間防煙設計;3、空調設計三、 通風及防排煙設計通風換氣次數取值表名稱換氣次數(次/小時)名稱換氣次數(次/小時)地下停車庫6變配電室10變壓器室151. 排風及排煙系統:根據規范要求39、,地下汽車庫排煙采用雙速耐高溫柜式離心風機,低速時排風,高速時排煙。2. 送風系統:臨車道防火分區由車道自然補風,不具備自然進風條件的防火區設計機械送風系統。3. 地下設備用房通風及防排煙:地下室變配電間及其內走道設機械送、排風(煙)系統;。4. 加壓送風系統:1、本工程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可開啟外窗面積符合下列規定: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總面積之和不應小于2.00m2,頂層不小于0.8m2;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不應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0m2。四、 空調設計商業和高層住宅采用分體空調,聯排采用多聯機。第五章40、 管線綜合設計管線綜合是以單項管線工程規劃為依據,進行總體布置。平面布置上盡量減少管線間交叉,在道路斷面的豎向布置上避免各管線搶位沖突。各管線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并嚴格依照管線間和管線與建筑物設施的最小水平間距、垂直間距等有關規范要求敷設。管線綜合沖突時處理原則如下:小管讓大管,壓力管讓重力流管,可彎曲管線讓不可彎曲管線,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檢修次數小、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不方便的。給水管為壓力管,且管徑較小(不大于300mm),故在雨、污水管道上方埋設,其覆土深度保證0.8M即可,管底埋深不超過1.1M。在與給水管道交叉處,雨、污水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大于1.2M,以避免兩種不同性質管道的沖突。雨、污水管道交叉時,對其管底標高進行控制(見規劃圖),以避免管線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