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中心97.05m挑檐部位支模架搭設施工方案(3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58531
2023-12-22
31頁
1.34MB
1、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編制依據2三、搭設方案及材料要求21、搭設方案:22、材料要求:7四、支模架架體搭設8五、架體拆除:111、拆除流程:112、拆除要點:11六、支模架體檢查驗收:111、支模架檢查內容:112、使用中定期檢查內容:113、主要驗收內容12七、支模架監測12八、架體使用及管理要求:12九、安全措施:13十、應急預案13十一、附支模架架體計算書14一、挑檐大面部位計算15二、挑檐轉角部位計算22挑檐部位支模架搭設方案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等級為一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建筑層數為地下一層,地上22層,總建筑面積約72421.87m2。該工程屋面結構標高882、.8以上沿建筑物外圍均設有挑檐,挑檐高度為8.25m,沿6-21軸線外懸挑3.55m;沿 L-G軸線外懸挑3.95m;轉角部位最大外懸挑5.1m,挑檐頂面標高為97.05m,為花架梁形式,邊梁尺寸為300mm300mm;300mm500mm;次梁及斜梁的尺寸均為300mm500mm;斜撐桿尺寸為200mm200mm。本支模架體具有高度超高,懸挑長度大,構件荷載較大的特點,搭設落地式支模架不僅工料浪費嚴重,亦影響工期,且因超高穩定性較差,架體變形難于控制,勢必對挑檐的施工質量(底部水平度偏差大)產生不利影響;使用鋼絲繩斜拉的卸荷架體進行模板支撐,亦難保證挑檐的施工質量。故此方案選用了承載力和穩定3、性相應較能保證的斜撐卸荷支模架。二、編制依據行政中心建筑圖、結構圖執行的規范、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xxx;、建筑工程荷載規范GB50009-xxx;、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xxx;、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xxx;(6)、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技術規范JGJ130-xxx。三、搭設方案及材料要求 1、搭設方案: 本架體分為支模架和基礎架兩部分:支模架為在二十二層樓面上埋設16#工字鋼挑梁,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槽鋼連梁,再在槽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基礎架為2道雙鋼管斜撐桿,是支撐支模4、架工字鋼梁的支撐架體,為其上部的工字鋼梁和支模架體創造搭設平臺。具體搭設范圍詳見下圖:1)支模架搭設參數1、挑檐梁大面部位,在二十二層樓面處,埋設16號圓鋼錨環,布置6000mm16#工字鋼挑梁,挑梁間距均為2000mm,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槽鋼連梁,再在槽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支模架立桿間排距均為1000mm,步距為1200mm。2、挑檐梁轉角部位,在二十二層樓面,埋設16號圓鋼錨環,布置9000mm16#工字鋼挑梁,挑梁間距均為2000mm,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槽鋼連梁,再在槽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支模架立桿間排距均為700mm,步距為1200mm。2)具體搭設方法: 5、在二十二層樓面處開始埋設錨環,布置6000mm和9000mm長16#工字鋼懸挑梁,挑梁間距為2000mm,然后在工字鋼挑梁上安裝10#槽鋼連梁,再在槽鋼連梁上搭設支模架立桿,挑檐大面部位支模架架體立桿間距為1000mm,挑檐轉角部位支模架架體立桿間距為700mm。在10#槽鋼連系梁上焊接25的鋼筋頭固定件,從而與支模架架體立桿連為一體,同時,通過M14U型螺栓與16#工字鋼挑梁牢固連接。為保證安全,22層和21層的支模架暫時不得拆除,同時在22層和21層設置2道雙鋼管斜撐桿,雙鋼管斜撐桿一端與支撐挑梁的縱向水平鋼管連接牢固,另一端則與22層及21層下的滿堂架鎖扣牢固,同時在雙鋼管斜撐桿頂部橫桿6、加密,以增加斜撐桿整體穩定性。具體搭設詳見下圖: 3) 支模架架體及模板選用支模架架體采用483.5的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方木規格選用60mm80mm;挑梁選用2種長度為6000mm和9000mm的國標16#工字鋼;錨環為16號圓鋼;斜撐采用483.5的雙鋼管;立桿固定件采用25的鋼筋頭;4) 支模架剪刀撐的布置1、縱橫向剪刀撐沿支模架體外排立桿的四周滿設豎向剪刀撐;中間每間隔4m左右設置一道橫向剪刀撐。2、水平剪刀撐:在支模架底部、頂部各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5)基礎架的搭設基礎架為2道雙鋼管斜撐桿,是支撐支模架工字鋼梁的支撐架體,為其上部的工字鋼梁和支模架體創造搭設平臺。每道雙鋼管斜撐桿均與27、2層和21層的滿堂支模架鎖扣牢固,挑梁底第一道橫向水平桿左右通長設置,接長時采用專門制作的接頭,角部無法設置挑梁底第一道左右通長橫向水平桿時,使用17#鋼絲繩與花籃螺栓將雙鋼管斜撐桿與結構梁上的預留管孔(或對拉螺栓孔)拉結并預加一定預緊力。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節點處采用雙扣件,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縱向水平鋼管與斜撐雙鋼管連接節點處亦須采用雙扣件。同時在挑檐大面外側支座處工字鋼挑梁底使用U型頂托頂緊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縱向水平鋼管,在挑檐轉角處工字鋼中間支座和外側支座挑梁底均使用U型頂托頂緊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縱向水平鋼管,詳見下圖:為保證架體整體穩定,架體外圍的縱、橫向水平桿須通長交圈,架體外圍設8、置通長通高縱向剪刀撐,內側設置斜拉斜撐桿。二十二層樓面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搭設工字鋼挑梁及上面的支模架體。2、材料要求:1、 16#工字鋼挑梁:材質及物理性能符合國家要求標準,并附有材質證及物理性能合格證。2、鋼管:、選用,強度等級Q235-A的焊接鋼管,材質符合現行國標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標準,鋼管表面平直光滑,無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鋼管上嚴禁打孔。新用鋼管要有材質檢驗合格證。、立桿、大橫桿和斜桿的最大長度為6.0m,小橫桿長度1.5m。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于25。、 鋼管外徑、壁厚偏差不大于0.5;表面銹蝕深度0.5;兩端面相切斜偏差不大于2、且9、不大于1.7。、 彎曲度要求:端部彎曲長度L1.5m,彎曲度5。立桿鋼管管: 3mL4m:彎曲度12;4mL6.0m:彎曲度20。水平桿斜桿彎曲:L6.0m, 彎曲度30。、鋼管必須涂有防銹漆。3、扣件:、采用可鍛鑄鐵扣件,材質符合現行國標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規定;不得有裂紋、氣孔;不宜有縮松、砂眼、澆冒口殘余披縫;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凈。、螺栓擰緊力矩達65N/m時,扣件不得發生破壞。、新扣件具有生產許可證,質量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當對扣件質量有懷疑時,應按國標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抽樣檢測。、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10、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的兩旋轉面間隙應小于1mm。、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4、鋼管及扣件報廢標準:鋼管彎曲、壓扁、有裂紋或嚴重銹蝕;扣件有脆裂、變形、滑扣應報廢和禁止使用。5、立桿、縱橫向水平桿、用黃色油漆涂刷;扣件刷暗紅色;剪刀撐、護身欄桿用黑黃雙色油漆分段間隔涂刷,間距300mm一段。4、可調托撐:可調托撐絲桿與螺母捏合長度不得少于4-5扣,托撐板厚度不小于5mm,插入立桿內的長度不得小于150mm。四、支模架架體搭設(一)、施工準備1、技術11、準備:、熟悉圖紙,根據結構狀況進行模板支撐架設計,確保支架強度、剛度及穩定性。支撐架體搭設平面圖、立面圖。 2、施工準備:、根據論證審核后的施工方案和架體施工圖,按需用量準備合格的材料。、明確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對操作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和崗前培訓。、清理支架搭設場地。序號崗位/工種數量備注1工長2現場施工管理2質量員2檢查鋼管質量3專職安全員2對架體檢查4架子工20有操作證 3、人員準備:根據崗位配備管理人員,根據施工方案配備施工班組。架子工必須持有效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上崗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安全帶,嚴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鞋登高作業。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內,扎緊衣袖口12、,領口以及褲腿口,以防鉤掛發生危險。(二)、搭設流程:施工準備立桿彈線布置tanxian水平桿拉線搭設剪刀撐搭設架體整改架體檢查卷尺、力矩扳手等檢查公司安技部門驗收鋼筋、模板、砼施工架體拆除(三)、架體搭設:1、搭設流程:本架體分為基礎架和支模架兩部分:基礎架為支撐支模架工字鋼梁的支撐架體,是為其上部的工字鋼梁和支模架體創造搭設平臺;支模架為模板支架。架體搭設中基礎架為重點及難點,整體搭設流程如下:按1:1比例對雙鋼管斜撐桿放樣確定斜桿長度及傾角斜撐桿截角確定斜撐桿上端橫向水平桿設置、并用旋轉扣件連接斜撐桿和橫向水平桿架體斜撐桿定位彈線鋪墊板或墊塊放縱向掃地桿,并臨時固定扶握斜撐桿上部已連接的13、橫向水平桿,配合下部作業人員安裝斜立桿,并與縱向掃地桿扣緊安裝橫向掃地桿、且將向掃地桿與內部架體拉結將上部橫向水平桿與內部架體連結安裝第一步水平橫桿、并與內部架體拉結安裝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鋪腳手板、架體逐漸升高安裝16#工字鋼挑梁安裝工字鋼挑梁上的10#槽鋼連梁搭設支模架。2、搭設要點:、基礎架搭設以1:1比例放樣確定斜桿長度及傾角,然后截角,保證架體桿件及搭設尺寸的準確,從而保證基礎架傳力的合理性及穩定性。、基礎架斜撐桿搭設先確定上部橫向水平桿的位置和連接,安裝過程中扶住此水平桿,配合下部作業人員與縱向掃地桿進行扣緊安裝。以保證斜撐桿安裝的安全。、在10#槽鋼連系梁上焊接上部立桿鋼管定位筋,使14、10#槽鋼連系梁和上部的支模架架體立桿連接牢固。同時在基礎架體斜撐雙立桿頂端位置焊接底部支撐定位筋,使16#工字鋼挑梁與基礎架體雙鋼管斜撐桿牢固連接。、10#槽鋼與16#工字鋼挑梁通過M14 U型螺栓牢固連接。3、構造措施及要求、支模架搭設前必須按設計的立桿平面布置圖在挑梁上彈線,以確保立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立桿之間按步距1200mm內滿設雙向水平桿,并分別與相交立桿扣接牢固,外圍水平桿設于立桿內側,其余縱橫向水平桿均分別設于立桿同側,以便剪刀撐和斜桿與立桿相交處的15、扣接。、豎向剪刀撐:豎向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為450600,并與地面頂緊,剪刀撐與立桿有效連接,斜撐搭接長度不少于500,采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剪刀斜撐端頭伸出扣件邊緣長度不應少于100。、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與水平桿或立桿連成整體,架體水平桿與已澆混凝土結構柱進行拉接,其節點間距不大于2倍步距,以便將施工中產生的水平推力傳遞到結構構件(柱)和樓面,確保支架整體穩定。、除頂部接長外,立桿接長均采用對接扣件,對接扣件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在同步內設置,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距離不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桿垂直度按L/416、00(L為整架高度)。、各扣件螺栓均采用測力矩扳手擰緊,使其扭力矩均控制在4065Nm。、交叉支撐、水平加固桿、剪刀撐不得隨意拆卸,因施工需要臨時局部拆卸時,施工完畢后應立即恢復。五、架體拆除:1、拆除流程:清理架體上的障礙物及懸浮物、檢查架體的每個節點、連墻桿及支承件、做好拆除前的準備工作拆除模板及支模架體拆除工字鋼懸挑梁上的10#槽鋼連梁松除工字鋼支撐梁與圓鋼錨環的楔緊木楔割除圓鋼錨環吊離工字鋼梁保留每段斜撐桿上部的水平橫桿,逐步拆除基礎架橫向水平桿拆除基礎架縱向水平桿解除斜撐桿上部水平橫桿與內部架體的連接扶握斜撐桿上部橫向水平桿,配合下部作業人員拆除斜撐桿。2、拆除要點:、支撐工字鋼梁的17、拆除是拆除的難點,先要在錨環與工字鋼梁楔緊的狀態下,松去木楔、割除錨環,然后將工字鋼梁稍抬起200300mm,使其與斜撐桿分離,最后分段滑移拆除。、拆除支撐工字鋼梁前必須在基礎架頂層水平桿上滿鋪腳手扳,以便工字鋼梁拆除的安全順利。、斜撐桿拆除一定要在解除上部水平橫桿與內部架體的連接后,扶握住上部橫向水平桿,配合下部作業人員共同拆除。六、支模架體檢查驗收:1、支模架檢查內容:1、查看鋼管、扣件材料產品質量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2、檢查使用鋼管是否符合質量要求。3、鋼管必須涂有防銹漆。4、檢查廠家的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2、使用中定期檢查內容:1、檢查底座是否松動,立18、桿與底座是否落空。2、檢查扣件螺栓是否松動。3、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主要驗收內容1、立桿垂直度: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卷尺測量,立桿偏差:2m高處不得到大于7mm、橫距偏差不得大于20mm。立桿總垂直度不得大于100mm。用鋼卷尺測量。2、縱向水平桿偏差,一根桿的兩端高差不得大于20mm,同跨內兩根縱向水平桿高差不得大于10mm,用水平儀或水平尺測量。3、扣件安裝:用鋼卷尺測量同步兩個相隔立桿上對接扣件的高差是否500mm;用扭力扳手檢測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是否為40-65N.m。4、用角尺檢測剪力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是否為45o60o。5、其他未盡事宜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19、-2008的相關要求執行。七、支模架監測1、監測項目:支架沉降和位移。2、測點布設:根據需要在梁下或梁上均設一個監測剖面。3、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實施監測,監測頻率不超過30分鐘一次進行連續觀測。4、變形監測報警值:對場地狹窄,不便于觀察的監測點應布置在表面進行觀測。八、架體使用及管理要求:1、架體搭設完畢后需經設計人員、公司有關部門、工長、安全員、架子工班長共同驗收,合格后多方簽字交付使用。不合格者嚴禁投入使用。2、體架搭設好后不得任意拆改,如確需改動,須經工程技術人員重新設計后,按設計要求改動。3、不得在架體上集中堆放施工材料具,其允許荷載值不大于3000N/m2。4、在施工過程中20、,施工員、安全員、安全值班人員要經常檢查,觀察連墻桿、大小水平桿、立桿、剪刀撐等的扣件是否有松動,各部桿件是否有拆除現象等。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固。5、混凝土澆筑有關注意事項:、確定合理混凝土澆筑方案,并嚴格按方案組織澆筑施工。、確保模板支架施工中均衡受載,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對稱澆筑的方式、按照規定路線進行混凝土澆筑。、支架下面安裝照明燈,在安全員的監督下,派木工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立即加固。如支架變形達到報警值時,安全員立即報告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人查明情況,采取必要的安全和加固措施。發現險情,及時通知作業人員撤離危險范圍。九、安全措施:1、施工方案堅持集體討論上報審批的確立程序,確保方21、案安全合理、切實可行。2、架體搭拆必須由持上崗證的專業架子工承擔,有高血壓、心臟病及不適應高處作業體征的人員不得上架操作。3、搭拆作業前,檢查個人的安全防護用品是否完好,著裝是否緊湊,工具袋等必需用品是否齊全完備,待一切確認后方可進入作業區作業。4、架體搭拆為高空懸空作業,搭拆中,必須可靠系牢安全帶;所有桿件、施工材料不得隨意堆放在架體上;必須將每一個桿件固定牢固后再搭設下一個桿件或拆除運送到安全地方后再拆下一個桿件。架體上不得存放任何懸浮材料。5、不準利用架體垂直吊拉運送材料。6、操作人員必須步調統一,設專人指揮。當兩人共同搭拆同一桿件時必須互相呼應,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作業。7.夜間、雨雪、22、強風天氣嚴禁架體作業。十、應急預案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成、職責、分工及設備如下 :姓名職 務分 工聯系電話組 長負責聯系救護車輛副組長負責指揮人員搶救組 員負責現場組 員搶救傷員材料名稱數量備注汽車2臺運送物資和傷員滅火器30個滅火滅火器材6個滅火消防帶1200米滅火碘鎢燈20只照明手電筒30個照明衛生急救箱1套擔架2個工具對講機16個現場指揮手機16臺聯絡電話1臺聯絡2、采取事故預防措施:包括:模板坍塌措施事故預防措施;火災事故預防措施;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高處墜落事故預防措施;機械傷害事故預防措施;物體打擊事故預防措施參照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此略。3、事故發生情況下的應急措施:包23、括:發生模板坍塌時,采取的應急措施;發生火災事故時, 采取的應急措施;發生觸電情時,采取的措施;發生高空墜落情況,采取的應急措施;發生物體打擊事故,采取的應急措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采取的應急措施。參照安全應急預案、此略。十一、附支模架架體計算書一、挑檐大面部位計算(一)300500次梁梁側立桿荷載計算1、計算參數1.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5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1.0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11.85;梁兩側立桿間距(m):1.00;承重架支24、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0;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頂托;1.2.荷載參數新澆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7.2;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2.0;2、梁荷載計算梁荷載計算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設計值(kN/m):q1=1.2(24.00+25、1.50)0.50+0.301.00=15.660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q2=1.4(2.00+2.00)1.00=5.600kN/m;q=15.660+5.600=21.260kN/m;梁一側立桿的線荷載為q1=21.260/2=10.63 kN/m;3、梁側立桿荷載計算:各立桿頂部受力根據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的到各立桿受力分別為N1=4.252KN; N2=11.693KN; N3=11.693KN; N4=4.252KN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3511.85=1.92kN;故立桿根部荷載分別為N1= N4= 4.252+1.92 =26、6.172KN; N2= N3=11.693+1.92 =13.613KN(二)、300300邊梁底部立桿荷載計算:1、計算參數1.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3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1.0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11.85;梁兩側立桿間距(m):2.00;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1;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25;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定托 1.2.荷載參數新澆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27、自重(kN/m2):0.3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7.2;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4.0;2、梁荷載計算梁荷載計算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設計值(kN/m):q1=1.2(24.00+1.50)0.30+0.301.00=9.540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q2=1.4(2.00+2.00)1.00=5.600kN/m;q=928、.540+5.600=15.140kN/m;3、梁底立桿荷載計算:梁底立桿荷載計算圖邊梁底立桿的線荷載為q1=15.14 kN/m;計算的到立桿受力為N=14.742KN(三)、工字鋼梁上集中荷載計算:1、挑梁受力圖挑梁受力圖2、挑梁集中力計算:1#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圖2#和3#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圖4#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圖經計算得到:4號集中力為P4=37.706KN(四)、16#工字鋼(長6000mm)挑梁受力計算: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6411.85=2.328kN;挑梁上4號集中力總荷載為:P4終=P4 +2N2=37.706+2.3282=42.362kN挑梁最終受29、力圖 挑梁剪力圖 挑梁彎矩圖 從而計算的各支座反力為:N1=0.069KNN2=2.218KNN3=27.615KNN4=47.689KN(五)、扣件抗滑力計算:斜撐雙立桿支撐于支座三與支座四處,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32.574和28.867計算得到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軸力為:27.615/Cos32.574=32.770KN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軸力為:47.689 /Cos28.867=54.455KN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對應的第一道橫向水平桿受力為:32.770Sin32.574=17.643KN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對應的第一道橫向水平桿受力為:54.455Sin28.867=26.290KN第30、一道橫向水平桿總受力為17.643+26.290=43.933KN由于挑梁底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節點處采用雙扣件,按規范取值、雙扣件的抗滑承載力為12KN,故每一挑梁底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節點處的總抗滑承載力為412KN=48KN,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處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水平鋼管與斜撐雙鋼管連接節點處亦須采用雙扣件,每支撐處的斜撐雙鋼管軸向抗滑承載力412KN=48KN,大于支座三處的斜撐雙鋼管軸力、小于支座四處的斜撐雙鋼管軸力,故支座三(中間支座)處的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支座四(外側支座)處扣件抗滑承載力不滿足31、要求,須在其支撐處的挑梁底使用U型頂托頂緊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水平鋼管。(六)、斜撐雙立桿穩定性計算:1、由以上計算得到: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軸力小于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軸力,故只驗算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的軸力。N4=54.455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m)32、; 根據扣件式規范,立桿計算長度lo有兩個計算公式lo=kh和lo=h+2a, 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386;1.386+20.1= 2.749 m;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67 ;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1m;得到計算結果: 立桿的計算長度 lo/i = 2749/ 15.9 = 173;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73;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54455/(0.2734424) = 117.33、6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117.6N/mm2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 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按下式計算: lo= k1k2(h+2a) = 1.1671.041(1.2+0.12) = 1.701 m;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1.6按照表2取值1.029;lo/i = 1701 / 15.9 = 107;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37;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54455/(0.5374424) = 59.79N/mm2;34、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59.79N/mm2 小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二、挑檐轉角部位計算(一)300500斜梁梁側立桿荷載計算1、計算參數1.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5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7;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11.85;梁兩側立桿間距(m):0.86;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0;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定托1.2.荷載參數新澆混35、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7.2;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4.0;2、梁荷載計算梁荷載計算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設計值(kN/m):q1=1.2(24.00+1.50)0.50+0.301.00=15.660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q2=1.4(2.00+36、2.00)1.00=5.600kN/m;q=15.660+5.600=21.260kN/m;梁一側立桿的線荷載為q1=21.260/2=10.63 kN/m;3、梁側立桿荷載計算: 各立桿頂部受力根據十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得到:從內側到外側各立桿受力分別為N1=2.934KN; N2=8.439KN; N3=7.171KN; N4=7.522KN; N5=7.388KNN6=7.571KN; N7=7.037KN; N8=1.899KN腳手架鋼管的自重:N2 = 1.20.14911.85=2.117kN故立桿根部荷載分別為N1=2.934+2.117 =5.051KN; N2=8.439+2.137、17 =10.56KNN3=7.171+2.117 =9.288KN; N4=7.522+2.117 =9.639KNN5=7.388+2.117=9.505KN; N6=7.571+2.117 =9.688KNN7=7.037+2.117=9.154KN; N8=1.899+2.117 =4.016KN (二)、300500邊梁底部立桿荷載計算:1、計算參數1.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5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1.0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1138、.85;梁兩側立桿間距(m):2.00;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1;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頂托;1.2.荷載參數新澆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7.2;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4.0;2、梁荷載計算梁荷載計算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39、重設計值(kN/m):q1=1.2(24.00+1.50)0.50+0.301.00=15.660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q2=1.4(2.00+2.00)1.00=5.600kN/m;q=15.660+5.600=21.260kN/m;3、梁底立桿荷載計算:3.1、梁底立桿荷載計算圖邊梁底立桿的線荷載為q1=21.26kN/m;3.2、梁底立桿荷載計算經計算得到:立桿荷載N = 18.63kN;(三)、工字鋼梁上集中荷載計算:1、挑梁受力圖:挑梁受力圖2、挑梁集中力計算: 1#立桿底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圖 3#立桿底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圖5#立桿底槽鋼連梁集40、中力計算7#立桿底槽鋼連梁集中力計算經計算得到:1號集中力為P1=15.64KN3號集中力為P1N2=16.96KN5號集中力為P1N3 =23.741KN7號集中力為P1N4 =33.69KN挑梁最終受力圖挑梁剪力圖最大彎矩為16.867KN.m,發生在第三跨,距左端支座1.4m處。(四)、16#工字鋼(長9000mm)挑梁受力計算:從而計算的各支座反力為:N1=0.315KNN2=10.555KNN3=42.628+16.96=59.588KNN4=21.631+33.69=55.32KN(五)、扣件抗滑力計算:斜撐雙立桿分別支撐于支座三與挑梁的夾角為59,支座四處與挑梁的夾角為58,計算41、得到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軸力為:59.588/Sin59=70.27KN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軸力為:55.32/ Sin 58=65.24KN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對應的第一道橫向水平桿受力為:70.27Cos59=36.19KN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對應的第一道橫向水平桿受力為:65.24Cos58=34.58KN第一道橫向水平桿總受力為36.19+34.58=70.77 KN由于挑梁底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節點處采用雙扣件,按規范取值、雙扣件的抗滑承載力為12KN,故每一挑梁底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斜撐桿連接節點處的總抗滑承載力為412KN=48KN,第一道橫向水平桿與外側雙鋼管42、斜撐桿連接處扣件抗滑承載力滿足要求。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水平鋼管與斜撐雙鋼管連接節點處亦須采用雙扣件,每支撐處的斜撐雙鋼管軸向抗滑承載力412KN=48KN,均小于支座三和支座四處的斜撐雙鋼管軸力,故支座三(中間支座)和支座四(外側支座)處扣件抗滑承載力均不滿足要求,須分別在中間支座外側支座支撐處的挑梁底使用U型頂托頂緊支撐工字鋼懸挑梁的水平鋼管。(六)、斜撐雙立桿穩定性計算:1、支座三處斜撐雙立桿計算: N3=70.27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43、.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m); 根據扣件式規范,立桿計算長度lo有兩個計算公式lo=kh和lo=h+2a, 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617;1.617+20.1= 2.749 m;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67 ;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1m;得到計算結果: 立桿的計44、算長度 lo/i = 2749 / 15.9 = 173;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37;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70270/(0.2374424) = 174.8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174.8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 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按下式計算 lo= k1k2(h+2a) = 1.1671.041(1.2+0.12) = 1.701 m;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1.4按照表2取值1.041;lo/i 45、= 1701 / 15.9 = 107;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37;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70270/(0.5374424) =77.16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77.16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2、支座四處斜撐雙立桿計算: N4=65.24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46、;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m); 根據扣件式規范,立桿計算長度lo有兩個計算公式lo=kh和lo=h+2a, 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386;1.386+20.1= 2.749 m;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67 ;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1m;得到計算結果: 立桿的計算長度 lo/i = 2749/ 15.9 = 173;由長細47、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73;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65240/(0.2734424) =140.9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140.9N/mm2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 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按下式計算: lo= k1k2(h+2a) = 1.1671.041(1.2+0.12) = 1.701 m;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1.6按照表2取值1.029;lo/i = 1701 / 15.9 = 107;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37;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65240/(0.5374424) = 71.63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71.63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N/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