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風險評估與管理培訓課件.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59373
2023-12-25
100頁
3.05MB
1、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培訓,第三章:風險評估主講人:安永企業風險管理合伙人 單藹然,2016年8月,鐵路隧道工程施工風險評估與管理,1,目 錄,一、鐵路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的特點與因素,2,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的特點與因素,1、何為風險?,在鐵路隧道工程設計和施工期間發生人員傷亡、環境破壞、財產損失、工程經濟損失、工期延誤等潛在的不利事件的概率(P)和后果(C)的集合,表達式為:R=f(P,C)。(暫行規定2.0.1),4,5,隧道風險分為以下五大類,安全風險 環境風險 工期風險 投資風險 第三方風險(通常指在隧道建設過程中,存在著毀壞一定范圍內第三方人身和財產的風險,以及損傷指定為歷史遺跡2、建筑的風險),2、隧道風險類別,3、隧道工程風險的特點,(1)由于地基巖土性質、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隧道施工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2)由于勘察設計資料有限,設計計算理論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發偶然事件等原因,使得隧道施工的風險具有發生的偶然性和大量發生的必然性;(3)在隧道施工過程中,由于試驗數據離散性大,勘察報告提供的場地性質資料有限,地下情況的不可預知性,施工風險的可變性就更加明顯;(4)由于隧道施工對場地周圍土體的擾動大,造成了對場地周圍建筑物、居民生活和環境的影響,除本身的技術因素影響外,隧道施工還不得不與外部環境發生關系,這樣使得隧道施工風險不但具有內部因素的多3、樣性,而且還具有鮮明的層次性。,6,4、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1)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導致的自然風險和環境風險;地層方面:地層層次分布情況、不同巖土介質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質與參數、巖土介質在切削攪拌后的流動性、粘性和變形以及各種不良地質情況(如潛在有害氣體的侵入)等。水文資料方面:主要包括:巖土的滲透性、含水量、流向與流速;水位、水壓和水的沖刷力;水的腐蝕性;水的補給來源等。地層中的其它障礙物:主要包括:建筑或其它構筑物基礎、各種管線設施、廢棄構筑物、其它孤立物,如孤石或江底沉船等。,7,4、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2)建設中的機械設備、技術人員和技術方案的復雜性引起的4、施工風險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中,建設隊伍、機械設備、施工操作技術水平等對工程的建設風險都有直接的影響。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困難或失敗,施工工藝的落后,施工技術與方案不合理,施工進度不合理,現場工作不均衡系數大,爆破控制不當,檢測技術失誤等。,8,4、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3)工程建設的決策、管理和組織方案的復雜性在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期的全壽命周期內,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建設的決策、管理和組織。隧道及地下工程與其他工程項目相比,由于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突出特點,工程投資風險很大,無論是哪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決策、管理和組織問題。從工程立項規劃開始,如何選擇合理的工程建設地址5、技術方案、如何減少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何評估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保持整個工程建設的“綠色”和可持續性,每一個問題的決策與執行都需要綜合各種的風險和效益。,9,4、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4)工程建設周邊環境(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等)的復雜性所建工程周圍的地面構筑物和周圍環境設施一般都很復雜,尤其是城市繁華地帶。(5)重大事故風險:火災、爆炸等。,10,近年來,國內交通隧道風險事故特別是重大風險事故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造成得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環境破壞有上升的趨勢。在建隧道建設規模大(鐵路約4300座、公路約2300座),安全事故件數也在增加,傷亡人數較多。近6年6、來發生隧道安全事故43起,涉險人員204人,其中143人死亡。,5、近年來隧道工程施工事故,12,2010年2月5日,六盤水隧道出口開挖到632米(DK248+228),后方170米位置初期支護(工20b)破壞坍方,長度約50米,造成8名施工人員被困。該段為充填粘土夾塊石溶腔,前期施工時連續發生小型坍方,采取超前大管棚并注漿加固后通過。坍方點埋深約100米。該災害屬巖溶處理通過后坍方災害。,(1)貴昆鐵路六沾段六盤水隧道,13,坍方照片,(1)貴昆鐵路六沾段六盤水隧道,14,2010年1月14日,白云隧道出口開挖到696米(DK334+733),爆破后發生小型突水突泥,突泥量約200立方。經會7、商清淤時,再次發生大規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約2000立方,突水量約300立方/小時,淤積長度150米,造成多名作業人員遇難。突泥點對應地表坍陷,陷坑面積300平方米,深20米。突泥點埋深80米。該災害屬斷層突水突泥災害。,(2)南廣鐵路白云隧道,15,突泥,(2)南廣鐵路白云隧道,16,(3)野三關高陽寨,2014年8月10日19時50分,貴州省安江高速公路兩天窩隧道右線進口發生坍塌,造成掌子面13名作業人員被困。塌體長度約25米,埋深約43米,地質主要為強風化凝灰質板巖。,(4)貴州安江高速公路兩天窩隧道,18,5、近年來隧道工程施工事故,19,在施工方面各種災害事故所占比例塌方 64%突水突8、泥 12%洞內火災 8%火工品爆炸 8%其他 8%,5、近年來隧道工程施工事故,二、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作用與原則,20,21,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作用與原則,22,風險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損制度,后來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逐漸應用在經濟、金融、保險、企業管理等領域,得到發展。美國MIT的H.H.Einstein教授是較早從事隧道工程風險分析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隧道工程風險分析的特點和應遵循的理念。國際隧協于99年成立研究小組,2003年完成,2004年發布的隧道風險管理指南。風險管理咨詢已經成為了一項專門的技術在美國企業界得到應用,1、風險管理的發9、展,23,我國臺灣、香港對工程的風險評估與管理的研究工作開始的比較早,相比之下,內地的風險管理研究起步較晚,上個世紀80年代才開始從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引入了風險管理思想,主要以翻譯國外著作為主。(1)2005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土工風險管理指導方針;(2)2005年建設部對建設工程安全質量保險作出的一系列指示;(3)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等編寫的地鐵及地下工程風險管理指南、鐵道部頒布了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1、風險管理的發展,24,2003年起隨著鐵路建設發展迅速,鐵路隧道建設在克服不良地質、復雜地形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多,難度和風險也愈顯突出。為此,鐵道部對鐵路隧道建設過程中的安全風10、險高度重視。2004年對宜萬鐵路巖溶隧道進行了風險評估;2006年12月7日,鐵道部下達了關于盡快開展鐵路隧道風險評估指南編制工作的通知。2007年3月在石太線召開了全路安全會議。鐵道部盧春房副部長要求加大風險管理的研究和推進力度。2007年11月20日鐵道部組織相關部門,特邀王夢恕、施仲衡、張在明、周豐俊院士參加鐵路隧道風險管理的專題會議對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展開了深入的討論。,1、風險管理的發展,2、何為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風險評估對風險進行識別、估計和評價,是辨識其不確定性及評價其影響程度的過程。(暫行規定 2.0.9)鐵路隧道風險評估應主要對造成人員傷亡、環境破壞、財產損失、工程經11、濟損失、工期延誤等風險事件進行評估。(暫行規定 3.1.3),25,2、何為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參與工程建設的各方通過風險分析、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測,以求減少風險的影響,以較低合理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為。(暫行規定 2.0.13)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重要工作內容,風險管理是風險評估的目的,均應隨著項目建設各階段的推進而動態地進行。(暫行規定 2.0.13),26,3、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作用,27,(1)在隧道建設早期識別潛在因素并估計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可大大減少工程費用超支機會。(2)通過早期提出規避風險措施,并在施工12、中有目地的加以落實和監測將有效減少工程事故的發生和事故損失。(3)有益于業主和施工企業在工程造價、工期、質量、安全等目標的實現。目的:科學決策,28,鐵路隧道風險與評估管理包含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其中設計階段分為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施工圖階段。(暫行規定 1.0.4),4、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主要原則,各階段風險評估與管理應根據隧道工程技術特點針對安全、環境、質量、投資、工期、第三方風險進行,以安全風險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重點,并高度重視具有突發性和災難性的風險。(暫行規定1.0.6條),29,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目標為安全風險、環境風險、工期風險、投資風險及第三方風險等(13、暫行規定3.1.5條),安全目標是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風險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環境目標是不對環境造成無法恢復的災害;投資目標是投資控制在處理同類工程費用的較低水平;工期目標是控制在既定的工期目標內。,5、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目標,6、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風險流程,30,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應遵循以下基本流程。(暫行規定3.1.6),31,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進行風險評估,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持續培訓,提高風險意識,高層重視、項目納入年度管理計劃,風險評估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制定風險管理策略,6、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風險流程,7、鐵路隧14、道風險評估與管理依據,1、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2、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4-2008);4、鐵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4-2009);5、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規定,跨行業相關的規范規程等,如煤規;6、國家及行業(鐵路)相關的安全管理政策;,32,7、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依據,7、招投標文件、施工圖;8、指導性和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9、設計施工圖階段風險評估報告;10、現場施工調查所獲得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資源、交通狀況及施工環境等調查資料。,33,三、鐵路隧道風險評估,315、4,35,鐵路隧道風險評估,36,風險評估的三個主要步驟,1、風險評估的步驟和要求,要求:風險評估應首先明確相關人員及組織機構,制定計劃和策略,確定風險評估對象及目標、風險等級標準和接受準則,收集基本資料,提出風險識別和評價方法等。(暫行規定 3.2.1),37,鐵路隧道風險評估應根據各階段信息建立風險指標體系。體系可按風險因素與風險事件關系的層狀或樹狀結構建立,也可采用核對表方式。(暫行規定 4.1.1)鐵路隧道風險評估應結合各階段工作特點和內容,確定風險評估對象和目標,進行評估工作,提出相應的風險處理措施。(暫行規定 4.1.2)安全風險是鐵路隧道風險評估的首要目標,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16、進行其他目標風險(環境、質量、投資、工期、第三方)的評估。為保證評估與管理切實有效,相關費用應納入工程概算。(暫行規定4.1.3)鐵路隧道風險評估方法應根據各階段風險特點采用定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定量的方法。(暫行規定4.1.5),2、風險評估的相關規定,一般規定,38,建立識別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3、風險評估指標體系,39,3、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建立識別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40,風險識別應確定風險的來源并分類,建立適合的風險指標體系。風險識別應提出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清單等成果。(暫行規定 3.2.2)風險識別涉及3個方面問題:分類和識別的先后順序分類的方法識別的方法,4、風險識別,41,417、風險識別分類和識別的順序,42,分類的方法風險因素類別主要按照地質因素、隧道關鍵施工環節以及施工準備情況、施工地質勘查、施工管理、隧道特征,交通、用電、火災事故等類別結合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劃分。隧道關鍵施工環節包括:開挖情況、支護及襯砌情況、監控量測、人員機械設備防護情況、施工期防排水及瓦斯隧道的揭煤防突、通風、火源控制、電器設備等。,4、風險識別分類方法,43,定性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管理層訪談、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18、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BIM),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44,風險識別的方法(暫行規定 3.2.2),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45,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國內現階段風險評估方法相對簡單,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定性和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估方法。如以專家調查、頭腦風暴法為基礎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估法,以風險概率和風險后果綜合作用的風險矩陣方法等定性和半定量的評估方法,以作業環境危險程度為評價依據的LEC法,基于專家調查的信心指數法。最好的識別方法是通過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各類專家組成的頭腦風暴法和核對表法進行識別。,46,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核對表法(暫行規定 4.6.34.6.8 表4.6.34.19、6.8)核對表法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將這些風險因素列成表格進行核對的一種方法,一般步驟為:將工程風險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子系統;運用事故樹,找出引起風險事件的風險因素,作為檢查表的基本檢查項目;針對風險因素,查找有關控制標準或規范;根據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依次列出風險清單。,47,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又稱智暴法,是借助于專家的經驗,通過會議,集思廣益獲取信息的一種直觀的預測和識別方法。參加討論的人員主要由風險分析專家、風險管理專家和相關專業人員組成。該方法一般步驟為:討論之前,討論人員應對討論主題有所準備;討論過程中,輪流發言、各抒己20、見,不進行判斷性評論,并盡量將發言的原話記錄完整。發言人應核對記錄中自己的發言內容;討論結束后,與會者共同評價討論中的每一條意見;主持人對討論意見進行總結,形成最終結論。,48,蒙特卡羅模擬方法蒙特卡羅模擬方法是一種隨機模擬數學方法。該方法用統計理論并利用計算機手段分析評估風險發生可能性、風險的成因、風險造成的損失或帶來的機會等變量在未來變化的概率分布。一般步驟為:量化風險-收集相關數據(如突泥風險的出水量,塌方的收斂變形量),將需要分析評估的風險進行量化,確定風險變量。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建立能描述該風險變量在未來變化的數學模型。對各風險變量進行風險后果大小及概率分析;根據風險分析精度要求,確21、定模擬次數、產生隨機數,將風險變量的取值代入數學模型,每次生成風險目標變量的一個具體值,即為一個隨機事件樣本值。,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49,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續)修正完善數學模型-通過對每次生成的風險目標變量的一個具體值進行分析,用實驗數據驗證模型的正確性,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模型。對得到的樣本值進行統計分析,得到分布曲線,并檢驗其概率分布,估計其均值和標準差,將模擬試驗結果加以解釋并寫成書面報告。,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50,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續)修正完善數學模型-通過對每次生成的風險目標變量的一個具體值進行分析,用實驗數據驗證模型的正確性,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模型。對得到的樣本值22、進行統計分析,得到分布曲線,并檢驗其概率分布,估計其均值和標準差,將模擬試驗結果加以解釋并寫成書面報告。,4、風險識別識別方法,51,風險識別的成果提交風險清單,風險識別,4、風險識別識別成果,XX隧道DK369+000+200,總結:識別鐵路隧道施工可能潛在的風險因素。,52,風險估計: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分析,估算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的高低及不利后果。風險估計和評價的程序和方法:(暫行規定 3.2.3)風險估計和評價應建立合理、通用、簡潔和可操作的風險評價模型,并按下列基本程序進行:1、對初始風險進行估計,分別確定各風險因素對目標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風險概率難以取得時,可采用風險頻率代23、替;2、分析各風險因素對目標風險的影響程度;3、評價初始風險等級;4、根據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理方案或措施;5、對風險進行再評價,提出殘留風險。風險估計和評價方可采用專家調查法、風險矩陣法、層次分析法、故障樹法、模糊綜合評估法、蒙特卡羅法、敏感性分析法等。,5、風險估計,53,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評估標準(暫行規定 4.2.3),風險事件發生后果評估標準(暫行規定 4.2.4),5、風險估計,54,事故發生概率等級標準,5、風險估計,55,事故發生后果經濟損失等級標準,風險估計,經濟損失是指風險事故發生后造成工程項目發生的各種費用的總和,包括直接費用和事故處理所需的各種費用。,5、風險估計,524、6,事故發生后果人員傷亡等級標準,風險估計,人員傷亡是指在參與施工活動過程中人員所發生的傷亡,依據人員傷亡的類別和嚴重程度進行分級。,5、風險估計,57,事故發生后果工期延誤等級標準,工期延誤是指工程風險事故引起的工程建設時間延長。不同性質的工程和建設工期,采用不同的延誤時間。,5、風險估計,58,事故發生后果環境影響等級標準,風險識別,環境影響是指隧道施工對周圍建(構)筑物破壞或損害、環境污染等。環境影響根據其影響程度進行分級。,5、風險估計,59,總結:估算中的幾個問題:多因素情況下事件概率取值,應分別確定各因素的概率值及其相應權重后,按概率方法計算。估算風險發生概率的度量單位應合理,如按25、施工年限還是隧道長度進行統計。風險估計工作成果確定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等級確定風險事件發生后果等級,5、風險估計,60,風險評價:在風險估計基礎上,評價風險等級。風險等級標準(暫行規定第4.2.5條),6、風險評價,61,風險評價,風險評級完成后應提交的工作成果:初始或殘留風險等級表和評估報告。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XX隧道DK100+200-+600初始或殘留風險等級表,6、風險評價,大陽山隧道評估表,62,7、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收集初始信息,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26、評估流程圖,63,7、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收集初始信息,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1、施工階段應在施工圖階段的風險評估結果基礎上,結合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對所有隧道進行評估。其中采用礦山法施工的隧道側重于安全,對塌方、瓦斯、突水(泥、石)、巖爆、大變形等典型風險進行評估;采用掘進機法和盾構法施工的隧道,對設備、掘進、盾構進出洞等典型風險進行評估。(暫行規定 4.6.1),64,7、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收集初始信息,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27、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應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依據施工地質、資源配置及實施方案進行再評估。提出相應的施工措施,著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評價和落實,主要工作包括:1、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揭示地質情況對風險進行動態評估,對中度等級的風險予以監測。若采用原設計方案不能有效減低風險等級到設計要求的水平,應及時上報業主,經業主決策后采取相應措施;2、根據施工流程按核對表法對其他風險進行識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按不同的評估目標(安全、工期、投資等)確定應對措施;3、施工中應對風險跟蹤管理,定期反饋,隨時與相關單位溝通。(暫行規定 4.6.9),6528、,7、風險評估總結,(1)風險評估過程中,風險分類是基礎,風險估計和評價是重點。風險評價中最關鍵的是風險因素概率和后果等級的取值。(2)施工期間的風險評估應隨著施工進程動態進行,評估區段可綜合考慮設計圖的地質概況分段和風險分布確定。(3)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通過對風險的辨識、分析與評價,根據風險的度量單位與模型,考慮風險之間的關系,確定項目重大風險。(4)風險識別中除了識別技術層面因素外,應注意識別管理風險,包括業主設計、施工。,收集初始信息,風險評估,制訂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四、鐵路隧道風險控制,66,67,風險控制,68,風險=機會+威脅,風險承受度,機會,管理指標,威脅:29、可以承受,威脅:不可承受,風險偏好,風險控制,風險的二重性,69,風險控制是指控制風險事件發生的動因、環境、條件等,來達到減輕風險事件發生時的損失或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的目的。,通常影響某一風險的因素有很多。風險控制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來達到目的,但主要的是控制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發生后的損失。,風險控制,70,風險控制,71,1、風險處理,風險處理是指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概率的風險,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或方法,使風險發生的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降到最小限度。一句話就是對于風險最大程度的做到事先控制。風險處理基本措施包括風險接受、風險減輕、風險轉移、風30、險規避。(暫行規定 3.3.5),72,1、風險處理,風險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暫行規定 3.3.5)1、根據項目的風險評估結果,按照風險接受準則,提出風險處理措施。2、根據風險處理結果,提出風險對策表。風險對策表的內容應包括初始風險、設計或施工應對措施、殘留風險等。3、對風險處理結果實施動態管理。當風險在接受范圍內,隧道風險管理按預定計劃執行直至工程結束;當風險不可接受時,應對風險進行再處理,并重新制定風險管理計劃。,73,1、風險處理風險接受,風險接受(也稱風險承擔)是指項目參與方對所面臨的風險采取被動接受的態度,從而承擔風險帶來的后果。,隧道施工面臨的風險有許多。對未能辨識出的風險,只能31、采用風險接受。對辨識出的風險,也可能缺乏能力進行主動管理,對這部分風險只能采用風險接受。對于重大風險,即影響到建設目標實現的風險,一般不應采用風險接受。,74,鐵路隧道風險接受準則與采取的風險處理措施(暫行規定 4.2.6),1、風險處理風險接受,75,風險減輕是指在風險發生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措施以減少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控制風險的損失;或者增加風險承擔者,將風險各個部分分配給不同的參與方。是一種被動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風險處理手段,通常在風險嚴重程度大且風險又無法采取應急和挽救的情況下的措施。,1、風險處理風險減輕,76,風險轉移是指當有些風險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面對,而自身的承受能力32、又無法有效承擔時,采用某種方式將某些風險的后果連同對風險應對的權利和責任轉移給第三方。轉移風險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兩大類。如工程中的轉包、分包方式。但在轉移的過程中要注意總承包方與分包方不可轉移的責任。,1、風險處理風險轉移,77,1、風險處理風險規避,風險規避是指風險評估后,項目發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損失也很大,又沒有其他有效的對策來降低該風險,這時應采取放棄項目、放棄原有行動計劃或改變目標的方法。主要是針對設計階段,如初步設計階段對極高等級的殘留風險采取放棄或修改線路方案的措施。,78,風險監測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事件發生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監測分析,以防止風險發33、生。風險監測手段包括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的風險監測一般通過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和現場觀察、檢查等手段。,2、風險監測,風險因素以及風險管理的過程并非一成不變的,隨著工程項目的進展和相關措施的實施,影響項目目標的各種因素都會發生變化,只有適時地對風險新的變化進行跟蹤,才可能發現新的風險因素,并及時對風險管理計劃和措施進行修改和完善。,79,風險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暫行規定3.3.6)1、制訂風險監測計劃,提出監測標準;2、跟蹤風險管理計劃的實施,采用有效的方法及工具,監測和應對風險;3、報告風險狀態,發出風險預警信號,提出風險處理建議。,2、風險監測規定,80,礦山法隧道施工風險監測具34、體要求:1、及時對超前地質預報成果進行分析,提前識別地質風險因素,評價斷層、巖溶、瓦斯等重要風險因素對工程的影響及其相應設計文件措施是否符合風險處理要求,上報相關管理管轄單位。2、對評估為中度及以上等級的風險,應制定風險監測實施方案。風險監測實施方案應明確風險監測的主要內容(施工監測、工況和環境巡視、作業面狀態描述、風險處置過程和發展趨勢等)、采用的監測方式或手段和主要風險因素及其判別指標。風險監測應有詳細記錄,每天上報相關管理管轄單位。,2、風險監測具體要求,81,3、定期向相關管理管轄單位提交風險監測成果報告。風險監測成果報告應在匯總相關風險數據基礎上對下述內容進行說明:(1)工程項目風險35、處理措施是否按計劃正在實施,實施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制定新的風險處理措施;(2)對工程項目施工環境的預期分析以及對工程項目整體目標的實現可能性的預期分析是否仍然成立;(3)工程項目風險的發展變化是否與預期的一致;(4)已識別的工程項目風險哪些已發生、哪些正在發生、哪些可能后來發生。(5)是否出現了新的風險因素和新的風險事件。,2、風險監測具體要求,82,4、對于存在突水(泥、石)、塌方、大變形、巖爆、瓦斯、洞口失穩等突發性風險事件且風險等級評估為中度及以上的隧道,應實施風險的預警、響應及信息報送機制,對風險進行監測。,2、風險監測具體要求,83,風險監測的風險預警、響應及信息報送要求 1、建立風36、險事件關鍵指標管理。通過分析風險成因,找出關鍵成因,分析確定導致風險事件發生時該成因的定性描述或具體數值,確定關鍵指標。根據關鍵風險指標,建立風險分級預警系統。預警分為級(特別嚴重)、級(嚴重)、級(較嚴重)、級(一般)。(暫行規定3.3.8),2、風險監測預警、響應,84,風險承受度與預警,預警指標,風險偏好范圍,平衡點(三級預警點),二級預警點(高度風險),一級預警點(極高風險),時間,2、風險監測預警、響應,85,2、跟蹤監測關鍵指標數據和變化趨勢,一旦達到預警狀態,施工單位應立即啟動相應預案,組織處理,同時第一時間報業主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管理機構、設計、監理單位。3、預警狀態37、期間,施工單位應及時向相關單位報告監測、處理情況,設計應及時調整風險處理措施,由項目管理機構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風險決策和組織實施,并報業主風險管理領導小組。4、解除風險預警狀態應由施工單位提交消警報告,經監理確認后報送項目管理機構審批。,2、風險監測預警、響應,86,風險控制方案要求:1、明確目標;2、建立風險管理領導組織;3、清楚管理及業務流程;4、解決風險控制所需的條件、手段等資源;5、提出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工具(如:關鍵風險指標管理等)。,3、風險控制方案,87,風險控制方案包括技術和內部控制方案技術方案主要就是建立各項預案。包括各種風險預案、超前地質預38、報和監控量測預案、動態施工處理措施和關鍵施工技術預案、關鍵風險指標監測預案、信息收集、反饋和快速反應等預案。,對于風險發生概率大、后果損失嚴重的風險事件,控制方案的確定應當在專家組集思廣益的基礎上,重點從總結已有施工技術方案在處理事故成效、成本及對工期的影響方面進行論證決策。,3、風險控制方案,88,內部控制包括政策、制度、程序,授權報告批準責任預警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權力制衡審計檢查考核評價,3、風險控制方案,五、鐵路隧道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和職責,89,90,5.1 管理構架及管理職責5.1.1 風險管理應采用業主層和實施主體層兩層管理。5.1.2 業主層包括第一管理者、主管風險管理的負責人、風險39、管理職能部門及相關部門。實施主體層包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實施主體應分別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業主可邀請風險管理專家成立專家組,協助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見圖5.1.2)。,組織機構和職責,91,組織機構和職責,圖5.1.2 風險管理構架圖,92,5.1.5 業主的主要職責1、根據工程特點及本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制定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工作實施辦法;2、督導設計單位(或咨詢單位、相關專業機構)進行設計階段風險評估工作;3、督導施工單位開展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工作;4、負責對高度和極高的風險等級進行審查;5、必要時委托相關專業機構進行風險監測;6、檢查、監督、協調、處理評估工作中的有關問題。,40、組織機構和職責,93,5.1.6 設計單位的主要職責1、制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工作實施細則;2、進行設計階段的風險評估工作;3、提出風險評估結果,納入設計文件;4、向施工單位進行有關風險的技術交底和資料交接;5、參與施工期間的風險評估;6、根據風險監測結果,提出風險處理意見。,組織機構和職責,94,5.1.7 施工單位的主要職責1、制定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工作實施細則;2、進行施工階段的動態風險評估工作;3、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報業主批準后實施;4、在施工期間對風險實時監測,定期反饋,隨時與相關單位溝通;5、根據風險監測結果,調整風險處理措施。,組織機構和職責,95,5.1.8 監理41、單位的主要職責1、參與制定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工作實施細則;2、參與和監督施工單位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并側重于安全風險和環境風險;3、檢查施工單位風險處理措施的落實情況。,組織機構和職責,六、總 結,96,建立組織機構,制定風險管理制度;確立風險目標,提出風險管理計劃;強化風險評估,明確風險管理因素;加強風險控制,實現風險安全管理。,97,總 結,總 結,安全是相對的;風險是可以控制的;隱患是可以排除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隧道有風險,施工需謹慎。,98,建 議1、無視風險存在的態度,是最大風險來源;2、風險評估不能降低風險,風險管理才是降低風險的主體;3、風險評估和管理應持續、動態地進行;4、隧道風險評估是一項不限于隧道專業本身的多學科系統工程,包含了地質、隧道、經濟、管理、數學、概率等學科知識,尚有許多關鍵技術需加以研究和整合;5、風險管理應與項目管理緊密結合,兩者具有同等重要性。,總 結,99,駕馭風險 把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