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現場勘查與處置培訓課件.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59390
2023-12-25
59頁
21.80MB
1、交通事故現場勘查與處置,一、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查二、道路交通事故現場處置三、現場勘查與調查十字要領,交通事故現場的概念,交通事故現場是指交通事故發生的空間場所,即發生事故的人員、車輛、牲畜、物體及與事故有關的痕跡、物證所在的地點。,交通事故現場的概念,交通事故痕跡物證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 1、事故附著物;2、事故散落物;3、事故痕跡。,事故附著物,事故散落物,一、現場勘查,二、現場勘查,二、現場勘查,一、現場勘查,基準點的選擇原則:1、基準點應是事故現場原來就有的固定物體,如里程碑、電線桿、建筑物等。2、基準點距離肇事車輛和重要痕跡要近,便于丈量。3、基準點應是永久性的構筑物,不易移動和消失。2、樹木、堆料、臨時房屋等不能作為基準點。4、基準點要小,保證測量準確。5、基準點應材質堅硬,不易被自然侵害或人為破壞。6、高速公路一般選擇里程碑或百米樁做為基準點。,接觸點的確定,碰撞時,后車通常也會出現較大的碰撞減速度,因此留下前輪加重印跡。此外,追尾碰撞也會造成前車尾燈和后車前燈破碎的現象。另外,追尾碰撞后兩車同時前移,故碰撞接觸點一定位于前保險杠之后的路面上。碰撞后后車的前燈碎片、附著物落土等一般會落地,也可以此確定接觸點。,接觸點的確定,汽車碰撞行人。碰撞雙方的質量差別懸殊很大,碰撞后交通汽車必然將行人向汽車的運動方向推移,碰撞接觸點位于汽車碰撞部位的后方。碰撞時由于行人受到突然的沖擊和3、加速作用,人的鞋底可能在路面上留下搓印;在沖擊瞬間,人體上有可能掉落下物品,這些均可作為判斷碰撞接觸點的依據。,交通事故現場圖,現場圖的作用:1、現場圖是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客觀反映,是現場勘查記錄的方式之一。2、為認定事故事實、分析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提供重要依據。3、必要時可以根據現場圖,恢復交通事故現場。4、補充現場勘查筆錄和事故照片不能完全展現的現場各種現象之間的關系。,道路交通事故勘查照相,1、方位照相2、概覽照相3、中心照相4、細目照相,方 位 照,方位照是以整個現場和現場周圍環境為拍攝對象,反映事故所處的位置及其與周圍事故的關系的專門照相。,概 覽 照,以整個現場或現場中心地段為4、拍攝內容,反映現場的全貌以及現場有關車輛、尸體、物品、痕跡的位置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的專門照相。,中 心 照,是在較勁距離拍攝事故現場中心、重點局部、痕跡的位置及其與有關物體之間的聯系的專門照相。,馬賽克,細 目 照,采用近距或微距拍攝事故現場路面、車輛、人體上的痕跡及有關物體特征的專門照相。,現場照片之“what is this”,二、道路事故現場處置,1、警戒區和預警區的設置;2、組織搶救受傷人員;3、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現場;4、對載運危險物品車輛發生的事故處理;5、確定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控制肇事人,查找證人;6、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清理。,警戒區和預警區的設置,1、交通事故現場警戒區 在交通事5、故現場劃定的禁止無關車輛和人員進入的區域。2、交通事故現場預警區 處于交通事故現場警戒區上游,對來車示警并限速行駛的區域。,彎道路段警戒區、預警區設置示意圖見圖A.2。當事故地點距彎道距離小于500m,且彎道區域視線不良時,警戒區應設置在彎道前方。當事故地點距彎道距離大于500m小于1000m,且彎道區域視線不良時,預警標志應設置在彎道前方。,彎道路段,隧道路段警戒區、預警區設置示意圖見圖A.3。隧道路段發生交通事故,原則上應在隧道進口處立即封閉道路,避免更大事故發生。隧道路段發生交通事故,有條件開放通行車道時,應在隧道入口醒目安全位置設置警示標志。,隧道路段,匝道路段警戒區、預警區設置示意圖6、見圖A.4。入口匝道路段發生交通事故需要封閉匝道時,應在匝道入口設置警示標志,并在進入收費站前設置警示標志提前告知。入口匝道路段發生交通事故,有條件開放通行車道時,應在進入收費站前設置警示標志提前告知并按相關要求限速通行。,匝道路段,坡道路段警戒區、預警區設置示意圖見圖A.5。當事故地點距坡頂距離小于500m,應在坡頂前來車方向設置警戒區。當事故地點距坡頂距離大于500m小于1000m,應在坡頂前來車方向設置預警區。,道下坡路段,收費站路段警戒區、預警區設置示意圖見圖A.6。當事故地點發生在駛出收費站分流過渡路段,應封閉相應及相鄰收費口并在收費口前設置警示標志,并在相應收費口至高速公路入口范圍7、內設立警戒區。,收費站路段,組織搶救受傷人員,1、保障應急車道暢通;2、搶救傷員需要變動現場的,標明原始位置;3、傷員情況復雜的,等候急救、醫療部門前來;4、為防止事故當事人二次事故,將其帶領到安全地帶。,對載運危險物品車輛發生的事故處理,1、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處理、采取封閉道路等交通管 制措施,疏散車輛和人員;2、通過駕駛人、押運人員及其他人員了解運載物品的危害程度;3、快速定位,引導危險物品車輛行駛至安全區域。,1、對道路交通事故車輛的處理2、對散落物品及死者遺物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清理,三、現場勘查與調查十字要領,十核要素 九字模式 八點注意 七個環節 六項特定 五類形態 四種方法 三8、鏈證明 二者對應一次勘查,一次勘查,由于交通事故現場具有時間緊迫、開放暴露、環境惡劣的特點,所以勘查過程必須要一次性完成。,二者對應,各種痕跡一般會成雙成對地出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物接觸,相關的對應部位都有可能成為對方的造痕體或承痕體。有多處痕跡的交通事故要重點確定第一次接觸形成的痕跡。,三鏈證明,將車體痕跡、地面痕跡、當事人陳述進行鏈接,相互印證,以明確某個事實。如:車輛的行進方向。事故發生的接觸部位、接觸區域。,四種方法,中醫療法中的“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同樣適用于交通事故現場勘查工作。望,即對現場的巡視、觀察和勘查。聞,一是耳聞,對圍觀群眾或是當事人的議論要捕捉其中有價值的內容9、;二是鼻嗅,對可能遺灑的有毒或易燃易爆氣體的現場立即采取必要處置措施;另外要有意識地近距離接觸司機以察覺其是否飲酒。問,即主動的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向當事人和證明人詢問事故發生的有關情況。切,即固定和提取物證的手段。,五類形態的內容,追尾類事故刮擦類事故行人類事故逃逸類事故單方類事故,一、機動車之間路段 尾撞事故勘查要領,(1)事故形態特點車輛行駛方向一致;前車尾部與后車頭部碰撞;包括倒車。,(2)現場勘查與調查重點,事故路段是否有坡度;機動車停留位置相對道路、分道線、交通標線是否占用或碾壓;車輛檔位情況,燈光、反光標示是否正常;后車制動性能(載物、載員情況),是否有制動拖印及拖印起始點;車輛胎10、面挫印及運動方向;碰撞強度,碰撞散落物拋落方向及距離;前車是處于行駛狀態中,還是處于停止狀態中;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前車是否低于規定時速行駛。,(3)尾撞事故調訪重點,1.后車追撞正在行駛中的前車事故后車在與前車接觸前,是否采取了緊急制動措施;前車的制動燈、反光標示是否完好有效。前車是處于行駛狀態中,還是處于停止狀態中;前車是否低于規定時速行駛;前車是否強行變道后或超車駛回原車道后突然制動;前車是否倒車;,(3)尾撞事故調訪重點,2.后車碰撞靜止的前車事故 前車是完全處于靜止狀態,還是在緩慢行駛;前車由于什么原因處于靜止狀態,是否按規定開啟燈光和設置警示標志;后車在與前車接觸前是否采取了相應11、回避結果的處置措施。,二、機動車之間刮擦 事故勘查要領,車輛行駛方向一致;兩車車身刮擦接觸點確定;刮擦結束后兩車的運動軌跡;刮擦結束后是否與道路護欄發生碰撞;最終形態。,三、機動車與行人事故 勘查調查重點,(1)夜間在現場要注意查驗機動車燈光是否齊全有 效并依法開啟;(2)應當注意確定車體與人體第一接觸痕跡;(3)機動車輪胎印痕起止點的位置與行人的距離;(4)制動印痕的突變點與地面形成的挫痕、車體散落物的位置與行人距離;(5)行人的動態,是由左到右、由右到左通行、還是其他行為;(6)現場周邊是否有村莊或其他居住人的地方;(7)發生交通事故時是否有其他行人通過。,四、機動車逃逸事故 勘查調查重點12、,(1)根據現場留下的碎片、車胎痕跡或其他證據判定車輛類型;(2)根據行車路線判定車輛逃逸路線;(3)道路是否有調頭區域或出口;(4)發生交通事故時是否有其他車輛經過;,六項特定情形事故,1.單方事故 2.多車事故 3.駕車逃逸案件 4.棄車逃逸案件 5.機動車沒有制動措施的事故 6.利用交通工具違法、犯罪的案件,(一)機動車單方事故調查重點,1.確定駕駛人 車內二人以上時調查重點:識別誰是駕駛人 2.確定事故性質,1.1 駕駛人識別損傷特征,左肩安全帶損傷胸腹部方向盤損傷 前臂方向盤損傷 足踝部踏板損傷左肩臂左側車門損傷 身體右側儀表板、儲物盒、檔位桿損傷前風檔玻璃損傷頭部車頂損傷,1.2 13、駕駛人識別要點,損傷特征分析;傷亡者發生事故后的位置、姿勢;(拍照)物證痕跡檢驗;(血跡,毛發DNA,理化)鞋底制動踏板印痕;(痕跡鑒定)指紋鑒定;排除其他人員;事故成因分析。,2 確定案件性質,(1)確定是否為交通事故;(2)確定是否涉嫌酒后和服用精神、麻醉藥品后駕駛;(3)確定是否涉嫌冒名頂替;(4)確定是否涉嫌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實施騙保;(5)單方事故有人死亡的,應該重點查明確定死亡原因。,七個環節,1.管轄要明確遇爭議遵循“先到先辦、事后交接”的原則。2.維護要得力確定警戒范圍,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3.求助要及時要在第一時間向有關聯動部門進行聯系。4.指揮要到位指派警力分工勘查和調查,人14、盡其用。5.命令要果斷處置危險情況、下達管制的命令要堅決。6.勘查要得法了解勘查的重點,知道干什么,怎么干。7.復核要仔細對現場采集的證據要逐一“清點”。,八點注意,1.對當事人要注意控制,防止其脫逃或發生其它意外。2.勘查時注意順序,先靜態、后動態。3.尸體運離現場前,注意勘查記錄其衣著情況。4.現場圖所記錄的內容,注意要在照片或錄像中有所反映。5.拍攝痕跡時,注意對應拍攝。6.如果第一痕跡對不上,注意變換思維,是勘查有誤,還是現場變動或破壞。7.提取痕跡時,注意嚴格按照規范使用工具并操作,以防證據失效。8.現場訪證時,注意其來源的準確性。,九字模式,人車路時空速長寬高,過失、故意,還是意外行為,以及人的感知、反映,路面狀況、道路線形和交通信號,車輛狀況、行駛狀態和行駛路徑,事故發生前、事故發生中和事故發生后的情況,交通元素彼此之間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力的方向、角度、大小,事故演變是否與運動學、力學規律相符,車輛的裝載情況,痕跡形成的空間關系,即人與車、車與車之間的接觸關系,分析事故演變、事故痕跡是否可以形成,十核要素,1.核實人的基本情況2.核實時間及地點 3.核實交通方式自然情況4.核實行駛狀況 5.核實出行事由、始終點情況,6.核實痕跡的形成7.核實人員的傷亡情況8.核實車物損害后果 9.核實當事人違法行為與動機 10.核實現場自然情況,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