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公司2×300MW供熱擴建工程機組整套啟動調試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59627
2023-12-25
23頁
226.37KB
1、xx發電有限公司2300MW供熱擴建工程#15機組整套啟動調試方案目錄1 編制依據62 編制目的63 系統簡介及主要設備技術規范74 調試范圍105 調試前應具備的條件106 啟動前應完成的分部試運和試驗項目117 組織分工128 試驗所用儀器139 整套啟動試運程序139.2.3 168小時試運1410 汽輪機第一次冷態啟動1511 帶負荷試運1912 熱態啟動2013 機組正常停機2014 主要系統的運行方式2215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因素控制措施2316 聯鎖保護及熱工信號試驗項目2417 啟動曲線241 編制依據1.1 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1996年版)及2、相關規程;1.2 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汽輪機機組篇(1992年版);1.3 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1.4 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2001年版);1.5 電力建設工程調試定額(2002年版);1.6 電力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規定;1.7 汽輪機啟動調試導則(2004年版)1.8 設計院設計施工圖。1.9 制造商有關系統及設備資料。2 編制目的在汽輪發電機組安裝結束后,通過對機組的整套啟動調試,對機組沖轉、升速、定速、并網、帶負荷試驗、滿負荷運行、靜態試驗、動態試驗、保護試驗等進行調試考核。對制造、安裝、設計的要求和質量以及機組的技術性能進行全面檢查;通過整套啟動尋找機組在3、各工況下的合理操作工藝,充分暴露問題,及時調整處理,并完成機組各功能塊的動態特性試驗,從而保證機組能達到長期、穩定、安全的滿負荷運行條件。2.1 檢驗汽輪機組控制系統的啟動操作功能,調節控制系統和保安系統的技術性能的可靠性;2.2 檢驗機組輔機和輔助系統的熱態投用情況,輔機和輔助系統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制造廠家的設計要求,同時應滿足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1996版)中的要求;2.3 檢驗機組高、低壓旁路系統的功能;2.4 檢驗機組的安全保護功能;2.5 檢驗機組啟動運行的合理性、機動性和安全性;2.6 檢驗汽機與鍋爐的協調性;2.7 檢驗汽水品質;2.8 機組的靜態和動態各項試4、驗符合制造廠的設計要求;2.9 機組經試運考核能達到長期、穩定、安全的滿負荷運行。3 系統簡介及主要設備技術規范3.1 系統簡介xx發電有限公司2300MW供熱擴建工程#15機組汽輪機系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的C250/N300-16.7/537/537型汽輪機,哈爾濱電機廠生產的QFSN-300-2型水、氫、氫冷發電機。該汽輪機為亞臨界、中間再熱、單軸、單抽、兩缸兩排汽、凝汽式汽輪機。該機組調節系統采用高壓抗燃油OVATION數字電液調節系統。機組控制系統采用華電南自天元公司的TCS3000控制系統。該機組由東北電力設計院設計,黑龍江省火電第一工程公司負責機組的安裝工作,黑龍江電力建設監理有限責5、任公司負責監理,由黑龍江惠澤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機組的分系統和整套啟動調試工作。3.2 汽輪機主要技術規范:汽輪機型號: C250/N300-16.7/537/537型制造廠家: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公司型式: 亞臨界、中間再熱、單軸、單抽、凝汽式銘牌出力: 300MW冷凝/250MW抽汽最大連續出力: 338MW主汽門進口蒸汽壓力: 16.67MPaa主汽門進口蒸汽溫度: 537再熱蒸汽門進口蒸汽溫度: 537額定冷卻水溫度: 10維持額定出力的最高冷卻水溫度: 28額定背壓: 3.5kPa維持額定出力的最高背壓: 9.0kPa (a)額定凝汽量: 531.59 t/h額定出力THA蒸汽耗量:6、 884.63 t/h最大連續出力T-MCR蒸汽耗量:932.28 t/h額定出力凈熱耗: 7820.7 kJ/kWh額定采暖抽汽壓力: 0.49MPa額定采暖抽汽溫度: 266.9額定采暖抽汽量: 340t/h (平均負荷工況)最大采暖抽汽量: 520t/h(最大負荷工況)額定轉速: 3000 r/min旋轉方向:由調速端向發電機端看為順時針方向汽輪機本體主要特征參數通流級數:總通流級數 36高壓缸通流級數 1 +12中壓缸通流級數 11低壓缸通流級數 26末級動葉片長度 900mm汽輪機總長 17547mm軸承: 汽輪機4個支持軸承為4瓦塊可傾瓦軸承。推力軸承為京士伯里自位式推力軸承,兩側7、的支承環內各安裝6塊可滑動的推力瓦塊能夠自動通過調整塊的搖擺運動,使同側的各瓦塊承載均勻。發電機轉子采用端蓋式軸承,橢圓軸瓦。高中壓為合缸結構,高壓與中壓通流部分反向布置。高中壓轉子是高中壓部分和在一起的一根30Cr1Mo1V耐熱合金鋼整緞結構,低壓轉子為30Cr2Ni4MoV合金鋼整鍛結構。每根轉子的中部和前后各有一個動平衡面,可以實現不揭缸動平衡。汽輪機熱力系統 3高加+1除氧+4低加汽輪機與凝汽器連接方式: 彈性臨界轉速 : 發電機轉子一階 1290 r/min 二階 3453 r/min低壓轉子一階 1586 r/min 二階:3814 r/min高中壓轉子一階 1550 r/min 8、二階:3446 r/min配汽方式 本汽輪機兩個高壓主汽門、四個高壓調門和兩個中壓聯合汽門。能實現噴嘴調節和節流調節。在新投運6個月內宜采用單閥調節方式,金屬蠕變達到穩定階段后,才可采用單閥和順序閥的混合運行方式。額定工況下各段回熱抽汽參數 (THA工況)抽汽級數壓力(MPa)溫度()抽汽量(t/h)第一級5.524375.359.28第二級3.50131360.02第三級1.59243133.77第四級0.7642327.748.31第五級0.4928278.738.35第六級0.1887178.734.67第七級0.063488.1125.24第八級0.02465.0434.91給水泵拖動9、方式: 250%BMCR汽動給水泵130%BMCR電動給水泵汽封系統:自密封系統3.3 發電機主要技術參數型號: QFSN-300-2額定功率: 300MW額定功率因數: 0.85額定電壓: 20kV額定電流: 10190 A周波: 50Hz額定轉速: 3000 r/min冷卻方式: 水-氫-氫額定氫壓: 0.30MPa(g)效率: 99%勵磁方式: 靜態勵磁系統4 調試范圍汽輪機整套啟動調試從各分系統調試結束后的動態交接驗收開始,包括主機聯鎖保護試驗、調節保安系統試驗、各主要系統如除氧給水系統、凝結水系統、循環水系統、發電機氫油水等主要系統的投運,及汽輪機動態調整等項目。5 調試前應具備的條10、件5.1 廠區內場地平整,道路暢通,試運范圍內的施工腳手架已全部拆除,各運轉層的梯子與欄桿完好,溝道及孔洞的蓋板齊全。5.2 現場備有足夠的消防器材,消防水系統具有足夠的水源和壓力,并隨時處于備用狀態。5.3 現場應有足夠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系統完整可靠并能在正式照明失去電源時自動投入工作。5.4 所有排水溝通暢。5.5 在寒冬氣候下進行試驗的現場,應做好廠房封閉和防凍措施,室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5.6 電話等通訊設備安裝完畢,可以使用。5.7 與試運有關的空調設施可以投入使用。5.8 輔助蒸汽系統及廠用、儀用壓縮空氣系統可以投用。5.9 所有將投入運行的設備及系統,按圖紙技術要求安裝完畢11、并完成設計變更及必要的修改項目,安裝記錄齊全。5.10 試運區域建立健全的保衛制度。6 啟動前應完成的分部試運和試驗項目6.1 各轉動機械單機試運以及分系統試運全部結束,消除已發現的設備缺陷,并經驗收簽證合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分系統的試運:循環水系統開式冷卻水系統閉式冷卻水系統凝結水系統除氧給水系統真空系統等6.2 汽水管道的吹掃及沖洗合格。6.3 所有電氣及熱工儀器、儀表經過校驗合格,主輔機聯鎖保護裝置及聲光信號試驗合格,有關自動裝置可以投入。6.4 所有程控試驗合格。6.5 汽輪機TSI、ETS系統調試完畢。6.6 真空系統經灌水檢查嚴密性合格,泄漏已消除,試抽真空良好。6.7 潤滑油系統12、抗燃油系統及發電機密封油系統的油循環結束,油質化驗合格,因油循環而采取的臨時措施已拆除,系統恢復正常(包括給水泵汽輪機油系統),具備投運條件。6.8 發電機冷卻水系統已經沖洗并通水檢查良好,水質化驗合格。6.9 發電機風壓試驗合格,密封油系統調試完畢。6.10 發電機氫系統安裝調整完畢,具備投氫條件。6.11 各系統電動門、調整門、氣動門調整完畢,記錄好開、關時間,并正常投入。6.12 旁路系統調整試驗完畢。6.13 發電機靜子通過耐壓試驗合格。6.14 電動調速給水泵及兩臺汽動給水泵具備投運條件。6.15 頂軸油泵及盤車裝置試運合格,測取大軸原始晃動值。6.16 DEH系統、EH油系統及給13、水泵汽輪機調節系統靜態調試完畢,特性符合設計要求。6.17 低壓缸噴水及凝汽器喉部噴水裝置經檢查噴霧均勻,方向正確。7 組織分工7.1 運行單位7.1.1 運行及事故處理規程的編制、修改和審定。7.1.2 運行人員的配備、培訓及考核。7.1.3 準備運行日志、報表和運行操作必要的工具。7.1.4 繪制符合實際的熱力系統圖。7.1.5 做好運行與試運系統的隔離工作。7.1.6 對各系統閥門編號掛牌,以免引起誤操作事故。7.1.7 啟動前對設備及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運行需要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見。7.2 安裝單位7.2.1 完成安裝結尾及設計變更等工作。7.2.2 完成分部試運中的消缺項目。7.214、.3 準備好安裝及分部試運的技術資料。7.2.4 配備試運的檢修人員,準備好檢修工具及材料。7.2.5 為全面監視汽輪機首次啟動中的汽缸膨脹情況,準備若干塊百分表。7.3 調試單位7.3.1 編制有關試運技術措施。7.3.2 參加確認汽輪機方面的聯鎖保護項目。7.3.3 完成啟動前的調試項目。7.3.4 準備有關測試儀器。7.3.5 指導運行人員對設備及系統進行全面檢查,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見。7.3.6 完成啟動調試的其他準備工作。7.4 機組首次冷態啟動之前,為了全面檢查與監視機組的運行狀況,確保人與設備的安全,擬成立以下四個小組,并且職責分明,落實到人。7.4.1 工況分析小組由調試單位與電15、廠運行人員主要負責,全面分析機組啟動運行過程中各部運行參數及系統運行狀況是否正常,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并予以處理。7.4.2 汽缸膨脹及動靜摩擦監視小組由安裝單位主要負責,全面監視并巡回檢查機組在啟動過程中汽缸膨脹是否均勻,是否存在軸瓦、油檔及汽封環等處的動靜摩擦現象;是否存在滑銷系統卡澀、汽缸膨脹不暢、跑偏等現象;汽機啟動前冷態下全面記錄一次汽缸各方位膨脹、差脹、軸瓦溫度及回油溫度等參數,機組啟動后每隔20分鐘記錄一次,并進行詳細分析。7.4.3 軸系振動檢測小組由調試單位主要負責,全面監視并記錄機組在啟動升速過程中整個軸系的振動情況,測取各轉子的實際臨界轉速,分析判斷可能存在的振動問題,發16、現異常及時匯報。7.4.4 輔助設備巡回檢查小組由安裝單位主要負責,全面巡回檢查各輔助設備及其系統的運行情況,如給水泵、密封油及真空泵等系統,發現異常及時匯報,為機組的安全順利試運提供可靠的保證。8 試驗所用儀器測振儀器、聽音棒、紅外測溫儀、手持測振表等。9 整套啟動試運程序汽輪機整套啟動是全面檢查機組設計、制造及安裝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機組安全可靠地投產的重要工序。通過機組的試運,發現并處理設備系統存在的缺陷,調整各部運行參數,了解設備性能,掌握機組的運行特性,為機組的安全運行提供依據。9.1 整套啟動試運方案9.1.1 根據高壓或中壓的轉子金屬溫度來劃分機組啟動的形式:冷態啟動:高壓或中17、壓的轉子金屬溫度t121熱態啟動:高壓或中壓的轉子金屬溫度t1219.1.2 機組首次冷態啟動時采用高壓缸啟動方式(旁路切除),控制系統采用操作員自動方式。9.2 整套啟動試運程序:機組首次冷態啟動帶負荷試運168h試運9.2.1 機組首次冷態啟動機組首次冷態啟動采用高壓缸啟動方式(旁路切除),控制系統采用操作員自動方式,發電機充氫壓至0.2MPa左右,電氣試驗前提高至0.3MPa。沖機參數要求為主汽閥入口溫度至少有56的過熱度,而總的進汽溫度不大于427。機組升至全速后進行就地和遠方停機試驗以及危急遮斷器噴油試驗,一切正常后恢復3000r/min交電氣試驗。電氣試驗結束后,并網,帶5最小負荷18、,運行30分鐘,然后加負荷至30MW;運行至少4小時,然后解列進行汽門嚴密性試驗,試驗合格后進行超速保護試驗,超速試驗合格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帶負荷。(利用正常停機的機會測取轉子惰走曲線)。低壓加熱器隨機啟動,除氧器在運行初期可采用低定壓運行方式,以后隨著負荷的增加滑壓運行。啟動過程中根據機組振動情況,決定是否做動平衡。機組首次冷態啟動曲線參見附圖。9.2.2 帶負荷試運第二階段啟動可根據缸溫決定是否采用熱態啟動,并網后逐漸加大負荷至額定值,所有設備系統及熱工自動逐步全部投入,除氧器滑壓運行。汽輪機負荷達45MW時開始沖洗高加汽側,水質合格后全部投入高加汽側,疏水回收到除氧器,升負荷過程中逐19、臺啟動汽動給水泵,停電動給水泵備用,負荷達225 MW以上時根據情況進行真空嚴密性試驗。在所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根據試運指揮部的決定,進行甩負荷試驗,詳見甩負荷試驗措施。9.2.3 168小時試運按照相關要求進行168小時試運行,并移交生產。10 汽輪機第一次冷態啟動10.1 鍋爐點火前的檢查與操作10.1.1 按照運行規程要求,全面檢查各系統閥門位置正確,各主、輔設備狀態良好,各輔機軸承潤滑油量充足,并做好與鄰機的系統隔離工作。10.1.2 各電動門、調整門及電磁閥等送上電源,遠操開關動作靈活,方向正確。10.1.3 聯系電氣測量各泵類電機絕緣,合格后送電。10.1.4 各系統水箱水位(油箱20、油位)正常,液位指示準確,水質(油質)化驗合格。10.1.5 主機、輔機有關主要聯鎖保護檢查確認。檢查DEH與CCS系統和并網系統的I/O接口通訊是否正常。10.1.6 啟動循環水泵及其相關系統,向凝汽器通循環水,開、閉式冷卻水系統應投入。10.1.7 啟動凝結水輸送泵,投入凝結水泵,凝結水打再循環。10.1.8 啟動交流潤滑油泵及高壓油泵,同時投入主油箱排煙風機。10.1.9 DEH、ETS、TSI和BPS等系統提前供電,系統與表盤均應處于正常狀態。10.1.10 投入發電機密封油系統及氫系統,發電機充氫至0.2MPa左右,各部油壓及差壓調整正常。10.1.11 啟動發電機定子冷卻水泵,投入21、定子冷卻水系統。10.1.12 投入高壓抗燃油系統,并將油溫與油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10.1.13 投入頂軸油泵及盤車裝置,記錄轉子偏心值及盤車電流,在沖轉前至少連續盤車4小時,且轉子偏心值不大于原始冷態值的0.02mm。10.1.14 接鍋爐通知,用電動泵給鍋爐上水。10.1.15 對輔助蒸汽系統進行充分暖管,并將其投入正常。對輔汽供除氧器的管道進行暖管,使其具備投入條件。10.1.16 關閉真空破壞閥,啟動真空泵及軸抽風機抽真空,調節軸封加熱器負壓約為-7kPa左右。10.1.17 凝汽器真空建立后,即可通知鍋爐點火。10.2 鍋爐點火后的檢查與操作10.2.1 當低壓排汽缸溫度大于設定22、溫度時,手動或自動投入低壓缸噴水裝置。10.2.2 監視汽缸金屬溫度及汽門嚴密性,真空值保持在50kPa以上。10.2.3 主蒸汽起壓后進行暖管工作,根據需要投入旁路系統及相關減溫噴水系統。10.2.4 對軸封供汽系統進行充分暖管,保持軸封汽源溫度150260,確信汽封蒸汽管道中無水后,向各汽封送汽,并調整低壓軸封減溫器后溫度149左右(下限溫度:121 上限溫度:177),根據軸封良好且不冒汽的原則,調整汽封母管壓力為0.0206-0.031MPa左右,嚴禁轉子靜止時向軸封送汽。10.2.5 打開汽缸本體及蒸汽管道的有關疏水閥,注意汽缸溫度脹差以及上下缸溫差的變化情況。10.3 汽輪機首次啟23、動10.3.1 沖轉參數與主要控制條件10.3.1.1 主蒸汽壓力:4.2MPa左右10.3.1.2 主蒸汽溫度:320左右10.3.1.3 再熱蒸汽溫度: 280 10.3.1.4 凝汽器真空:-88kPa 10.3.1.5 潤滑油壓0.080.12MPa,潤滑油溫3749。10.3.1.6 在盤車狀態下,轉子偏心應小于0.076 mm并不大于原始冷態值的0.02mm。10.3.1.7 EH油壓在14MPa左右。10.3.1.8 振動限值:軸振(峰峰值)達0.125mm報警,0.254mm停機,一階臨界轉速以下,軸承振動不大于0.03mm,通過臨界轉速時軸承最大振動不超過0.1mm。10.324、.1.9 軸向位移: 報警值:0.9mm 停機值: 1.0mm10.3.1.10 軸承回油溫度:正常值: 71 報警值:77 停機值:8210.3.1.11 支持軸承軸瓦溫度:正常值90 報警值:107 停機值:11310.3.1.12 推力軸承鎢金溫度:正常值:90 報警值:99 停機值:10710.3.1.13 抗燃油溫40510.3.1.14 高中壓上下缸溫差:下汽缸溫度低于上汽缸溫度41.7報警,56.6停機10.3.1.15 低壓缸噴水裝置:轉速大于600r/min時投入,當負荷大于15%額定負荷時停止。10.3.1.16 高缸排汽溫度: 報警值:404 停機值:42710.3.1.25、17 低壓缸排汽溫度: 報警值:79 停機值:12110.3.1.18 凝汽器真空:報警I值 16.93kPa(a) 報警II值 18.62 kPa(a) 停機值為20.31 kPa(a)。10.3.2 沖轉、暖機、升速與并網10.3.2.1 關閉高旁,待再熱器壓力為零時,關閉低旁,將旁路切除.10.3.2.2 在DEH控制盤上選擇“操作員自動”方式。10.3.2.3 在DEH盤面上,進行汽機復位或操作員就地復位,顯示盤顯示掛閘。10.3.2.4 檢查高壓主汽門關閉,高壓調門開啟,中壓主汽門、調門開啟。10.3.2.5 設定目標轉速600 r/min,按升速率100r/min / min ,按26、“GO”按鈕,汽機開始沖轉。10.3.2.6 當轉速大于盤車轉速時,檢查盤車裝置自動脫開,否則應立即停機。當轉速升到200 r/min時,檢查頂軸油泵應自動停止。10.3.2.7 轉速升至600r/min時,就地手動打閘進行摩擦聽音檢查,如未發現異常現象,可重新掛閘升速至600r/min暖機1020分鐘,投入有關儀表及主機保護(低真空及發電機主保護除外)。10.3.2.8 600r/min低速暖機結束后,選擇目標轉速2450r/min。當轉速升到600 r/min時,低壓缸噴水自動投入。10.3.2.9 在升速過程中應注意迅速平穩地通過軸系各階臨界轉速,通過臨界轉速時軸承蓋振動不應大于0.1m27、m,軸振不超過0.25 mm.否則立即打閘停機,不得任意硬闖臨界轉速。10.3.2.10 轉速升至2450r/min時,進行高速暖機。10.3.2.11 再熱蒸汽溫度達到260時開始計算暖機時間,暖機時間不少于1小時。(高中壓轉子溫度為121時,可認為高速暖機結束)10.3.2.12 高速暖機期間,主蒸汽溫度不要超過427,密切監視相關參數。10.3.2.13 選擇目標轉速2900r/min,升速率100r/min/min。在臨界轉速區域宜升速率自動改為300r/min/min。10.3.2.14 當轉速升至2900r/min時,進行閥門切換,將主汽門控制轉速改為調門控制轉速。10.3.2.128、5 切換完成且轉速穩定后,設定目標轉速3000r/min,升速率100r/min/min,并實現目標轉速。10.3.2.16 定速3000r/min后,對系統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進行機組手動打閘,確認高、中壓主汽門與調速汽門迅速關閉,轉速明顯下降,然后重新掛閘,升速率設定200250r/min/min,恢復3000r/min穩定運行。10.3.2.17 確認主油泵和射油器已投入工作后,試停交流潤滑油泵和高壓啟動油泵做備用。10.3.2.18 機組在升速與暖機過程中,應經常巡回檢查缸脹、缸溫、脹差、軸向位移及機組振動情況,各軸承溫度、推力瓦溫度及回油溫度等均不超限,氫密封油、潤滑油及抗燃油系統運29、行正常,管道疏水通暢。每20分鐘記錄一次啟動運行參數與汽缸溫度,分析汽缸金屬溫度變化及汽輪機膨脹情況,及時調整,維持汽輪機的有關參數在限制值之內。10.3.2.19 機組運行穩定后,按調節保安系統調試措施進行有關試驗項目。10.3.2.20 全面檢查各部參數正常,空負荷暖機30分鐘后,交電氣專業進行電氣試驗。10.3.2.21 根據需要將氫壓升至0.30MPa,根據風溫、水溫及油溫情況調整各冷卻器的工作狀態。10.3.2.22 電氣試驗期間機組空載運行時間較長,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排汽缸溫度的升高。10.3.2.23 電氣試驗結束之后在并網之前,應全面檢查機組運行情況,記錄有關參數,并通知值長準30、備并網。10.3.2.24 通知電氣并網帶負荷15MW。在15MW負荷下運行30分鐘,主汽溫應盡量保持不變。10.3.2.25 以2MW / min升負荷率提升負荷至10%額定負荷,穩定運行4小時后解列(解列前電氣完成廠用電切換試驗)。10.3.2.26 進行以下試驗:主汽門、調門嚴密性試驗注油試驗機械超速試驗電超速試驗利用停機的機會測取轉子惰走曲線。10.3.2.27 超速試驗后,若機組運行正常,可直接進入帶負荷試運。10.3.3 機組啟動過程中注意事項10.3.3.1 首次啟動時高速暖機轉速及時間,由當時的振動、缸溫、低壓缸差脹等情況綜合平衡而定。10.3.3.2 首次啟動過程中,為了配合31、電氣試驗需要在某轉速停留,應調整避開共振區。由專人定時記錄啟動工況,并及時將信息傳達給操作人員,以控制各項啟動指標在允許范圍內。10.3.3.3 升速及定速過程中及時調整潤滑油、抗燃油溫度及發電機風溫。10.3.3.4 汽機啟動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凝結水水位正常,監視好凝泵電流、出口壓力及濾網壓差。發現濾網堵塞應及時切換備用泵并清理濾網。11 帶負荷試運11.1 汽機按熱態(或冷態)方式啟動定速之后,電氣并網接帶負荷。11.2 負荷升至45MW時,檢查低壓缸噴水是否自動停止;進行高加汽側沖洗,水質合格后,當高加疏水壓力大于除氧器壓力時,疏水切換至除氧器。當負荷大于10%額定負荷時,關閉A類疏水(再32、熱主汽閥前疏水)。11.3 負荷升至60MW以上時,檢查汽機疏水應關閉。完成兩臺汽動給水泵的啟動準備工作。 11.4 機組大約在60MW負荷時,啟動汽泵(根據需要汽動給水泵可提前用輔汽啟動),進行電泵與汽泵的切換,電泵進入熱備用。11.5 負荷150MW左右啟動另外一臺汽泵并完成并泵。11.6 負荷在225MW以上時,根據情況進行真空嚴密性試驗。11.7 負荷在270MW時,機組定參數運行。主汽參數:壓力 16.67MPa溫度 5375再熱蒸汽參數:溫度 537511.8 增加負荷至100%額定負荷,全面投入相關的系統、聯鎖保護及自動,使其具備168小時試運條件。11.9 在加負荷過程中注意監33、視軸振動、差脹、軸位移、真空、軸承溫度等。11.10 根據有關要求進行168小時試運,并移交生產。12 熱態啟動12.1 汽機熱態啟動前的檢查及準備工作參照機組首次冷態啟動執行,熱態啟動前盤車必須連續運行4小時。12.2 熱態啟動推薦采用先TV后GV控制,旁路切除方式。12.3 熱態啟動參數按當時高壓缸第一級金屬溫度和中壓葉片持環溫度,查找“熱態啟動曲線”,決定機組暖機時間和帶負荷時間,注意汽機第一級蒸汽溫度與金屬溫度的匹配度須在56-111之間。為了縮短沖轉時間,主蒸汽參數應調整到在5%負荷下的主蒸汽溫度,使第一級蒸汽溫度與沖轉前的轉子金屬溫度的溫差不超過56。在這種情況下,推薦的升速時間最34、短10分鐘。12.4 真空應盡量保持高限值。12.5 上下缸溫差應小于42。12.6 EH油、潤滑油、密封油油溫等條件應符合沖轉要求。12.7 熱態啟動時,必需先送軸封,后抽真空,并注意汽封汽源與汽封供汽溫度得合理選擇,且必須充分暖管以保證供汽溫度與缸溫匹配,杜絕任何冷氣、冷水進入汽缸。12.8 確認轉子彎曲值不超過原始冷態值的0.02mm。12.9 嚴密監視缸溫變化、脹差、軸位移、振動等現象。12.10 高、低壓加熱器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盡量做到隨機啟動,否則投運之前必須做好預熱工作。12.11 熱態啟動升速、升負荷速度較快,應按照相應的啟動曲線進行,參見有關啟動曲線。在達到工況點之前應盡量減35、少不必要的停留。機爐電之間應協調配合,合理安排提前進行并網前的有關操作,以免并網延誤時間。12.12 當汽機負脹差趨近極限值時,應及時采取措施。13 機組正常停機13.1 本節僅講述機組正常停機的一般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緊急停機及有關事故處理參照電廠運行規程執行。13.2 聯系值長,機組準備停機。13.3 輔助汽源已備妥,達到切換負荷時應將軸封汽源切換至輔助汽源,除氧器汽源切換至輔助汽源供汽。13.4 檢查電動給水泵處于正常備用狀態。13.5 停機前試轉交、直流潤滑油泵和頂軸油泵,正常后停下直流油泵和頂軸油泵備用,交流油泵陪轉。13.6 滿足停機條件后,由電氣將發電機解列,遠方或就地打閘,檢查36、高中壓主汽門、調速汽門以及各抽汽逆止門迅速關閉,轉速立即下降。13.7 機組轉速降到300 r/min時,打開真空破壞閥,(是否破壞真空,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下列情況下,應破壞凝汽器真空緊急停機:13.7.1 機組發生強烈振動,振動達0.127mm以上時。13.7.2 汽輪機或發電機內有清晰的金屬摩擦聲或撞擊聲。13.7.3 汽輪機發生水沖擊或主、再熱蒸汽溫度10min內急劇下降50以上。13.7.4 任一軸承斷油或冒煙時。13.7.5 任一支持軸承瓦溫或推力軸承瓦溫度升到跳閘值而保護拒動時。13.7.6 軸封或擋油環異常摩擦,冒火花。13.7.7 潤滑油壓低至0.049MPa,啟動交流潤滑37、油泵無效時。13.7.8 油系統著火不能很快撲滅,嚴重威脅機組安全時。13.7.9 軸向位移超過跳閘值而保護拒動時。13.7.10 汽輪機轉速超過3330r/min,而超速保護未動作時。13.7.11 主油箱油位降至-250mm,低于油位停機值,補油無效時。13.7.12 必須停機才可避免的人身和設備事故。13.8 轉速降到200 r/min時,頂軸油泵應自啟動。如不能自投,應手動啟動頂軸油泵。13.9 轉速降到零時連續盤車,停真空泵,同時記錄大軸彎曲值及盤車電流。13.10 真空到零,停軸封供汽,停軸抽風機。13.11 停機后,確認主油箱內無油煙時,方可停排煙風機。13.12 調整冷油器出口38、油溫在35左右。13.13 高壓第一級金屬溫度溫度降到150以下時可停止盤車及頂軸油泵,在停盤車后過8小時再停潤滑油泵(在充氫條件下,潤滑油泵及密封油泵必須陪轉)。13.14 其它注意事項按電廠運行規程執行。14 主要系統的運行方式14.1 旁路系統高、低壓旁路系統在鍋爐點火后根據需要逐步投入,保證主汽門前壓力不低于0.1MPa,為了盡快提高再熱汽溫,點火初期高壓旁路減溫水不投入,高壓旁路出口溫度達要求值時再投入旁路減溫水(機組帶旁路運行期間,高壓缸排汽溫度不得超過404)。沖轉前關閉旁路。14.2 抽汽加熱系統#5#8低加隨機啟動,以增大進汽量,有利于暖機。#1#3高加首次投入建議在負荷為439、5100MW期間進行汽側沖洗,并投入高加保護,水質合格后回收至除氧器,以后若條件具備高加可隨機啟動。高加切除時,機組最大功率不宜超過300MW。14.3 凝結水系統試運初期由于凝結水質比較臟,由#5低加出口放水管將凝結水排掉,試運期間應根據情況經常清掃凝汽器及凝結水泵入口濾網。14.4 給水泵運行方式14.4.1 汽動給水泵具備條件時,可利用輔助蒸汽提前試運(詳見汽動給水泵調試方案)。14.4.2 機組啟動時投入電動給水泵運行,汽動泵備用,給水走高加旁路。14.4.3 隨著負荷的增加以及抽汽壓力的提高,可逐臺投入汽動泵。14.4.4 兩臺汽泵運行時,電動泵作為熱備用。14.5 軸封供汽系統1440、.5.1 進入汽輪機汽封內的蒸汽應保持13.9以上的過熱度。14.5.2 為了避免轉子彎曲,故在盤車裝置運行前,不得將汽封蒸汽系統投入使用。14.5.3 低壓透平汽封所用蒸汽的溫度下限為121,上限為177。汽封系統溫度控制器建議整定在149。14.5.4 為了保護汽封區的轉子,使之免受熱應力造成的損害,故開車或停車時均應使汽封蒸汽溫度與轉子表面溫度間的溫差保持在最低限度。14.5.5 在熱態啟動時,若用輔助蒸汽來提供汽封用蒸汽,則應保證老廠供應的蒸汽,其溫度與轉子的最大溫差在允許范圍以內。14.5.6 汽封供汽總管壓力達到如下壓力值時,各動作關系如下:汽封壓力高于0.031MPa時,溢流門自41、動打開。汽封壓力低于0.0241MPa時,輔汽供汽閥打開。汽封壓力低于0.0276MPa時,冷再供汽閥打開。15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因素控制措施15.1 本項目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因素:沒有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因素。15.2 本項目可能出現的危險源識別如下:生產工作場所未配備安全帽或未正確佩戴安全帽;調試生產場所溝、孔、洞在基建期間多處不全,樓梯、照明不完好;生產場所未按照規定著裝;調試現場腳手架比較多,可能存在高空落物被擊傷;調試現場的旋轉設備未安裝靠背輪的防護罩或接地裝置,可能被轉動機械絞住衣物,或發生觸電。15.3 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在生產工作場所配備足夠安全帽,要求所有調42、試人員正確佩戴安全帽;進入現場時,注意警戒標志,對不符合規定的走道和明顯危及人生安全的工作場所,禁止進入,照明不良的場所不得進入和工作;生產場所按照規定著裝;正確的戴好安全帽,發現高空有施工工作,禁止進入;檢查電氣設備必須有良好的接地,靠背輪無防護罩禁止啟動。參加調試的所有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安規及現場有關安全規定,確保調試工作安全可靠地進行。15.4 如在調試過程中可能或已經發生設備損壞、人身傷亡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調試工作,并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措施;15.5 如在調試過程中,應注意各個輔機出口壓力、電流、振動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調整,并立即匯報指揮人員。15.6 機組試運初期,由于可靠性43、較差,電廠應安排足夠數量的經過培訓合格的運行人員參加試運,加強巡回檢查,及時消除隱患。試運期間應勤分析、勤檢查,做好事故預想,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15.7 檢修工作應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做好安全與系統隔離措施,防止發生人身和設備事故。15.8 汽輪機沖轉前必須檢查沖轉條件,否則嚴禁啟動。15.9 沖轉前轉子連續盤車不少于4小時;如發生短時間中斷,則要延長盤車時間。15.10 熱態啟動應先送軸封,后拉真空。高壓汽封使用的蒸汽溫度應與金屬缸溫相匹配。15.11 機組在啟、停和變工況運行中,應按規定控制蒸汽參數的變化。主蒸汽、再熱蒸汽溫度出現大幅變化時,應打閘停機。15.12 機組在啟動、運行期間應定期檢查軸承振動。運行中振動明顯增大應及時匯報、分析。當發現汽輪機內部故障征象或振動突然增大0.05mm時,應打閘停機。15.13 盤車運行中發現電流異常或有異音時,應及時匯報分析處理。發現盤車運行中跳閘,要立即查明原因,禁止強行盤車。15.14 同時在試運期間,為了防止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特制定了防止重大惡性事故的技術措施。15.15 本措施未涉及的內容,按電廠運行規程執行。若與本措施相抵觸,原則上按照本措施執行。16 聯鎖保護及熱工信號試驗項目以熱工專業聯鎖保護操作單為準17 啟動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