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廈基坑支護、降水止水工程設計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59755
2023-12-25
9頁
50.54KB
1、xx市未來大廈基坑支護、降水止水工程設計方案設 計:審 核:審 定:項目負責: 目 錄1、工程概況22、工程、水文地質條件23、基坑防滲帷幕、降水方案53.1、防滲止水帷幕設計53.2、疏干井、抽水實驗井設計54、水泥土雙軸攪拌樁防滲止水帷幕施工工藝64.1、水泥土樁施工工藝主要步驟74.2、疏干井施工流程75、施工質量要求75.1、坑內降水施工技術要求75.2、降水結束后封井措施85.3、攪拌樁施工質量要求81、工程概況xx桃城區(qū)人民政府河東街道辦事處干馬村村委會擬建xx市未來大廈工程。該工程位于xx市紅旗大街以西,北側為知春家園,南側為天璽香頌小區(qū)。1.2基坑概況該基坑長約105.0m,寬2、約86.0m,周長約382m,基坑面積約9030m2。2、工程、水文地質條件根據其巖性及物理力學性質,自上而下主要分層分述如下:鉆孔揭露深度內地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層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粉質粘土,含銹斑,有光澤,韌性高,干強度高,可塑,中壓縮性,層厚0.80-4.20米,底板埋深0.80-4.20米。1層素填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以粉土為主,夾粉質粘土。層厚0.30-2.20米,底板埋深0.30-2.20米。2層粉土:淺黃色,土質均勻,含云母, 強度較低,濕,稍密,搖震反應中等,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0.30-1.10米,底板埋深1.70-1.80米。層粉土:3、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質粘土,含云母, 強度較低,濕,中密,搖震反應中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1.20-2.60米,底板埋深3.30-5.40米。層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粉質粘土,含銹斑,有光澤,韌性高,干強度高,可塑,中壓縮性,層厚1.00-3.60米,底板埋深5.80-7.90米。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 夾薄層粘土,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1.00-2.00米,底板埋深6.90-9.10米。層粉砂:淺黃色,夾薄層細砂,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含云母與暗色礦物,飽和,稍密,層厚0.50-2.84、0米,底板埋深8.80-10.60米。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粘土,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4.60-6.80米,底板埋深15.00-16.80米。1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含銹斑,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可塑,中壓縮性,層厚0.70-1.90米,底板埋深10.20-12.20米。2層粉砂:淺黃色,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含云母與暗色礦物,級配一般,飽和,稍密,層厚1.40-1.60米,底板埋深15.40米。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土,含銹斑,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可塑,中壓縮性,層厚3.405、-7.30米,底板埋深20.00-23.50米。1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1.00-2.20米,底板埋深18.00-20.00米。2層粉砂:淺黃色,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含云母與暗色礦物,級配一般,飽和,中密,層厚0.90-2.00米,底板埋深20.00-21.30米。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粘土,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3.50-4.00米,底板埋深26.00-27.20米。層粉砂:淺黃色,夾薄層細砂,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含云母與暗色礦物,級配一般,6、飽和,中密-密實,層厚6.20-6.80米,底板埋深32.50-34.00米。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土,含銹斑,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可塑,中壓縮性,層厚1.50-3.10米,底板埋深35.00-37.00米。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粘土,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3.80-4.20米,底板埋深39.70-41.20米。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土,含銹斑,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可塑,中壓縮性,層厚3.30-3.90米,底板埋深43.00-44.50米。層粉土:淺黃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7、粘土,含云母,濕,密實,搖震反應迅速,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低,中壓縮性,層厚3.30-4.40米,底板埋深47.00-48.80米。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土質不均勻,夾薄層粉土,含銹斑,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硬塑,中壓縮性,揭露最大層厚8.00米,最大底板埋深55.00米。本次勘探未穿透該層。根據工程勘察報告,淺層地下水埋藏淺,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微承壓水,其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工業(yè)、民用棄水入滲回歸。由于區(qū)內地形平坦,坡降小,側向徑流微弱。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氣降水因素的影響,勘察期間,地下水位埋深2.70-4.30米。年高水位多出現(xiàn)在汛期的8-9月份或稍滯后些時間,低水位多出現(xiàn)在8、5-6月份。年水位變幅約2-3m。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層、層、層、層、層,-1層中,層為相對隔水層。場區(qū)地下水為孔隙潛水,根據地方經驗結合有關資料,各工程地質層滲透系數(shù)可參考以下值:表12 滲透系數(shù)參數(shù)表層號及名稱滲透系數(shù)(m/d)層粉土0.20層粘土0.005層粉土0.30層粉砂0.30層粉土0.30層粉質粘土0.05層粉土0.353、基坑防滲帷幕、降水方案根據場地外圍環(huán)境條件,結合同類工程經驗和當?shù)厥┕そ涷灒敬谓邓當M采用水泥土雙軸攪拌樁防滲止水帷幕結合基坑內井點疏干方案。3.1、防滲止水帷幕設計3.1.1、選擇防滲止水帷幕的形式根據本工程情況,擬選用水泥土雙軸攪拌樁防滲止水帷幕,其主要作用是9、防滲止水,同時分擔部分側壓力。這種結構形式,防水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不但可以減小工程量,而且可增加基坑支護結構安全度。3.1.2、水泥土攪拌樁直徑選擇選擇直徑為0.7m,止水帷幕厚度為1.2m。3.1.3、插入深度計算根據基坑支護規(guī)范,懸掛式截水帷幕底端位于粉土含水層時,對均質含水層,地下水滲流的流土穩(wěn)定性按下式計算:(2ld+0.8D1)r/hrw=(28.2+0.83.8)(19.7-10)/(3.810)=4.961.5 所以取插入坑底以下的深度為8.2m,止水帷幕總長度為13.7m。基坑西側距離樓房較近,為保證止水效果,此處的止水帷幕總長度增長至16.0m。3.1.4、工程布置沿基坑周10、邊采用水泥土雙軸攪拌樁防滲帷幕,距離基坑上口線1.0m。3.2、疏干井、抽水實驗井設計本方案設計參照勘察報告中提供的水文參數(shù)和經驗值,因勘察時未作抽水實驗,疏干井設計方案為預訂方案,待現(xiàn)場抽水實驗完成后根據實驗結果相應調整該方案。疏干井布置與基坑內,采用內徑300mm、外徑500mm水泥慮管管井,初步擬定井深13.0m,井距20m。計算數(shù)據如下:(1) 滲透系數(shù) 按k=0.3m/d計算。(2) 管井的單井出水能力q120rsl(k)1/3 =120 3.140.256(0.3)1/3 =378.3 m3/dq 單井出水能力;l 過濾器淹沒長度; l=6mrs過濾器半徑; d=0.25m(3) 11、布井數(shù)量在基坑內以井間距20m左右布井,疏干井共布設12眼。(4)抽水數(shù)據采集疏干井的抽水施工中應測量并記錄以下參數(shù):成井初見水位、降水井穩(wěn)定水位、抽水開始時間、流量、流速,觀測井水位等數(shù)據。繪制Q-t(抽水量與時間)與S-t(水位下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圖。由現(xiàn)場抽水實驗數(shù)據,確定場地水文參數(shù),為后續(xù)施工設計提供依據,如現(xiàn)場實驗測得參數(shù)于勘察報告或設計中使用的經驗參數(shù)有不符時,應及時調整各方案,做到動態(tài)設計、信息化施工。4、水泥土雙軸攪拌樁防滲止水帷幕施工工藝4.1、水泥土樁施工工藝主要步驟(1)攪拌機械就位、調平(2)預攪下沉至設計深度(3)邊噴漿,邊攪拌提升直至預定的停漿面(4)重復攪拌下12、沉至設計深度(5)關閉攪拌機械4.2、疏干井施工流程 疏干井井點施工、抽水-基坑圍護施工完畢-基坑土方開挖-管井井點維持降水到基坑砼底板施工完畢后、基坑回填超出原地下水位后停止降水5、施工質量要求5.1、坑內降水施工技術要求5.1.1、采用回轉鉆機成孔;5.1.2、鉆進到設計預定孔深后,應加大泵量沖洗,將孔內土塊及泥漿沖洗出孔口,使孔內水體的含泥量不大于5%;5.1.3、成孔后應立即下入井點管,井點管應居孔中心,嚴禁將井點管強行壓入孔中;5.1.4、在井點管周圍投入濾料,采用邊向孔內送水邊投濾料的辦法,以保證填入的濾料孔隙不被泥砂堵塞,有利于上層地下水通過井點向下部疏導。濾料投量應不少于計算的13、95%;5.1.5、井點施工結束后,立即組織洗井。洗井自上而下進行,洗至水清基本不出砂,出水正常,井點底部不存砂為止;5.1.6、當降水井施工結束,即著手安裝水泵;5.1.7、降水系統(tǒng)各部件要保證連接嚴密,不得漏水、漏氣、漏電,檢查水泵正反轉,防止反轉;5.1.8、降水系統(tǒng)安裝完畢,應及時組織試抽,全面檢查管路連接質量,泵點的出水情況等,如發(fā)現(xiàn)不正常狀況及時排除;5.1.9、試抽過程中,應定時觀測抽水流量,工作水壓力,真空度以及觀測孔的水位等,并作好記錄,核檢抽水量與設計計算值是否相符,一般試抽階段的出水量要大于設計計算值。根據水位下降的趨勢,分析降水效果。如出現(xiàn)與設計有較大出入,應及時調整降14、水設計方。5.1.10、排水溝、集水井不應泄漏。5.2、降水結束后封井措施對于廢棄降水井,應采用以下方案進行處理:降水井水位以下部分采用級配礫石回填,當回填至水位以上后采用級配砂礫(砂:礫3:7)回填并分層夯實。5.3、攪拌樁施工質量要求(1)施工現(xiàn)場施工前應予以平整,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2)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前,應根據設計進行工藝性試樁,數(shù)量不得少于3組,應對工藝試樁的質量進行檢驗,確定試樁參數(shù)。(3)施工中,應保持攪拌樁機底盤的水平和導向架的豎直,攪拌樁的垂直度允許偏差和樁位偏差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成樁直徑和樁長不得小于設計值。(4)攪拌樁的施工偏差符合下列要求: a、樁位的允許偏差應為50mm。 b、垂直度的允許偏差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