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軸向柱塞泵維修安裝選型功率計算等關鍵技術解決專項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0236
2023-12-26
11頁
232.50KB
1、Q*CY14-1B軸向柱塞泵維修、安裝、選型、功率計算等技術處理方案 Q*CY14-1B軸向柱塞泵維修、安裝、選型、功率計算等技術處理方案Q*CY14-1B:斜盤式手動變量柱塞泵/馬達-型號說明MCY14-1B:斜盤式定量柱塞泵/馬達-系列規格在公稱壓力為31.5MPa下,還派生有1.25、5、13、16、32、100ml/r排量規格Q*CY14-1B:斜盤式手動變量柱塞泵/馬達-功率計算N=QP/(60) (Kw ) 實際使用電機功率Q流量 L/min(實際使用流量)P壓力 MPa(實際使用壓力)總效率 可取0.85用戶可按實際使用負荷照上列公式計算后選擇電機。Q*CY14-1B:斜盤式手動2、變量柱塞泵/馬達-使用須知1、安裝聯接方法CY型軸向柱塞泵系單向旋轉泵,通常均為正向旋轉(從軸端看順時針方向,反之為反向;用戶若需反向旋轉泵請在訂貨時說明)。所以,安裝時應首先注意旋轉方向,進出油口接管也應符合泵上標識要求。注意在泵使用前要向回油口(朝上)內加滿油。油泵能夠用支架或法蘭安裝,泵和原動機應采取共同基礎支座。支架、法蘭和基礎全部就有足夠剛性,以免油泵運轉時產生振動。對于流量大于或等于160L/min泵,因為原動機功率較大,提議不要安裝在油箱上。泵傳動軸和原動機輸出軸安裝同軸度誤差及其找正方法以下:(1)支架安裝:原動機輸出軸和支架安裝精度檢驗方法見下圖;左圖中,同軸度誤差為0.053、;右圖中,垂直度誤差為0.05(R為泵安裝螺孔分布圓半徑);(2)法蘭安裝:在這種安裝形式中,假如原動機和泵之間是采取聯軸器聯接,則其安裝精度檢驗方法同上圖。假如將泵軸直接插入原動機輸出軸內,則其安裝精度檢驗方法見下圖。泵和原動機傳動軸之間應盡可能采取彈性聯軸器聯接,所用彈性聯軸器也應符合相關標準。推薦采取梅花形聯軸器或彈性圓柱銷聯軸器。以免泵軸承受徑向力。推薦用戶使用本廠生產CY-Y型油泵電機組。既方便實用,又能夠提升泵使用壽命。在工作環境震動不大,原動機工作又平穩(如電動機)情況下可直接采取彈性聯軸器聯接。若原動機震動較大(如柴油機或采取皮帶輪、齒輪傳動者)提議按右圖方法安裝。泵安裝支架和4、原動機公共基礎要有足夠剛度。 液壓管道安裝前應嚴格清洗,通常鋼管應進行酸洗,并經中和處理。清洗工作應在焊管后進行,以確保管道清潔。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應采取有效散熱方法,務使泵體任何外露部分溫度不超出80(如超出應加裝冷卻裝置)。油泵許可旋轉90安裝,也能夠立式安裝(右圖),不管何種安裝方法,其泵殼外泄油管均應超出油泵軸承中心線以上,以潤滑油泵軸承。油泵安裝時應盡可能考慮使油箱液面高于泵進油口(圖a)。也可將油泵裝在油箱上自吸(圖b)。進油管應盡可能短而粗,彎頭最多不超出二個。泵自吸高度不應大于500mm或自吸真空小于0.016Mpa。條件許可話,應盡可能采取圖a方法安裝油泵。 按圖a方法安裝5、時須注意以下事項:油箱最低油面至油泵中心距離應300,泵能夠小偏角開啟自吸;進油管通徑大于推薦數值,截止閥通徑應比進油管大一檔;油泵進油管長度L2500mm,管道彎頭不得多于兩個,進油管端至油箱側壁距離H13D,至油箱底面距離H2D;對于流量大于160L/min泵推薦采取倒灌自吸。在油泵殼體上有二個對稱泄漏油口,其中一個泄漏油口一定要直接接通油箱,另一個能夠用螺塞堵住。油泵泄油管背壓不超出0.035Mpa以免殼腔壓力過高,造成軸端橡膠密封漏油。油泵長久小偏角工況下工作,因泄漏較少,不易帶走熱量應采取強制冷卻方法(左圖)。2、工作用油本系列油泵工作用油液推薦采取低凝液壓油、抗磨液壓油、航空液壓油6、及精密機床液壓油等。正常工作油溫為1565,理想工作油溫504,運動粘度為2743mm2/S油液在正常工作溫度下工作,應確保其運動粘度在65時不低于27mm2/S,15時不高于43mm2/S。冷開啟時因為油液運動粘度大而造成自吸真空應小于0.016MPa,油液清潔度控制在NAS10級(或19/16)以內,清潔度差將顯著影響油泵壽命!油泵初始使用30天或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后,應重新檢驗油液清潔度,并更換或清洗濾器。不合格油液要更換新油。油液換油標準要求以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應換油)(1)粘度改變:比初始使用時粘度改變大于1015%;(2)酸 值:大于0.5mg KOH/g;(3)水 份:大于0.17、%;(4)比 重:比初始使用時改變大于0.05。3、油箱及濾清油箱設計應考慮有合理容積,能確保泵在正常油溫下工作,充足考慮地域不一樣和工作性質差異,必需時應加冷卻和加熱裝置。油箱進氣口應裝有空氣過濾器,其它部分須密封,以免灰塵進入油箱,箱內應設置隔板來消除回油時帶來氣泡,隔板上裝有80目濾網。液壓系統應在回油部分設置1020精濾器,以維持系統油液清潔。(泵泄漏油管不準裝精濾器,以免使殼體腔壓力增大,造成骨架密封處漏油。)4、運轉運轉前檢驗油泵安裝是否正確可靠,聯軸器安裝是否合乎要求,用手轉動聯軸器是否有卡死現象。初始使用或長久存放后運轉時,應在開啟前在泵殼體內注滿清潔工作油液,不然不準開啟!開8、啟時要檢驗泵轉向是否正確!將系統中溢流閥等調整到最低值,嚴禁有負荷開啟!泵開啟時應先點動,正常出油后再連續運轉。在運轉一定時間后無不良現象發生,再逐步調整到所需壓力和流量。溢流閥最大調整值不超出35Mpa。泵停用三個月以上而重新使用時,應首先空運轉半小時。運轉中發覺泵有異常升溫、泄漏、振動和噪聲,應立即停車進行檢驗。油泵停車時,應先卸荷,后停機。5、敬告用戶用戶所使用油液清潔度是延長泵使用壽命關鍵!請務必按本說明書上“使用須知”中相關要求實施。Q*CY14-1B:斜盤式手動變量柱塞泵/馬達-故障處理故障 可能引發原因 處理理方法 油泵建立不起壓力 , 流量不足 。 吸入管道上安裝濾油器或閥門阻9、力太大,吸入管道過長,或油箱液面太低。 吸入通道上管路接頭漏氣。 油粘度太大或油溫太低。 減小吸入通道上阻力損失,增高油箱液面。 用清潔黃油涂于吸入管道上各接口處檢驗是否漏氣。 更換較低粘度油或將油箱加熱。 配油盤和泵體之間有臟物,或配油盤定位銷未裝好,使配油盤和缸體貼合不好。 拆開油泵,清洗運動副零件重新裝配。 變量機構偏角太小,使流量太小、溢流閥建立不起壓力或未調整好。 加大變量機構偏角以增大流量,檢驗溢流閥阻尼孔是否堵塞、先導閥是否密封,重新調整好溢流閥。 系統中其它元件漏損太大。 更換相關元件。 壓力賠償變量泵達不到液壓系統所要求壓力,則還必需檢驗:1、變量機構是否調整到所要求功率特征10、。 2、 當溫度升高時達不到所要求壓力。 1、 重新調整泵變量特征。2、降低系統溫度或更換因為溫升高而引發漏損過大元件。 油泵噪音過大 噪音過大原因是吸油不足,應該檢驗液壓系統: 1、 油粘度過大,油溫低于所許可工作溫度范圍。 2、 吸入通道上阻力太大,過濾濾部分堵塞,管道過長彎頭太多。3、 吸入通道上漏氣。 4、液壓系系統漏氣(回油管沒有插入液面以下)。 5、 泵軸和電機軸同軸度差,產生振動。 6、 油箱中油液不足。 7、油箱中通氣孔被堵。 用以下方法排除故障: 1、 更換適合于工作溫度油液或起動前加熱油液。 2、 降低吸入通道阻力。 3、 排除漏氣(用黃油涂于接頭上檢驗)。 4、 把全部回11、油管均插入油面以下 200mm 。 5、 重新調整泵軸和電機組同軸度 0.05 。 6、 合適增加油箱中油液,使液面在要求范圍內。 7、清洗油箱上通氣孔。 假如正常使用過程中油泵忽然噪音增大,則必需停止工作。其原因大多數是柱塞和滑靴鉚合松動,或油泵內部零件損壞。 請制造廠檢修,或由有經驗工人技術員拆開檢修。 油液和油泵溫升太高 油粘度過大。 油箱容積太小。 油泵或液壓系統漏損過大。 更換油液 加大油箱面積,或增加冷卻裝置,檢修相關元件。 油箱油溫不高,但油泵發燒可能是以下原因: 1、 油泵長久在零偏角或低壓下運轉,便油泵漏損過小。 2、 漏損過大使油泵發燒。 3、 裝配不良,間隙選配不妥。 112、 在液壓系統閥門回油管上分流一根支管通入油泵下部放油口內,使泵體產生循環冷卻。2、 檢修油泵。3、 按裝配工藝進行裝配,測量間隙重新配研,達成要求合理間隙。 油泵回油管回油太多 配油盤和缸體,變量頭和滑靴二對運動副磨損。 更換這二對運動副。 泵密封處滲漏 關鍵原因是密封圈老化造成。應具體檢驗滲漏部位。 拆檢密封部位,具體檢驗 O 形圈和骨架油封損壞部分及配合部位劃傷、磕碰、毛刺等,并修磨潔凈,更換新密封圈。 一、 軸端骨架油封處滲漏。1、 骨架油封磨損。2、 傳動軸磨損。3、 油泵內滲增加或泄油口被堵,低壓腔油壓超出 0.05Mpa, 骨架油封損壞。4、 外接泄油管徑過細或管道過長。 1、 13、更換骨架油封。2、 輕微磨損可用金相砂紙、油石修正,嚴重偏磨應返回制造廠更換傳動軸。3、 清洗泄油口 , 檢修兩對運動副,更換骨架油封,在裝配時應用專用工具,唇邊應向壓力油側,以確保密封。4、 更換適宜泄油管道。 二、“ O ”形密封圈處滲漏。 A 、變量殼體(端蓋)和泵殼連接部位滲漏。 1、 “ O ”形密封圈老化。 2、 配合部位,如導入角、溝槽劃傷,碰毛、不平等,造成密封件切邊損壞。 3、 油箱內污垢、焊碴、鐵屑等雜物未清洗干,運轉中隨油液流入密封部位,損壞密封圈。 B 、變量殼體上下法蘭、拉桿、封頭帽、軸端法蘭等“ O ”形密封圈處滲漏。原因同上。 C 、 YCY14-1B 泵變量殼體上法蘭滲漏。 1、 密封青殼紙墊損壞。 2、 彈簧芯軸磨損增加,滲漏量大。 3、 法蘭面不平。 A 、更換“ O ”形密封圈 1、 由有經驗工人、技術人員拆開變量殼體(避免變量頭脫落碰傷)更換“ O ”形密封圈。 2、 修正劃傷、碰毛部位。更換新密封圈。擰緊螺釘時要對稱均勻,預防密封圈切邊。 3、 按說明書要求清洗油箱、濾清液壓油并嚴格密封油箱,更換密封圈。 B 、拆開密封部位,處理方法同上。 C 、 1、 更換青殼紙墊。 2、 更換彈簧芯軸,其配合間隙 0.0060.01 。 3、 研磨法蘭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