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三工藝設備安裝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1243
2023-12-26
11頁
54.50KB
1、方案三:工藝設備安裝方案1、 概述海洋石油化肥項目合成氨裝置共有設備167臺,其中主裝置內有工業爐2臺套,換熱器(含廢熱鍋爐)37臺,反應器11臺,塔器6臺,貯罐16臺,特殊設備即過濾器、加藥系統、消音器等17臺,機泵49臺套,主裝置外有換熱器1臺,貯罐6臺,機泵16臺套,特殊設備5臺及公用工程設備1臺。這些設備的供貨方式有三種狀況,其中大部分設備由國外引進,部分國內制造,國內分交。2、 靜止設備安裝2.1 施工中執行的規范及要求2.1.1 業主或制造廠提供的設備安裝規范2.1.2 化工機械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通用規定)HSJ203-832.1.3 高壓化工設備施工及驗收規范HGJ208-2、832.1.4 中低壓化工設備施工及驗收規范HGJ209-832.1.5 圓筒形鋼制焊接貯罐施工及驗收規范HGJ210-832.1.6 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982.2 設備總體安裝原則:先大后小,先里后外。2.3 靜止設備安裝工藝流程圖施工方案編制場 地 布 置施 工 準 備基礎驗收設備的運輸鏟麻面放墊鐵設備的檢查確定管口方位起吊機械的準備和布置設置吊裝工具吊裝前檢查預 起 吊正 式 起 吊設 備 就 位設備初找正地腳螺栓孔灌漿設備精找正墊鐵點焊設備二次灌漿內件或附件安裝壓力試驗中間交接2.4 安裝方法及技術要求2.4.1 設備安裝前,應仔細核對設備的方位,確3、認無誤后方可就位。設備的找正與找平應按基礎上的安裝基準線(中心標記、水平標記)對應設備上的基準測點進行調整和測量。設備各支承的底面標高以基礎上的標高基準線為基準。2.4.2 塔類設備安裝前應核對出廠質量證明書的主要技術數據,并對設備進行復測。檢查塔壁上的縱向中心線是否清晰正確,并在上下兩端作出明顯標記,作為安裝找正的基準點。檢查塔內壁上的基準圓周線,應與設備主軸線垂直,再以基準圓周線為準,逐層檢查塔盤支持圈的間距、水平度及其它內件的位置,應符合塔盤技術條件要求。2.4.3 臥式容器安裝關鍵是能夠保證設備的自由膨脹伸縮,標高、中心和水平度應嚴格按規范要求執行。標高允許偏差3mm。2.4.4 設備4、找正,立式設備找正采用兩臺經緯儀分別在0、90兩個方向同時測量,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1000mm,最大不超過30mm,臥式設備采用U型管液位計和水平儀找正。找正方法采用斜墊鐵調整。2.4.5 塔類設備找垂直度的同時,抽查塔盤或支持圈的水平度應符合塔盤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2.4.6 設備找平時,根據要求用墊鐵進行調整,不允許用緊固或放松地腳螺栓及局部加壓等方法,其安裝誤差應符合規范規定。a、 設備的墊鐵組高度為3060mm。b、 墊鐵應露出設備支座底板外緣1020mm,墊鐵伸入長度應超過地腳螺栓,且應保證設備支座受力均衡,每組墊鐵的塊數不多于4塊。2.4.7 預留螺栓孔安裝的設備,先用臨時墊鐵對5、設備進行初找正、找平后,進行地腳螺栓的灌漿工作,待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時,在地腳螺栓旁布置墊鐵進行最終的找正、找平工作。2.4.8 對于工作溫度下有熱位移的臥式設備,其滑動側的地腳螺栓孔中的位置不得阻礙設備位移。當采用滑動底板時,設備支座的滑動面應進行清理,并涂上潤滑脂。2.4.9 二次灌漿地腳螺栓預留孔內及基礎面的二次灌漿層應一次灌滿,其混凝土的標號比基礎標號高一級,并搗固密實。2.4.10 內件安裝(1) 安裝前清除表面油污、焊渣、鐵銹、毛刺等雜物,對內件進行分層整理、編號以便安裝。(2) 內件安裝應在設備找正完畢后進行,須進行耐壓試驗的設備,耐壓試驗前設備上焊接部位必須施焊完畢。2.6、4.11 塔盤構件安裝宜按下列順序進行支承點測量降液板安裝橫梁安裝受液盤安裝塔盤板安裝溢流堰安裝氣液分布元件安裝通道板拆裝清理雜物最終檢查通道板安裝人孔封閉2.4.12 設備填料支承的安裝應平整牢固,填料應干凈不帶泥砂等污物;填料裝填工作應在設備壓力試驗并吹掃干凈后進行。2.4.13 壓力試驗(1) 耐壓試驗以清潔水進行,對有特殊要求不宜用液體作承壓試驗的中低壓設備,可用氣體代替液體進行耐壓試驗,氣壓試驗介質為空氣、氮氣或其它惰性氣體。(2) 碳素鋼試壓水溫不得低于5,奧氏體不銹鋼試壓水質氯離子含量不超過25ppm。(3) 壓力試驗時緩慢升壓至試驗壓力,中低壓設備停壓30分鐘,然后降至設計壓力7、作嚴密性檢查,至少保持30分鐘,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檢查,無變形、滲漏、不降壓力為合格。(4) 水壓試驗完后,及時將水排凈,并用壓縮空氣或氮氣將設備表面吹干。2.4.14 設備安裝完畢或試驗完畢后,清除內部的鐵銹、灰塵、水份等雜物,及時封閉,并填寫記錄。3、 機泵設備安裝3.1 施工中執行規范及要求3.1.1 業主提供的機械設備安裝技術規范及隨機技術文件3.1.2 GB50231-98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3.1.3 GB50275-98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3.1.4 GB50278-98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3.1.5 HGI231-91化學工業大中型裝8、置試車工作規范3.2 機器設備安裝工藝流程圖3.2.1 由電動機驅動的機器設備安裝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檢查、熟悉技術文件檢查、清點隨機條件基礎質量檢查、驗收機組各部分間隙測量、精找正鏟麻面、放墊鐵機組就位初找平找正機組一次灌漿機組二次灌漿管道吹掃復位,最終找正電動機試運轉機組試車機組就位透平找平、機組初找正機組一次灌漿機組各部分間隙測量及二次找正機組二次灌漿機組油系統清洗及油循環管道吹掃復位,最終找正調速保安系統的清洗與靜態調試透平單體試車機組試車施工準備檢查、熟悉技術文件檢查、清點隨機條件基礎質量檢查驗收3.2.2 由蒸汽透平驅動的機器設備安裝工藝流程圖3.3 機泵安裝通用要求3.3.1 離心9、機泵聯軸器對中找正(1) 機泵的各軸由于受溫度變化,在冷態時軸的相對位置處于傾斜狀態時,用單表法找正。對于相鄰兩半聯軸器之間的距離較長(大于300mm),且聯軸器直徑又比較小的機泵,選用單表找正。如機泵由蒸汽透平驅動,單表找正的數據,一般由制造廠提供。(2) 一般離心泵或風機進行找正時,采用雙表法找正。(3) 對于多段機組,軸兩端的中心位移變化量較大的,冷態安裝曲線要求各軸呈水平狀態時,選用三表法找正。如:高壓氨泵、高壓鉀銨泵由電動機驅動。根據機泵結構特點,正確選擇對中方法,簡捷快速達到精確對中。3.3.2 設備墊鐵安裝(1) 基礎驗收合格后,采用墊鐵安裝時,放置墊鐵的砼表面應鏟平,水平度及接10、觸面應符合要求,二次灌漿表面應鏟出麻面。(2) 設備找平時,根據要求用墊鐵進行調整,不應用緊固或放松地腳螺栓及局部加壓等方法,其安裝誤差符合規范規定。(3) 中小型設備的墊鐵組高度為3060mm,大型設備的墊鐵組高度為50100mm。(4) 為了保證底座的灌漿質量,不僅要將基礎表面鑿毛洗凈,還要特別注意將整個底座灌實,減小機械振動。(5) 機械設備二次灌漿宜采用無收縮水泥砂漿。3.3.3 設備無墊鐵安裝機泵底座設計為頂絲調節時,設備安裝采用無墊鐵安裝。安裝前,先在基礎上的頂絲位置放一塊=20mm,12060mm的鋼板用高強度無收縮水泥壓漿,粗找水平。強度達到后,設備就位,機組找平找正,底座采用11、高強度無收縮水泥灌漿。3.3.4 機泵對中檢查(1) 機泵對中合格,在管道安裝期間應在機泵聯軸器部位支表監督,管道的安裝復位,對中數據必須滿足聯軸器的要求,不能在機器法蘭口前產生管道應力。(2) 和管道連接后,每次檢查的對中允差應在廠商規定的范圍內或應符合GB50275-98和GB50231-98的規定。3.3.5 機械設備安裝后,交工前應定期(至少每周二次)轉動,以保證機器的安裝質量。3.4 泵類設備安裝方法及技術要求泵類設備在安裝過程中,要認真按照隨機說明書和規范進行,其主要要求如下:3.4.1 由凝汽式蒸汽透平驅動的泵,先將蒸汽透平安裝就位,并以透平機組為基準進行泵的冷態對中找正。配增速12、齒輪箱的泵,以齒輪箱為基準進行泵和電動機的對中找正。3.4.2 國外進口泵,安裝前應仔細閱讀外商提供的安裝資料,確定起吊點和泵水平度及聯軸器找正要求。3.4.3 泵拆洗檢查應按說明書和規范要求,檢查泵體密封環與葉輪密封之間的徑向間隙,支撐環與軸密封環間的徑向間隙,檢查前后軸承軸向間隙。對于滑動軸承應檢查軸瓦與軸頸的頂、側間隙,檢查軸承瓦蓋與上瓦背緊力,對于滾動軸承應檢查軸承蓋與軸承緊力,對于滾動軸承應檢查膨脹端軸承與軸承座端蓋間的軸向間隙。泵的軸封件應符合說明書及規范要求,裝好軸封后檢查轉子的軸向串量應符合要求。3.4.4 往復泵找平應以機身滑道、軸承座、軸外露部分或其他加工面為基準進行測量。13、3.4.5 泵類設備試運轉(1) 泵試運轉前應按說明書要求加入規定標號、數量的潤滑油,并檢查各部位有無松動現象。(2) 潛水泵啟動前,水下部分的揚水管內不應充水。(3) 泵試運轉過程中,轉子及各運動部位應運轉正常,不得有異常聲響和摩擦現象。(4) 試運轉時,滑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70;滾動軸承的溫度不應大于80;特殊軸承溫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5) 泵在額定工況點連續試運轉時間不應小于2h,其它特殊要求的泵試運轉時間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泵停車后,應及時放盡泵內積存的液體,防止銹蝕或凍裂。3.5 風機安裝3.5.1 風機的安裝其基礎、消音裝置和防震裝置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要求。3.514、.2 風機的清潔應將機殼和軸承箱拆開并清洗轉子、軸承箱體和軸承。3.5.3 風機軸承箱的找正應與底座緊密結合,整體安裝的軸承箱的縱、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其測量應在軸承箱中分面上進行,如是左右分開式的軸承箱,每個軸承箱中分面的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8/1000,而主軸軸頸處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3.5.4 電動機與風機找正時,兩關聯軸器之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對具有滑動軸承電動機,應在測定聯軸器的間隙后再確定電動機轉子的磁力中的位置,聯軸器徑向位移不應大于0.025mm,軸向傾斜度不應大于015、.2/1000。3.5.5 風機的試運轉(1) 風機試運轉前,應按規定加注潤滑油,盤動轉子不得有刮碰現象,并關閉進氣調節門。(2) 風機試運轉正常后,首先進行調節門開度為05之間的小負荷運轉,時間不小于20min,待小負荷運轉正常后,再逐漸開大調節門,直至規定負荷為止,連續運轉時間不得小于2h。(3) 試運轉中,滾動軸承溫升不得超過環境溫度40,滑動軸承溫度不得超過65,軸承部位的振動速度有效值不應大于6.3mm/s。3.6 橋式起重機安裝3.6.1 軌道及車檔安裝(1) 軌道應有合格證,軌道鋪設前,應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鋪設。(2) 吊裝軌道前,應確定軌道的安裝基準線,吊車梁的基準線即為軌道16、的安裝基準線。(3) 軌道實際中心線對吊車梁實際中心線位置偏差不大于5mm。(4) 軌道軌距偏差不應超過5mm。(5) 軌道的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1/1500,全程不應大于10mm。(6) 同跨兩平行軌道的標高相對差不應大于10mm。(7) 軌道接頭應符合下列要求:(8) 軌道接頭如采用焊接,焊條應符合鋼軌母材要求,焊接質量符合規范規定;(9) 當軌道接頭采用魚尾板連接時,軌道接頭高低差及側向錯位不應大于1mm,間隙不應大于2mm,伸縮縫處的間隙允許偏差為1mm。(10) 對于方鋼軌道,接頭處墊板的寬度應比其它處增加一倍。(11) 調整軌道符合要求后,應全面復查各螺栓的緊固情況。(12) 軌道17、上的車擋應在吊裝起重機前裝妥,同一跨端的兩車擋與起重機緩沖器均應接觸,如有偏差應進行調整。3.6.2 起重機安裝(1) 起重機的吊裝就位,待軌道安裝完畢,利用20噸汽車式起重機,根據現場和廠房四周的具體情況,從廠房一端或側面吊裝就位。(2) 起重機吊裝前,應進行下列檢查:a. 起重機跨度偏差不超過3mm;b. 起重機跨度相對差不超過3mm;c. 起重機對角線相對差不超過5mm;d. 起重機主梁上拱度+3+5mm。3.6.3 起重機試車(1) 起重機應分別進行無負荷、靜負荷和動負荷運轉。(2) 試運轉前應切斷全部電源,并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a、 所有聯接部位應緊固;b、 鋼絲繩端必須固定牢固,在18、卷筒、滑輪組中纏繞應正確;c、 電氣線路系統和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及接線應正確;d、 轉動各機構的制動輪,使最后一根軸旋轉一周不應有卡住現象。(3) 無負荷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a、 操縱機構操作的方向應與起重機各機構的運動方向一致。b、 分別開動各機構的電動機,各機構應正常運轉,限位開關和其他安全保護裝置的動作應準確可靠,大小車運行時不應卡軌運轉。c、 吊鉤下降到最低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不應少于5圈。(4) 靜負荷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a、 起重機應停在廠房的柱子處。b、 應逐漸增加負荷作幾次起升試驗,然后起升額定負荷,在橋架全長上來回運行,卸去負荷。c、 應將小車停在橋架中部,起升1.25倍的額定負荷,離地面約100mm,停留10分鐘,然后卸去負荷,將小車開到跨端,檢查橋架的永久變形。d、 將小車停在橋架中部,起升額定負荷,測量下撓度不應超過L/600(L起重機跨距)。(5) 動負荷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應在1.1倍額定負荷下同時起動起升與運行機構反復運轉,累計起動試驗時間不應少于10分鐘,各機構動作應靈敏、平穩、可靠,性能應滿足使用要求,限位開關和保護聯鎖裝置的作用應可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