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筒結構超高層辦公樓測量專項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2121
2023-12-26
11頁
250.47KB
1、-X工程概況本工程為xx市XX銀行XX區營業大樓項目工程,位于xx市XX新區CBD地區, 東臨XXX外環路,北臨XX路,總建筑面積59277. 8nA其中地上48041. 3代,地下11236. 5m2 3. 9m 5. Im、5. Im,地上辦公主樓除了 16 層及17層為4. 4m,其余均為標準層3. 9m。其平面布置圖見附圖二。本工程質量目標為“結構屮州杯”及“魯班獎”工程,對測量工作要求高、任務重, 是關鍵環節,所以,為滿足測量要求,保證測量質量,特編制此方案用于指導測量工作。二、測量依據及準備2. 1測量依據丄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丄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丄 xx市XX銀行XX區營業大樓項目施工圖紙;測量準備熟悉施工圖紙,仔細校核各圖紙之間的尺寸關系。現場踏勘,對業主給定的現場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以及樁基點進行查看和 校核。制定測設方案。根據設計要求、定位條件、現場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 測設方案。對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技術交底,所需使用的儀器進行重新的檢騎。準備測量所需要的輔助工具和材料。即:50m鋼卷尺一把、5ni鋼卷尺3把、紅 油漆1桶(帶稀料);毛筆、紅藍鉛筆、15mm水泥釘、50mm水泥釘、鐵鍬、木樁若干。三、工程測量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3. 1人員組織所有測量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工程測3、量規范(GB50026-93)和高層建筑混凝土 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的要求進行。由于本工程工期緊、任務重、要求高,為更 好施工,工程測量人員要熟悉各種測量儀器的操作,能夠獨立完成各種測量放線任務, 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對軸線控制與高程控制等關鍵環節,責任到人,調動每個人的主 觀能動性,圓滿完成測量放線任務。人員具體分工如下:主測:XXX復測:XXX其他相關施工人員配合。設備配置編號設備名稱精度指標數量用途1全站儀1臺施工放樣2J2-2光學經緯儀21臺施工放樣3DS3-3水準儀+ 3mm各1臺標高控制NAL232450m鋼尺1mm1把施工放樣5激光鉛錘儀2mm1臺內控點豎向傳遞6雙4、面塔尺1mm2把標高控制所有儀器、設備都有有效的鑒定證書,儀器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定期對其進行檢查、 保養,并做好記錄。建筑物的定位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的坐標和木工程建筑物坐標,利用全站儀將甲方指定的坐標 點轉到木工程項目部院內,作為半永久性測量控制點,以該點為基點定出建筑物的坐標 點,對木工程進行定位測量。建筑物的定位測量精度要求如下:距離測量角度測量測量方法精度要求測量方法精度要求一般方法,往、返測量測距相對中誤差一般方法,盤左、盤測角中誤差取平均值。1/10000右分中定點。10建筑物軸線控制樁的布設根據木工程的結構形式和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經研究確定在軸、軸、軸及 軸、(D軸布設軸線控制5、點,這樣可以使各軸線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便于檢查和復 核。具體施測方法如下:1)根據監理單位提供的引測控制點,將儀器(全站儀)置于控1點(X二49936. 301, Y二75082. 381),后視控 2 點(X二4986& 087, Y二75122. 018),引入院內一個控 3 點(X二49877. 841 Y二75061. 298),將儀器至于控3點,后視控1點,根據圖紙算出的工程 坐標(軸與軸的交點定位坐標零點),分別定出軸,軸與軸,軸,軸的 控制線(偏lm)o2)1/A弧線的定位,根據軸線及-G)軸線的交點,運用圖紙尺寸及電腦對圖紙 的精確定位分段進行放線。3)軸線控制樁布設見附圖6、1。軸線控制樁的埋設方法示意如下:五、現場施工水準點的建立本工程現場施工水準點引測依據為業主、測繪部門及監理指定的控制點,我方將采 用指定控制點向施工現場內引測施工水準點(0. 000的標高)。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 的精度要求及觀測的方便,在現場內布設六個施工水準點。水準點布設在建筑物的各拐 角處位置,距離基坑邊線大致在2山左右,初步定出六個水準點分別是A、B、C、D、E、 F布設成閉合水準路線,其閉合差不應超過06f (n為測站數)或20I?5 (L為測線 長度,以km為單位)。其平面布置圖詳見附圖二。六、以下施工測量平面放樣測量本工程基坑土方已開挖,護坡及降水已進行施工。施工放樣前先對樁基7、進行 校核,對基坑的定位進行校核,無誤后進行基礎軸線投測。基礎軸線投測。待基底清底完畢后,澆筑混凝土墊層,利用地面上的軸線控 制網進行地下室基礎部分軸線的投測。具體操作如下:將儀器架設在控制樁位上,把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經檢查無 誤,然后以控制線為基準,以設計施工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筏板邊線、柱邊 線等細部尺寸線?;A放線尺寸允許偏差如下表所示:長度L、寬度B (in)允許偏差(mm)L (B) W30530L (B) W6010609020注:軸線的對角線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為邊長偏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 偏差應為1 o標高控制6. 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8、測地面標高控制點,聯 測確認無誤后,向基坑內引測相應的標高。6. 2. 2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對所需的標高臨時控制點即水平樁(又 稱腰樁)必須正確投測,腰樁的距離從角點開始每隔15m測設一個,比基坑底設計標高 高岀0. 5m,并相互校核,誤差控制在3mm內滿足要求。每層結構模板支好后,用水準儀在柱或墻鋼筋上面抄出混凝土面的標高控制 線(50線),以控制樓層結構標高。6. 2. 4標高傳遞示意圖如下所示:al水準儀bl塔尺b2塔尺水準儀鋼尺a2待測點HlT標高圧準點10計算公式:IIl=HO+bl- (al-a2) b2基坑高程傳遞示意圖七.以上施工測量各樓層的平面放樣測量0. 09、00以上裙樓及主體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鉛垂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軸線投 測。根據首層以上各樓層的平面圖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情況,選定所需耍的內控點布 設方法。采用內控點進行測量的準備工作和原理如下:7. 1. 1首層底板澆筑時,分別在2軸、5軸偏北及10軸偏南1200mm與B軸偏四、E軸偏 東1200mm交點位置埋設200 X 200 X 4mm厚的鐵件,為內控點做準備,具體見建筑物首層 內控點布設示意圖。通過基坑外圍的軸線控制樁把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然后對 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的檢核,允許偏差不超過建筑物基礎放線尺寸允許 偏差要求。用鋼鋸在鐵件上沿軸線方向刻劃十字線,其交點即10、為首層布設的內控點,并 做施工期保護,作為以上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傳遞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土 0. 000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在以上各樓層樓面板施工的過程中,在內控點區域上方相應位置預 留一個20cmX20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內控點的豎向傳遞。首層各內控點的范圍內嚴禁堆放各種材料和雜物,樓層激光洞嚴禁堵 塞,以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直至結構封頂。7. 2各樓層軸線的具體投測方法內控點傳遞:本工程采用激光鉛垂儀配合經緯儀進行豎向軸線傳遞。將激光 鉛垂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接收靶放在待測樓層的相應預留洞口上,對中整平鉛垂儀 后,打開發光電源并調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11、亮。慢慢旋轉鉛垂儀, 每轉90停下來觀察光斑的變化,最后接收靶將得到一個激光圓,當該圓直徑小于2mm 時,圓心即為該控制點的接受點,然后依次投測所需其它控制點。軸線豎向投測允許偏 差滿足如下要求:項目允許偏差(mm)每層3總高H 5)HW30530VHW601060VHW901590VHW 12020施工層軸線放樣:利用經緯儀和50m鋼尺對待測樓層的接收點所組成的軸線 矩形進行角度、距離的測量。作為該施工層的平面控制網,以此放出其他各條軸線,并 用紅油漆作好明顯標識。施工層測量放線允許偏差如下:項目允許偏差(mm)外廓主軸線長度L (m)LW30530VLW60+ 1060VLW90+ 15L12、90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 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7. 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填寫樓層 放樣記錄表并報監理驗線,保證各軸線的正確。7. 3各樓層高程控制測量7. 3. 1首層標高基準點聯測。由于地下部分在結構上承受荷載后,會有沉降的因素, 為保證地上部分的標高及樓層的凈高要求,首層標高的+1. 000m線由現場引測的水準點 在兩個樓體上(主樓和裙樓)分別抄測標高控制點,作為地上部分高程傳遞的依據,避 免兩樓結構的不均勻沉降造成對標高的影響。樓層高程傳遞方法。如下圖所示:利用水準儀、塔尺和50m鋼尺,依次將標高由激光洞口傳遞至待測樓層,并用公13、式1進行計算,得該樓層的儀器的視線標高, 同時依此制作本樓層統一的標高基準點。II?二Ih+bi+2弘一bv 公式1式屮:山一一首層基準點標高值;IL一一待測樓層基準點標高值;atS1水準儀在鋼尺讀數;a2S2水準儀在鋼尺讀數;bS1水準儀在塔尺讀數;6S2水準儀在塔尺讀數;標高的豎向傳遞要求。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且每層由三處分別向上 傳遞。當三個點的標高差值小于3伽時,取其平均值;否則重新引測。標高的豎向傳遞 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項目允許偏差(mm)每層3總高H (m)HW30530VHW601060VHW901590VHW 12020八、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根據規范規定及本工程設計要14、求,對該建筑進行沉降觀測,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 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的有關規定。沉降觀測點的設置為了能夠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征并結合地質情況及建筑物結構特點,根據施 工圖紙設計要求,沉降觀測點的平面布置圖見附圖四,埋設位置及形式如下圖所示:幾板基礎沉降觀粽標志示總用10| | 50 | 30 |沉降測量過程& 2. 1觀測頻次/施工階段的觀測次數: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以下筏板基礎施工 前后各測一次;結構施工期間以上每層觀測一次,裝飾、安裝施工 期間三個月測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再測一年,每三個月測一次。施工過程 中,如果出現長時間連續降雨、基礎四周大量積水等情況應增加觀測次數。 當15、建筑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入逐H觀 測或幾天一次連續觀測。/ 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由業主負責觀測,一般第一年觀測34次,第二年觀測 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觀測1次,直至穩定為止(沉降速度V0. 010. 04mm/d, 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8. 觀測方法:對于高層建筑的沉降觀測,采用DS3精密水準儀用I等水準測量 方法往返觀測,其誤差不應超過50.5 (n為測站數),或土4L0. 5 (L為公里數)。為 了保證觀測精度,觀測吋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離要盡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觀 測時先后視水準點,再依次前視各觀測點,最后再次后視水準點,前后兩個后視讀數之 差不16、應超過 1mm。成果整理存檔在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主測人員應記載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及各種影響沉降變 化和異常情況,對所測的數據進行記錄,驗其閉合,同時進行數據整理,及時反饋信息。觀測工作結束后,應提交以下成果:沉降觀測成果表;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 v-t-s (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沉降觀測分析報告。九、施工測量質保措施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而測量又是質量的關鍵環節,為保證測量成果的質量,制定 以下措施:測量負責人按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志。方案制定要科學、合理,測量方案由技術負責人審批后進行實施。9. 2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 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本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符合國家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和高層建筑 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的要求。認真審核圖紙及相關資料,仔細核對依據 資料及點位,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方案、措施。測量放線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自檢時必須換人,以不同的方法檢 查,檢查合格后方可報監理部門騎線。技術資料、記錄要齊全、完整,使每項測量工作都可追溯。9. 6質量檢驗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