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三孔結合梁鋼拱組合體系拱橋拼裝支架專項施工方案(4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2209
2023-12-26
44頁
10.15MB
1、目 錄一 編制依據1二 工程概況21 總述22 結構形式22.1 主橋結構形式22.2 引橋結構形式53 地質水文情況63.1 氣象水文條件63.2 氣象水文條件84 工程施工難重點105 主要施工工藝10三 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111 主橋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111.1 概述111.2 主橋一般墩支架搭設131.21支架搭設131.2.2 主橋一般墩支架驗算172 引橋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322.1 概述322.2 引橋拼裝一般支架搭設322.3 引橋拼裝頂推墩搭設33四 施工組織體系36五材料、設備、勞動力及進度計劃37六質量保證措施39七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4071、安全管理407.112、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機構407.1.2、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圖417.1.3、安全生產保證措施417.2、文明施工措施427.3、環境保護措施437.3.1、環境保護組織機構437.3.2、具體環保措施43一 編制依據1、xx市xx大橋工程招標公告(第一合同段)2、xx市xx大橋工程施工圖(第一合同段)3、xx市xx大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4、xx市xx大橋臨時工程設計(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6月)5、國家和交通部現行有關標準、規范、導則、規程、辦法等,主要有: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 F80/1-2004)3)市政橋梁3、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DBJ0822597)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5)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6)港口工程荷載規范(JTJ25498)7)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2002)8)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9)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10)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11)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1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13)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 6、項目相關部門批準的相關文件二 工程概況1 總述xx大橋屬于xx江4、上規劃建設的十座大橋之一,位于xx大橋(原xx二橋)下游5km,下沙大橋(原xx六橋)上游8km處。xx大橋北岸橋位位于xx區xx六號xx以東,與規劃xx路相連,南岸橋位位于xxxx大堤XX控制點,與xxxx科技城的xx大道相連。橋位處江面寬1.7km。xx大橋工程北起沿江大道,南至xx一路,工程設計范圍自樁號K0+000.000K1+855m,全長1855m,其中第I合同段總長度945m,其跨徑布置為55+285+90+3210m,橋跨布置如圖1-1。圖1-1 橋跨布置圖2 結構形式2.1 主橋結構形式主橋橋跨承重結構為3210m三孔結合梁鋼拱組合體系拱橋,相鄰兩個拱橋間采用簡支結合梁連接。5、簡支拱支承跨徑188m,拱肋系由主拱肋、副拱肋、主副拱肋之間的橫向連桿以及拱頂橫撐等構件組成。主拱肋外傾12,立面矢高43.784m。副拱肋軸線為空間曲線,立面矢高33m。主拱采用矩形截面,寬2.2m,高3.2m;副拱采用方形截面,邊長1.5m,主副拱肋之間的橫向連桿采用圓鋼管,間距8.5m。拱橋主梁為等截面鋼混凝土結合梁結構。全高4.5m,全寬37.7m。結合梁鋼梁材質為Q345qD,為主縱梁(閉口邊箱梁)、中橫梁、端橫梁、小縱梁組成的雙主梁梁格體系。其中:兩側鋼主縱梁間距27.6m,縱梁每8.5m一個節段(跨中為12.75米,拱梁交界段為12.155米),每間隔4.25m設置一道橫梁,每兩6、道橫梁之間設置一道小縱梁。鋼橫梁間距4.25m,混凝土橋面板厚26cm。鋼主縱梁內部設系桿索。拱橋吊桿間距8.5m,吊桿上端錨固于主拱肋,下端錨固于鋼主縱梁。簡支結合梁支承跨徑18.2m,構造形式與拱橋主梁相同。圖2.1-1 鋼拱梁結構示意圖圖2.1-2 主梁斷面圖2.2 引橋結構形式引橋橋跨承重結構為55+285+90m,引橋橋面寬度31.5m,結構形式為等高度單箱單室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連續箱梁,梁中心線高4.5m。結構斷面由砼橋面板及整體成槽形的鋼梁組成,槽形鋼梁整體上由頂板、腹板底板、空腹式橫梁、實腹式橫梁、腹板加勁肋、底板加勁肋組成;頂板厚度36mm56mm,寬1.2m1.8m;腹板厚度7、24mm36mm,斜率約1:4.07;底板厚度18mm36mm,寬11.05m;腹板上布置有豎向及水平向腹板加勁肋,豎向加勁肋斷面形式為T型或板式,連續布置,水平向斷面形式均為U肋,間斷布置;底板上布置有底板縱向加勁肋,斷面形式為板式,通過設置過焊孔穿越空腹式橫梁,縱向連續布置;空腹式橫梁標準間距4.25m,空腹式橫梁由T型腹板豎向加勁肋、T型橫向底板加勁肋,以及水平和斜向撐桿等組成;支點處布置實腹式橫梁。槽形鋼梁頂面寬度13.1m,底板寬度11.05m。在橫梁位置設置撐桿及橫向連接系統,橫向連接系統總寬度31.5m,在空腹式橫梁位置設置外側挑臂撐桿及內部撐桿支撐橋面板系統,撐桿下側連接于橫梁8、下側兩端靠近腹板位置,撐桿上側連接于挑臂橫梁及內橫梁,實腹式橫梁處只設置外側挑臂撐桿。在兩側橫向離腹板頂緣5.75m位置設置小縱梁,兩端連接于橫向連接系,用以增強挑臂鋼結構額穩定性及通過布置剪力釘群增強與橋面板的密貼性。支點左右各約12.75m范圍內采用雙結合的結構形式,該區域內底板縱向加勁肋演變為開孔板剪力鍵,同時間隔布置剪力釘,保證砼板與鋼梁密實結合。底板砼跨越1道實腹式橫梁及4道空腹式橫梁,為保證底板砼的連續性,在這4道橫梁腹板上配有剪力釘。圖2.2-1 引橋標準斷面圖圖2.2-2 引橋支點斷面圖3 地質水文情況3.1 氣象水文條件3.1.1 氣象條件xx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交替9、明顯;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以晴冷、干燥天氣為主,是低溫少雨季節;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以東南風為主,海洋帶來充沛的水氣,空氣濕潤,是高溫、強光照季節;春節降水豐富,且降水時間長;秋季干燥,冷暖變化大。據浙江省氣象中心,xx及xx市氣象局資料,xx市常年平均溫度16.2,極端最高氣溫為40.3(2003年),極端最低氣溫為-9.6(1969年);歷年平均降雨量1400.7mm,日最大降雨量189.3mm(1963年9月12日),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梅雨季)和79月(臺風雨季),年總降雨日140170天;多年平均蒸發量12001400mm,年陸面蒸發量800mm左右;多年平均相10、對濕度8082%;多年平均雷暴日數36天,最多雷暴年56天;多年平均大霧51天,最多大霧64天;無霜期220270天;最大積雪厚度為15cm。全年主導風向以東風為主,北西風次之,歷年最大風速20m/s,平均風速1.9m/s,全年03.0m/s風速所見比例為92.4%。3.1.2 水文條件工程河段內河床演變特點:年內洪沖潮淤,年際受連續豐、枯水文年及下游尖山河段主槽曲直的影響較大,連續豐水年尖山河灣主槽順直,河床大沖大淤;連續枯水年尖山河段主槽彎曲,河床變幅較小。深槽的年內變化與整個河段洪沖潮於的特點基本一致,年際最大沖於幅度達11m。橋位斷面由于受五堡至七格彎道及北岸xx局部沖刷坑的影響,河床11、主槽主要集中在離北岸200800m的范圍內,出現頻率為92%。主槽擺幅在650880m之內,年內沖於變化在26m之間。橋位斷面南岸處于xx七格灣道的凸岸,在彎道水流的作用下存在邊灘,邊灘的寬度及高程隨xx江流域徑流的時空分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沖於變化,變幅較大,平均低潮位以上的邊灘寬度多年平均值約為330m。距離橋址最近的水位站為xx水文站,位于橋址上游僅2km左右,橋址水位可直接采用xx水文站水位資料,潮位特征值見表3.1-1。表3.1-1 水位資料,潮位特征值項 目單 位七 堡量值出現時間平均高潮位M4.43平均低潮位M3.65平均潮差M0.69最高水位M7.981997年8月19日最低水12、位M1.221955年8月24日最大潮差M4.282002年9月18日平均漲潮歷時h:min1:37平均落潮歷時h:min10:47xx大橋工程處于xx江河口沙坎頂端附近,受潮流和徑流的共同作用。相關計算分析結果表明:由于橋址處于洪潮共同作用的河口段中間,橋址斷面最大流量和最大洪水流速出現在特大潮落時刻。工程斷面0.33%和1%頻率的設計洪峰流量分別為33114m3/s和31772m3/s,相應的最大斷面平均流速分別為3.2m/s和2.84m/s。高水位分別為8.66m和8.30m,1%頻率低水位為1.1m。橋址斷面各頻率的流量及相應的最大平均流速,見表3.1-2。表3.1-2 橋址斷面各頻率13、的流量及相應的最大平均流速頻 率0.2%0.33%1%2%斷面流量(m3/s)35563331143177227319斷面平均流速(m/s)3.293.202.842.73以逐年年最高潮位與當年平均潮位的差值,即距平值,作為統計樣本,采用皮爾遜型適線進行重現期分析。xx、倉前站高、低水位統計結果見下表,橋位附近的設計高低水位取用xx站的值。表3.1-3 橋位附近的設計高低水位取用xx站的值頻 率xx倉前高水位低水位高水位低水位0.33%8.668.631%8.301.108.230.102%8.081.297.980.355%7.781.557.640.8510%7.511.787.351.014、53.1.3 涌潮涌潮是xx江特殊的水力現象。由于河口段河寬沿程向內急劇收縮,河床迅速抬高,潮波從外海向河口上游傳播過程中產生劇烈變形,遂使漲潮波前開成明顯鋒面,陡度達1:91:9.4,近岸灘地較淺處潮波鋒面往往破碎。涌潮行進速度一般約47m/s,同一地占水位漲率可達1m/s。水位驟升的同時,流速亦從落潮方向反轉成漲潮方向,隨之,流速劇增,俗稱“快水”,快水一般持續二十分鐘左右。今年來,涌潮約在高陽山下游2.5k的白臘礁一帶形成,上溯過程中逐漸增強,到八堡大缺口一帶最大;之后強度漸弱。強潮時,涌潮潮頭可上溯到聞家堰以上,全程約90km。3.2 氣象水文條件工程區第四系地層厚度達60余米,按地質15、時代、成因類型及工程特性,劃分為6個大層,13個亞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填土,受人類活動影響,成分較雜,結構松散,分布于表層。 全新統上中段沖海相沉積層,下分四個亞層。-1 亞砂土:灰、灰黃色,稍密,濕,含鐵錳質氧化斑點,干強度低,低韌性,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中等壓縮性。-2 亞砂土:灰色,稍密,濕,局部夾粉砂,干強度低,低韌性,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中等壓縮性。-3 粉砂夾亞砂土:灰色,稍密,飽和,局部夾亞砂土,干強度低,低韌性,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中等壓縮性。-4 亞砂土:灰色,稍密,很濕,局部夾淤泥質亞粘土和粉砂,干強度低,低韌性,搖振反應一般,無光澤,中等偏高壓縮性。 淤泥質亞粘16、土,為全新統中段濱海、海灣相沉積層。灰色,流塑,具水平層理,層間夾粉砂薄層,含腐殖質,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搖振無反應,稍有光澤,高壓縮性。 全新統下段淺海相沉積層,下分兩個亞層。-1 淤泥質夾亞粘土:灰色,流塑,具鱗片狀,局部夾薄層亞砂土,含貝殼碎屑,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搖振無反應,稍有光澤,高壓縮性。-2 亞粘土:灰色,塑性,局部軟塑狀,飽和,局部夾薄層亞砂土,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搖振無反應,稍有光澤,高壓縮性。 亞粘土,為晚更新統上段河、湖相沉積層。灰綠、灰黃色,軟塑一硬塑,含鐵錳質氧化斑點,局部夾亞砂土、粉細沙,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稍有光澤,中等壓縮性。 晚更新統上段河流沖擊相沉17、積層,下分三個亞層。-1 中細沙:灰、灰黃色,中密,飽和,局部夾亞粘土,底部偶含礫石,礫徑約0.5cm,含量小于5%,中偏低壓縮性。-2 圓礫:灰色、灰黃色。稍密中密,飽和,卵礫石磨圓度較好,呈亞圓形,主要成分為石英巖、熔結凝灰巖,質地堅硬,粒徑一般12cm,大者58cm,最大粒徑10cm,卵礫石含量約50%,充填泥質和砂質,局部為礫砂,低壓縮性。-3 亞粘土:灰綠、灰褐、灰黃色,軟塑一硬塑,含鐵錳質氧化斑點,局部夾亞砂土、夾粉細砂,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稍有光澤,中等壓縮性。-4 粉細砂:灰黃色,中密,飽和,局部夾亞粘土,粉砂,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稍有光澤,中等壓縮性。-4 夾亞粘土:灰、18、灰褐色,硬塑,局部夾亞粘土、粉砂,干強度中等,中等韌性,稍有光澤,中等壓縮性。-5圓礫:灰色,中密密實,飽和,卵礫石磨圓度較好,呈亞圓形,主要成分為熔結凝灰巖,質地堅硬,局部表面略有風化,粒徑一般12cm,大者810cm,底部含塊石,塊徑達15cm以上,卵礫石含量約60%,充填泥質和砂質,局部孔段夾中砂,低壓縮性。下伏基巖(12層)有兩套地層,一套為中生代白堊系上統(K2)地層,以砂礫巖為主,局部為粉砂巖,泥質膠結,膠結程度差,巖層編號12-a。另一套為中生代白堊系下統朝川組(K1C)地層,以泥質粉砂巖為主,局部為粉細砂巖、含礫粉砂巖、凝灰質砂巖,泥質膠結,膠結程度一般,巖層編號12-b。兩套19、基巖均為軟質巖,呈不整合接觸,泥質粉砂巖(K1C)工程性能稍好于砂礫巖(K2)。以下按不同巖性、根據其風化程度分述如下:12-1a 全風化砂礫巖、粉砂巖:灰、灰褐、黃褐色,巖芯風化呈砂土狀,手捏可碎裂。母巖結構不甚清晰。12-2a 強風化砂礫巖、粉砂巖:紫紅、灰黃、灰褐色,巖芯呈短柱狀,敲擊易碎,局部孔段夾弱風化粉砂巖塊。12-3a 弱風化砂礫巖、粉砂巖:紫紅、灰黃,巖芯呈柱狀,敲擊聲較脆,錘擊可碎,礫巖與粉砂巖呈互層狀,局部夾強風化透鏡體狀夾層。12-1b 全風化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巖芯風化呈粘土狀,手捏呈砂狀。母巖結構不甚清晰。12-2b 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巖芯呈柱狀,手折可斷。局20、部含少量礫石,夾灰白色細砂巖。12-3b 弱風化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厚層狀,巖芯呈柱狀、長柱狀,敲擊聲脆,可擊碎。局部含少量礫,夾灰白色細砂巖。4 工程施工難重點拼裝平臺區域地下埋有排污管道、自來水管道、雨水管道以及高壓線管道等,并且還有一條小河通過,這些對拼裝平臺支架的布置帶來很大影響,基礎處理的困難加大。5 主要施工工藝xx大橋主橋橋跨承重結構為3210m三孔結合梁鋼拱組合體系拱橋,其主橋主要的施工工藝:下部結構樁基、承臺、墩身施工完成后,在后場搭設拼裝支架平臺,鋼拱梁先梁后拱分節段在拼裝平臺上拼裝成形,單孔鋼拱梁拼裝主要包括拱梁節點、主縱梁、小縱梁、端橫梁、中橫梁、主鋼拱肋、副鋼拱肋、連21、桿、臨時撐桿。主副拱拼裝完成后,安裝臨時支撐,拆除拱肋支架,采用頂推工藝將該孔鋼拱梁頂推出拼裝平臺,然后拼裝下一孔鋼拱梁,再將其頂推出拼裝平臺,最后拼裝第三孔鋼拱梁。三孔鋼拱梁全部拼裝完成后,逐跨整體頂推到位。引橋主跨85m等截面鋼-混組合結構連續相梁橋。引橋主要的施工工藝: 引橋主跨徑55+285m+78+21.785,按照設計拼裝流程順序一一拼裝逐跨頂推到位。三 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1 主橋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1.1 概述根據設計要求,結合現場地形、水文條件及橋位處經常受到大風、臺風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采用頂推法安裝主橋鋼拱梁。 鋼拱梁按設計圖紙在專業鋼結構加工廠加工,預拼驗收合格后運至22、現場組拼成吊裝節段。主橋拼裝采用先梁后拱從兩邊向中間合龍的順序進行逐跨拼裝,然后整體頂推到位。拼裝平臺布置位于Pn5墩以北,緊靠Pn5墩,拼裝平臺南邊起點距Pn6墩中點為10.955m,整個拼裝平臺縱軸線與橋軸線重合。拼裝平臺線形與頂推線形一致同為90000m的豎曲線,拼裝平臺支架標高由19.530m漸變為21.192m。拼裝支架防腐采用朱丹紅防銹漆,主橋拼裝平臺總體布置圖見圖1.1-1:圖1.1-1主橋拼裝支架總體布置圖1.2 主橋一般墩支架搭設1.21支架搭設主橋鋼梁拼裝平臺的搭設根據主橋鋼梁節段劃分布置,在每個吊裝節段拼縫位置布置一個主梁一般墩,編號ZP1ZP14、ZP15L和ZP15R23、,主橋頂推墩編號為ZD1ZD6并兼做主梁拼裝墩用;ZP15L和ZP15R位于跨管道處的一般墩支架。主梁一般墩(ZP1ZP14)高度由13.56m漸變為16.007m,結構形式為格構式綴板柱結構, 綴板間距為3m, 主肢均為48008鋼管,綴板為4006鋼管(平聯)和225(斜聯)槽鋼組合體系。鋼管樁頂部橫橋向鋪設雙支I56型鋼,底部與埋設于承臺上的預埋件相連接。承臺尺寸為4.54.50.8m,砼強度等級為C30,承臺下設16425mmCFG樁,樁長12m,砼強度為C15,間距1.6m1.6m。主梁支撐一般墩(ZP1ZP14)結構圖見圖1.2.1-1。根據拼裝施工工藝先拼裝兩邊主縱梁再拼裝對應橫24、梁,所以需在主橋拼裝支架上面設置擋架或是鋼絲繩以防止主縱梁傾覆。ZP15L和ZP15R的結構形式與一般墩一致,不同之處在于基礎為8008入土鋼管樁。施打鋼管樁時用挖掘機將所在位置的表層雜土清除,使地下管道露出地面,在管道兩側施打鋼管樁,這樣有效避免了在不知道地下管道的確切位置下施打鋼管樁對其可能造成的破壞。ZP15L的結構圖見圖1.2.1-2,ZP15R的結構圖見圖1.2.1-3。根據主橋一般墩支架結構形式和重量,在地面臺座上利用25t汽車吊直接裝配成型,再利用50t汽車吊或80t履帶吊安裝,這樣極大的減少了高空作業量,排除了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節約了支架施工工期。圖1.2.125、-1主梁支撐一般墩結構圖圖1.2.1-2主梁一般墩ZP15L結構圖圖1.2.1-3主梁一般墩ZP15R結構圖1.2.2 主橋一般墩支架驗算按7級風(V10=17.1m/s)考慮,風載按“橋規”辦理。主梁拼裝完成后為最不利狀態,采用MIDAS建模計算。 上圖為軸向力分布圖,最大豎向力為124t。 上圖為風荷載分布圖,最大風力為3t。主肢均為48008m鋼管,綴板為4006鋼管(平聯)和225(斜聯)槽鋼組合體系,平聯采用柱角與擴大基礎均按鉸接,建模計算可得最大應力為149MPa,滿足要求。1.3主橋頂推墩搭設1.3.1頂推墩搭設根據設計要求并結合工地實際情況,拼裝區域主橋頂推墩共布置6個,編號為26、ZD1ZD6,扣除150cm頂推設備高度外每個頂推墩的頂標高為20.333m、20.874m、21.301m。主橋頂推墩最大軸力設計值1500t。頂推墩立柱采用100012鋼管樁,每個頂推墩9根,平聯采用6306鋼管,斜撐采用4266鋼管,在每個頂推墩頂部布置一道4266鋼管米字撐;鋼管樁立柱頂面做樁冒,其上橫橋向布置3道2HN700300型鋼,縱橋向再布置2道2HN800300型鋼作為頂推承重梁;鋼管樁立柱底面與埋設于10m8m1.2m承臺上的預埋件相連接,承臺下布置42根425CFG樁,樁長12m,間距1.6m1.6m,砼強度為C15。主橋頂推墩結構形式見圖1.3.1-1和圖1.3.1-227、。圖1.3.1-1主橋頂推墩結構圖(一)圖1.3.1-1主橋頂推墩結構圖(二)1.3.2主橋頂推墩驗算采用MIDAS整體建模計算。主橋頂推狀態主橋頂推狀態上圖為軸向力分布圖,單墩最大豎向力為1500t,單根樁最不利為狀態為204t。主橋頂推狀態頂推墩主肢均為9100012m鋼管,6306鋼管(平聯)和4266鋼管(斜聯),平聯采用柱角與擴大基礎均按鉸接,建模計算可得最大應力為184MPa,滿足要求。1.4主副拱支架搭設1.4.1主副拱支架搭設主拱支墩為格構式綴板柱結構,根據主拱節段劃分,支墩共26個,除主副拱交匯墩(編號ZG0)支撐在主梁上外,其它各墩(編號ZG1ZG8)基礎均為入土鋼管樁。支28、墩ZG1ZG8布設在主拱軸線下方,距離橋軸線均為25.5m,支墩最頂上一段用法蘭盤連接,頂推前只需拆除最上面一段即可。支墩ZG1 、ZG5、ZG4、ZG8高為57.7m,ZG2 、ZG3、ZG6、ZG7高為51.3m,綴板間距4m左右,主肢均為4100010mm鋼管,綴板為4266mm鋼管(平聯)和225a(斜聯)槽鋼組合體系。主副拱交匯墩ZG0主肢為6306mm鋼管,綴板為4266mm鋼管(平聯)和225a(斜聯)槽鋼組合體系,其它結構與支墩ZG相似,布設于主縱梁上。主拱支墩施工時將其做成三段,即底部12m段、中間30m段和頂部可拆卸段,這三段在地面臺座上利用短線匹配法加工成型,底部12m段29、利用65t履帶吊安裝;中間30m段在大120t龍門吊安裝完成后利用50t汽車吊配合安裝到位,接頭采用加勁板焊接加強;頂部可拆卸段同樣利用120t龍門吊和25t汽車吊配合安裝,接頭用法蘭盤連接方便安拆。副拱支墩結構形式也為格構式綴板柱結構,共242個,編號分別為DF1,DF2,DF3,對應高度19.5m,26m,29.2m。副拱支墩底部支撐在加寬2I32上面,2I32通過抱箍形式用精扎螺紋鋼錨固在中橫梁上。副拱支墩直接在地面臺座上加工成型,利用120t龍門吊和25t汽車吊配合安裝,不必分節段施工。主副拱支架布置圖見圖1.4.1-1。圖1.4.1-1主副拱支架平面布置圖1.4.2主副拱支架驗算1.30、4.2.1主拱支架驗算(1)風載驗算按7級風(V10=17.1m/s)考慮,風載按“橋規”辦理。塔底塔頂設計基準風速Vd=1.0,1.351.3817.1=23.6,31.8 m/s基本風壓W0=17.12/1600=0.18 kN/m2塔底塔頂設計基準風壓Wd=23.62,31.82/1600=0.35,0.63 kN/m2假定風壓沿塔高呈梯形分布,忽略聯系風壓,單根鋼管塔底塔頂風壓:q1,q2=1.01.01.00.35,0.631.0=0.34,0.60 kN/m(2)模型分析 應力模型空支架設計風速側向作用:拱肋安裝狀態: 柱腳反力空支架設計風速側向作用:拱肋安裝狀態: 位移模型空支架31、設計風速側向作用:拱肋安裝狀態:上圖為空支架設計風速作用和90t主拱重量作用于頂部時的計算結果圖。最大應力為116MPa;最大豎向反力:139噸(壓力)、62噸(拔力);最大變形:62mm;均滿足鋼結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要求。1.4.2.2副拱支架驗算 應力模型 柱腳反力 位移模型最大應力為153MPa;最大豎向反力:31噸(壓力);最大變形:16mm。均滿足鋼結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要求。1.4.2.3主副拱拼裝組合支架驗算 應力模型 柱腳反力 位移模型最大應力為165MPa;最大豎向反力:84噸(壓力);最大變形:20mm。均滿足鋼結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要求。2 引橋橋跨承重結構拼裝支架2.1 概32、述引橋鋼箱梁全長324.3m,共分38個吊裝節段,箱梁底寬11.05m,分四次拼裝四次頂推,拼裝平臺擬搭設11m102m,拼裝平臺南邊起點與主梁拼裝平臺相同。2.2 引橋拼裝一般支架搭設根據吊裝節段劃分,拼裝支架立柱布置在每個拼縫位置,編號為YP1YP18,立柱標高需根據引橋頂推線形確定,暫定為18.48m。立柱頂部采用斜撐和橫梁組合形式擴大頂部操作空間,立柱采用8008鋼管樁,縱橋向斜撐采用4266鋼管,橫橋向平聯采用4266鋼管。立柱鋼管樁底部與埋設于三角形承臺上的預埋件相連接,承臺下設3根425mmCFG樁,樁長12m,砼強度為C15,間距1.3m1.3m。其中編號為YP4、YP5、YP33、12、YP13、YP14、YP15、YP19的立柱基礎由CFG樁改為8008入土鋼管樁,施打鋼管樁時用挖掘機將所在位置的表層雜土清除,使地下管道露出地面,這樣在知道了地下管道的確切位置下施打鋼管樁可有效避免對其造成的破壞。引橋支架布置見圖2.2-1。 主橋施工期間不安裝引橋支架,待最后一跨主橋鋼拱梁頂推出拼裝平臺后利用主橋拼裝支架做周轉材料安裝引橋支架。圖2.2-1引橋支架布置圖2.3 引橋拼裝頂推墩搭設根據圖紙要求,引橋鋼導梁長約50m左右,則頂推過程中的最大懸臂為33m。引橋拼裝平臺頂推可利用Pn6、Pn5墩作為頂推墩,另還需在橫橋向對稱布置4個頂推墩;引橋頂推墩最大軸力400t。頂推墩墩34、柱采用8008鋼管樁,平聯采用4266鋼管,斜撐采用2736鋼管,基礎采用12根425CFG樁,樁長12m;墩與樁之間采用承臺連接。主橋施工期間不安裝引橋頂推墩,待最后一跨主橋鋼拱梁頂推出拼裝平臺后利用主橋拼裝支架做周轉材料安裝引橋頂推墩支架。引橋頂推墩支架結構圖見圖2.3-1。圖2.3-1引橋頂推墩支架結構圖四 施工組織體系拼裝支架施工設技術主管1名,技術員2名,工段長1名和五個作業班組:起重組、加工組、電工組和機修組。其中起重組負責各種吊裝工作,加工組負責各項加工焊接工作,砼班組負責沉管灌注樁的澆筑和設備準備。電工組負責用電工作,機修組負責各種設備維護和修理工作。施工組織機構網項 目 經 35、理絡圖見圖4-1,現場施工組織圖見圖4-2。書記圖4-1項目部施工組織機構網絡圖生產副經理技術主管工長技術員電工組起重組雜工組機修組加工組圖4-2 現場施工組織機構網絡圖五材料、設備、勞動力及進度計劃材料計劃見表51序號材料種類材料規格單位需求量備注1鋼管100010t5052鋼管8008t1453鋼管4266t2004鋼管6306t1305鋼管2736t306槽鋼 25t120設備計劃見表52序號機械名稱型號數量(臺)備注1履帶吊80t12履帶吊65t13汽車吊50t14汽車吊2515裝載機ZL5016交流電焊機BX1-50057全站儀徠佧2+2ppm28精密水準儀徠佧NA21勞動力計劃見表36、53序號工種數量備注1技術主管12技術員23質檢員24試驗員25測量員46工長27起重工48指揮29焊工810雜工1211合計39進度計劃見表54200952009620097200982010.10主橋一般墩支架主橋頂推墩支架主副拱支架引橋支架六質量保證措施(1)建立內部質檢,試驗、測量三大技術質量體系為重點的保證體系,在監理工程師的監控下,建立內部質檢工程師,現場技術員,現場工班人員內部自檢、互檢、交接檢查體系。(2) 按照招標文件技術規范實施各道工序。(3) 堅持并嚴格進行施工前技術交底,做到每個施工人員心中有數;嚴格按技術交底操作辦事。(5) 認真熟悉施工圖,編寫詳盡的施工技術方案,對37、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監控。(6) 根據施工方案在開工前進行技術交底,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首先進行分析研究,實現有效的控制。(7) 落實專人負責施工質量,其質量監控效果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以經濟杠桿促進質量管理。(8)現場焊工須持證上崗,不得超越合格證規定的范圍進行焊接作業。(9)質檢人員應定期及不定期檢查焊接工藝指導書的貫徹執行情況。如現場條件和規定條件不符時應及時反映、解決。(10)焊接設備應處于完好狀態,并應抽驗焊接時的實際電流、電壓與設備上的指示是否一致,否則應督促檢查、更換。(11)錨拉板等構件焊接過程中按圖紙要求采取可靠工藝措施,消除焊接殘余應力,保證錨拉板的38、焊接質量。(12)對拼裝支架重要部位進行超聲波探傷,對產生的夾渣、氣孔、未熔透、裂縫等缺陷得以及時發現并返修,并經復查通過。(13)對支架驗算應力集中的地方實施應變監控。(14)支架垂直度采用兩臺全站儀精確控制。七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71、安全管理7.11、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機構公司總經理安全生產第一法定責任人項目經理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項目生產副經理分管安全事物專職安全員負責日常安全管理各班組、兼職安全員負責現場安全檢查、監督圖7.1.1 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機構圖7.1.2、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圖思想保證(項目經理)每月一次安全教育班組每周安全活動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公司安全部門項目39、部勞安部經理部安全責任制部門安全責任制崗位安全責任制度組織保證安全法規、制度、規程經濟掛鉤考核制、安全否決制進度考核制:與工資獎金掛鉤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制度保證施工組織安全措施與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技術培訓安全QC小組技術保證安全宣傳教育,安全競賽活動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安全標志,勞保,安全用品資源保證安全保證體系圖7.1.2 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圖7.1.3、安全生產保證措施(1) 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項目經理對安全工作負第一責任,執行“誰管生產,誰管安全”的原則。(2) 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保障體系,執行項目經理負責的各級安全責任制。成立以勞動安全部門為主的安全職能管理40、機構,設置專職安全檢查人員1名,負責現場施工安全檢查及安全措施的落實。各個班組設置兼職安全員負責工序施工的安全作業,保證施工生產的安全運行。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設備管理辦法,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對特殊工種實行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3) 建立安全獎勵制度,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和嚴格管理個人安全用品。對違反安全規章制度,違反個人安全用品使用要求的人員,部門和班組,嚴肅處理;大力表彰獎勵安全生產先進集體和個人。(4) 施工現場設專職安全員,施工員,工段長為兼職安全員組成的群眾結合的安全施工保證體系。(5) 加強現場治安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6) 加強41、機械設備管理,對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熟悉機械設備性能,掌握機械設備的作用和維護性能,杜絕重大機損、機械傷人事故的發生。(7) 對事故易發部位進行重點控制,防患于未然。(8) 吊裝時注意吊索、吊具的使用要安全可靠。(9) 各機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高空作業須系好安全帶。(10)定期檢查各傳動、升降、鋼絲繩的安全性,發現問題及時維修、調換、調整,不允許設備帶病或超負荷運轉。(11) 禁止酗酒,上班時精神集中,遇惡劣氣候,暫停施工。(12) 乙炔氧氣瓶等易燃物與明火的安全距離符合安全規定要求,禁止在工地生火取暖。(13) 夜間施工有足夠的照明。(14) 機械設備應由機修人員修42、理,杜絕機械事故隱患。(15) 作好現場的保衛、防火工作,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16) 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高空作業用掛簍必須安全可靠。7.2、文明施工措施(1) 項目部文明施工領導小組定期進行文明生產大檢查,發現有礙文明施工的現象及時處理,對不規范的施工行為予以糾正。(2) 各種施工材料定點分區分類堆碼整齊,各種標識牌清楚明了,特別是擺放到現場的半成品材料、構件決不可亂堆亂放,影響美觀。(3) 施工作業人員統一著裝,佩戴工作牌,工作牌上注明工種、姓名。(4) 對施工現場設置各種標識和標志,做到明顯、清晰、規范。(5) 后場生產區設置合理的排水系統,防止場內積水。(6) 各種施工工具不用時43、應放入工具箱或工具房,不得隨意擺在施工現場。(7) 施工現場電線線路條理有序。7.3、環境保護措施7.3.1、環境保護組織機構環境保護是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的一項生態工程,我方將與當地政府及環保部門聯合協作,控制施工污染,減少污水、空氣粉塵及噪音污染,嚴格控制水土流失,扎扎實實抓好環境保護工作。成立由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環保小組,全面負責環保工作檢查、指導及環保措施的制定落實,使環保工作處于受控狀態。環境保護組織機構見圖6.3.1:各施工作業隊創建文明工地辦公室工程部安全人事部物質設備部計劃財務部質檢部項目經理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圖7.3.1 環保組織機構圖7.3.2、具體環保措施(1)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更換的零、配件應及時回收;廢油、廢水等進行回收處理,不得隨意排放。(2)進入施工場地的各種車輛的粉塵控制;經常對進場道路進行灑水。沖洗廢水、廢油回收處理;施工噪聲控制,盡量不干擾周圍群眾。(3) 加強職工環保教育,勞動保護措施具體并落實。職工生活、辦公室環境衛生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生活廢水污水處理排放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3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