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安裝安全平臺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2305
2023-12-26
12頁
39.50KB
1、鋼結構安裝安全平臺方案第一章 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23;2、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CJ162-2023)第二章 施工準備第一節 技術準備在施工前進行圖紙會審及完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這兩項工作,并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施工圖紙、會審記錄、施工方案和施工規范等技術文獻,做好三級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減少和避免施工誤差。第二節 物資準備(1)材料準備:保證材料質量合格,貨源充足,按材料進場計劃分期分批進場,并按規定地點存放,做好遮蓋保護。同時對各種進場材料進行抽檢實驗并附有新鋼管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其質量檢2、查報告及其鋼管材質檢查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伸實驗方法(GB/T228)的有關規定,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的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鋼管必須涂有防不銹漆;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大螺栓必須更換;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解決,并對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強度測試。可調底托、頂托、斜拉桿應合格證。新、舊架體均應進行防銹解決,并對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3、作必要的強度測試。(2)機具準備:根據施工機具需用量計劃,做好機械的租賃和購買計劃,并做好進場使用前的檢查、保養工作,保證運轉正常。(3)周轉材料準備:做好模板、鋼管支頂等周轉料的備料工作,分批分期進場。第三節 勞動力準備(1)根據開工日期和勞動力需要量計劃,組織工人進場,并安排好工人生活。水、電管線架設和安裝已完畢,可以滿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員生活的用水、用電需要。(2)做好施工人員進場的安全、質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進行崗前培訓,對關鍵技術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按規定進行三級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涉及:施工進度計劃;各項安全、技術、質量保證措施;質量標準和驗收規范規定;設計變更4、和技術核定等。必要時進行現場示范,同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紀守法教育。第三章 鋼結構安全操作平臺設計方案第一節 操作平臺設計參數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支撐架將采用鋼管,堆放荷載和施工荷載不可超過以下數值(應避免集中堆放):材料最大堆放荷載0.8kN/m2(電焊機堆放荷載),施工活荷載2.0kN/m2。第二節 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操作平臺設計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組合布置為滿足鋼結構施工搭設的滿堂腳手架,立桿必須對接,不得采用搭接接長。2、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設立(1)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至支撐點的長度不應超過0.5m。滿堂平臺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0m。(2)每根立桿底部宜設立底座或墊塊5、。(3)腳手架必須設立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鋼管底端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4) 腳手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加固桿、剪力撐設立(1)滿堂腳手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6m;滿堂腳手架施工層不超過1層。 (2)水平加固桿:縱橫水平拉桿步距為1.5m,當層高在8米-20米時,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之間應加設一道水平拉桿。水平拉桿按水平間距69m,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結構設立6、一個固結點。本工程采用抱(箍)柱的形式,以加強平臺的整體抗傾覆能力。(3)剪刀撐:滿堂腳手架應在架體外側四周及內部縱、橫向每6m至8m由底至頂設立連續豎向剪刀撐。當架體搭設高度在8m以下時,應在架頂部設立連續水平剪刀撐;當架體搭設高度在8m及以上時,應在架體底部及豎向間隔不超過8m分別設立連續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宜在豎向剪刀撐斜相交平面設立。剪刀撐寬度應為6m-8m。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水平桿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4)連墻件:滿堂腳手架的高寬比不宜大于3,當高寬比大于2時,應在架體的外側四周和內部水平間隔6m-9m、豎向間隔4m-6m設立7、連墻件與建筑結構拉結,當無法設立連墻件時,應采用設立鋼絲繩張拉固定等措施。(5)施工樓梯:滿堂腳手架應設爬梯,爬梯踏步間距不得大于300mm。(6)所有支架頂部支撐采用可調主楞,立桿底托基底采用腳手架配套下托。主楞螺桿不宜超過200mm。4、平臺板、護欄及兜底網設立(1)平臺板采用18mm膠合板,板底鋪設在80橫枋木上,橫枋擱置在頂托管上。彈出平臺的位置線和水平控制標高線,按設計標高調整腳手架(可調頂托的標高,將其調至預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調頂托的托板上安放木枋)。(2)防護護欄已在高大支模搭設時施工完畢,可滿足安全操作平臺使用規定。(3)在安裝平臺板前,需在平臺板以下1.5m設立一層兜底網,兜8、底網必須與四周鋼管有可靠拉結,保證兜底網的穩固性和安全使用性能,并按相關規定對的選擇和使用兜底網。5、防雷設施(一)避雷裝置搭設的鋼管腳手架在雷雨季節應設避雷裝置,避雷裝置涉及接閃器、接地極、接地線。1、腳手架頂部高于2m,每個陽角設立避雷針。2、接地裝置的接地線應采用三根導體,在不同點與接地體作電氣連接,垂直接地體應采用505角鋼、48鋼管或22圓鋼,長度2.2m,不得采用螺紋鋼,接地電阻不大于4。(二)、接閃器即避雷針,可用直徑2532毫米、壁厚不小于3毫米的鍍鋅管或直徑不小于12毫米的鍍鋅鋼筋制作,設在房屋四角的腳手架立桿上,高度不小于1米,并應將最上層的橫桿連通,形成避雷網絡。在垂直運9、送架上安裝避雷針時應將一側的中間立桿接高出頂端不小于2米,在該立桿下端設立接地線,并將卷揚機外殼接地。(三)、接地線應盡也許采用鋼材垂直接地極可用長1.52米,直徑2530毫米、壁厚不小于2.5毫米的鋼管,直徑不小于20毫米的圓鋼或505角鋼。水平接地極可選用長度不小于3米直徑814毫米的圓鋼或厚度不小于4毫米寬2540毫米的扁鋼。此外也可用埋設在地下的金屬管道、金屬樁、鉆管、吸水進管以及與大地有可靠連接的金屬結構作為接地極。接地極按腳手架上的連續長度在50米之內設立一個,并應滿足離接地極最遠點內腳手架上的過渡電阻不超過10歐姆的規定。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0歐姆。接地極埋入地下的最高點,并在地面10、下不淺于50厘米,埋設時應將新填土夯實。蒸汽管道或煙囪風道附近經常手熱的土層內,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磚石焦渣或沙子內,以及特別干燥的土層內不得埋設接地線。(四)、接地線即引下線可采用截面不小于16 mm2的鋁導線或截面不小于12mm2的銅導線。為了節約有色金屬可在連接可靠地前提下采用直徑不小于8mm的圓鋼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鋼。接地線的連接要絕對接觸可靠,連接時應將接觸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層清除,露出金屬光澤,并涂中性凡士林。接地線與接地極的連接最佳用焊接,焊接點的長度應為接地線直徑的6倍以上或扁鋼寬度的2倍以上。如用螺栓連接,接觸面不得小于接地線截面積的4倍,拼接螺栓直徑不小于9毫米。第六章 安11、全操作平臺的搭設與拆除事項第一節 搭設和拆除 1、搭設、拆除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身體狀況良好,通過質量及安全技術交底,準確掌握本工程卸料平臺的搭設、拆除的特點及方法。 2、搭設、拆除時設專職安全員指揮、看護,劃定警戒區,設立警示標志,非搭設、拆除人員嚴禁進入施工區域。3、支撐架搭設流程:擺放立桿底座墊塊放置縱向掃地桿立柱橫向掃地桿大橫桿小橫桿剪刀撐、連墻件平臺三周邊圍護欄桿兜底網鋪枋木、膠合板平臺板和擋腳板。 4、安裝檢查:安裝前對操作人員身體狀況、防護用品、安全用機械設備、安裝環境等進行檢查。5、操作平臺拆除:拆卸前必須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拆卸區域拉設安全警示帶,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該區域,現12、場專職安全員及施工員全過程進行指揮及監督。1) 拆除應按照后裝的構件先拆、先裝的構件后拆的順序進行拆除,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工人必須站在臨時設立的腳手板上進行拆卸作業,并按規定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拆除工作完畢后對現場進行清理,并進行刷漆保養。拆卸下來的鋼管及模板等集中整體堆放,運用塔吊捆綁吊下地面,拆卸的扣件應規堆,拆卸過程不得將拆卸材料往下拋。第二節 操作平臺的檢查和驗收1、操作平臺應嚴格按照本方案進行搭設。鋼管、安全網必須提供產品合格證。2、由項目部組織對卸料平臺進行100%自檢查收,并通過監理單位驗收合格并署名確認后方可投入使用。3、平臺使用過程中由專人負責定期13、保養和隨時檢查,若發現問題及時掛上警示牌并上報解決,待解決完畢重新進行檢查沒有問題后,方可重新使用。4、任何人、任何部門不得對卸料平臺擅自進行改動、變更,若因實際情況必須進行變更時須經本方案審批部門的批準方可進行。第七章 應急救援預案在高支模區域內施工極也許發生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等重大傷亡事故。本預案針對梁板高支模施工也許發生的高空墜落、模板坍塌、物體打擊觸電、火災等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火警:119 公安:110 醫療:120 交通:1227.1 應急救援機構項目部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副組長由項目副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部各部門主管領導及安全員等人員14、組成,公司本部設立相應的應急救援指揮部。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為:組 長: (電話:)副組長: (電話:)組 員: 等。7.2 應急救援機構職責1、負責制定事故防止工作相關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工作職責。2、負責突發事故的防止措施和各類應急救援實行的準備工作,統一對人員,材料物資等資源的調配。3、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應變演習,有計劃區分任務,明確責任。4、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報告公司相關主管部門并及時采用救援工作,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必要時,報告本地部門,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7.3應急救援工作程序1、當事故發生時小組成員立即向組長報告,由組長立即上報公司,必要時,報告本地有關部門,15、以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2、由應急救援小組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投入事故應急救援搶險工作中,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并配合、協助事故的解決調查工作。3、事故發生時,組長不在現場時,由在現場的其他成員作為臨時負責人指揮安排。4、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用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別人員。搶救受害人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行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減少傷亡率,減少事故的損失。5、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危險源,對事故導致的危害進行監測、測定事故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限度。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因素,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協助上級部門對16、事故調查6、項目部指定專人負責事故的收集、記錄、審核和上報工作,并嚴格遵守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7.4應急救援裝備應急救援裝備涉及值班電話、報警電話、無線對講機、滅火器材、消防專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應急藥箱、擔架、抽水機及切割機等。7.5應急救緩藥品(1)外用藥品:紅藥水、碘酒、消毒的棉簽、藥棉、紗布、膠布、繃帶、創可貼、跌打萬花油、眼水、眼膏、燙火膏、清涼油或驅風油、三角巾、急救包。(2)服藥品:十滴水、保濟丸或藿香正氣丸、一般退燒藥品。7.6應急救援措施(1)物體打擊急救措施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解決。 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應立即17、組織搶救傷者脫離危險現場,以免再發生損傷。 2)在移動昏迷的顱腦損傷傷員時,應保持頭、頸、胸在一直線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頸椎骨折,更應避免頭頸的擺動,以防引起頸部血管神經及脊髓的附加損傷。3)觀測傷者的受傷情況、受傷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解決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在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4)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18、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5)防止傷口污染。在現場,相對清潔的傷口,可用浸有雙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較重的傷口,可簡樸清除傷口表面異物,剪除傷口周邊的毛發,但切勿拔出創口內的毛發及異物、凝血塊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雙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蓋包扎創口。6)在運送傷員到醫院就醫時,昏迷傷員應側臥位或仰臥偏頭,以防止嘔吐后誤吸。對煩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約束,以防傷及開放傷口。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導致或加重脊髓損傷。(2)高空墜落急救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19、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解決。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立即組織搶救傷者,一方面觀測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解決休克,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品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在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嚴禁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人,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20、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頜面部傷員一方面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摘除義齒,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若舌已后墜或口腔內異物無法清除時,可用12號粗針穿刺環甲膜,維持呼吸,盡也許早作氣管切開。4)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導致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5)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21、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6)復合傷規定平仰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7)周邊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常有效。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h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對的的現場止血解決措施是: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22、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成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以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3)坍塌事故急救措施1)應急救援領23、導小組負責應急搶救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行,指揮現場搶險隊伍,迅速組建、調集搶險及救護隊伍。2)發現事故預兆后,立即停止作業,迅速組織人員撤離作業場合。應急救援組應根據情況迅速制定有效的搶救、搶險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實行搶險。同時要密切監測事故周邊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發展情況,以便根據情況調整和實行新的搶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員。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響范圍,迅速組織疏散無關人員撤離事故現場,并組織人員建立警戒區域,不讓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影響范圍。4)當發生坍塌事故后,最早發現者或目擊者應立即大聲呼救,并根據情況可立即采用對的方法施救,向項目部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5)項目部應急小組24、應迅速判斷事故發展狀態和現場情況,采用對的方法施救,判斷清楚被掩埋人員位置后,立即組織人員全力挖掘。6)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搶救出來的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等。7)當現場不具有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向社會求救。(4)觸電事故急救措施1)當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一方面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并應防止觸電者二次觸電或搶救者觸電。2)隔離電源方法:斷開電源開頭;使用絕緣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離或挑開電源或帶電體;用導電體使電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電保護器和短路保護器跳閘而斷開電路。3)搶救方法: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25、:(停止呼吸者)A、使觸電者頭部盡量后仰,鼻孔朝天。解開領口和衣服,仰臥在比較堅實(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B、一只手捏緊鼻孔,另一只手掰開嘴巴(假如掰不開嘴巴,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貼鼻吹氣)。C、深吸氣后,緊貼嘴巴或鼻孔吹氣,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D、救護人換氣時放松觸電者的嘴和鼻,讓其自然呼吸。胸外心臟擠壓法(心臟跳動停止者)A、解開觸電者的衣服,讓其仰臥在地上或硬板上。B、救護人員騎跪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點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處。C、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對成人應壓陷3-4cm,以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D、擠壓后,掌根迅26、速所有放松,讓其胸部自動復原,血又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膛。假如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擠壓法要同時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中止。假如觸電者身上出現身體僵冷或尸斑,經醫生作出無法救治的診斷后方可停止搶救。(5)火災事故急救措施1)事故發生后,最早發現者應迅速向事故現場負責人報告,并迅速切斷事故現場的電源。2)事故現場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一邊組織現場人員撲救,盡力控制火勢漫延,疏散人員,爆炸事故應迅速朝壓力容器噴水,并轉移臨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到安全地方;一邊向本地公安消防部門報警,同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3)發生火災時,如27、有人員被火圍困,要立即組織力量搶救,應堅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則,救人是火場上的首要任務。火場尋人方法:重要有大聲呼喚和進一步內部尋找兩種。進入火場救人,要選擇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門窗或墻壁;遇有火場煙霧較濃、視線不清時,可以爬行前進,并采用呼喊、查看、細聽、觸摸等方法尋找被困人員。進一步火場尋人,要注旨在出入口通道、走廊、門窗邊、床上床下、墻角、櫥柜、桌下等容易掩蔽的地方發現人員。救人時應注意安全,進入火場要帶手電和繩子。火場煙霧彌漫,沒有防毒面具,可用濕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蓋在身上,防止灼傷。火場救人方法:應根據火勢對人的威脅限度和被救者的狀28、態來擬定。對神志清醒的人員,可指定通道,引導他們自行脫離險區;對在煙霧中迷失方向的人員,可指派專人護送出險區;對傷殘人員或不能行走的老人、兒童,要把他們背、抱或抬出火場。當搶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斷時,應運用安全繩、梯等將人救出。4)火場疏散物資是減少火災損失,控制火勢,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要及時疏散受火災威脅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壓縮氣體鋼瓶等,對不能移動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槍均勻地冷卻其外壁,減少其溫度;另一方面要疏散重要文獻、資料和貴重設備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來的物資集中存放到安全地點,指定專人看管,防止丟失,被竊或壞人乘機破壞。人員、物質疏散后應在指定地點集中清點,并查明有關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溧陽市偉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