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池塔吊安裝施工方案2(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2780
2023-12-26
13頁
40KB
1、一、 工程概況:1、施工概況:、工程名稱: 國豐鋼鐵有限公司50MW煤氣發電工程、建設地點: 唐山市豐南區、建設單位: 國豐鋼鐵有限公司、設計單位: 唐山鋼鐵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 唐山三環工程建設監理公司、施工單位: 唐山東方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建筑高度: 16米2、塔吊平面位置的確定:為了確保安全生產質量可靠、運行方便,使大樓垂直運輸用料、成品和半成品,在起吊幅度和旋轉半徑范圍內有最大覆蓋面,并和主廠房塔吊形成工作范圍交叉以達到最佳的使用效率和最好的經濟效益,決定將塔吊安裝在循環水泵房南側,并距聯通塔距離不小于13米。3、安裝說明:1)道路、場地應修繕平整,路面及基坑底部應堅實平整,滿足車輛2、的回旋要求。2)準備好安裝時配套使用的各種工具、用具,如路基箱、吊索、運輸車輛、及安全帶、繩等。3)將電源引到塔機基礎外,外荷應滿足塔機要求,準備夜間施工所需照明工具。4)由于受到場地限制我單位選用50噸吊車進行安裝。5)設備現場安裝時應對各部件進行仔細清點、核實,各類接銷軸、螺栓應逐孔試裝,各種電路的插接件進行認真清理,并對接一次;對參與安裝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根據現場情況著重介紹,以保障塔機的順利安裝。二、塔吊基礎:塔吊的基礎要安全可靠,砼表面應校水平,平面度誤差小于1500。螺栓平面位置及外露高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三、塔機組裝1、塔機組裝必須與固定基礎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70以3、上后才能進行。塔機組裝順序為:1)安裝標準節;2)吊裝爬升架;3)安裝回轉支承總成;4)安裝塔帽總成;5)安裝平衡臂總成 ;6)安裝平衡臂拉桿;7)吊裝一塊2.6t重的平衡重; 8)安裝司機室;9)安裝起重臂總成;10)安裝起重臂拉桿;11)配裝平衡重(余下的配重)2、安裝標準節1)吊起一節標準節,注意嚴禁吊在水平斜腹桿上;2)將1節標準節吊裝互埋好在固定基礎上的基礎節上;3)所有標準節間用8件10.9級高強度螺栓連接牢;4)所有高強度螺栓的預緊扭矩應達到1800Nm ,每根高強度螺栓均應裝配一個墊圈和兩個螺母,并擰緊防松。雙螺母中防松螺母預緊扭矩應稍大于或等于1800Nm;5)用經緯儀檢查垂4、直度,主弦桿四側面垂直度誤差應不大于1.51000。3、吊裝爬升架1)將爬升架組裝完畢后,將吊具掛在爬升架上,拉昆鋼絲繩吊起。切記安裝頂升油缸的位置必須與塔身踏步同側。2)將爬升架緩慢套裝在二個標準節外側。3)將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放在標準節的第一節(從下往上數)上部的踏步上。4)安裝頂升油缸,將液壓泵站吊裝到平臺一角,接油管,檢查液壓系統的運轉情況。4、安裝回轉支承總成1)檢查回轉支承上8.8級M24的高強螺栓的預緊力矩是否達640Nm ,且防松螺母的預緊力矩稍大于或等于640 Nm。2)將吊具掛在上支座四個連接耳套下,將回轉支承總成吊起。3)下支座的八個連接對準標準節四根主弦桿的八個連接套,5、緩慢落下,將回轉支承總成放在塔身頂部。下支座與爬升架連接時,應對好四角的標記。4)用8件10.9級的M30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標準節連接牢固。5)操作頂升系統,將爬升架頂升至與下支座連接耳板接觸,用4根銷軸將升架與下支座連接牢固。5、安裝塔帽1)吊裝前在地面上要把塔帽上的平臺、拉桿、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裝好(為使安裝平衡臂方便,可在塔身的后側左右兩邊各裝上一根平衡臂拉桿);2)將塔帽吊到上支座地,應注意將塔帽垂直的一側應對準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3)用4件55銷軸將塔帽與上支座緊固。6、安裝平衡臂總成1)在地面組裝好兩節平衡臂,將起升機構、電控箱、電阻箱、平衡臂上并固接好。回轉機構接臨時電源,將回轉6、支承以上部分回轉到便于安裝平衡臂方位;2)吊起平衡臂(平衡臂上設有4個安裝吊耳);3)用銷軸將平衡臂前端與塔帽固定聯接好;4)將平衡臂逐漸抬高,便于平衡臂拉桿與塔帽上平衡臂拉村相連,用銷軸連接,并穿好充分張開開口銷;5)緩慢地將平衡臂放下,再吊裝一塊2.60t重的平衡重安裝在平衡臂最靠近起升機構的安裝位置上。(特別注意:1、安裝銷的擋塊必須緊靠平衡重塊;2、安裝銷必須超過平衡臂上安裝平衡重的三角擋塊。)7、安裝司機室司機室內的電氣設備安裝齊全后,吊到上支座靠右平臺的前端,對準耳板孔的位置后用三根銷軸聯接。(注:司機室也可在地面先與回轉總成組裝好后,整體一次性吊裝。)8、吊裝起重臂總成1)在塔機7、附近平整的枕木(或支架,高約0.6m)上拼裝好起重臂。注意無論組裝多長的起重臂,均應先將載重小車套在起重臂下弦桿的導軌上。2)將維修吊籃緊固在載重小車上,并使載重小車盡量靠近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處。3)安裝好起重臂根部處的牽引機構,卷筒繞出兩根鋼絲繩,其中一根短繩通過臂根導向滑輪固定于載重小車后部,另一根長繩通過起重臂中間及頭部導向滑輪,固定于載重小車前部。在載重小車后部有3個繩卡,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受力一邊,繩卡間距為鋼絲繩直徑的69倍。如果長鋼絲繩松馳,調整載重小車的前端的張緊裝置即可張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短鋼絲繩松馳時,可調整起重臂根部的起升機構卷筒。4)將起重臂拉桿拼裝好后與起重臂上的吊8、點用銷軸連接,穿好開口銷,放在起重臂 弦桿的定位托架內。5)檢查起重臂上的電路是否完善。使用回轉機構的臨時電源將塔機上部結構回轉到便于安裝起重臂的方位。6)掛繩試吊是否平衡,否則可適當稱動掛繩位置(記錄下吊點位置便于拆塔時用),起吊起重臂總成至安裝高度。用銷軸將塔帽與起重臂根部連接固定。7)接通起升機構的電源,放出起升鋼絲繩并纏繞好,用汽車吊逐漸抬高起重臂的同時開動起升機構向上,直至起重臂拉桿靠近塔頂拉板,將起重臂長短拉桿分別與塔頂拉板、用銷軸連接,并穿好開口銷。松馳起升機構鋼絲繩把起重臂緩慢放下。8)使拉桿處于拉緊狀態,最后松脫滑輪組上的起升鋼絲繩。9、配裝平衡重平衡重的重量隨起重臂長度的改9、變而改變。根據所使用的起重臂長度,按有關要求吊裝平衡重。起重臂三種臂長工況下平衡重的配置及安裝位置嚴格按要求安裝。(特別注意:1、安裝銷的擋快必須緊靠平衡重塊;2、安裝銷必須超過平衡臂上安裝平衡重的三角擋塊。)10、繞繩系統1)穿繞鋼絲繩吊裝完畢后,進行起升鋼絲繩的穿繞。起升鋼絲繩由起升機構卷筒放出,經機構上排繩滑輪,繞過塔帽導向滑輪向下進入塔頂上起重量限制器滑輪,向前再繞到載重小車和吊鉤滑輪組,最后將繩頭通過繩夾,用銷軸固定在起重臂頭部的防扭裝置上。2)接電源及試運轉當整機按前面的步驟安裝完畢后,在無風狀態下,檢查塔身軸心線對支承的垂直度,允差為41000;再按電路圖的要求接通所有電路的電源10、,試開動各機構進行運轉,檢查各機構運轉是否正確。同時檢查各處 鋼絲繩是否處于正常作狀態,是否與結構件有摩擦,所有不正常情況均應予以排除。11、換倍率器的使用換掊率裝置是一個帶有活動滑輪的掛體,當其與吊鉤連成一體時,起升鋼絲繩系統為4倍率,當掛體與吊鉤脫離并頂在載重小車底面時,起升鋼絲繩系統則變為2倍率。1)當需要用2倍率工作時,操縱起升機構,使吊鉤向下運動并著地,拔出掛體銷軸,然后開動起升機構,收緊鋼絲繩,使掛體上升至載重小車接觸。注意:起升機構的排繩情況不得有亂繩出現。這樣起升鋼絲繩系統就轉換成2倍率。2)若要再將起升鋼絲繩系統轉換4倍率,則以操縱起升機構,放下吊鉤至地面,并使掛體落回到吊鉤11、的掛體槽內。插上銷軸和開口銷,并充分張開開口銷。這樣起升鋼絲繩系統主自動轉換為4倍率。12、頂升加節1)項升前的準備按液壓泵站要求給其油箱加油;清理好各個標準節,在標準節連接套內涂上黃油,將待頂升加高用的標準節在頂升位置時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這樣能使塔機在整個頂升加節過程中不用回轉機構,能使頂升加節過程所用時間最短;放松電纜長度略大于總的頂升高度,并緊固好電纜;將起重臂旋轉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處于爬升架的后方(頂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方);在引進平臺上準備好引進滾輪,爬升架平臺上準備好塔身高強度螺栓。2)頂升前塔機的配平塔機配平前,必須先將載重小車運行到規范要求的配平參考位置,并吊起一節標準節12、或其它重物(頂升時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調整)。然后拆除下支座四個支腿與標準節的連接螺栓;將液壓頂升系統操縱桿推至“頂升”方向,使爬升架頂升至下支座支腿剛剛脫離塔身的主弦桿的位置;通過檢驗下支座支腿與塔身主弦桿是否在一條垂直線上,并觀察爬升架8個導輪與塔身主弦桿間隙是否基本相同來檢查塔機是否平衡。略微調整載重小車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使得塔機上部重心落在頂升油缸梁的位置上;記錄下載重小車的配平位置。但要注意該位置隨起重臂長度不同而改變;操縱液壓系統使爬升架下降,連接好下支座和塔身標準節間的連接螺栓。3)頂升作業將一節標準節吊至頂升爬升架引進橫梁的正上方,在標準節下端裝上四只引進滾輪,緩慢落下13、吊鉤,使裝在標準節上的引進滾輪比較合適地落在引進橫梁上,然后摘下吊鉤;再吊一節標準節,將載重小車開至頂升平衡位置;使用回轉機構上的回轉制動器,將塔機上部機構處于制動狀態;卸下塔身頂部與下支座連接的8個高強度螺栓;開動液壓頂升系統,使油缸活塞桿伸出,將頂升橫梁兩端的銷軸放入距頂升橫梁最近的標準節踏步的圓弧槽內并頂緊(要設專人負責觀察頂升橫梁兩端銷軸都必須放在踏步圓弧槽內),確認無誤后繼續頂升,將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頂起1050mm時停止,檢查頂升橫梁等爬升架傳力部件是否有異響、變形,油缸活塞桿是否有自動回縮等異常現象,確認正常后,繼續頂升;頂起略起過半個標準節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動爬爪滑過一對踏步14、并自動復位后,停止頂升,并回縮油缸,使活動爬爪擱在頂升橫梁所頂踏步的上一對踏步上。確認兩個活動爬爪全部準確地壓在踏步頂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且無局變形、異響等異常情況后,將油缸活塞全部縮回,提起頂升橫梁,重新使頂升橫梁頂在爬爪所擱的踏步的圓弧槽內,再次伸出油缸,將塔機上部結構再頂起略超過半個標準節高度,此時塔身上方恰好有能接入一個標準節的空間,將爬升架引進橫梁上的標準節拉進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縮回油缸,將新引進的標準節落在塔身頂部并對正,卸下引下滾輪,用8件M30的高強度螺栓(每根高強螺栓必須有兩個螺母)將上、下標準節連接牢靠(預緊力矩1800KNm)。再次縮回油缸,將下支座落在新15、的塔身頂部上,并對正,用8件M30高強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每根高強螺栓必須有兩個螺母),即完成一節標準節的加節工作。若連續加幾節標準節,則可按照以上步驟重復幾次即可。為使下支座順利地落在塔身頂部并對準連接螺栓孔,在縮回油缸之前,可在下支座四角的螺栓孔同眾上往下插入四根(每角一根)導向桿,然后再縮回油缸,將下支座落下。4)頂升過程的注意事項:塔機最高處風速大于或等于13m/s,不得進行頂升作業;頂升過程中必須保證起重臂與引入標準節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轉機構制動器將起重臂制動住,載重小車必須停在頂升配平位置;若要連續加高幾節標準節,則每加完一節后,用塔機自身起吊下一節標準節前,塔身各主弦桿和16、下支座必須有8個M30的螺栓連接,唯有在這種情況下,允許這8根螺栓每根只用一個螺母;所加標準節上的踏步,必須與已有標準節對正;在下支座與塔身沒有用M30螺栓連接好之前,嚴禁起重臂回轉、載重小車變幅和吊裝作業;在頂升過程中,若液壓頂升系統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頂升,收回油缸,將下支座在塔身頂部,并用8年M30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壓系統的故障;塔機加節達到所需工作高度(但不超過獨立高度)后,應旋轉起重臂至不同的角度,檢查塔身各接頭處,基礎支腳處螺栓的擰緊問題(哪一根主弦桿位于平衡臂正下方時就把這根弦桿從下到上的所有螺母擰緊,上述連接處均為雙螺母防松)。13、投入使用前的工作塔17、機投入使用前的工作,是為了保證塔機能正確操縱,并在安全條件下運行。這些工作主要是:以塔機部件的檢查及調試各安全裝置。1)部件檢查為了檢查架設的正確性和保證安全運轉,應對塔機各部件進行系列試運轉和檢查。各部件之間的緊固聯接狀況檢查;檢查支承平臺及欄桿的安裝情況;檢查鋼絲繩穿繞是否正確,不能與塔機機構和結構件相摩擦;檢查電纜通行狀況;檢查平衡臂配重的固定狀況;檢查平臺上有無雜物,防止塔機運轉時雜物下墜傷人;檢查各潤滑面和潤滑點。2)安裝裝置調試塔機安全裝置主要包括:行程限位器和載荷限制器。行程限位器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轉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載荷限制器有: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此外還包括風18、速儀。3)立塔后檢查項目(見下頁表)檢查項目檢 查 內 容基 礎1、檢查地腳螺栓的緊固情況2、檢查輸電線距塔機最大旋轉部分的安全距離并檢查電纜通過情況,以防損壞塔 身檢查標準節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爬升架1、檢查與下支座的連接情況2、檢查各滾輪、活動爬爪、銷軸連接各部件的轉動或擺動是否靈活3、檢查走道,欄桿的緊固情況上、下支座司機室1、檢查與回轉支承連接的螺栓緊固情況2、檢查電纜的通行狀況3、檢查平臺、欄桿的緊固情況4、檢查與司機室的連接情況5、司機室內嚴禁存放潤滑油、油棉紗及其它易燃品塔 帽1、檢查起重臂、欄桿、平衡臂拉桿的安裝情況2、檢查扶梯、平臺、護欄的安裝情況3、保證起升鋼絲繩穿繞正確起重19、臂1、檢查各處連接銷軸、墊圈、開口銷安裝的正確性2、檢查載重小車安裝運行情況,載人吊籃的緊固情況3、檢查起升、變幅鋼絲繩纏繞及緊固情況平衡臂1、檢查平衡臂的固定情況2、檢查平衡臂欄桿及走道的安裝情況,保證走道無雜物吊 具1、檢查換倍率裝置,吊鉤的防脫繩裝置是否安全、可靠2、檢查吊鉤有無影響使用的缺陷3、檢查起升、變幅鋼絲繩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要求4、檢查鋼絲繩的磨損情況及繩端固定情況機 構1、檢查各機構的安裝、運行情況2、各機構的制動器間隙調整合適3、檢查牽引機構,當載重小車分別運行到最小和最大幅度處,卷筒上鋼絲繩至少應有3圈安全圈4、檢查各鋼絲繩繩頭的壓緊有無松動安全裝置1、檢查各安全保護裝置20、是否按本說明書的要求調整合格2、檢查塔機上所有扶梯、欄桿、休息平臺的安裝緊固情況潤 滑根據使用說明書檢查潤滑情況4)塔機組裝好后,應依次進行下列試驗空載試驗各機構分別進行數次全程范圍內的運行,然后再做三次組合動作運行,運行過程不得發生任何異常現象,各機構制動器、操作系統、控制系統、聯銷裝置及各限位器應動作,準確可靠,否則應及時排除故障。負荷試驗在最大幅度處分別吊對應額定起重量的25,50,75,100,按條要求進行試驗。運行過程中不得發生任何異常現象,各機構制動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應動作準確、可靠,否則應及時排除故障。超載動態試驗在最大幅度處,吊重1.43t,對各機構對應的全程范圍內進行3次動作,各機構應動作靈活,制動器動作可靠,機械及結構和部件無異常,連接無松動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