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自控施工安裝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4138
2023-12-27
10頁
76.02KB
1、樓宇自控施工安裝方案 樓宇自控系統施工技術措施 1、工藝流程施工準備-電管預留預埋-設備開箱、檢驗、材料檢驗-DDC控制器箱體及輔控箱安裝-樓宇控制前端設備安裝-DDC控制器的保護管敷設-纜線敷設-校接線-終端機房設備安裝接線-儀表單回路調校-各DDC子系統調試 -聯調-系統集成調試。2、線纜敷設纜線敷設注意事項如下:電纜敷設前仔細核對電纜型號、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電纜敷設時應排列整齊,在橋架中應用扎帶固定,電纜兩頭應留足夠的長度,并掛好標志牌; 不同系統、不同電壓、不同類別的線路不應穿于同一根管內或線槽的同一槽孔內; 電氣配線要求排列整齊,接線應盡可能走線槽;在管內或線槽內穿線前,應將管內2、或線槽內的積水及雜物清除干凈;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導線的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接,當采用焊接時,不得使用腐蝕性的助焊劑。2.1線纜施工敷設要求線纜的型式、規格應與設計規定相符。線纜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線纜兩端應貼有標簽,應根據線纜表的編號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的材料。線纜終接后,應有余量。至現場傳感器、執行器、電控箱的預留長度宜為0.51.0,DDC控制盤內為1.02.0。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槽內線纜布放應順直,盡量不交叉,在線纜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其水平3、部分線纜可以不綁扎。垂直線槽布放線纜應每間隔15m 固定在線纜支架上。電纜橋架內線纜垂直敷設時,在線纜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線纜的首、尾、轉彎及每間隔510m 處進行固定。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線纜時,應對線纜進行綁扎。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線纜的類別、數量、纜徑、線纜芯數分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間距應均勻,松緊適度。2.2線纜終接要求線纜中間不允許有接頭。線纜終接處必須牢固,接觸良好,一般需采用冷壓接頭,特殊要求的地方采 用錫焊工藝。 線纜終接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操作規程。線纜在終接前,必須核對線纜標識內容是否正確,線纜兩頭必4、須套上機打號碼管。對于有極性的線纜,必須區分極性進行終接,一般要求線纜的紅色線接正,其他顏色的線接負。2.3校接線由于樓控系統中接線端子多,在校接線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儀表校接線除設計規定可用500V兆歐表檢測絕緣外,其余一律不得用兆歐表,應用專用的測量儀器(常規的采用萬用表);DDC箱及輔控箱內布線應用絕緣尼龍扎帶捆扎,切忌用金屬代用,以防線亂而產生電容效應,導致誤信號;弱電接地保護與弱電接地取消靜電網絡應嚴格區別,絕不能混淆,以防強電在瞬間對地短路對弱電系統的模塊損壞;3、設備安裝3.1系統設備安裝條件室內裝修和BAS表面安裝的元件、設備的協調作業方案,已經得到確認; 地面、墻面的預留孔洞、5、地槽和預埋件等應與合同一致,并經過業主方驗收; 施工區域內能保證施工用電;施工現場有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已提前清除;與BA系統相關的各設備已安裝完畢(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裝);BA系統設備安裝完后有條件并能采取進行成品保護措施;3.2系統設備的安裝中央控制器及網絡通訊設備應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裝飾工程完工 后安裝; 設備及設備各構件間應連接緊密、牢固,安裝用的堅固件應有防銹層;設備在安裝前應作檢查,確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內外表面漆層是否完好,設備內主板及接線端口的型號、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規定;按系統設計圖檢查主機、網絡控制設備、UPS、打印機、HUB集選器等設備之間的連接電纜型號以及連接方式是否正確6、。尤其要檢查其主機與DDC之間的通訊線;檢查系統電源是否到位,電源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2.1室內溫、濕度傳感器的安裝溫、濕度傳感器的安裝位臵:不應安裝在直射的位臵,遠離有較強振動、電磁干擾的區域,其位臵不能破壞建筑物外觀的美觀與完整性,室外溫、濕度傳感器應有防風雨防護罩。應盡可能遠離窗、門和出風口的位臵,如無法避開則與之距離不應小于2m。并列安裝的傳感器,距地高度應一致,高度差不應大于1mm,同一區域內高度差不應大于5mm。溫度傳感器至DDC之間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應盡量減少因接線引起的誤差,對于鎳溫度傳感器的接線電阻應小于3,1k鉑溫度傳感器的接線總電阻應小于1。3.2.2風管型溫、濕度7、傳感器的安裝傳感器應安裝在風速平穩,能反映風溫的位臵。傳感器應在風管保溫層完成后安裝,安裝在風管直管段或應避開風管死角的位臵和蒸汽放空口位臵。風管型溫、濕度傳感器應在便于調試、維修的地方安裝。風管型溫、濕度傳感器應安裝在風管保溫層完成之后。3.2.3水管溫度傳感器的安裝 水管溫度傳感器應在工藝管道預制與安裝同時進行。 水管溫度傳感器的開孔與焊接工作,必須在工藝管道的防腐、襯里、吹掃和壓力試驗前進行。水管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臵應在水流溫度變化靈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選擇在閥門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動較大的位臵。水管型溫度傳感器的感溫段大于管道口徑的二分之一時,可安裝在管道的頂部,如感溫8、段小于管道口徑的二分之一時,應安裝在管道的側面或底部。 水管型溫度傳感器不宜安裝在焊縫及其邊緣上開孔和焊接。3.2.4壓力、壓差傳感器、壓差開關安裝傳感器應安裝在便于調試、維修的位臵。傳感器應安裝在溫、濕度傳感器的上游側。風管型壓力、壓差傳感器的安裝應在風管保溫層完成之后。風管型壓力、壓差傳感器應在風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裝在直管段,則應避開風管內通風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臵。水管型、蒸汽型壓力與壓差傳感器的安裝應在工藝管道預制和安裝的同時進行,其開孔與焊接工作必須在工藝管道的防腐、襯里、吹掃和壓力試驗前進行。水管型、蒸汽型壓力、壓差傳感器不宜安裝在管道焊縫及其邊緣上開孔及焊接處。水管型、蒸汽型壓9、力、壓差傳感器的直壓段大于管道口徑的三分之二時可安裝在管道頂部,小于管道口徑三分之二時可安裝在側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穩定的位臵,不宜選在閥門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動較大的位臵。安裝壓差開關時,宜將薄膜處于垂直于平面的位臵。3.2.5電磁流量計的安裝(1)電磁流量計應避免安裝在有較強的交直流磁場或有劇烈振動的場所。 流量計、被測介質及工藝管道三者之間應該連成等電位,并應接地。 電磁流量計應設臵在流量調節閥的上游,流量計的上游應有一定的直管段,長度為L10D(D-管徑),下游段應有L4-5D的直管段。在垂直的工藝管道安裝時,液體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證導管內充滿被測液體或不致產生氣泡;水平安10、裝時必須使電極處在水平方向,以保證測量精度3.2.6電動閥的安裝電動閥閥體上箭頭的指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空調器的電動閥旁一般應裝有旁通管路。電動閥的口徑與管道通徑不一致時,應采用漸縮管件;同時電動閥口徑一般不應低于管道口徑二個等級滿足設計要求。電動閥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手動操作機構應處于便于操作的位臵。電動閥應垂直安裝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對大口徑電動閥不能有傾斜。有閥位指示裝臵的電動閥,閥位指示裝臵應面向便于觀察的位臵。安裝于室外的電動閥應適當加防曬、防雨措施。電動閥在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和試壓試驗。電動閥一般安裝在回水管上。電動閥在管道沖洗前,應完全打開,清除污物。檢查電動閥門的驅動器,其行程11、壓力和最大關緊力(關閥的壓力)必須滿足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電動調節閥安裝時,應避免給調節閥帶來附加壓力,當調節閥安裝在管道較長的地方時,應安裝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檢查電動調節閥的輸入電壓、輸出信號和接線方式,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3.2.7電動風門驅動器的安裝 風閥控制器上的開閉箭頭的指向應與風門開閉方向一致。 風閥控制器與風閥門軸的連接應固定牢。風閥的機械機構開閉應靈活,無松動或卡澀現象。風閥控制器安裝后,風閥控制器的開閉指示位應與風閥實際狀況一致,風閥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觀察的位臵。風閥控制器應與風閥門軸垂直安裝,垂直角度不小于85。風閥控制器安裝前應按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檢查線圈、閥12、體間的電阻、供電電壓、控制輸入等,其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風閥控制器在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風閥控制器的輸出力矩必須與風閥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設計要求。風閥控制器不能直接與風門擋板軸相連接時,則可通過附件與擋板軸相連,但其附件裝臵必須保證風閥控制器旋轉角度的調整范圍。3.2.8DDC控制器箱體及設備安裝DDC控制器箱體安裝內容包括:箱體安裝、模塊安裝、變壓器和繼電器安裝及接線端子排安裝。其具體注意事項如下:控制器內設備與各構件連接應牢固,安裝在輕質墻上應采取加固措施;控制器安裝時要橫平豎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誤差范圍內,且接地應牢固良好;對所有需進行二次安裝的插件(模塊),在插拔時要輕13、拿輕放,切忌生拉硬拔;變壓器元件質量要良好,在輔控箱內要排列整齊,固定牢固,且通風良好; 繼電器元件質量要良好,在輔控箱內要排列整齊,固定牢固;接線端子排在箱體內應無損壞,絕緣良好,安裝時固定牢固。電磁閥的安裝電磁閥閥體上箭頭的指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空調器的電磁閥旁一般應裝有旁通管路。電磁閥的口徑與管道通徑不一致時,應采用漸縮管件,同時電磁閥口徑一般不應低于管道口徑二個等級。 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操作手輪應處于便于操作的位臵。 執行機構的機械傳動應靈活,無松動或卡澀現象。有閥位指示裝臵的電動閥,閥位指示裝臵應面向便于觀察的位臵。電磁閥安裝前應按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檢查線圈與閥體間的電阻 如條件14、許可,電磁閥在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和試壓試驗。電磁閥一般安裝在回水管口。電磁閥在管道沖洗前,應完全打開。4、現場儀表、控制屏儀表到DDC控制器的配管注意如下:弱電與強電線管要嚴格區別,切不可混合安裝與互調;弱電線路線管與箱盒配接時嚴禁使用焊接,必須進行絲扣連接,并可靠接地,電纜管支架不應焊接或固定在吊頂龍骨上,應采用單獨的卡具吊裝或支撐物固定;所有明配及暗配管的管口必須用挫刀修復毛刺,電管之間用絲扣連接,并作跨接;明配管及暗配管的彎曲半徑應符合規范要求,并不得出現明顯的折皺;從橋架上引出的保護管應水平垂直于橋架,橋架處應采用機械開孔方法,并用護口保護;保護管至儀表連接須用金屬軟管過渡,其軟管長15、度不能超過0.5米。電管經過建筑物的變形縫處應采取補償措施,留有適當余量;設在多層和潮濕的場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連接處,均應做密封處理。5、系統安裝調試5.1數字量輸入測試5.1.1信號電平的檢查 干接點輸入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邏輯值; 脈沖或累加信號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發生脈沖數與接收脈沖數一致,并符合設備說明書規定的最小頻率、最小峰值電壓、最小脈沖寬度、最大頻率、最大峰值電壓、最大脈沖寬度;電壓或電流信號(有源與無源)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的要求進行確認。5.1.2動作試驗。按上述不同信號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動方式對全部測點進行測試,并將測點之值記錄下來。5.1.3特殊功能檢16、查。按本工程規定的功能進行檢查,如高保安數字量信號輸入以及正常、報警、線路、開路、線路、短路的檢測等。5.2數字量輸出測試5.2.1信號電平的檢查繼電器開關量的輸出ON/OFF: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輸出的規定的電壓電流范圍和允許工作容量。輸出電壓或電流開關特性檢查:其電壓或電流輸出,必須符合設備使用書和設計要求。5.2.2動作試驗。用程序方式或手動方式測試全部數字量輸出,并記錄其測試數值和觀察受控設備的電氣控制開關工作狀態是否正常;如果受控單體受電試運行正常,則可以在受控設備正常受電情況下觀察其受控設備運行是否正常。5.2.3特殊功能檢查。 按本工程規定的功能進行檢查,如按設計要求進行17、三態(快、慢、停)和間歇控制(1s、5s、10s)等的檢查。 5.3模擬量輸入測試5.3.1輸入信號的檢查。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有源或無源的模擬量輸入的類型、量程(容量)、設定值(設計值)是否符合規定。5.3.2溫度、濕度、壓力、壓差傳感器的檢查與測試。按產品說明的要求確認設備的電源電壓、頻率、溫、濕度是否與實際相符。 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確認傳感器的內外部連接線是否正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按產品說明書規定的輸入量程范圍,接人模擬輸人信號后在傳感器端或DDC側檢查其輸出信號,并經計算確認是否與實際值相符。5.3.3電量、電壓、電流、頻率、功率因數傳感器的檢查與測試。輸入信號的檢查。按設備18、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有源或無源的模擬量輸入的類型、量程(容量)、設定值(設計值)是否符合規定。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確認傳感器的內外部連接線是否正確,嚴防電壓型傳感器的電壓輸出端。路和電流型傳感器的輸出端開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按產品說明書規定的輸入量程范圍分別在傳感器的輸出端或DDC側檢查其輸出信號,并經計算確認是否與實際值相符。5.3.4電磁流量傳感器的檢查與測試。輸入信號的檢查。按設備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認其有源或無源的模擬量輸入的類型、量程(容量)、設定值(設計值)是否符合規定。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確認其內外部連接線正確。 靜態調整:將流量傳感器安裝于現場后(探頭部分必須完全浸沒于靜止的水19、中),在DDC側測試其輸出信號,如果此信號值與零偏差較大,則其將按產品和系統要求進行自動校零。 動態檢查:模擬管道中的介質流量,然后在DDC側測試其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經計算確認其是否與實際相符。5.3.5動作試驗。用程序方式或手控方式對全部的AI測試點逐點進行掃描測試并記錄各測點的數值,確認其值是否與實際情況一致。5.3.6模擬量輸入精度測試。使用程序和手動方式測試其每一測試點,在其量程范圍內讀取三個測點(全量程的10、50、90),其測試精度要達到該設備使用說明書規定的要求。5.3.7特殊功能檢查:按設計要求進行檢查。5.4模擬量輸出測試按設備使用說明書和設計要求確定其模擬量輸出的類型、量程20、(容量)與設定值(設計值)是否符合。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確認該設備的電源、電壓、頻率、溫、濕度是否與實際相符。確認各種驅動器的內外部連接線是否正確。手動檢查:首先將驅動器切換至手動檔,然后轉動手動搖柄,檢查驅動器的行程是否在100范圍內。在確認手動檢查正確后,在現場按產品說明書要求,模擬其輸入信號或者從DDC輸出AO信號,確認其驅動器動作是否正常。 動作試驗:用程序或手控方式對全部的AO測試點逐點進行掃描測試, 記錄各測點的數值,同時觀察受控設備的工作狀態和運行是否正常。特殊功能檢查:按規定的功能進行檢查,如保持輸出功能、事故安全功能等。 全部DO、DI、AO、AI點應根據監控點表或調試方案規定21、的監控點數量和要求,按本規定的上述要求進行。5.5DDC功能測試運行可靠性測試,抽檢某一受控設備設定的監控程序,測試其受控設備的運行記錄和狀態。關閉中央監控主機、數據網關(包括主機至DDC之間的通訊設備),確認系統全部DDC及受控設備運行正常后,重新開機后抽檢部分DDC設備中受控設備的運行記錄和狀態,同時確認系統框圖及其他圖形均能自動恢復。關閉DDC電源后,確認DDC及受控設備運行正常,重新受電后確認DDC能自動檢測受控設備的運行,記錄狀態并予以恢復。DDC軟件主要功能及其實時性測試,按產品說明書和調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測試。DDC點對點控制。在DDC側用筆記本電腦或現場檢測器,或者在中央控制機側22、手控一臺被控設備,測定其被控設備運行狀態返回信號的時間應滿足系統的設計要求。在現場模擬一個報警信號,測定在CRT圖面和觸發蜂鳴器發出報警信號的時間必須滿足系統設計要求。在中央控制機畫面開啟一臺空調機,測定電動閥門的開度從0-50的時間。5.6新風機單體設備調試檢查新風機控制柜的全部電氣元器件有無損壞,內部與外部接線是否正確無 誤,嚴防強電電源串人DDC,如24VAC應確認接線正確,無短路故障。 按監控點表要求,檢查裝在新風機上的溫、濕度傳感器、電動閥、風閥、壓差開關等設備的位臵、接線是否正確和輸入、輸出信號的類型、量程是否和設臵相一致。在手動位臵確認風機在非BAS受控狀態下已運行正常。確認DD23、C控制器和IO模塊的地址碼設臵是否正確。確認DDC送電并接通主電源開關后,觀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狀態是否正常。 用筆記本電腦或手提檢測器檢測按附表記錄的所有模擬量輸人點送風溫度和風壓的量值,并核對其數值是否正確。記錄所有開關量輸入點(風壓開關和防凍開關等)工作狀態是否正常。強臵所有的開關量輸出點開與關,確認相關的風機、風門、閥門等工作是否正常。強臵所有模擬量輸出點、輸出信號,確認相關的電動閥(冷熱水調節閥)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臵調節是否跟隨變化。啟動新風機,新風閥門應聯鎖打開,送風溫度調節控制應投入運行。模擬送風溫度大于送風溫度設定值(一般為3左右),這時熱水調節閥應逐漸減少,開度直至全部關24、閉(冬天工況);或者冷水閥逐漸加大,開度直至全部打開(夏天工況)。模擬送風溫度小于送風溫度設定值(一般為3左右)時,確認其冷熱水閥運行工況與上述完全相反。進行濕度調節,使模擬送風濕度小于送風濕度設定值,這時加濕器應按預定要求投入工作,并且到使送風濕度趨于設定值。如新風機是變頻調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時,應模擬變化風壓測量值或其他工藝要求,確認風機轉速能相應改變或切換到測量值或穩定在設計值,風機轉速這時應穩定在某一點上,并按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記錄30、50、90風機速度時高、中、低三速相對應的風壓或風量。新風機停止運轉,則新風門以及冷、熱水調節閥門、加濕器等應回到全關閉位臵。確認按設計圖紙、25、產品供應商的技術資料、軟件功能和調試大綱規定的其他功能和聯鎖、聯動的要求。單體調試完成時,應按工藝和設計要求在系統中設定其送風溫度、濕度和風 壓的初始狀態。 5.7送排風機單體設備調試按子項的要求完成測試檢查與確認。檢查所有送排風機和相關空調設備,按系統設計要求確認其聯鎖、啟/停控制是否正常。按通風工藝要求,用軟件對各送排風機風量進行組態,確認其設臵參數是否正常,以確保風機能正常運行。5.8空調冷熱機組調試按子項的要求完成測試檢查與確認。按設計和產品技術說明書規定,在確認主機、冷熱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電動蝶閥等相關設備單獨運行正常下,在DDC側或主機側檢測該設備的全部AO、AI、DO26、DI點,確認其滿足設計和監控點表的要求。啟動自動控制方式。確認系統各設備按設計和工藝要求的順序投入運行和關閉自動退出運行這二種方式。增加或減少空調機運行臺數,增加其冷熱負荷,檢驗系統負荷數值,確認能啟動或停止的冷熱機組的臺數能否滿足負荷需要。模擬一臺設備故障停運以及整個機組停運,檢驗系統是否自動啟動一個預定的機組投入運行。按設計和產品技術說明規定,模擬冷卻水溫度的變化,確認冷卻水溫度旁通控制和冷卻塔高、低速控制的功能,并檢查旁通閥動作方向是否正確。5.9第三方設備通訊接口的測試確認第三方設備運行正常。按設計和監控點表要求檢查DDC與第三方設備之間的連接線或通訊線連接正確,確認其相互之間的通訊27、接口、數據傳輸、格式、傳輸速率等滿足設計 要求。 在主機側按本規定的要求,檢測第三方設備的全部監測點,確認其滿足設計、監控點表和聯動連鎖的要求。5.10基本應用軟件設定與確認確認BAS系統圖與實際運行設備一致。按系統設計要求確認BAS中主機、DDC、網絡控制器、網關等設備運行及故障狀態等。按監控點表的要求確認BAS各子系統設備的傳感器、閥門、執行器等運行狀態、報警、控制方式等。系統功能與監控點表的功能一致。確認在主機側對現場設備進行遠距控制操作。5.11系統聯動調試5.11.1系統的接線檢查。按系統設計圖紙要求,檢查主機與網絡器、網關設備、DDC、系統外部設備(包括電源UPS、打印設備)、通訊28、接口(包括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連接、傳輸線型號規格是否正確。通訊接口的通訊協議、數據傳輸格式、速率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5.11.2系統通訊檢查。主機及其相應設備通電后,啟動程序檢查主機與本系統其他設備通訊是否正常,確認系統內設備無故障。5.11.3系統監控性能的測試:在主機側按監控點表和調試大綱的要求,對本系統的DO、DI、AO、AI進行抽樣測試。 系統有熱備份系統,則應確認其中一機處于人為故障狀態下,確認其備份系統運行正常并檢查運行參數不變,確認現場運行參數不丟失。 在主機側對上述單機設備進行抽樣測試。5.11.4系統聯動功能的測試:本系統與其他子系統采取硬連接方式聯動,則按設計要求全部或分29、類對各監控點進行測試,并確認功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本系統與其他子系統采取通訊方式連接,則按系統集成的要求進行測試。重點、難點施工方案本工程線纜量大,接線端子多,在校接線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儀表校接線除設計規定可用500V兆歐表檢測絕緣外,其余一律不得用兆歐表,應用專用的測量儀器(常規的采用萬用表);DDC箱及輔控箱內布線應用絕緣尼龍扎帶捆扎,切忌用金屬代用,以防線亂而產生電容效應,導致誤信號;弱電接地保護與弱電接地取消靜電網絡應嚴格區別,絕不能混淆,以防強電在瞬間對地短路對弱電系統的模塊損壞;為保證導線無損傷,剝線時應注意不要損傷到導線;導線與端子排間采用焊接或壓接方式,均應牢固可靠;控制器及輔控箱內的導線不應有接頭,導線芯線應無損傷;每個接線端子的每側接線宜為1根,不得超過2根。對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兩根導線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感謝閱讀,歡迎大家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