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精品文檔設備安裝公司的籌劃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4534
2023-12-27
8頁
20KB
1、稅務籌劃精品文檔設備安裝公司的籌劃方案 設備安裝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有二:一是銷售主體工程的配套設備或設施,該業務歸屬于增值稅的納稅范圍,稅率為17%但有些設備安裝公司給客戶開具的是不能抵扣的增值稅普通發票,而不是可以抵扣進項稅款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購進固定資產不能抵扣)會影響與工商企業的交易;二是從事相關工程的安裝服務,該業務要按營業稅之建筑業項目納稅,稅率是3%。并且,這兩種經營業務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處理不當,就必須依據稅法按照高稅率納稅。 在承攬業務方面,設備安裝公司還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在總承包工程中(有資質的總承包商承接),取得一些分包工程。限于稅法對分包工程和轉包工程的區別對待(2、轉包業務不允許扣除,要重復納稅),在承接此類業務時若處理不當,也會增加由總承包商轉嫁的稅收成本,或向外轉手的重復納稅成本。 除了增值稅和營業稅之外,設備安裝公司涉及的主要稅種還有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面我們就其主要經營業務及其主要稅種,來談一下節稅思路和方法。 一、如何解決混合銷售問題 混合銷售是給設備安裝公司帶來高稅負的主要原因,解決了混合銷售問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納稅成本。但任何納稅問題的解決,都要在稅收政策這個框架內進行,所以,要解決設備安裝公司的混合銷售問題,必須吃透現行稅收政策。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規定: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廈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3、為。除本細則第六條的規定外,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應當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增值稅應稅勞務,不繳納增值稅。 非增值稅應稅勞務,是指屬于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征收范圍的勞務。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納稅人的下列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貨物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并根據其銷售貨物的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不繳納增值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貨物的銷售額: (一)銷售自產貨物并同時提4、供建筑業勞務的行為; (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比照上述規定,設備安裝公司銷售自產貨物并同時提供建筑業勞務的行為,可以分別核算設備的銷售額和安裝勞務的營業額,即分別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但如果是銷售并安裝非自產的貨物(設備),納稅界限就比較模糊了,并且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是: (1)設備安裝公司為了賺取非自產設備的差價,往往與安裝工程打包,即操作成一攬子工程,這就變成了混合銷售,依據稅法要按17%繳納增值稅; (2)購買設備和安裝服務的工商業客戶,為了取得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抵扣增值稅,也往往要求設備安裝公司把設備買價和安裝費用開在同一張增值稅發票上,這也變成了混合銷售。 針對5、現存問題,我們的節稅建議有二: (1)盡量把非自產貨物變成自產貨物。即對一些可以改造的非自產貨物(能進半成品的盡量進半成品),進一步改造或加工,變成了自產貨物。這樣,對政府、房地產公司等那些非增值稅納稅人來說(不要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客戶),就可以分別開具銷售貨物的增值稅發票和提供安裝服務的建筑業發票,從而解決混臺銷售問題。 (2)拆分公司,從事專業服務。這是針對繳納增值稅需要購進固定資產進項稅抵扣的一般納稅人的大動作,或說策略。即把一個設備安裝公司拆分為設備銷售公司和建筑安裝公司,設備銷售公司專門銷售設備,收款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安裝公司專門從事安裝服務,收款開具建筑業發票。配合一定讓6、利的商業談判,讓一般納稅人客戶接受二對一的交易模式,也可以解決設備安裝業務中的混合銷售問題。 二、如何減輕轉手工程稅負 由于受公司資質和安裝能力等限制,設備安裝公司涉及的轉手工程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總承包商轉給設備安裝公司;二是設備安裝公司轉給其他單位。在這個轉手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增加稅負;或者說,享受不到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納稅人將建筑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 稅法明確了納稅人將建7、筑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并將扣除適用范圍由原規定的工程分包或者轉包調整為建筑工程分包,對轉包業務不再允許扣除;同時根據建筑行業有關嚴禁個人承攬分包工程業務等規定,對分包給個人的工程業務也不得扣除分包價款。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不舍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設備的價款。 這條細則一是把提供裝飾勞務的納稅人剔除在外,二是明確除了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外,工程所用原材料、其他物資和動力,無論是建設單位8、提供還是納稅人提供,均應并入營業額繳納營業稅。 再比照設備安裝公司的轉手現象,我們的節稅建議有三: (1)切記符合分包性質,且不要分包給個人。稅法只對分包工程(分包給個人除外)有稅收優惠,除此之外,均全額納稅。所以,設備安裝公司在轉手過程中,一定要采取符合稅法規定的分包方式,來減輕稅負。 (2)簽訂多方合同,提前明確參與方的職責,消除轉手現象。也就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稅款。例如,設備安裝公司在承接分包工程時,與甲方和總承包商簽訂三方合同,約定總承包商的承包額和自己的承包額,甲方分別打款到總承包商和設備安裝公司的賬戶,這就消除了轉手現象,減輕總承包商可能轉嫁的稅負。在以自己為主承接工程并要向外分包時9、,也可以簽訂三方合同,消除了轉手現象,減輕稅負。 (3)比較工程設備提供方式不同的利益,進行選擇。稅法明確了建設方提供設備的價款不計入工程總額納稅,那就要對建設方提供設備減少的納稅額和承建方提供設備可能賺取的中間差價進行比較分析,或對承建方提供設備增加的稅負和中間賺取的設備差價比較分析,看看哪個更合算。若設備中間不賺錢,一定要讓建設方提供,不然就吃虧了。 三、如何減輕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任何涉稅公司必須繳納的一個稅種,稅率為25%或20%。但一些不明就里的小型微利企業,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20%的優惠稅率,仍按25%的稅率申報納稅,其中不乏偷逃企業所得稅的行為。這些都是不正常的。 考慮到目前10、的相關稅收政策,并針對一些設備安裝公司規模比較小的現狀,我們的節稅建議有二: (1)爭取享受低稅率,來減輕稅負。 企業所得稅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實施細則第一百一十三條明確如下: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所稱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行業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 (一)制造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二)非制造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對于一些超過此標準的設備安裝公司,上述拆分公司的大動作11、即可化大為小,享受20%的稅收優惠。 為了進一步減輕小型微利企業的稅負,2009年12月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財稅2009133號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 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也就是說,符合財稅2009133號文件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在2010年可以按10%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規范支出行為,來減輕企業所得稅。現實中一些設備安裝公司在支付勞務費等報酬時,往往是暗箱操作,其實是吃了虧了還不知道。我們來算一算這12、個賬: 假如你支付5000元勞務費,若在公司賬面正規支出,要代扣代繳800元個人所得稅(50005000×20%)×20%個人所得稅稅率,但這5000元可以進企業所得稅稅前,獲得抵稅效益1000元(5000×20%企業所得稅稅率)或1250元(5000×25%企業所得稅稅率),這里面就有200元或450元的利益差異。 假如你支付20000元勞務費,若在公司賬面正規支出,要代扣代繳3200元個人所得稅(2000020000×20%)×20%個人所得稅稅率,但這20000元也可以進企業所得稅稅前,獲得抵稅效益4000元(20013、00×20%企業所得稅稅率)或5000元(20000×25%企業所得稅稅率),這里面就有800元或1800元的利益差異。 我們的結論是:若勞務費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20%(每次發放在20000元及其以下),在公司賬面正規支出,所扣繳的個人所得稅都小于可抵扣的企業所得稅(2010年享受10%優惠稅率的小型微利企業另算);并且,在賬面正規支出合規、合法,沒有財稅風險。 四、如何規范和減輕個人所得稅 設備安裝公司大都有偷逃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比如賬面工資卡在起征點以下,1000元以下勞務費不計稅,高管人員不拿高薪卻暗中分紅等,這也是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通病,也預示了這些企14、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的節稅建議有三: (1)充分認識偷逃個人所得稅的風險。國家在快速發展,各個領域都在規范,稅收稽查肯定會越來越嚴,積習難改,只能堆積更大的風險。一些省份的查稅風暴把一些老板都查跑了,查成了稅收難民或流浪漢,就是一個信號。所以,設備安裝公司的經營者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 (2)合理安排工資、獎金以及參與經營股東的分紅發放,選擇最佳的發放方式和數額搭配,減輕個人所得稅稅負。即做到工資盡量平均發放,工資和獎金低稅搭配發放,參與經營股東的獎金和分紅比較、選擇發放。我們對年終獎和分紅的研究成果是: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時,獎勵股東在480000元以內,發放年終獎比較臺15、適,超過480000元的部分以分紅方式發放比較合適;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0%時,獎勵股東在240000元以內,發放年終獎比較合適,超過240000元的部分則分紅合適。 (3)規范勞務費支出,防范涉稅風險。此話題上已言及,但對大額的勞務費支出,可以采取跨月分散發放的方式,把每次發放額控制在20000元之內,這既可獲得涉稅效益,又可消除稅收風險,還可規范公司內控制度,可謂一舉多得。 結語:稅務籌劃做為企業集團的一項重要戰略組成部分,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財務人員所認可并應用。在實際操作中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遠不止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內容,因此,在具體的實務操作中我們一定要培養正確的納稅意識,樹立合法稅務籌劃觀念,深入研究稅法規定,充分領會稅法精神,做到合理籌劃并納稅,以達到合理運用企業有限的資金,增加企業效益,促進企業穩定長遠的發展。因此,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管理措施,為稅收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本文由梁志飛老師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