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項目工程計劃試驗規章管理制度(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5027
2023-12-27
13頁
34.54KB
1、建筑工程試驗管理制度一、檢測工作管理制度1.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相關檢測標準、規程規范及試驗方法,遵守儀器設備操作規程。2.認真填寫試驗原始記錄,項目要填寫齊全,檢測有效數據的計算,應符合有關規定標準的精度要求,試驗記錄簽字齊全。3.檢測工作開始前和結束后,應有專人對檢測儀器性能進行檢查,并作好記錄。4.試件成型后,應注明制作日期和編號,按規定時間要求拆模,送標準養護室養護或進行同條件養護。5.檢驗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并嚴格進行施工過程的質量檢驗。6.對不合格的材料、檢驗項目及時反饋至相關部門和人員。7.出具試驗數據和結論,不受行政或經濟利益的干預,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二、質量保證制度2、1.檢測人員(1)檢測人員必須具備檢測人員的素質能力要求,并持證上崗;無證人員只能進行輔助工作,并不得在原始記錄及試驗報告上簽字。(2)難度較大的檢測項目,需由技術負責人和相關技術人員協助進行檢測。(3)檢測人員要按照檢驗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檢測工作,對檢測數據負責。(4)各試驗室應設置試驗員、樣品管理員、設備管理員、安全員、資料員等崗位。2. 儀器設備(1)儀器設備要按規定的周期進行檢定、校驗。(2)對主要的儀器設備要有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記錄、操作規程。(3)儀器設備有故障或過期未檢定校準不得投入檢測工作。(4)對大型精密設備要經培訓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5)對儀器設備要進行好維護保養,確保良好3、狀態。3.試驗室環境要求(1)檢測室應保持清潔衛生、整齊規范、方便檢測工作的進行。(2)進入檢測區域應遵守有關制度。(3)對在檢測過程中將產生油煙和有害氣體的檢測室,應安裝通風排氣儀器設備。(4)有恒溫恒濕要求的檢測室安裝空調和去濕機(加濕器)或恒溫恒濕儀。(5)相鄰區域的工作不相容時,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6)室外進行的檢測項目所需設施和環境條件,由檢測人員按相關規定及本程序有關規定進行監控記錄,對危及檢測結果和安全的環境條件應停止檢測。(7)離開檢測室應切斷水、電源(不影響使用),關好門窗。(8)消防、衛生設施配備齊全,放置于明顯易取得的位置,并不得隨意搬動。(9)各檢測室嚴格按要求進行設4、施和環境的監控記錄,發現設施和環境條件不符合要求時,及時進行調整以滿足要求。4.數據處理(1)數據讀取與記錄必須按有關標準規定方法與步驟進行。(2)數據的填寫與處理必須真實準確。(3)對數據的記錄、處理要有人認真校核;檢測結果有問題時應立即報告有關人員,并及時分析其原因,采取相應措施。(4)檢測報告必須由檢測報告授權簽字人審批簽字。三、試驗檢測安全制度1.安全管理職責(1)試驗室主任是檢測工作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本試驗室的安全管理全面負責。(2)各試驗室設兼職安全管理員一人,負責本試驗室設備、用電、消防等安全管理。(3)試驗人員遵守操作安全規程,確保人員與設備安全。2.安全管理制度(1)儀5、器、設備的安裝、操作應符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電動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并檢查確認后方可使用。(2)在進行各類試驗時,應設置有效防護,防止試件飛濺傷害人員及設備。(3)儀器設備使用中,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4)加強儀器設備檢查維修,確保其性能穩定、示值準確,嚴禁“帶病”使用。(5)有毒、易燃、易爆物品及強酸、強堿等化學品的存放、使用處理應符合國家安全規程的規定。(6)試驗檢測人員必須持有試驗檢測上崗證書,并參加安全技術培訓。(7)操作中若發現設備儀器運轉異常,或有異味、或遇停電、停水、漏油、漏水時,應立即停機,切斷電源、水源,屬故障停機時應排除故障。(8)現場取樣及試驗,6、必須采取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9)雜物應專區分類堆放,不得隨處亂放。(10)下班時,應切斷不用的儀器設備電源、水源,關好門窗。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試驗室應定期對設備、消防器材、電源線路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在檢測過程中,如果采用酒精燃燒法檢測材料含水量時,試驗點應遠離酒精桶及附近易燃物品,并處于下風口位置。在試驗過程中,嚴禁吸煙,防止因意外點燃酒精傷人或引起火災。(3)鋼筋切割時,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因火花飛濺造成火災。試驗委托管理制度 1.對照中心試驗室與工區試驗室檢測任務的劃分,以及檢測頻次的要求,為確保檢測工作的有序進行,檢測工作實行委托制,應先委托,后檢測,7、委托時檢測要求應明確。2.原材料(鋼筋、水泥、粉煤灰、外加劑、砂石骨料等)的檢驗由相應的工區物資裝備科負責委托;施工過程的成品、半成品(如混凝土、砂漿拌和物、土工等)的檢測由相應的質量安全科委托,委托檢測單見附件。3.對于經常性的例行檢測工作,如砂石含水率、混凝土配合比調整及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檢測(溫度、含氣量、坍落度等)由各試驗室自行安排。4. 可采用傳真、郵件、直接送達等方式進行委托,緊急情況下,可先電話通知,取樣時或稍后及時補上委托檢測單。五、抽樣管理制度1.按項目部下發的檢驗頻次要求進行抽樣。2.由中心試驗室根據驗標及檢測規程要求制定并下發抽樣方案;抽樣方案的內容包括:抽樣依據、檢8、測對象的特性、抽樣時間、地點和人員、抽樣比例、抽樣方法、抽樣結果。3.根據委托檢測要求,抽樣人員及時至現場按抽樣方案進行檢測抽樣。4.檢測人員根據抽樣結果,認真填寫相關記錄,并簽名確認。六、樣品管理制度1.由樣品管理員負責樣品的管理。2.樣品管理員接收樣品時,應按照標準規定會同檢測人員對樣品封樣狀態、取樣數量、規格型號等檢查驗收,并檢查委托單的填寫是否正確完整,內容是否與所選樣品相符。符合要求后,編號入庫并填寫入庫登記;不符合要求的不準入庫,同時要求送檢人員補充或重新取樣。3.樣品室的環境條件及設施應符合樣品的存放條件,如溫度、濕度、防水、防盜要求等。4.樣品室的樣品應按送樣先后順序分類存放并9、標識,防止混淆,并按規范要求做好樣品防護。5.符合檢測條件的樣品,檢測人員應及時從樣品室領取檢測,并在樣品登記臺帳上登記。6.根據標準要求需留樣品應留足夠數量樣品入庫保存。保存期為自報告發出之日起一個月(有規定要求的除外)。7.留樣樣品的處理應經室主任同意,并填寫樣品處理登記。七、原始記錄管理制度1.原始記錄是指包括抽樣與檢測時填寫的最初記錄,它是反映被檢產品質量的第一手資料,應該嚴肅認真對待。2.原始記錄應采用規定的格式紙或表格,用鋼筆或黑色簽字筆填寫,原始記錄不得隨意涂改或刪除,確需更改的地方采用“杠改”法。3.填寫原始記錄應做到字跡工整,所列欄目填寫齊整,檢測中沒有的項目在相應的空欄目內10、打一橫線或加以說明。4.原始記錄上必須有檢測、記錄與校核人員的簽字。檢驗人員在提出檢測報告的同時,應將原始記錄一同上交審核,原始記錄審核正確無誤后,由資料員或相關負責人統一編號、集中保管。5.原始記錄原則上不允許復制,因工作需要查看原始記錄時,須經室主任同意。八、檢測報告管理制度1.檢測報告是判定有關材料質量、工程質量的主要憑據,檢測員必須遵照操作規程檢驗,并嚴格履行審核手續。2.檢測人員要按照規定格式、文字、認真填寫,要做到字跡清晰、數據準確、內容真實。不得擅自取舍,如有無需填寫的欄目,應在空欄內打一橫線或加以上說明。3. 檢測人員在完成檢測任務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交給有關人員,確認無誤后11、立即打印出檢測報告交報告簽字人審批。如發現數據有問題必須立即分析原因,必要時應進行復檢。4. 檢測報告發出時,應登記并由對方簽字。九、事故分析報告制度1.事故包括儀器設備事故,人身安全事故,試驗樣品丟失或損壞事故等。2.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搶救傷亡人員。3.所發生一切事故,都必須如實填寫事故分析報告,報告事故發生原因、經過、損失的大小及提出補救措施和處理意見。4.一切事故都由試驗室負責人主持,召開事故分析會,對事故的直接負責人做出處理,對事故做善后處理并制定相應的辦法,以防止類似的事故發生。十、儀器設備檢定校準制度1.儀器設備、計量器具均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定期檢定12、,凡沒有檢定合格證或超過檢定有效期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一律不準使用。2.試驗室對儀器設備、計量器具編制周期檢定計劃表,并負責組織定期檢定工作。對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檢定合格證應隨同儀器設備、計量器具一起妥善保管。3.新購置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應先進行檢定,并取得合格證后方可使用。4.檢定周期有效期內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失準時,經調整或修理后,應重新進行檢定。5.自制或非標準設備,沒有國家或部門的檢定標準、規定時,試驗室必須按有關規定編制校準方法,報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備案,并按校準方法定期校準。 十一、儀器設備管理制度1.儀器設備由設備管理員管理,主要儀器設備要建立儀器設備13、檔案。2.儀器設備必須經檢定或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3.檢驗設備、計量儀表使用時要做到用前檢查,用后清潔干凈。4.檢測人員必須自覺愛護儀器設備,經常保持儀器設備整潔、潤滑、安全正確使用。5.檢測人員要遵守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要做到管好、用好、會保養、會使用、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故障。6.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應專人管、專人用,非檢測人員不得獨立操作。十二、檔案管理制度1.技術檔案的管理由資料員負責。2.試驗室檔案管理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相關國家與行業檢測技術標準、有關的產品技術標準、操作規程、校準方法等,保存期限至文件作廢。(2)試驗儀器設備檔案,包括出廠使用說明書、出廠合格證、出廠檢定證書,周14、期檢定校準證書、校準記錄,使用記錄、維護保養記錄、驗收、維修、封存記錄等。保存期限至儀器設備報廢。 (3)儀器設備登記表、檢定校準計劃及完成表、試驗委托單、樣品入庫、發放、處理登記,檢測報告發放登記、試驗臺帳、試驗報表及總結、用戶反饋意見及處理結果的保存期限至竣工移交。(4)試驗原始記錄、試驗報告、產品出廠質量證明書、出廠合格證,材料報檢單的保存期限至竣工移交。(5)人員技術檔案,包括人員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歷、培訓、考試、職務及專業技術職稱等有關材料;隨人員調動而移交。(6)管理體系相關記錄,包括內審、外審資料、管理評審報告等,保管到一個復評審周期(3年。3.資料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注15、意各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并遵守保密規定。4.為了確保檔案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應嚴格檔案借閱手續,試驗室相關人員工作變動時,必須及時辦理移交手續。 十三、技術資料管理制度1.資料員負責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2.各種技術資料應放在鐵皮柜內,分類保管、標識,存取方便并應保持整潔衛生、防蟲、防腐。3.檢測人員需借閱技術資料,應辦理借閱手續。經試驗室主任同意方可查閱。4.資料員應對檢測原始記錄,檢測報告及用戶提供的檢測產品技術文件、圖紙保密,未經試驗室主任同意,與檢測無關的人員不得查閱、查看實物。5.資料員要掌握新標準、規范、規程的更新情況,適時收集補充新的規范及標準,保證使用有效版本。6.過期作廢的技術資料文件要加蓋“作廢文件”章或標注“作廢”,避免使用作廢的標準。7.超過保存期限的資料應分開分類登記,經主任同意后銷毀。十四、衛生管理及“三廢”處理制度1.試驗室是進行檢測,檢定工作的場所,必須保持清潔整齊、安靜。2.試驗室內禁止隨地吐痰,亂扔臟物,禁止將與檢測無關的物品帶入室內。3.建立衛生值日制度,各房間清潔衛生落實到人,定期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疏通排水溝。4.化學室廢液按酸、堿液分別存放于廢液桶中;砼試拌室的污水通過沉淀池,及時清理。5.有毒液應單獨存放,不得多種毒液混合存放。6.廢渣應存放于指定地點,定期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