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配套服務用房工程生態保護和恢復及喬木保護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5454
2023-12-28
9頁
564.04KB
1、目 錄一、綠色建筑標準要求0二、項目分析0三、水土保持方案1四、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3五、公園修復措施4六、喬木保護方案5七、場地綠化分析67.1 施工期67.2 運營期7一、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根據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50/T-066-2014 中“4.2.12 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采取生態恢復措施,充分利用表層土,對建設項目進行了土石方平衡。”的規定。本項目對場地內原有樹木、水系和表土進行有效的保留、利用,并制定相應的保護和利用方案。二、項目分析 項目用地原位于xx會展城國際博覽中心片區,土地開發使用權是通過政府“土地招拍掛程序”而2、取得的,無生產性企業在此分布,因此不存在工業“三廢場”導致場地環境土壤污染的可能性。擬建地塊呈原始地貌為構造剝蝕淺丘地貌,由于受國博中心及國博大道、國博城等的建設影響,人工改造強烈,人類活動頻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壞,地面經人工改造成草坪綠化帶,地形平緩,地勢總體東高西低,地形坡角510,地面高程307.00339.60m,相對高差約32.6m。場地位于城區,原始地貌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現已被整平,地表覆蓋條件較好,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和地下管網滲漏補給,根據沿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沿線地下水可劃分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場地地下水總體較貧乏。三、水土保持方案 根據3、工程和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遵循以下的原則進行布置: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設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 (2)注重臨時防護、優化土石方的綜合利用及合理調配,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對原地貌、植被的破壞; (3)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最大限度的和周邊景觀等環境要素保持一致。為減輕施工期水土流失及不利影響,本評價提出以下措施和要求:A、項目防治區預防監督、管理措施 根據工程施工特點和水土流失影響分析,在施工過程中應切實加強預防監督、管理措施,盡量減免施工過程中因人為擾動而新增的水土流失。 建立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的管理機構,強化領導及工作人員的水保意識,實行水土保持施工監理和檔案管理制度。4、 按水土保持和主體工程有關要求,制定完善的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并盡量縮短施工周期,減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時間,若在雨天施工,可選用彩條布或化纖網對裸露地表和邊坡進行鋪蓋,以防止開挖裸露地表等被雨水沖刷;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過程中應邊開挖、邊回填、邊碾壓、邊采取護坡防護措施,同時做好坡面、坡腳排水,施工一段、保護一段。 施工中嚴格控制施工范圍,確保水土不外流。在圍墻施工、拆除時,將施工影響范圍控制到道路中心線內,減少施工對場地外圍環境的破壞。 嚴格控制材料的運輸流失。材料裝載時,不要裝載過滿,運輸途中控制車速,并加蓋,盡量減少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的流失。在項目區出口處設置車輛沖洗站。所有易造5、成水土流失的散裝建筑材料均存放在有良好遮蓋的臨時建筑內封閉保存。B、新增臨時防治措施 臨時工程措施根據項目區地形地貌,同時結合建筑物建設布局,設置臨時堆料場、臨時辦公生活用地、臨時堆土場等臨時占地。本工程在主體工程設計中已設計了較為完善的排水設施,并能滿足場地排水需要,但這部分排水設施大多在主體工程建成后才能完成。因此在場地平整過程應加強對建設過程中的場地排水,為防止地表徑流對裸露地表的沖刷。本方案在場地的周邊,建筑周圍分別設置臨時排水溝。在施工過程中隨著場地地貌不斷發生變化應適時調整和增加排水溝渠。在排水溝排出施工場地之前,以及沿途平緩處、轉角處設置沉沙池,進一步沉淀,減少水土流失量。每506、-100m 左右布設一個臨時沉沙池。為進一步消除棄渣外運過程中沿途灑漏、揚塵給周邊環境造成水土流失等危害,在地塊入口處各布設1 個簡易沖洗場,對每輛運輸車輛進行沖洗。主體工程已設計的排水設施在不影響主體工程建設的情況下應盡早實施,發揮其水土保持功能,并減少臨時設施重復投入的費用。 臨時堆土攔擋、覆蓋措施臨時堆土場堆高按3.0m 控制,堆放坡比1:1.5;場地邊緣采用填土編織袋進行防護攔擋。 場地清理在施工結束后拆除臨時設施,進行場地清理,土地整治、清除場地中的建筑垃圾,恢復原有植被或種植林草綠化,并將建筑垃圾在綠化用地深埋處理,再覆土綠化。四、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為了維持地區生態平衡,促進7、整個地區生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項目已對景觀綠化生態建設進行了方案設計,評價僅根據生態建設方案作如下補充及建議: (1)居住、商業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宜分步實施,未完成設計前避免大范圍的平場,減小同時破壞地表面積,同時應盡量保護原有植被。 (2)認真執行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規劃,優先建設完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3)抓好開發建設期的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管理,避免整個項目的開發陷入無序狀態,盡快恢復植被,真正做到開發一片,治理一片,恢復一片,盡量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不利生態影響。 (4)應采取優先措施進行樹木有計劃的區內移栽,一方面減少了投資,更重要的是保留原有土8、生物種,可以保持生物的多樣性。 (5)重視集中綠地的土壤質地,實施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盡可能利用區域熟土和有機肥料,使之適宜于小區植被的生長、恢復。 (6)在選擇綠地植物時,應充分考慮對城市生態環境適宜性較強的植物種類,盡可能選擇地方樹種,考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比如一些人工種植的行道樹、觀賞花木和用于保護、觀賞的集中綠地等。這些物種要么是適宜能力極強的寬生態物種,要么是人工栽種、受到人類重點保護的物種。栽種的植物種類應多樣化,主要是提高整個園區植被的抗蟲害能力,以增加生態系統的抗風險性。慎重引進非本地物種,防治外來物種的入侵。 (7)加強項目內水污染治理和監控力度,并對其產業發展加強控制,以適9、應北部新區功能區的要求。 (8)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監理,作好項目的水土保持及施工期環保污染防治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揚塵等,落實水土保持及環保污染的防治措施。綜上所述,擬建項目建成后,通過適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小區景觀綠化和生態功能的建設和完善,將會使項目的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軌道,真正成為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園林小區。項目建成后區域的城市生態環境將會得到較大改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呈正影響。五、公園修復措施在設計上擬建xx會展公園(配套服務用房)公共空間的打造,強調了公園與外環境景觀的融合。按不同主題功能,設計有休閑綠地,以滿足不同年齡群體的休閑、交往、健身、玩耍等。沿公園四周10、設有多處休閑、納涼的綠化空間,并根據不同的分區,設有步行系統。景觀上以公園為中心,形成休閑游樂區,通過不同的植物群落來打造綠地景觀,從根本上改善項目所在地的景觀效果。公園四周將打造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公園綠地,該項目由重慶建工工業有限公司承建,屬于本項目景觀綠化的范疇。今后公園將在二層設置車庫,使公園景觀緊密結合。六、喬木保護方案對場地內胸徑在15cm40cm 的中齡期以上的喬木進行移栽,并保證存活率,后期在景觀設計中,對移栽喬木進行種植和景觀造型。七、場地綠化分析7.1 施工期土石方施工對場地原有植物進行移栽,最終對場地進行平整。施工期間輔助材料及施工機械的堆放,施工臨時設施的搭建,施工運輸車輛的進出,均會對景觀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為減輕施工期對景觀環境的影響,施工區域應統一規劃,合理設置各種輔助材料、施工機械、棄土的堆放場地;施工車輛進出時間應合理規劃,派專人管理,做到進出有序,不影響城市交通;放置盆栽植物進行環境美化,使整個施工場地輔助材料堆放井然有序,施工人員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施工圍擋色調統一,充分體現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通過以上措施的采取,施工期對景觀環境的影響將減輕。7.2 運營期 項目建成后需對場區進行綠化被栽種,小區內綠化植物以本地植物為主,主要有喬木、灌木及草坪,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方式,并結合植物多樣性能增加綠化效果。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5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