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臺、地系梁技術交底(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5556
2023-12-28
6頁
36.04KB
1、技術交底記錄 編號FHECJLJSCJD09017 工程名稱交底日期2009-12-30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名稱承臺、地系梁技術交底交底提要樁檢、開挖、測量、開挖、破樁、支模、鋼筋加工、砼澆筑交底內容: 一、施工方法 1、樁檢樁基檢測完成,合格后,進行承臺及地系梁的基坑開挖。2、基坑開挖灌注樁施工完成后,采用機械加人工方式開挖基坑,當機械開挖至基坑1020cm后,用人工開挖至設計基底,開挖放坡1:0.5,基坑長度方向要比承臺設計長寬方向各加1m,其中40cm設排水溝,另60cm為支撐模板的作業空間,嚴禁超挖回填,另用潛水泵將基底水排出基坑以外 ,墩臺的樁基施工完成后,并且同期養護的樁基砼試壓塊達到2、設計強度的75%以上,即可開挖承臺或地系梁基坑。承臺基坑采用挖掘機開挖,若坑壁松散易坍塌應用適當的鋼管或木排架支護,若坑內有水應用大功率水泵連續抽水保持坑內無明顯積水。對有水基底面,應預留四周開挖排水溝與匯水井的位置,每邊放寬0.81.2m。在基坑頂面四周適當距離設截水溝,以避免地表水沿邊坡流入基坑,沖塌坑壁或浸泡基底。并根據地質情況,設置木樁或鋼管樁等臨時支護措施,防止邊坡坍塌。 3、鑿除樁頭破樁頭前,應在樁體側面用紅油漆標注高程線,以防樁頭被多鑿,造成樁頂伸入承臺內高度不夠。破除樁頭時應用采用空壓機結合人工鑿除,上部采用空壓機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進行鑿除。鑿處時應從樁基外側往里3、側依次鑿處,鑿除過程中保證不擾動設計樁頂以下的樁身砼。嚴禁用挖掘機或鏟車將樁頭強行拉斷,以免破壞主筋。將伸入承臺的樁身鋼筋清理整修成設計形狀。4.鋼筋綁扎 (1)接到檢測單位的樁基檢測報告后,根據樁基檢測報告的結果,合格后,承臺或地系梁基坑開挖至設計基底高程經監理檢驗合格后,立即澆筑基礎墊層砼。測量承臺或地系梁位置,用墨線談出承臺或地系梁模板線,鋼筋綁扎應在墊層砼達到設計強度75%后進行,在墊層面上彈出鋼筋的外圍輪廓線,并用油漆標出每根鋼筋的平面位置。承臺或地下梁鋼筋集中加工,現場進行綁扎,在承臺底、鋪設12號鋼筋焊接成的鋼筋網,底層承臺鋼筋網片與樁身鋼筋焊接牢固,焊接(螺紋28、25)采用雙4、面搭接焊,鋼筋焊接接頭長度為32cm;其中12鋼筋環抱承臺鋼筋骨架。在地系梁由20和10鋼筋綁扎成鋼筋骨架,其中20鋼筋深入樁基,與樁基鋼筋焊接。焊縫飽滿,無掉渣、起皮現象。(2)樁基鋼筋應伸入承臺內和承臺鋼筋一起綁扎,澆筑到承臺頂部。澆筑混凝土前,應預埋墩身鋼筋,方可澆筑加臺混凝土。 (3)根據泉口駱特大橋空心墩墩身鋼筋布置圖,將28和20專用鋼筋在承臺內鋼筋接通,深入承臺120cm,并保證尺寸準確。其中對地系梁中預留出的樁基鋼筋長度滿足一定長度,不少于15cm,保證與后道墩柱鋼筋相焊接。 (4)綁扎好鋼筋后,檢驗無誤后報監理工程師檢驗簽認。檢測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 5.模板及支架 鋼筋檢驗5、合格后,開始支模。承臺模板采用大塊定型組合鋼模,吊機配合安裝。模板立設在鋼筋骨架綁扎完畢后進行,并保證承臺和地系梁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繃線法調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模板與模板之間用18mm的螺栓雙螺帽上緊,模板外側采用三道20a型工字鋼將四周抱緊,以保證模板不發生變形,采用工字鋼可不設拉筋,在工地采用拼裝成整塊大模板吊裝立模,即可加快支模,也節約拉筋鋼材。組合模板主要尺寸為12002500、10001500,面板厚度6mm,背面縱橫肋間距為300500 的10號槽鋼,模板對接處法蘭采用10號角鋼,螺孔間距為25mm。地系梁采用定制模板, 模板安裝后,檢驗無誤后報監理工程師檢驗簽認。 隔離劑6、采用新機油,不得使用廢機油。 6.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動計量,罐車運輸,吊車配合料斗澆注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搗器振搗。(1)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不宜超過30。應避免模板和新澆混凝土受陽光直射以及附近的局部氣溫不超過40。以盡可能安排在晚上澆筑而避開炎熱的白天,也不易在早上澆筑以免氣溫升到最高時加劇混凝土內部溫升。宜將混凝土原材料進行遮蓋,避免日光暴曬,并用冷卻水攪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卻骨料、拌制時加冰霄等方法降低入倉溫度,或在混凝土內埋設冷卻水管。 (2)當晝夜平均氣溫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 (3)混凝土分層澆筑,7、分層厚度控制在3045cm。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時嚴禁碰撞鋼筋和模型。振動器的振動深度一般不超過棒長度2/33/4倍,振動時要快插慢拔,不斷上下移動振動棒,以便搗實均勻,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振動棒插入下層混凝土中510cm,移動間距不超過40cm,與模板保持510cm距離,對每一個振動部位,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出現平坦泛漿。 7.基坑回填 承臺砼達到設計強度70后方可進行基坑回填,基坑四周同步進行;回填土分層回填,每層厚度1020c。 8.養生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并且初凝后,予以灑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準,養生期應符合規范要求。在混凝土表面8、蓋上保持濕潤的塑料薄膜等能延續保持濕潤的材料,養護用水及材料不能使混凝土產生不良外觀質量影響。 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噴淋灑水等措施進行保濕、潮濕養護,保證模板接縫處不致失水干燥。為了保證順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澆筑2448h后略微松開模板,并繼續澆水養護至拆模后再繼續保濕至規定齡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蓋物或拆模后,應對混凝土采用蓄水、澆水或覆蓋灑水等措施進行潮濕養護,也可在混凝土表面處于潮濕狀態時,迅速采用麻布、草簾等材料將暴露面混凝土覆蓋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將麻布、草簾等保濕材料包覆。包覆期間,包覆物應完好無損,彼此搭接完整,內表面應具有凝結水珠。有條件地段應盡量延長9、混凝土的包覆保濕養護時間。 冬季承臺或地系梁施工后,應用保溫材料包裹和覆蓋,必要時在基坑內搭棚生火養護。 二、環、水保要求 (一)技術保證措施 1.對于承臺或地系梁施工中的棄土、棄渣按要求在規定的棄土場集中運棄,嚴禁在施工場地堆放2.對使用的運輸車輛等附屬機械將安裝消聲器并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應減速慢行,不鳴喇叭。 3.在施工場地附近,離居民區較近時修建臨時隔音屏障,減少噪音傳播,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不得使用噪音大的機械。 4.施工中報廢的材料或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運出現場并進行掩埋等處理。對于施工中廢棄的零碎配件,邊角料、水泥袋、包10、裝箱等及時收集清理并搞好現場衛生,以保護自然環境與景觀不受破壞。 5.盡量不使用難于降解的材料作為包裝物品,施工中用于養護的塑料薄膜在用完后不得隨意棄掉,應及時回收,統一處理。 6.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采取焚燒或其它措施處理后運至指定地點進行掩埋,防止對動、植物及水土環境造成損害。 7.鉆機燃料使用必須制定合理計劃,現場禁止堆放備用燃料;必須預留備用燃料時,需設燃料蓬,作好隨時檢查,確保燃油不泄露,污染環境。 8.棄土場棄土前,取其表層0.5m厚熟土作為棄土后回填用覆土。 9.加強施工道路的灑水,防止飛塵污染環境。 (二)水保措施 1.在施工中嚴格執行國家的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11、實施條例及地方法規、要求,貫徹執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 2.施工時對原有河道進行有效保護,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按有關要求進行處理,不得直接排放。 3.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廢水,采取過濾、沉淀或其它方法處理后方可排放,以此避免污染河道和周圍環境。 4.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得超標排放。 5.生活污水采取二級生化或糞池等措施進行凈化處理,經檢查符合標準后再排放。(三)其它措施 1.對于在承臺或地系梁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特殊、重大環境情況,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并上報有關部門,在沒有相關處理措施前,應首先遵照“緊急預案”相12、關規定處理。 2.對于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寶貴的經驗,工區指定專門的人員做好資料的記錄,在實際操作中對于好的一些方法、措施備案,作為今后學習、改進的資料。 三、安全控制及文明施工 (一)控制措施 1.在施工場地和基坑四周設圍欄及警示標志,夜間施工作業應有照明措施、警示牌(燈)和圍欄等,并派專人看守。并設紅燈警示,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場地。 2.參加施工的全體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及安全帽, 3.施工現場用電,無特殊因素制約的一律采取高架方式;電線一律按照規定采用施工用線;電線接頭盡量少,接頭必須作好處理確保不漏電,并且必須作好防水措施;閘刀盒必須配有盒蓋,配備漏電保護裝置,并有明顯的13、危險標志。 4.施工現場必須設有一名安全檢查員,與青安崗人員配合,要求作好現場安全記錄,對于現場安全檢查要求天天有,日日報,對于夜間、雨期施工,要加大巡回檢查力度,排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 5.特種作業人員和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及駕駛員,必須持有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人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給無操作證的人員操作。 6.施工場地平整到位,防排水措施到位,杜絕夏季洪澇隱患。 7.施工中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和管理,特別是夏季防暑勞保用品齊備。 8.選好班組長、安全員,執行“三工、三檢”和“周一”安全互檢,集思廣益,發現問題,找出隱患,杜絕“三違”,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14、二)文明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1.對樁基承臺基坑開挖的棄土在規定的棄土場集中運棄,嚴禁在施工場地堆放。 2.對使用的運輸車輛等附屬機械將安裝消聲器并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應減速慢行,不鳴喇叭。 3.離居民區較近時,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不得使用噪音大的機械。 4.施工中報廢的材料或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運出現場并進行掩埋等處理。對于施工中廢棄的零碎配件,邊角料、水泥袋、包裝箱等及時收集清理并搞好現場衛生,以保護自然環境與景觀不受破壞。 5.盡量不使用難于降解的材料作為包裝物品,施工中用于養護的塑料薄膜在用完后不得隨意棄掉,應及時回收,統一處理 15、6.不得在耕地上設置取土場。 7.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采取焚燒或其它措施處理后運至指定地點進行掩埋,防止對動、植物及水土環境造成損害。 8.機械燃料使用必須制定合理計劃,現場禁止堆放備用燃料;必須預留備用燃料時需設燃料蓬,作好隨時檢查,確保燃油不泄露,污染環境。 9.棄土場棄土前,取其表層0.5m厚熟土作為棄土后回填用覆土。 四、質量控制 1)過程控制 混凝土澆筑原則為:由低到高,由四周向中間,分期分批灌注。 承臺混凝土采用吊車調運,分散到各個部位,澆筑時間嚴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規范,分層澆筑,每層澆筑時間必須小于該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混凝土沿橫橋向從一端向另端逐層澆筑、逐層振搗,分16、層厚度不大于0.3m。混凝土澆筑期間,專人檢查預埋鋼筋和其它預埋件的穩固情況,對松動、變形、移位等情況及時將其復位并固定好。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頂部混凝土初凝前,對其進行二次振搗,并壓實抹平。承臺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表面澆水覆蓋養生。 混凝土澆注前作好各種材料的化驗及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攪拌時嚴格按配合比投料,同時保證混凝土的攪拌時間。 混凝土運輸時盡量減少時間,防止泌水、離析,混凝土運輸時間不超過45min。混凝土拌合物運至澆注地點時,應檢查和易性、坍落度等情況,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第二次拌和,但不能加水,二次拌和仍不滿足時不得使用。 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 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交底單位與接收的單位各保存一份。2、 當做分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時,應填寫“分項工程名稱”欄,其他技術交底可不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