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井點降水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5669
2023-12-28
17頁
269.04KB
1、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 井點降水施工方案 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施工項目部 目 錄1、編制說明11.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施工準備33.1技術準備33.2人員組織33.3機具及材料準備43.4 施工場地準備 54、工藝流程54.1流程54.2、井點施工方法54.3、井點降水技術措施75、質量控制85.1質量標準85.2、質量保證措施86、安全控制96.1、安全保證體系96.2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措施107、環保措施118、附件1:井點降水計算書138.1計算依據138.2技術參數138.3計算書131、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建筑與市2、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基坑降水手冊姚天強編著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 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施工圖紙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巖土勘查報告1.2適應范圍本施工方案適應于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基坑降水施工。2、工程概況xx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位于常州市溧陽科技園,海淀路南側,知春路北側,進站道路由西側的規劃環園西路引接。變電站為一棟生產綜合樓, 布置于站址中間,消防水池、 消防3、泵房等構筑物布置于綜合樓周邊,以綜合樓為中心,四周環行道路,大門入口位于站址東北角。生產綜合樓為三層建筑,帶半地下室。半地下室為電纜層、主變油坑,一層布置變壓器室、主變散熱器、110kVGIS室、10kV開關室等,二層設置10kV電容器室、二次設備室。三層布置變電運維班用房。生產綜合樓建筑面積3658。站址區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設計特征周期為 0.45s,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生產綜合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生產綜合樓、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采用人工地基;道路、圍墻為復合地基。生產綜合樓采用樁承臺基礎。擬建消防水池、泵房尺寸45.9米7米,池深3.20米左右。本工程地基4、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擬建場地地貌上為長江下游沖積平原,現為農田,地形較平坦。根據土體成因、時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的差異,將勘察深度26.45米以淺的土體劃分為8個工程地質(亞)層,各土層地質特征描述如下:層素填土:灰灰黃色,主要松散狀粉質粘土組成,含植物根莖,全區分布。底板埋深0.41.1米,厚0.41.1米。-1層粉質粘土:灰黃色,流軟塑,稍有光澤,韌性、干強度中,搖震反應無,局部缺失。底板埋深1.42.3米,厚0.81.5米。-2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夾粉土:灰色,軟流塑,夾稍密狀粉土,韌性、干強度低,搖震反應慢,全區分布。底板埋深9.016.0米,厚7.25、14.3米。層粉土夾粉質粘土:灰色,很濕,中密,含云母,局部夾軟塑狀粉質粘土,無光澤,韌性、干強度低,局部分布。底板埋深14.817.8米,厚4.36.9米。層粉質粘土:灰黃色,可硬塑,稍有光澤,韌性、干強度中等,搖震反應無,局部分布。底板埋深17.019.5米,厚1.54.4米。層粉質粘土:灰色,可塑,稍有光澤,韌性、干強度中,搖震反應無,全區分布。底板埋深18.221.7米,厚0.45.2米。層粉質粘土:灰黃色,可硬塑,稍有光澤,韌性、干強度高,搖震反應無,全區分布。底板埋深23.025.5米,厚4.05.5米。層中粗砂:灰黃色,密實,主要成分為長石、石英,次為云母,無分選性,顆粒級配不良6、,未見底,層厚大于1.5米。本場地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水,即賦存在層中的孔隙潛水和層土中的承壓水,勘察期間測得孔隙潛水初見水位埋深在0.100.70米,標高在1.71.8米;測得穩定水位埋深在0.200.80米,標高在1.641.82米。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和地表逕流補給,以蒸發和越流滲透的形式排泄。根據區域資料,本場地孔隙潛水水位年變幅在1.0米左右。承壓水水位埋深在20.0米,標高在-18.0米左右,根據區域資料承壓水水位埋深變幅小于1.0米。本工程基礎平面基底長度約為45.9m,寬度約為27m。基礎開挖深度為3.2m,井點降水可以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漿,而且在開挖基坑時,可防止流砂現象發生,滲7、流向下改善土的性質,使基底土質更加密實,結合本工程基礎施工主要在豐水期期間,周期較長的特點,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法,沿建筑物環狀布置進行人工降水。同時基坑設集水坑配合潛水泵排除明水的方法。3、施工準備3.1技術準備由項目總工組織項目部技術、生產人員熟悉圖紙,認真掌握施工圖紙的內容、要求和特點,同時針對有關施工技術和圖紙存在的疑點做好記錄,通過圖紙會審對圖紙存在的問題與設計、建設、監理共同協商解決,取得一致意見后辦理圖紙會審記錄,作為施工圖的變更依據和施工操作依據。 在組織施工前依據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要充實,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全體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都要參加交底并簽名,形成書面交底記8、錄。施工技術交底要求:技術交底應在項目開工前進行,所有參加作業人員必須參加交底。施工交底應著重交待本工程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對重要結構或重要部位,工序應詳細介紹,必要時要以表格及附圖說明。尤其必須詳細對降水井點布置及井深度進行交底,施工交底中應詳細交待安全注意事項,及違章施工的處罰規定。施工交底結束后應立即整理成文,并及時送交有關部門審閱簽證。3.2人員組織3.2.1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施工過程中,因處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組在交叉作業中,故應加強安全監控力度,現場設定若干名安全監控員。水平和垂直材料運輸必須設置臨時警戒區域,用紅白欄桿將施工區域圍住。謹防非施工人員進入。同時成立以項目經理為9、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以加強現場安全防護工作,本小組機構組成、人員編制及責任分工如下時國忠(項目經理)組長,負責協調指揮工作;施佰飛(現場負責)組員,負責現場具體施工;單圣銀(技術總工)組員,負責現場施工指揮,技術交底;黃鎖頭(安全員)組員,負責現場安全檢查工作;3.2.2所需勞動力安排工程責任人全面負責組織施工人員、安排設備、施工質量、進度、安全生產等工作,并做好與其它協作單位的協調聯絡工作,確保工程安全、質量、進度。(1)安裝初期施工人員8人,其中配電工、機修各1人。(2)設備正常出水后設值班人員2人,機修1人。(3)工程結束時施工人員6人。 3.3機具及材料準備3.3.1、材料計劃主要材料用10、量表序號項目型號數量備注1濾管48mm,壁厚3.0mm無縫鋼管或鍍鋅管250m管壁上鉆15mm的小圓孔,孔距為25mm2濾網3-10孔/cm1503井點管48mm,壁厚3.0mm無縫鋼管或鍍鋅管1100m4連接管透明管或膠皮管Xx550m與井點管和總管連接5集水總管內徑100127mm300m6粗砂與豆石5T3.3.2、設備計劃主要設備用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鉆機設備(回轉/沖擊鉆機)臺12輕型射流泵JSJ60臺183離心水泵3BL-9臺184電動機JO2-42-2臺185沖孔管套46潛水泵QY-3.5臺83.4 施工場地準備 施工場地回填,并夯實,基本保持平整,地表無積水。施工11、用水、電已預先引接到位,材料運輸道路通暢。施工用料已落實,并運至現場。3.5 施工進度計劃根據設備能力及相關協作單位施工,井點管沖孔工期為4天,安裝調試工期為1天(因不可抗拒因素除外)。4、工藝流程4.1流程設置泵房、安裝進排水總管水沖法或鉆孔法成井安裝噴射井點管、填濾料接通進水、排水總管,并與高壓水泵或空氣壓縮機接通將各井點管的外管管口與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環水箱啟動高壓水泵或空氣壓縮機抽取地下水用離心泵排除循環水箱中多余的水測量觀測井中地下水位。4.2、井點施工方法施工:1井點管理 井點運行后要求連續工作,應準備雙電源以保證連續抽水。在試抽水后若發現漏氣應及時修補,同時對于機械式真空泵,須12、定時加油,因而每班需配備一個工人專司加油和常規的保養,一般真空度應不低于55.366.7kPa。2確保沖孔質量,即沖孔要求直徑不小于300冊,而且孔洞垂直,深度大于井點管長度500左右,在沖孔時,要稍慢沖孔,快沖槍,放井點管于中央,隨即在四周對稱均勻灌砂,砂采用均勻的粗砂,平均粒徑為0.63mm,平均每孔在600700kg以形成良好的濾層。3控制每臺輕型井點管數,即一臺真空泵配備井點管不超過45根,以保證真空泵抽吸能力。為了確保開挖的效果,必須把基坑內的雨水及表面水排出,在基坑四周挖300mm300mm一條明溝并在基坑的一端設一個800mm深1.4m集水井,用無砂混凝土任井壁,使基坑內的雨水,13、表面水流入排水溝再由排水溝引向集水井,然后用一臺潛水泵把集水井內水抽出,排到工地的排水溝。施工方法:1、基坑面積較大時,采用環形布置;基坑寬度小于10m時,采用單排線型布置;大于10m時作雙排布置。噴射井管間距一般為2-3.5m;采用環形布置,進出口(道路)處的井點間距為5-7m。沖孔直徑為400-600nmm,深度比濾管底深lm以上。2、安裝前應對噴射井點管逐根沖洗,檢查完好始可使用。井點管埋設宜用套管沖槍 (或鉆機)成孔,加水及壓縮空氣排泥,當套管內含泥量經測定小于5%時,才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將套管拔起。3、下井管時水泵應先開始運轉,以便每下好一根井管,立即與總管接通(不接回水管)后及時14、進行單根試抽排泥,并測定真空度,待井管出水變清后為止,地面測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全部井點管沉設完畢,再接通回水總管,全面試抽,然后讓工作水循環進行正式工作。4、使用時開泵壓力要小些(小于0.3MPa),以后再逐漸正常。抽水時如發現井管周圍有泛砂冒水現象,應立即關閉井點管進行檢修。工作水應保持清潔,試抽2d后應更換清水,以減輕工作水對噴嘴及水泵葉輪等的磨損,一般經7d左右即可穩定,開始挖土。監測措施:在重要的工程中,或者降水工地周圍有較重要的需要保護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線時,還需布置進行井點監測。1流量觀測。流量觀測很重要,一般可以用流量表或堰箱。若發現流量過大而水位降低緩慢甚至降不下去15、時,可考慮用流量較大的離心水泵,若是流量較小而水位降低卻較快則可改用小型水泵以免離心泵無水發熱,并可節約電力。2地下水位觀測。地下水位觀測井的位置和間距可按設計需要布置,可用井點管作為觀測井。在開始抽水時,每隔48h測一次,以觀測整個系統的降水機能,3d后或降水達到預定標高前,每日觀測12次。地下水位降到預期標高后,可數日或一周測一次,但若遇下雨時,須加密觀測。3孔隙水壓力觀測。通過降水期間觀測地層中孔隙壓力的變化,可預計地基強度,變形以及邊坡的穩定性。孔隙水壓力的觀測平常每天一次。在有異常情況時,如發現邊坡裂縫,基坑周圍發生較大沉陷等,須加密觀測,每天不少于2次。4沉降觀測。對于抽水影響范圍16、以內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線,應進行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線處地層沉降的觀測。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應設置在井點影響范圍之外。沉降觀測可用水準儀和分層沉降儀進行。觀測次數通常每天一次,在異常情況下須加密觀測,每天不少于2次。井點拆除:地下室或地下結構特竣工后并將基坑進行回填后,方可拆除井點系統。拔出井點管多借助于倒鏈、起重機等。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塞,對地基有防滲要求時,地面下2m可用粘土填塞密實。4.3、井點降水技術措施1、采用機械開挖和人工修護相結合方式開挖,當機械開挖至距槽底200mm處時,改用人工開挖,以保證邊坡坡度及槽底設計標高的準確性。2、為了減小或平衡動水壓力,防止流砂現象產生,基坑深度超過1017、m的,采用二級管井井點降水。3、及時觀測地下水位變化,定期觀察井點管,應保證連續不斷地抽水,正常的出水規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上不來,或一直較混,或清后又混等,應立即檢查糾正。4、若基坑面積很大,明溝排水可劃分若干區域,并設置在基坑邊2m處。具體做法:挖一道深600mm、溝底寬300mm的排水溝,排水溝斷面為梯形。5、為了防止雨水淹沒基坑,在基坑的四角(基坑尺寸不大的)或沿基坑邊緣每隔3050m設600集水井,井壁可用擋土板作臨時支護,井底鋪0.3m厚的礫石,以防泥砂堵塞水泵;安裝3t/h深水泵,將水排至基坑外部,保持坑底干場作業。6、沉設井點管前,應先挖井點坑和排泥溝。井點坑直徑應18、大于沖孔直徑。沖孔直徑不應小于400mm,沖孔深度應比濾管底深1m以上,沖孔完畢后,應立即沉設井點管。7、井點管埋設在孔中心,避免插入泥漿中堵塞濾管。在井點與孔壁之間及時用中粗砂填灌實,至離地面1.0-1.5m,最后再用粘土夯實封口。8、進水、回水總管與每根井點管的連接管均需安裝閥門,以便調節使用和防止不抽水時,發生回水倒灌。井點管路接頭應安裝嚴密。5、質量控制5.1質量標準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過濾器骨架管孔隙率(%)15用鋼尺檢查2濾料規格,D50=砂(d50)石(d20)土料含水層倍數68取土樣做篩分試驗3井管插入深度(mm)200水準儀4過濾砂礫料填灌(%)5檢查回填料用量5井19、點真空度(kPa)60真空度表6井管間距(mm)150用鋼尺檢查7抽排水含砂量(體積比)1/10000取水樣做試驗8井管垂直度(%)1插管時目測9降水深度符合設計要求穩定24h5.2、質量保證措施(1)、坐標及高程控制點經過場內基準點引測,檢查驗收合格后進行土方開挖、降水施工。(2)、土方開挖前用石灰劃出開挖線,確保土方開挖尺寸正確。基坑開挖尺寸及標高符合質量標準。(3)、為了保證達到有效降水,機械型號、功率須達到方案要求。并現場配有備用泵。(4)、在施工區域設有降水觀察孔,掌握了解降水情況,保證降水效果。(5)、井點降水設備正常工作后,應設置專人24小時不間隔值班,以防出現異常應及時修復。(20、6)、在臨近本工程的建筑物上設置沉降觀測點;開始降水時,應緩慢進行,防止降水速度過快,影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隨時觀察沉降情況,控制降水速度。6、安全控制6.1、安全保證體系6.2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及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2、如有交叉作業應設專人監護或有防護措施,否則嚴禁施工,以免發生物體打擊及碰撞事故。3、如在夜間施工安全照明必須充足。4、文明施工責任區劃分明確,無死角,責任落實,并設有明顯標記,便于檢查、監督。5、施工用機械、設備完好、清潔,安全操作規程齊全,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并熟悉機械性能和工作條件。6、施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出現 的各種坑、21、溝、孔洞,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標準的與地平行的安全溝道蓋板或可靠的圍欄、檔腳板或警告標志。7、拉電源時,嚴禁將電線直接勾掛在閘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內使用,必須用插頭連接。8、施工單位應經常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學習,使每位施工人員掌握安全文明施工知識,不斷地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做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9、由于井點降水處于濕工作狀態下,電源安全裝置須達到三級保護要求。7、環保措施1、井點施工產生的泥漿、棄土應及時清運,運輸時必須覆蓋,避免產生揚塵和遺撒。2、排出的地下水應經過沉淀處理后方可排入專用管道。3、施工現場應遵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規定的噪聲限值,發22、現超標應及時采取措施糾正.8、附件1:井點降水計算書8.1計算依據: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 2、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 3、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 4、基坑降水手冊姚天強編著8.2技術參數地面標高:0.00m;基坑底標高:-3.20m;地下水標高:-0.20m;均質含水層潛水完整井,不透水層面標高:-9.50m采用級降水井降水;井點管長度9.00m;降水井地面以上高度0.20m;總長度9.20m;降水井直徑50mm;過濾器長度1.00m;基坑形狀為矩形基坑,位置在基坑遠離邊界,基坑長度:54.40m,基坑寬度:15.40m;基坑周長:123、39.60m,基坑面積:837.76m2;滲透系數k:17.54m/d,降低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距離:0.50m地下水降落坡度I:0.10,降水井至群井中心的水平距離:17.00m。8.3計算書:輕型井點降水計算書1.井點管長度計算:H1=3.20mH0=H1h1IL=3.20+0.50+0.1017.00=5.40=9.00m滿足要求!2.基坑涌水量計算 輕型井點降水計算圖降低水位深度:S=-0.20+3.20+0.50=3.50m含水層厚度:H=-0.20+9.50=9.30m等效半徑:r0=0.29(54.40+15.40=20.24m涌水量計算公式如下:經計算得:R=89.40m;Q=124、725.78m3/d3. 計算單井出水量q=1203.140.0251.001.60=15.07m3/d4. 計算井點管數量n=1.1Q/q=1.11725.78/15.07=125.97根5. 井點間距DD=L/n=2(54.40+15.40)/125.97=1.10m考慮到井管間距應符合0.4m的模數,并且四角井管應加密,最后可取井點管間距在四周中間部分為0.8m,角部分適當加密至0.4m。 按0.8間距重新計算井點管數量:139.6/0.8=175根。考慮四個角的部位加密,總數量為175+8=183根。共計15套。污水井基坑長度9m,寬度為8m,同樣按1.0m間距布置井點管。井點數n=2(A+B)/1.0+8=2(9+8)/1.0+8=42根。共計3套。附件2:井點平面布置圖1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