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池北國家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方案(6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6508
2023-12-28
64頁
37.54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經典生態濕地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方案文本合集
1、長白山池北國家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初步交流)初步交流)背景研究工作框架場地認知項目研究整體概念節點設計場地研究第一部分背景研究背景研究區位二道白河地區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的南部,地處長白山的腳下,境內森林密布,地理坐標為12753-12834E,4201-4248N。該地區東與和龍市接壤,西與白山市毗鄰,北與敦化市相接,南與朝鮮民族主義共和國隔江相望,整個地域呈東南向西北走向的狹長條形,約占延邊州總面積43509平方公里的4.4%二道白河位于長白山以北,距離長白山北坡入口35公里左右,是進入長白山景區的重要通道。場地位于城市南部邊緣,是進入長白山的重要門戶宏觀區位中觀區位微觀區位背景研究火2、山濕地類型形成原因構成物質熔巖堰塞湖由火山熔巖流堵截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形成的玄武巖熔巖熔巖洼地由溢出的熔巖在火山口或破火山口洼地內長期保持液態而形成的玄武巖熔巖熔巖臺地大規模的熔巖溢流覆蓋所形成的平坦高地玄武巖熔巖熔巖堰塞湖濕地代表鏡泊湖濕地熔巖洼地濕地代表龍灣濕地熔巖臺地濕地代表長白山熔巖臺地沼澤區火山濕地是由于火山噴發后,阻斷河流或一些小支溝并形成洼地或堰塞湖,洼地里的水體長期保存,使得水草生長茂盛,并伴有湖泊,由于其成因與火山有直接的聯系,故稱之為火山濕地。火山濕地分為:熔巖堰塞湖、熔巖洼地、熔巖臺地三種類型。背景研究火山濕地熔巖臺地地址剖面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千差萬別,地理環境復雜,氣3、候條件多樣,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長白山濕地屬于熔巖臺地類型,是長白山火山噴發時,熔巖流流入低緩地區,熔巖從中心向四周運動,形成廣闊的熔巖原野,本次規劃公園屬于熔巖臺地型火山濕地。中國重要濕地名錄所記載173處濕地中,長白山熔巖臺地沼澤區是唯一一處熔巖臺地濕地,代碼濕地名稱1 1長白山熔巖臺地沼澤區長白山熔巖臺地沼澤區2三江平原東北部濕地3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4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5鏡泊湖濕地6長吉崗濕地7穆棱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8湯旺河流域濕地9興凱湖濕地10嫩江源頭區濕地11烏裕爾河流域濕地12呼瑪河濕地13龍江哈拉海濕地14五大連池濕地15松花湖濕地16龍4、沼沼澤17月亮泡濕地18查干湖濕地19向海濕地20莫莫格濕地21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背景研究自然條件自然條件長白山地區鄰近日本海,最近距離日本海140km,受到季風影響,這里降水充沛,是長白山脈多雨中心,年均降水量達到1400毫米左右。長白山頂部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只有400毫米,高降水量、低蒸發量形成的充裕水流通過地表徑流進入坑塘,形成濕地。氣象資料顯示,這里的降水量是位于松遼平原西部的白城地區的3.3倍。此外,長白山區降雪量極大,積雪時間長達6個多月,每年6月中旬積雪開始融化之后,雪水就成了天池水源的重大補給。白河地區平均海拔為平均海拔800米,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特別適合:紅松,白5、樺等耐寒植物的生長,面積1987.9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為94%共有林地面積272 883公頃,區有120余種植物,30多種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如:紅松、長白落葉松、柞木、水曲柳、核桃秋等,年均出材量約30萬立方米。草原面積12 342公頃,地域東西寬49.2公里,南北長64.8公里,其東呈環形狀。第二部分場地認知場地認知現狀東部濕地:水源豐沛、景觀水資源豐富西部濕地:干旱缺水、可利用景觀水資源不足東部濕地:植被茂密、林木景觀資源豐富西部濕地:植被稀疏、缺少可利用的林木景觀資源東部濕地:濕地健康、交通及基礎設施不便西部濕地:濕地在退化、但交通即基礎設施便利西部濕地:緊鄰城市界面西側與北側6、緊鄰城市道路內部有多處人工開發場地濕地退化嚴重零星分布草本沼澤濕地水面很小,西北部基本干涸東部濕地:遠離城市界面交通及基礎設施不便濕地較健康80%的面積為森林沼澤和湖泊濕地濕地現狀良好景觀效果好、特色鮮明開發利用與保護,形象展示與經濟效益的天平如何進行取舍?場地認知現狀第三部分場地研究原流域面積199.5公頃流域年匯水量135.7萬方現流域面積87.9公頃流域年匯水量59.8萬方僅占原水量的44%城市發展切割匯水區城市發展割裂匯水區道路阻斷匯水,濕地收集到的水量減少人類活動破壞隔水層場地內多處開挖,破壞隔水層,造成有限的水源從地下流失西部濕地鄰近城市,有較高的形象展示和開發利用價值,同時也面臨7、濕地修復的問題原因西側濕地為什么會退化?隔水層場地研究現狀形成原因修復結構濕地結構的修復,修復隔水層,能保住水增加水量合理擴大匯水區面積,利用城市雨水:通過工程措施,將道路西側的匯水引入場地內城市中水的引入:將北部城區的城市中水引入濕地,用于濕地恢復場地內生活廢水的收集:場地內管理用房等建筑從市政管網取水,將廢水經初步凈化后排入濕地堿水河引水:將山地徑流匯集起來,通過堿水河引入濕地保持水質考慮到濕地植物對水質的耐受程度,對將中水引入濕地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對策對策如何修復?如何修復?總體思路:濕地的退化源于城市的干擾,濕地修復過程中,應向城市要水總體思路:濕地的退化源于城市的干擾,濕地修復過程8、中,應向城市要水輔助措施:從堿水河引水、下游修堰蓄水輔助措施:從堿水河引水、下游修堰蓄水場地研究對策結論:場地內核心區的多數動物及部分植物,應避免與生活污水、城市中水直接接觸場地內特有的莎草、苔草等濕地植物具有較強的污染物凈化能力,可用于生物凈化在城市水源導入濕地的邊緣地帶,應設置凈化緩沖區,利用場地自身的濕地植物進行生物凈化之后再引入核心區,避免對動植物造成傷害1、濕地對污染物的耐受度 植物根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中的數據,場地內有高等植物529種,大多數濕地植物(包括莎草、苔草等)對污染物的耐受度較高,可以直接在城市污水中生長;少量分布在核心濕地區的植物(如竹葉眼子菜群系)只能在水質較好的水塘9、內生長,應盡量避免與污水、中水直接接觸 動物場地內有野生脊椎動物267種,其中包括了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8種、具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哺乳動物6種。污水、中水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會在動物體內富集,對其造成危害。應避免動物與污水、中水的直接接觸。2、濕地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場地中大量存在的莎草、苔草、蘆葦等濕地植物,對于有機質、重金屬有較高的凈化能力。通過合理的布局,場地內的濕地植物足以實現對城市中水及少量生活污水的凈化。將生活污水、城市中水引入濕地是否安全?是否會對濕地動植物造成傷害?污染物CODcrTNTP重金屬(Zn Cu Cd Pb)20h去除率44.2%30.4%71.2%50%場地研究對策10、保證現狀水量不被壓縮:保護堿水河上游水源避免盲目修建水利設施,對濕地公園的筑壩引水工程需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避免場地內過高的蒸發量控制開敞水面面積,慎重設計大水面,經計算,新增開敞水面面積應控制在120ha以內人類活動的介入遵循場地的自然特點:選址:新增人工設施應避開匯流路線及生態敏感區避免形式化的設計語言,道路、建筑沿分水嶺布置,減小對核心景區的干擾結構:人工設施采用生態的建造方法道路、建筑使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結構方法東部濕地生態結構健康、景觀效果好,以保護為主,輔以生態旅游,零排放項目場地研究對策結論:1、道路布局沿分水嶺設置,西部濕地以生態修復為核心打造城市的生態景觀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11、利用來展示整體形象;東部濕地以生態保護為核心打造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進行低強度的生態休閑旅游開發。2、建筑分布避開匯流線路,盡量沿路設置,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3、與城市交界區域設人工凈化濕地,將城市雨水、中水凈化后再引入西部濕地進行生態修復;保護東部濕地水量供給,并避免大量開挖。高程分析徑流分析場地研究結論第四部分項目研究9+2場所、365+24無間斷旅游規劃中,池北濕地公園與長白山景區、美人松林、和諧公社、生態生產體驗中心共同組建了自然林溪游線。其中對池北濕地的定位是濕地生態度假區。城市設計對公園的定位項目研究定位在綠地系統規劃中,池北濕地與美人松林形成了雙核,為城市提供生態、休閑服務。美人松12、林位于城市中部,是城市綠心,承載城市日常休閑活動;池北濕地位于城市南部邊緣,是城市的郊野公園,為市民假日旅游提供場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項目研究城市綠地系統池北區城市設計解讀問題一:空間布局上,度假設施用地深入到濕地內部,雖然可以獲得較好的空間環境,但同時也對區域濕地環境產生了割裂作用,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對濕地的恢復還是對原生濕地的保護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問題二:水域面積過大。即便是水源充足可以實現,也會對現有濕地、林地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同時大面積水體大大提高了蒸發量,造成水源的浪費。問題三:濕地與城市邊界缺乏保護,城市建設是濕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不在邊緣區域建立保護屏障,單純的濕地恢復也是沒有意13、義的。結論:濕地公園的規劃應遵從自然規律,不能單從經濟利益出發。項目研究上位規劃解讀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解讀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對水系進行了客觀、合理的利用,但是濕地內部同樣存在了大量的人工設施,對濕地環境造成了成了極大的干擾,同時濕地邊緣缺乏有效的開發與利用。結論:濕地公園的規劃應從對濕地的保護與恢復出發,才能有資本探開發與利用。項目研究上位規劃解讀周邊功能區周邊用地周邊交通項目研究外圍條件分析使用人群分析規劃場地周邊主要以居住用地、商業地塊、行政地塊為主。規劃場地對其北部城鎮中心和城鎮其他區域也有較大影響。池北大街是通往長白山景區主干道之一結論:使用場地人群以周邊居民,市民,游客為主。項目研究行政14、辦公所在地結合現狀需求,把原有荒地適宜建設為活動廣場,及服務行政辦公所需,又能開展一些公共大型活動。緊鄰廣場打造親水的景觀區,意在恢復被破壞的水資源的同時來進行設計。該區域為塔頭濕地,部分區域已遭到破壞,為宜采用可持續的生態手段恢復場地原有肌理,最少干預場地,只在濕地的邊界,設置棧道,以滿足觀景、休憩、散步等需求。該區域意在恢復濕地景觀,合理運用原有水資源,結合現有大小不一的水塘,設計為親水、游憩的濕地景觀。場地西側緊鄰池北大街,由于原有的濕地景觀嚴重遭到破壞,適宜打造為面向城區展示界面的人工濕地,形成景觀帶。該區域為新開地,位于恢復濕地區域和核心原生濕地地中間,為宜采用可持續的生態手段恢復場15、地原有林地,打造具有橫向開拓與縱向延伸的旅游產業。場地東側是一片比較完整的核心原生濕地區,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觀面貌。該河流為堿水河,水量充沛,利用東高西低的自然地形,設置地下水管,把堿水河的水資料引入恢復濕地的景觀區。用地適宜性分析項目研究用地適宜性分析開發利用與保護,形象展示與經濟效益的天平如何進行取舍?功能類型核心定義項目內容描述目的人群濕地文化休閑體驗解讀地域濕地文化文化長廊,觀演平臺,健身廊,市民休閑廣場,濕地觀光塔,觀鳥棚設置體驗項目加強參與性,多種體驗方式并存增加豐富性。促進市民生活質量。周邊居民,普通市民,文化工作者濕地科普體驗演繹濕地內容科教普及濕地知識濕地博物館,濕地科普館,濕16、地展示平臺,濕地宣教長廊,濕地植物園。濕地體驗區,數字樂園以濕地體驗和濕地科普教育為重點,同時提供解說服務。通過場館場地等展現和普及濕地知識。濕地地域特性研究科學考察。學生,市民,游客,科普愛好者,科研工作者濕地觀光叢林避暑游覽濕地體驗濕地觸摸濕地野營營地,濕地特色酒店,濕地山珍餐廳,林地音樂舞臺,篝火場地,密林木屋,森塔會所,進入濕地,觸摸。從濕地區域內部欣賞,體驗秀美幽靜的濕地景觀。濕地體驗高端避暑度假。政府人員,商務人士,自駕愛好者,大眾游客,戶外愛好者濕地養生濕地健康養生濕地養生會所,泉水養生館,泉水SPA,養生產品超市,濕地叢林瑜伽館,養生餐廳,密林靜心氧吧以濕地溪流叢林為基地的健康17、養生休閑度假,森林養生度假體驗提高生活品質。普通市民,政府人員,商務人士,養生愛好者休閑度假戶外休閑時尚度假度假酒店,會所,SPA會館,山珍餐廳,船塢餐廳,溪邊垂釣平臺,茶室,咖啡廳,棋牌館旅游主干線起點的休閑度假。濕地觀光休閑。以濕地、泉水、叢林為基地打造高端時尚的度假區,以“自然”為主題的戶外休閑度假。政府人士,商務人士,大眾游客服務接待游客接待服務配套設施度假酒店,游客服務中心,大型超市,攝影基地,汽車美容保養,汽車營地,大型停車場為各種人群提供基于地域特色的游客服務中心,滿足不同游客需求。自駕愛好者,旅游團隊,大眾游客項目庫項目研究第五部分總體概念在濕地與城市邊緣建立生態緩沖區,削弱城18、市發展與人類活動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原生濕地起到保護和過渡的作用,采用生態技術對已退化濕地進行修復,使濕地公園與原生濕地逐步溶為一個有機整體城市無序發展導致濕地逐漸退化建立緩沖區后濕地逐漸恢復“溶解濕地”總體概念方案核心濕地保護規劃水系建立緩沖區構建游憩系統設置服務設施重點建設城市邊界的生態緩沖帶集中資源打造景觀亮點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設計以最小干預為原則,采用整體保護、邊緣利用的開發模式,集中力量建設城市邊緣的生態緩沖區。打造一個“整體綠、局部精”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生態緩沖區”緩沖區主要由林地和人工濕地組成,對濕地核心區提供保護的同時還可以凈化雨水,為休閑、游憩提供場地。在城市一側,局19、部打開,形成視線通廊,形成較好的城市景觀界面。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區設計以最小干預為原則,采用整體保護、邊緣利用的開發模式,集中力量建設城市邊緣的生態緩沖區。打造一個“整體綠、局部精”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區行政廣場區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 交通混亂、復雜,造成空間的浪費;出入口過多;人車混行,缺乏完整、獨立的步行空間。交通清晰、便捷;出入口減少,便于管理;形成獨立的步行空間,與外圍公園聯系。現狀交通組織調整后交通組織總體概念行政中心前廣場行政中心前廣場平面圖剖面圖行政中心前廣場行政中心前廣場濕地游客服務中心節點設計廣場休息場地濕地科普區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濕地科普區濕地科普區鳥瞰圖濕地游客服務中心濕地游客服務中心演藝舞臺效果圖濕地科普區效果圖濕地科普區效果圖濕地科普區效果圖城市休閑旅游區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城市休閑旅游區凈化濕地及休閑建筑效果圖城市休閑旅游區意向圖人工濕地凈化區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人工濕地凈化區凈化濕地及休閑建筑效果圖人工濕地凈化區綜合休閑度假區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總體概念生態緩沖帶綜合休閑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