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橋梁泥漿池開挖與防護施工技術交底書(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7665
2023-12-28
6頁
129.89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鐵路橋梁樁基分項三級施工交底書全套資料
1、泥漿池開挖與防護施工技術交底書(三級)工程項目: 編 制 者: (簽字)復 核 人: (簽字)審 核 人: (簽字)日 期: (簽字)技 術 交 底 書交底單位: 編號:工程名稱受控編號主送單位日 期接收單位接收人交底內容:適用范圍:泥漿池開挖與防護施工。一、作業準備1、技術準備(1)明確規范要求,施工前應先根據設計資料,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情況,對其位置、方向、長度、深度等進行明確。(2)制定開挖方案,確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泥漿池防護措施,選擇適當的施工機械。(3)熟悉規范要求,明確泥漿制備的各項指標,明確制備泥漿的粘土的性能要求。2、材料機具準備挖掘機、裝載機、鋼管、密目網、警示牌、造漿用2、粘土、泥漿溝槽、沙袋等。3、作業條件準備(1)將施工區城內的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錯挖或超挖。施工場地應根據需要安裝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3)施工前,必須進行詳細的現場施工調查,摸清施工范圍內埋設的光電纜、水管路等走向、位置,并進行拆移或保護。(4)完成必須的臨時設施,包括生產設施及生活設施及機械進出及土方運輸道路,夜間施工時,要準備碘鎢燈等照明設施。二、施工工藝流1、工藝流程邊界放樣基坑開挖基坑防護制備泥漿連通樁孔2、操作工藝(1)邊界放樣基坑開挖前,由工程部技術人員對泥漿池按設計位置進行測量定位,定出泥漿池的開挖線并灑出白灰線3、。(2)基坑開挖根據測量放樣確認泥漿池開挖的范圍:所施工的墩位上部梁體為24m梁時,開挖尺寸為12m6m1.5m;所施工的墩位上部梁體為32m梁時,開挖尺寸為16m6m1.5m。開挖后要將泥漿池外邊廓線使用開挖土堆砌1m,以防止泥漿池內泥漿流到周圍環境中污染環境。泥漿池中間要將沉淀池與新鮮泥漿制備池相隔開,可采用開挖預留或沙袋堆積的方式,留口約50cm-100cm即可。開挖過程中要將開挖出的渣土堆放在泥漿池的一邊,以便后期進行原土回填,若現場條件不允許開挖土的存放,則采用渣土車進行渣土外運。(3)基坑防護泥漿池外圍應設置防護欄,并采用雙橫桿48鋼管防護欄,橫桿間距60cm,設間距2m的立桿,立4、桿打入地面不小于50cm,露出地面高度不小于120cm,鋼管涂紅白相間的警示漆,防護欄設綠色密目網封閉,設安全警示牌。如下圖。泥漿池的設置及警示標志(4)制備泥漿選擇優質粘土或利用原土造漿,粘土塑性指數不小于15。泥漿選擇適合的配合比,使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及時補充優質泥漿,以保證孔中泥漿頂標高始終高于地下水位2m,高出施工地面0.5m,形成護壁、防止塌孔。施工現場配置流動試驗站,隨時對泥漿比重進行測試,并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泥漿比重。(5)連通樁孔在泥漿池與樁孔護筒泥漿口之間開挖泥漿流動的溝槽,寬度不宜超過1m,深度不宜超過50cm,可采用直接開挖成槽、鋼管連接(5、溝槽上部有通行需要情況時)等形式,溝槽宜采用模具防護,防止溝槽邊土沖擊侵蝕或塌落,導致人身危險。泥漿溝槽模具防護可參考如下圖例,可采用不易受侵蝕的材料制作。圖5-1 泥漿溝槽護壁模具圖例三、質量標準(1)泥漿池尺寸要嚴格按照要求設置。(2)泥漿池防護設施要全面,鋼管防護與密目網必須穩固結合,不可出現泥漿池防護“東倒西歪”的現象,密目網防護做到全面防護,除泥漿進出口不可有其余缺口。(3)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泥漿比重。各階段鉆孔中泥漿性能指標性質階段試驗方法新制泥漿循環再生泥漿清孔泥漿容重(g/cm)1.11.081.21.061.1泥漿相對密度劑粘度(s)222920251720標準漏斗6、粘度計失水量(ml/30min)10141610濾紙、玻璃板泥皮厚()1.01.5121尺量膠體率()1009695量筒含砂量()1.00.332.0含砂率計PH值81089810試紙四、安全措施(1)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安全防護措施。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2)基坑周圍應明確警示堆放的鋼筋線材不得超越基坑邊2米范圍警戒線,基坑邊警戒線內嚴禁堆放一切材料。(3)開挖邊坡土方,嚴禁切割坡腳,以防邊坡失穩。(4)機械挖土應分層進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機械傾翻等事故。(5)機械施工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場地內。挖掘機工作回轉半徑范圍內不得站人或進行其它作業。(6)7、挖掘機操作和汽車裝土行駛要聽從現場指揮,所有車輛必須嚴格按規定的路線行駛,防止撞車。(7)工地供電用電線路采用高架或埋地敷設,原則上不準明敷。(8)各種電器設備,符合一機一箱一閘一保的用電要求。五、文明、環保措施(1)施工過程中對區域內既有構筑物注意避免大型機械對其產生碰撞;對施工區域內的既有管線注意保護,杜絕野蠻施工。(2)施工作業人員佩戴工作牌,工作牌上注明工種、姓名。(3)對施工現場設置標識標牌,做到明顯、清晰、規范。(4)施工場地內設置合理的排水系統,防止場內積水。(5)施工現場電線線路條理有序。(6)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鄉村道路等。(7)機械存放點、維修點、車輛停放點以及油品存放點做好隔離溝,將其產生的廢油、廢水或漏油等通過隔離溝集中到隔油池,經處理后進行排放。(8)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經常灑水盡可能減少灰塵對生產人員和其它人員造成危害及對農作物的污染。(9)工程取土、挖方符合所在地相關管理辦法的規定,取棄土時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遍地開花式的無序作業,進行有序開挖取土,減少對生態的破壞。接底單位負 責 人接底項目日 期接 底 者 簽 字接底單位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