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LID)內涵、途徑與展望培訓課件.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67715
2023-12-28
39頁
12.92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海綿城市生態跨界概念規劃建設及案例培訓課件研究報告
1、海綿城市(LID)內涵、途徑與展望,1,2,2,一、海綿城市(LID)四項基本內涵二、實現海綿城市(LID)三項基本途徑三、深化海綿城市(LID)五項展望,3,傳統城市,改造自然利用土地為主改變原有生態粗放式建設地表徑流量大增,海綿城市,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保護原有生態低影響開發地表徑流量不變,1.本質:城鎮化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一、海綿城市(LID)四項基本內涵,4,2.目標:讓城市“彈性適應”環境變化與自然災害保護原有水生態系統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河湖水系、生態體系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恢復被破壞水生態對傳統粗放建設破壞的生態給予恢復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態空間推廣河長制、治理水污染低影2、響開發合理控制開發強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留足生態用地,增加水域面積,促進雨水積存凈化通過減少徑流量,減輕暴雨對城市運行的影響,5,3.轉變排水防澇思路,傳統模式:“快排”,6,4.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變徑流總量不變:滲透、存儲等峰值流量不變:滲透、調節等 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措施峰現時間不變:滯留、調蓄等,7,習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為什么這么多城市缺水?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給占用了,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來了,只能當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3、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8,小 結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低影響開發(LID)模式,是系統解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問題的有效措施自然積存:削峰調蓄、控制徑流自然滲透:恢復生態、自然循環自然凈化:減少污染、改善水質,二、實現海綿城市(LID)三項基本途徑,區域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城市規劃區海綿城市(LID)設計與改造建筑雨水利用與中水回用,a、重要生態斑塊識別,區域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b、生態廊道的構建,c、劃定全市域藍線與綠線,深圳市光明新區在生態保護線調整優化的基礎上(83.44平方公里,超過全區面積4、的50%),劃定全區的河道藍線,全面保護山體、水體、低洼地、濕地等生態敏感區。,13,13,13,尊重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實現寬敞的農村原野和緊湊的城鎮和諧并存,d、水生態系統修復,系統的生態修復,e、人工濕地重建城市之腎,西溪濕地,2.城市規劃區海綿城市(LID)設計與改造,頂層設計、明確要求,城市總體規劃:自然水文條件保護、緊湊型開發指標、提出LID理念及要求,專項規劃:,城市水系專項規劃:供水、節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澇)、綠線、藍線等,城市道路與交通專項規劃:水文保護、紅線內外LID系統布置,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各類綠地及周邊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綠色建筑:納入5、評價標準或指標體系,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規劃區及各地塊LID控制目標,統籌協調、系統設計,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途徑示意圖,18,明確目標,層層落實,徑流總量控制目標,徑流流量控制目標,徑流污染控制目標,共同達到城市排水防澇系統設計標準LID轉輸與排放設施應符合相關規范的重現期要求,通過徑流總量控制來實現,控制指標SS、COD等,初期雨水污染總量削減40%,擴建或新建城市水系目標:蓄水量增加率20%蒸發量變化10%,利用天然水系調蓄,水景觀與雨水調蓄相結合,發揮自然水體作用,改造城市道路、廣場目標:透水性地面70%(其中下凹式綠地25%)徑流系數0.5,模塊式雨水調蓄設施,地下雨水調蓄池,下沉6、式雨水調蓄廣場,透過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滲雨水,居住區、工商業區LID設計目標:透水性地面75%綠地率30%(其中下凹式綠地70%)徑流系數0.45,延時滯留池,下沉式綠地廣場,下凹式綠地與植草溝,23,綠色系統對比,園林綠化LID設計目標:人均20m2綠地率40%,綠化覆蓋率50%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綠地70%)徑流系數0.15,滯留塘,下凹式綠地,雨水景觀滯水,3.建筑雨水利用與中水回用,建筑LID設計與改造目標:綠色屋頂普及;透水停車場普及;雨水收集普及中水回用率30%,綠色屋頂,透水地面,雨水利用,建筑雨水利用與中水回用,27,27,27,城市分區中水回用、污水處理、雨水收集綜合管7、網系統,總結,28,注:強 較強 弱或很小;,三、深化海綿城市(LID)五項展望,1.引入彈性城市和垂直園林建筑的精細化設計,彈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夠適應新環境,遭遇災難后快速恢復,而且不危及其中長期發展。聯合國建議打造“彈性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城市必須在制定低碳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同時,采取措施提高其彈性應對的能力。,垂直園林建筑,2.海綿城市(社區)結合水景觀再造,傳承歷史文化、由下而上再設計,32,減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人工濕地(自然凈化),雨水篦凈化裝置,雨水處理裝置,3.引入碳排放測算,4.分區測評、以獎代撥、獎優懲劣,我國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圖,5.LID智慧化,重點:公益、生8、態、災害應對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網堵塞在線監測實時反應智慧水循環利用城市地表水污染實時監測(遙感)暴雨預警與水系統智慧反應(分路段積水、徑流量監測和快速反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智慧水污染治理公共建筑水耗在線監測、排名公布,36,新西蘭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較為完善的立法與行政法規低設計影響理念的雨洪管理規劃 基于數字模型、信息化技術的精細化管理嚴格的監督與執法,計算機模型情景分析,GIS系統的廣泛應用,居民院落的細致要求,37,網格化、精細化,城市公共信息平臺,通過網格化、精細化將城市管理涉及的事、部件歸類、系統標準化等使現場管理反應快、準、好,智慧城管平臺主動發現問題、有預見性地應對,物聯網智能傳感,結 語,38,城市不僅是造成水危機的源頭而且是解決之道海綿城市(LID)概念內涵仍在發展之中,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理論、規范、標準任重道遠海綿城市(LID)規劃與智慧水務是協調海綿城市各單元有效運行的兩大系統工程區域、城市、社區、建筑四層次LID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需要上下結合推進系統創新分區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海綿度”測評并給予獎勵引導尤為重要,39,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