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理島大橋工程灌注樁監理技術交底(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206
2023-12-29
5頁
27.54KB
1、灌注樁監理技術交底一、 施工準備階段的工作 1、 完成樁基工程施工技術方案并報監理處審核;2、 完成場地平整、便道修筑、臨建及鋼筋加工、存放區建設工作,施工用水、施工用電接入現場,鉆機進場,具備施工條件,上述工作須經監理檢查。3、材料進場后,承包人應向監理報送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并經監理人員對材料外觀進行檢查,合格后,由承包人在監理的監督下進行見證取樣并送指定試驗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檢測,檢測合格后,承包人向監理報送檢測報告,獲得批準后,方可使用材料;配合比承包人審核完成后報監理審批,未獲得審批前,不得用于施工。4、完成樁位的測量放樣,向監理處報送測量放樣結果,經監理處審核復測合格后,可進行下步工2、作;樁位復核要求外護筒打設前復核一次,內護筒打設前復核一次;鉆機就位后,開鉆之前再復核一次,并做好記錄;5、承包人項目經理部應根據監理批準的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現場情況編制施工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交底會,向班組和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進行交底,會議交底完成后,應進行書面交底。6、開工前完成安全評估工作,做好安全防護和應急預案,做好應急物資和機械設備準備。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控制要求1、泥漿、泥漿池、沉淀池:制備泥漿土質應采用粘性土、膨潤土,制出的泥漿應不分散、高粘度;泥漿池尺寸應為樁體積的1.5倍容積,制漿完成后,泥漿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報送監理,檢測合格后,可以使用;泥漿池和3、沉淀池完成后應經監理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2、埋設及打設護筒:護筒應堅實、不漏水,使用沖擊鉆機時,護筒內徑應比樁基大40cm,護筒頂面應高于施工地面0.3m,埋設深度:因本工程樁基處于拋石層、海水等部位,鉆進施工較為困難,在拋石層部位應采取護筒跟進的方式,在海水中應采取內外護筒打設法,確保不漏漿、不坍孔、不穿孔,護筒底部以穿過淤泥層進入粘土層為宜,護筒周圍填筑粘土,并分層夯實;護筒埋設允許偏差:頂面中心偏位5cm,護筒斜度為1%,護筒埋設前應經監理檢查,埋設完成后,承包人進行復核,并將復核資料報監理,經監理進行檢查合格后進行鉆機就位。3、鉆孔施工:(1)開鉆時應慢速鉆進,進入地層后,方可4、加速;鉆進過程中要根據地質情況控制進尺速度、及時檢查進尺速度與地質報告是否相符,并詳細填寫鉆孔記錄,記錄間隔時間為2小時,地質變化處0.5小時記錄一次,達到設計入巖界面時,要及時上報,并聯系勘探部門進行確認。承包人應制作渣樣盒,鉆進施工中要留取渣樣,渣樣用塑料瓶存放,并注明該渣樣取樣的標高(部位)和時間,渣樣要清洗干凈,妥善存放,不得丟棄,尤其是地質變化段,渣樣每15分鐘留取一次。鉆孔記錄,監理隨時進行檢查,終孔后,報送監理。(2)鉆孔過程中應隨時檢測泥漿指標,及時進行調整。 (3)鉆孔應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頓,鉆機應配置備用鉆頭,不得因修補鉆頭而停止鉆進。(4)終孔后進行孔深測量,孔徑、孔形5、檢查,聯系勘探部門對樁底巖層狀態進行驗收,并做好記錄資料存檔,測孔器當無專用儀器時,可自制鋼筋檢孔器,長度為樁徑的4-6倍,外徑為樁徑尺寸,確保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終孔檢查由監理與承包人共同進行,檢查結果報送監理。4、清孔: (1)、終孔檢查完成后,進行清孔;吊入鋼筋籠、灌注砼前檢查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漿指標,不符合要求時,重新進行清孔,清孔時必須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塌孔。 (2)、清孔后對泥漿性能指標進行檢測,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0mm,承包人與監理共同檢查,檢查結果報送監理。 5、鋼筋籠、聲測管加工、入孔、固定: (1)、鋼筋籠制作完成入孔前應經承包人自檢后,填寫自檢記錄,向監6、理報驗,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下放。 (2)、應在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墊塊應提前制作,并與樁基砼采用同一配比,其間距豎向為2m,徑向四周不得少于4處,采用震實臺震實。(3)、鋼筋籠吊放入孔應對中保持垂直狀態、慢放,防止碰撞孔壁,鋼筋籠入孔位置正確后牢固定位,防止上浮。(4)、鋼筋籠安裝完成后,承包人應向監理報檢,并報送自檢記錄資料。(5)聲測管應下端封閉,上端加蓋,管內無異物;聲測管采用綁扎方式與鋼筋籠連接牢固(不得焊接);聲測管連接應積極采用外加套筒焊接方式進行,杜絕連接處斷裂和堵管現象;連接處應光滑過渡,不漏水;管口應高出樁頂100mm以上,且各聲測管管口高度應一致。保證聲測管7、在成樁后相互平行。在破樁頭時應保護好聲測管,既要防止聲測管被破壞,又要防止進入聲測管內水泥、泥漿等雜物。6、導管埋設: (1)、導管直徑宜為20-35cm,節長宜為2m,頂部可配備一節1m的導管調節長度用,最底部一節可適當加長一些,導管須提前試拼、拼裝后要保證順直;每節導管均需進行編號,并注明每節導管的長度、拼裝的順序號、記錄拼裝后的總長度。 (2)、導管拼裝后要進行壓力試驗、保證接頭部位不滲漏,并作好記錄,壓力試驗應在監理的旁站下進行。(3)、導管底部距樁底宜為30cm,上部高于護筒30cm以上、導管軸線偏差不宜超過孔深的0.5%,且不大于10cm。 7、灌注水下混凝土:(1)、灌注水下混凝8、土之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過規定,應進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2)、混凝土開盤應向監理報告,砼進場后對混凝土坍落度進行現場測定,監理旁站。(3)、首批混凝土灌注前應采用大料斗進行封底埋管施工,大料斗尺寸嚴格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要求進行設計,確保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管1.0m以上,混凝土應連續灌注,灌注過程中對每車砼均應提前進行坍落度檢測,監理進行旁站。(4)、砼抗壓強度試塊每樁留取4組,耐久性檢驗試塊留取不少于2組,試塊現場制作,監理旁站。(5)、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有專人用測錘測量混凝土面高度,保證導管的埋置深度能控制在2-6m范圍內。(6)、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出0.5m-1m,確保樁頂混凝土強度。 三、成品保護:(1)、采用沖擊成孔工藝施工時,灌注后的混凝土樁,確保12h以內,該樁2倍直徑范圍內不能進行沖擊施工。(2)、樁頂在泥漿中,養護時間不少于7d,冬季施工時,樁頂標高低于冰凍線以下時,用泥漿覆蓋養護。四、成品檢驗,砼強度、耐久性檢驗在養護到期后送檢、監理見證取樣,樁基達到28天強度,由業主指定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承包人及監理共同參加,檢測結果報送監理。
運營管理
上傳時間:2021-05-10
18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