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方案(2023-2035年)(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464
2023-12-29
15頁
1.33MB
1、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年)前 言為有效保護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氣象服務以及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氣象預報準確率,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3號)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要求,特制訂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年)。第一章城鄉概2、況1.1區域位置興仁鎮位于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最南端,地處兩省(寧夏、甘肅)三縣(海原、中寧、靖遠)一區(沙坡頭區)交匯處,京藏高速、109國道和205省道在集鎮交匯。地理坐標為東經10515,北緯3656,海拔高度1697.9米;全鎮總面積727.7平方公里(興仁轄區318.7平方公里、蒿川林場4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32.8萬畝,常用耕地面積18.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8.28萬畝,其他用地5.62萬畝。興仁鎮轄11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隊),總人口9369戶30510人。現屬中衛市沙坡頭區管轄。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1957年12月建站,位于東經1051450,北緯365618,海拔3、為1697.9米。1.2地形地貌全鎮地貌多屬黃土丘陵,四面環山,呈“盆地式”形狀。1.3氣候環境興仁鎮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氣候屬典型的荒漠季風氣候,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早、寒冬長,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當地氣候的主要特點。該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尤其以旱災為重。年平均氣溫為7.8,年平均降水量為244.1毫米,年日照時數2958.2小時。1.4 氣象災害興仁鎮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干旱、大風、冰雹、洪澇、沙塵暴、雷暴及寒潮,制約和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第二章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2.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第4、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要求,按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的技術要求,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為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2 主要原則(1)城市規劃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相統一的原則,實現城市建設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協調發展;(2)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標準的原則;(3)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步改善的原則; (4)經濟合理的原則。5、2.3 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4)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3號);(5)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6)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建設部文件);(7)關于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中國氣象局和建設部聯合發文);(8)中衛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第三章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現狀3.1基本情況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始建于1957年12月,區站號為53707,現位于東經1051450,北緯365618,海拔為1697.9米。被中國氣象局于2020年6、認定為百年氣象站(六十年認定)。截至目前已具有近65年氣象觀測史。2023年1月1日,興仁氣象站被中國氣象局由原國家(常規)氣象觀測站升級為國家基本氣象站。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承擔地面、農氣等任務。地面氣象觀測每日進行8、11、14、17、20時五次定時觀測,觀測項目有能見度、天氣現象、氣壓、空氣的溫度和濕度、風向和風速、降水、日照、蒸發、地溫、雪深、凍土等;農業氣象觀測有本站固定地段土壤水分測定和硒砂瓜地土壤水分測定,在土壤解凍和硒砂瓜始播時每月逢8進行觀測。3.2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現狀分析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位于沙坡頭區興仁鎮西街興仁第六自然村,現位于東經1051450,北緯367、5618,海拔為1697.9米地勢平坦,無遮擋物。東側距公路55米;東南方距興仁中學教師周轉房(高10.2米)87米;南方、西南方距民房(高3米)60米;西方為農田;北方距民房(高3米)120米;東北方距民房(高3米)150米。距東南方樓房1000米。占地面積15畝,土壤類型為砂壤土。站址四周開闊,氣流暢通,四周障礙物符合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氣象觀測資料較好代表本地較大區域的氣象要素特點,完全符合探測環境要求,2021年探測環境評估90.9分。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周邊現有建筑物、構筑物、植物的仰角和全景具體情況見圖31、32。 圖31 觀測場四周可視范圍內遮蔽物仰角圖圖32 觀8、測場四周全景圖3.3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周邊規劃建設情況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位于沙坡頭區興仁鎮西街興仁第六自然村,占地面積15畝,地勢平坦,無遮擋物。興仁站將不定期與興仁鎮、沙坡頭建設部門聯系,及時了解周邊擬建設情況,積極主動掌握最新城建規劃動態、改建情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杜絕危害探測環境事件的發生。第四章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規劃內容4.1 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4.1.1規劃年限本次專項規劃年限為20232035年。4.1.2規劃范圍以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場為中心,半徑1000米范圍內的用地。4.1.3規劃目標規劃編制完成以后,以本規劃為依據,使規劃范圍內具有良好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證9、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信息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提高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氣象預報準確率和氣象服務水平,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保障。4.1.4主要任務(1)根據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的臺站類別和承擔的綜合氣象探測任務及布局特點,明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和保護范圍;(2)界定清晰的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和控制范圍,實現限建落地;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活動和行為提出科學、嚴格的控制和保護要求;(3)提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4.2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標準4.2.1氣象探測環境的定義 氣象探測環境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10、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4.2.2氣象探測環境的總體要求 氣象探測環境要求長期穩定,具有良好的區域代表性。(1)禁止實施下列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侵占、損毀、擅自移動氣象設施或者侵占氣象設施用地;在氣象設施周邊進行危及氣象設施安全的爆破、鉆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動;擠占、干擾依法設立的氣象無線電臺(站)、頻率;設置影響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功能的干擾源;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其他危害氣象設施的行為。(2) 禁止實施下列危害國家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的行為:在觀測場周邊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11、構筑物;在觀測場周邊500米范圍內設置垃圾場、排污口等干擾源;在觀測場周邊200米范圍內修建鐵路;在觀測場周邊100米范圍內挖筑水塘等;在觀測場周邊50米范圍內修建公路、種植高度超過1米的樹木和作物等。4.2.3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保護標準 (1)保護范圍。根據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結合興仁鎮的實際情況,確定以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為基準點,半徑500米范圍內為核心保護區,半徑5001000米范圍為基本保護區。表4-1 興仁國家基本站保護區范圍劃分標準保護劃分保護范圍保護要求核心保護區500米詳見核心保護區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基本保護區5001000米在觀測場周邊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12、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2)核心保護區保護標準。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核心保護區保護標準如表4-2所示。表4-2 興仁基本站核心保護區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站類或項目障礙物分類基本站核心保護區探測環境保護標準與障礙物距離障礙物高度的10倍與垃圾場、排污口等干擾源500米與鐵路路基距離200米與公路路基距離50米與水塘距離100米與作物、樹木距離觀測場四周50米范圍內不得種植高于1米的作物、樹木(3)基本保護區保護標準。在觀測場周邊500-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 4.2.4 觀測場周邊地塊建(構)筑物高度控制觀13、測場四周障礙物控制要求:在觀測場周邊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 地塊建、構筑物限高計算方法: H=a/10+h(米) 其中:H:建、構筑物限高(相對高度)(米); a:建、構筑物與觀測場圍欄的水平距離(米); h: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海拔高度(以黃海高程為基準)(米),h=1697.9米。表4-3 興仁基本站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建、構筑物限高表與觀測場圍欄的水平距離(米)建、構筑物限高(黃海高程海拔高度)(米)50-1001702.91707.9100-2001707.91717.9200-3001717.91727.9300-400172714、.91737.9400-5001737.91747.9500-6001747.91757.9600-7001757.91767.9700-8001767.91777.9800-9001777.91787.9900-10001787.91797.9第五章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實施5.1 本次規劃確定范圍內的用地和建設項目控高須與本規劃提出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相一致,不得影響氣象探測設施準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5.2氣象部門負責制訂臺站周邊氣象探測環境的控制標準,規劃部門負責將本規劃列入城市總體規劃中,以相關法律法規及本規劃的具體標準規劃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各類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15、由于新建探測設施而導致保護要求變化時,須及時報規劃、建設部門備案。5.3對于專項規劃確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如果有可能超過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項目審批主管部門在進行審批時,應審查其是否具有氣象部門的書面審查意見;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如符合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方能予以審批,同時建設單位或業主應將建設實施方案報氣象部門備案。5.4專項規劃經批準后納入城鄉規劃統一實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實施后,未經法定程序批準不得改變。5.5本專項規劃自批準之日起生效。第六章 附則本規劃各條款由興仁氣象站負責解釋。附件:1.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位置示意圖 2.16、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保護范圍劃分圖 3.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核心保護區高度控制圖 4.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基本保護區高度控制圖附件1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位置示意圖附件2 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保護范圍劃分圖保護劃分保護范圍保護要求核心保護區500米詳見核心保護區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基本保護區5001000米在觀測場周邊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附件3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核心保護區高度控制圖在觀測場周邊5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 地塊建、構筑物限高計算方法: H=a/10+h(米) 其中:H:建、構筑物限高(相對高度)(米); a:建、構筑物與觀測場圍欄的水平距離(米); h: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海拔高度(以黃海高程為基準)(米),h=1697.9米。附件4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基本保護區高度控制圖 在觀測場周邊500米至1000米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度超過距觀測場距離1/10的建筑物、構筑物。 地塊建、構筑物限高計算方法: H=a/10+h(米) 其中:H:建、構筑物限高(相對高度)(米); a:建、構筑物與觀測場圍欄的水平距離(米); h:興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海拔高度(以黃海高程為基準)(米),h=1697.9米。-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