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設項目混凝土分項工程技術交底(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553
2023-12-29
14頁
45.27KB
1、混凝土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工程名稱:茗源香居(三期)建設項目工程部位:地下室基礎(含承臺、地梁、筏板)交底依據:地下室結構圖紙、規范、規程勞務組長:砼 組 長:交 底 人:接 受 人:交底日期:2011年7月9日交底目的:為了工程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規范(程)及相關的工藝標準進行施工,交底重點從原材料的質量,檢驗試驗分析,半成品運輸,前后臺協調,設備機具準備,人員準備、隱蔽驗收條件,工序交接,現場澆注走向,混凝土的接縫,振搗,平整度控制,收面,收尾,養護等。一、 原材料要求:1、 水泥出場材質證明,進場后的復檢,要求每一批次必須要有一次檢驗報告,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的水泥按2、照袋裝時200t取樣復檢一次,散裝時500t取樣復檢一次,復檢合格準使用。2、 水泥的復檢包括品種、級別、包裝、散裝倉號、出廠日期進行檢查,還需要對強度、安定性、其他指標進行復檢,質量需要達到現行的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的規定準使用。3、 摻用的外加劑質量及技術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等和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4、 外加劑需要有出場合格證明和進場復檢報告。5、 粗細骨料需要有材質及級配試驗報告,含泥量和其他雜質不得超過相關的規程標準。6、 商品混凝土廠家提交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所有數據及理化指標的分析均真實可信。7、 3、在混凝土供貨計劃提交后商品混凝土廠家在供貨前一天提交所有材料質量證明書和原材料取樣復檢報告,要求頁面干凈整潔,數據填寫規范,數理分析真實有效,加蓋紅章。二、 半成品運輸:1、 在混凝土澆筑前項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向供貨廠家書面提交計劃單,計劃單要求:明確填寫澆筑部位,混凝土強度等級,防水等級,供貨數量,供貨時間段,開始供貨時間。2、 在混凝土供貨階段,廠家需要指派現場經驗豐富的技術工程師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還需要指派一名主管人員在現場進行混凝土的調配和協調工作,以保證混凝土的供應滿足現場施工。3、 半成品混凝土的運輸及現場停留時間不得過長,同時運輸過程中不得出現泌水現象,粗細骨料分離,出現初凝等4、。4、 半成品混凝土從拌合至入倉的時間滿足相應的規范要求,要與現場的推進情況步調一致,既要保證供應,又要保證出料時達到應有的標準。5、 半半成品混凝土運至現場后要由項目部實驗員進行坍落度檢測,坍落度檢測其和易性和流動性。如發現已經出現泌水,粗細骨料分離,和易性和流動性差以及混凝土水化后失水的情況時嚴禁使用。6、 混凝土的運輸既要保證運輸途中的安全,又要保證現場停放,就位,錯車等安全。7、 廠家技術指導工程師有權利判斷進到現場的混凝土是否可用,主管協調人員則隨時根據現場的澆筑情況與站上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協調,處理好施工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等,充分保證現場混凝土的澆筑不出現冷縫。8、 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嚴5、禁隨意加水,罐體在運輸過程中及現場停留時要保持低速、勻速旋轉,嚴格保證半成品混凝土出廠配比的真實性。9、 混凝土出廠前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進行運輸前取樣,不得隨意更改混凝土配合比及加入其他東西。10、 出廠前的取樣如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認為需要時可由建設單位或者是監理單位有關的工程人員進行現場見證,記錄,取樣試件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養護,28天養護齡期滿后進行試驗檢驗。三、 設備及機具準備:1、 現場準備了兩臺混凝土輸送泵進行混凝土的入倉前運輸,一臺布置于二期工程的棟號間空擋部位,該位置基本位于地下室縱向長度的中部,垂直方向距離基坑6m左右;另一臺布置于在基坑東面的東南角位置,正向不至于建振興北6、路左側,兩臺地泵的位置選擇充分考慮了混凝土供應時的運輸條件。2、 混凝土運輸罐車至少在現場要保證5輛,其中2臺在放料的時候,其余3臺等待。3、 商品混凝土供貨廠家還需要考慮12臺備用罐車,以備應急使用,保證混凝土的供應。4、 現場保證2臺塔機運轉完好,如地泵出現異常情況是隨即采用塔機完成混凝土垂直和水平運輸,以保證澆筑倉內混凝土的接縫始終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5、 600mm插入式振搗棒,6m長4顆,3m長3顆。6、 鐵板10把,木質搓板4把,3m刮板4顆,2m刮板3條。7、 平板振動器12臺,原漿磨光機1-2臺(滿足現場收光即可)。8、 工程線300m,50鋼卷尺1把,5m小鋼卷尺45把。9、7、 交流、直流電焊機各1臺,隨時處理現場需要焊接的構件連接。10、 活動扳手3把,固定扳手大小各4把。11、 高壓水槍1把,高壓水機1臺。12、 抽水泵,5KW2臺,2.2KW68臺,1KW2臺,自吸式抽水機大小各2臺。四、 人員準備:1、 現場施工員34名,質量檢查員1名,現場安全員1名。2、 塔機操作員3名,信號指揮員1名。3、 泵機操作員4名。4、 現場材料源1名,現場收料員1名。5、 廠家指派現場技術工程師1名,廠家指定現場協調調度員1名。6、 現場澆灌主工長1名。7、 現場試驗檢驗人員1名。8、 現場鋼筋值班人員2名。9、 現場木工值班人員1名。10、 現場焊工2名,11、 現場接管人8、員10名(每泵機各5人)。12、 現場混凝土澆筑人員20名(每泵機10人)。13、 現場振搗人員3名(每泵機3人)。14、 現場初步趕面、找平人員8名(每泵機4人)。15、 現場磨光機收光人員2名(每泵機1人)。16、 現場鐵板清光人員8名(每泵機4人)。17、 現場小組負責標高檢查1名。18、 現場覆蓋、養護人員3名。五、 澆灌條件:1、 該地下室設計中的后澆帶將整個筏板一分為二,現場澆灌按照后澆帶將整個筏板劃分為兩個澆筑板塊,即后澆帶前(A區)及后澆帶后(B區)。2、 兩個流水段按照后澆帶劃分后,A區作為第一個先澆灌的流水段落,在鋼筋綁扎完畢后,先由勞務班組作自檢、修復、完善,自檢合格后上9、報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檢查,技術質量檢查員作復核檢查,復核檢查合格后,做好隱蔽驗收記錄,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由建設單位通知質監部門參加,以項目部總工牽頭,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質監部門一起作最后檢查,最后四方檢查合格后并隱蔽驗收簽字完成后該板塊具備澆灌條件。3、 鋼筋自檢合格后駕駛鋪上行走跳板,保證人員來回走動安全和鋼筋保護。4、 塔機及泵機操作人員檢查設備完好情況,并向項目部主管人員回報檢查情況,保證設備運轉正常。5、 安排好現場用電、用水,配電箱支放在合適且不易碰觸的地方,所有現場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用電規范操作。6、 勞務班組按照第三條勞動力安排中的計劃勞動力計劃組織好施工操作人員,由10、項目工程師書面交底并口頭交底,口頭交底強調具體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項事項,讓操作工人了解并認識本次澆灌中應注意的重點部位和難點部位,而且熟悉和掌握重點和難點部位澆灌中的技術要求。7、 勞務班組檢查施工中的小型機具是否完好,運轉是否正常。8、 商品混凝土廠家做好原材料儲備,復檢工作,設備檢查及車輛調配工作,協調及指派工作,生產中用水、用電等工作。9、 現場由項目部協調道路運輸,周邊住戶的安撫工作。10、 項目部辦理好夜間施工許可的相關證件,保證現場施工順利進行。11、 所有技術資料已經完成,各項準備(人員、機具)已經就位,所有設備運轉正常、完好后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混凝土澆灌。六、 現場安排:現場11、施工布置圖1#2# A區 B區 已澆灌的消防水池七、 混凝土澆筑工藝:1、 混凝土生產嚴格按照廠家提交的配合比通知單進行配料,投料嚴格按照石子水泥砂外加劑順序投放。2、 混凝土運輸時間及至現場后的停留時間由廠家協調人員掌握時間銜接。3、 混凝土運至現場后,現場試驗員檢測的坍落度作為參考;如果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動性不好,坍落度值小的話由廠家指派的技術工程師確認是否可以用于澆灌。4、 罐車放料過程中嚴禁隨意加水。5、 混凝土運至現場后由兩臺地泵完成垂直和水平輸送,如果輸送中存在堵管現象時,要及時組織拆管和清管工作,保證現場工作面干凈,如有污染時及時沖洗,并及時將管內清除的混凝土采用塔機運至澆筑倉內12、。6、 該板塊混凝土大面積筏板厚度350mm,承臺1100mm,地梁900mm及1000mm,現場澆筑采用平倉推進式澆筑,每次推進5m,保證混凝土連接不出現冷縫。7、 該次澆筑方量約1400m3,按照每泵車2車澆筑量計算則每小時澆筑量約40m3計算,澆筑時間約36h。8、 考慮到接管時間比拆管時間少,所以澆筑方式定為將2臺泵的輸送管直接一次性接到位,邊澆邊退;橫向布管先接好,拆管后直接采用大、小彎管連通,保證接管及時和混凝土輸送。9、 兩臺地泵分別負責區和區混凝土的輸送,保證交接的位置不出現冷縫,混凝土始終新鮮,結合良好,交錯覆蓋后振搗時插入下一層100mm。10、 混凝土入倉后按照1.0m間13、距直插振搗,盡量采用人工耙平,不要小范圍內拆管接管浪費時間且容易造成堵管。11、 人工耙平后的混凝土表面再次插入振搗,直至混凝土已經密實而且表面翻漿為準,地梁及地梁交錯處盡量從側面振搗,盡量避免碰撞受力主筋,保證受力主筋位置不變,如有毀壞現象要及時調正受力鋼筋位置。12、 翻漿后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鋁合金直刮板刮平。13、 在混凝土找平時采用拉線檢查,表面標高控制在10mm內,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平板振動器來回平振,平板振動器操作時先從一個方向拖動振動器,首尾相接行走平行路線,每次行進時需要壓邊,壓邊150mm;待一個方向完成后,沿與第一次行進方向呈垂直方向的行走路線進行振搗,走向同另一個方向。1414、 平板振動器振搗完畢后,采用磨光機二次磨平,最后人工用小鐵板清面,保證表面干凈,平整,光滑,觀感良好。15、 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的期間內,采用高壓水槍清洗柱內和剪力墻內的表面混凝土乳皮,直至露出粗骨料為止,保證下次混凝土澆筑時連接良好。16、 所有的剪力墻下腳及柱子下腳必須平整、光滑,保證結構邊線投放和支模時模板下口接縫嚴密,不漏漿而形成蜂窩、麻面,露筋的情況。17、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值班人員隨時修復毀壞的鋼筋,網片鋼筋保護層,柱插筋,墻插筋等,保證鋼筋位置正確,木工值班人員隨時檢查吊模的支撐情況,結構斷面是否有變化,下口標高是否變化,當模板位移,斷面變化,標高變化時必須及時處理,保證15、設計斷面和標高。18、 現場檢查人員要隨時復核各個點位標高,拉線過長時設法于中間適當位置設置標高挑點,一面拉線過長產生撓度后表面標高控制不準。19、 現場施工派專人監督振搗情況,專人檢查鋼筋修復、校正情況,專人檢查模板校正情況,專人檢查標高準確度和表面清光,這四個專人檢查的工作由項目部施工員負責完成。20、 該板塊混凝土澆筑涉及到后澆帶和側壁鋼板止水,外側壁澆筑時保證鋼板止水帶兩邊混凝土高度一致,且外側(迎水面)比內側(非迎水面)低50mm。鋼板止水帶涉及到周邊吊模,澆筑時處理好側壁混凝土的入模時間,即保證轉角連接不出現冷縫,又要保證混凝土澆筑后吊模下口不出現蜂窩、麻面、露筋等情況。21、 后16、澆帶部位澆筑時必須注意平向鋼板止水帶下部混凝土飽滿、密實,振搗到位,同時還不得造成平向止水鋼板位移,彎曲,松脫,側歪等現象。22、 主工長全面監督與檢查各個專項監督、落實情況,項目專職質量員、專職安全員全過程跟蹤,做到現場管理清晰,工藝合格,操作恰當,落實到位。23、 當混凝土澆筑并清光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覆蓋薄膜的人員不得穿硬底鞋,需要穿軟底布鞋上到已經清光好的混凝土面層之上進行薄膜覆蓋,待終凝12h后澆清水進行養護。24、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如果氣溫過高,則需要采取措施,如架空遮陽,防止高溫直接投射后影響混凝土的前期強度增長。25、 混凝土的施工必須保證人員到位,機具到位,設備到位,落實到17、位,分工管理責任清楚。26、 現場施工干凈,不得混亂,拆管及時,接管及時,泵管清洗干凈,對方合理整齊。27、 交接班定時,人員組織定位清楚,現場安排條理清楚。28、 現場清洗泵管在工作面以外的外圍空間,不得在施工區域內隨便清洗造成半成品污染。29、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做好整個現場的清理工作,泵管清洗,機具的擺放,跳板的堆放,泵管的擺放,輸送泵接口外的場地清理,泵身的清理,清洗污水的排放,運輸道路的清掃等。30、 整個板塊混凝土的覆蓋,養護采用干凈的自來水,最后施工的混凝土終凝達12h后全面澆水養護,每2h澆水一次,持續澆水14d(抗滲要求)。八、 施工質量控制:1、 澆筑前嚴格執行“三檢”制度18、。2、 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執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3、 運輸至現場的混凝土由施工試驗人員在監理的見證下取樣做試壓塊,同等條件下養護28天齡期后做軸心試壓和抗滲試驗。4、 所有采用的原材料(含水泥、砂、石子、外加劑等)均要有證明可以使用的文件,所用的外加劑如為礦物摻合料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5、 粗細骨料的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及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標準。6、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用自來水,是指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7、 混凝土執行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19、GJ55的有關規定,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耐久性,結構安全等級,抗滲要求及工作性【坍落度,流動度,和易性,初(終)凝時間要求等】。8、 第一次使用的混凝土要做開盤鑒定,其工作性滿足設計配合比要求,混凝土拌制前需要測定混凝土使用的砂、石含水率,根據測定結果調整施工配合比,對比配合比變化值,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水灰比,水泥用量,砂及碎石用量,做好電子計量記錄。9、 在施工現場進行隨機并見證取樣,按照取樣1次/100m3,按照規范要求該板塊一次性澆筑量1000m3,則按照取樣1次/200m 3。10、 該次澆筑的結構設計有抗滲標準,必須在現場隨機見證取樣做好抗滲試塊,抗滲試塊A區取樣2組即可。11、20、 商品混凝土使用的電子秤要有定期校驗記錄,如遇雨天或者含水率有明顯變化時要及時做原材料測定后及時調正配合比;原材料的投料要有原始記錄,數量偏差為:1)、水泥、摻合料2%2)、粗細骨料3%3)、水及外加劑2%12、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隙時間不得超出混凝土的初凝初凝時間,保證統一施工段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前后段落間的時間要控制好,保證回頭時不出現冷縫。13、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除了澆水養護的人員需要穿軟底鞋進行澆水外,保證不得有其他人員隨意進入養護區造成踩踏后留下腳印。14、澆筑完畢的混凝土表面3d內不得堆放材料、設備和重物等,不得有落物沖擊表面。15、澆筑后的混凝土在吊模拆除后不得有露筋、蜂窩、空洞、夾渣、疏松、裂縫、缺棱吊腳、掉角、外表缺陷等嚴重缺陷,具體見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414頁表8.1.1,并做好拆模后檢查驗收記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