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監控量測技術交底書(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772
2023-12-29
5頁
40.54KB
1、技術交底書工程名稱韓信嶺隧道交底項目名稱監控量測交底單位中鐵十八局大西客專站前-6標一項目部被交底人架子隊技術負責交底時間2010年 5月 10日交底地點 項目部會議室交底人簽名被交底人簽名技術交底書主要內容根據設計文件要求,結合韓信嶺隧道具體要求,現將韓信嶺隧道正洞及斜井圍巖監控量測交底如下:1、必測項目凈空收斂;拱頂下沉;洞內、外觀察以及隧道淺埋地段地表的地表沉降。2、量測斷面間距及測點布置(1)地表下沉淺埋隧道地表沉降測點應在隧道開挖前布設。地表沉降測點和隧道內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里程。一般條件下,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應按表1的要求布置。表1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縱向測點2、間距(m)2BHo 2. 5B50B5B1次/7d表4按位移速度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位移速度(mm/d)監控量測頻率5 2次/d151次/d0. 5一1 1次/2一3d0. 2一0. 51次/3d 0.2 1次/7d 開挖面地質素描、支護狀態、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描述應每施工循環記錄一次。必要時.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描述頻率應加大。4、量測方法 洞內、外觀察和地表沉降觀測根據本交底要求進行。凈空變化和拱頂下沉量測布點應在開挖后至初噴前進行,若圍巖出現變化異常應盡早布設;初始讀數在每次開挖后12小時內取得,最晚不得遲于24小時。(1)洞內外觀察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洞內、外觀察。洞內觀察可分3、開挖工作面觀察和已施工地段觀察兩部分。開挖工作面觀察應在每次開挖后進行,及時繪制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數碼成像,填寫開挖工作面地質狀況記錄表,并與勘查資料進行對比。 已施工地段觀察,應記錄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變形和二次襯砌等的工作狀態。洞外觀察重點應在洞口段和洞身淺埋段,記錄地表開裂、地表變形、邊坡及仰坡穩定狀態、地表水滲漏情況等,同時還應對地面建(構)筑物進行觀察。(2)周邊收斂及拱頂下沉 預埋測點由鋼筋加工而成,采用沖擊電錘或風鉆鉆孔,埋入鋼筋采用直徑不小于20mm的螺紋鋼,前端外露鋼筋與埋入鋼筋焊接,直徑不小于6mm,加工成180彎鉤或三角形鉤。測點用快凝水泥或錨固劑與圍巖錨固穩定,埋4、入圍巖深度不小于20cm,若圍巖破碎松軟,應適當增加測點埋入深度,拱頂下沉彎鉤上焊圓形鐵片或粘塑料圓板,然后在板上粘貼反射片。、周邊收斂量測方法a檢查預埋測點有無損壞、松動,并將測點灰塵擦凈。b把凈空收斂儀的尺頭及尺架掛鉤分別固定在預埋測點孔內,選擇合適的尺孔,將尺孔銷插入,用尺卡將尺與聯尺架固定。c調整調節螺母,記下鋼尺在聯尺架端時的基線長度與數顯讀數。為提高量測精度,每條基線應重復測三次取平均值。當三次讀數極差大于0.05mm時,應重新測試。每次開挖后12h內取得初讀數。d測試過程中,若數顯讀數已超過25mm,則應將鋼尺收攏(換尺孔)重新測試,兩組平均值相減,即為兩尺孔的實際間距,以消除鋼5、尺重孔距離不精確造成的測量誤差。e一條基線測完后,應及時逆時針轉動調節螺母,摘下收斂儀,打開尺卡收攏鋼尺,為下一次使用作好準備。 拱頂下沉量測方法a、 采用全站儀和反射片進行。主要原理:通過測點不同時刻反射片靶心標高,求出兩次量測的差值,即為該點的下沉值。測量時應采取換站等方法盡行數據校核,按附表記錄。按規定量測頻率進行量測。b、設置水準基點(水準基點為二等水準)。量測時采用全站儀、棱鏡及反射片,測出該點標高即可。每次開挖后12h內取得初讀數。同一測點每次量測采用同一基點。 地表沉降量測a、采用精密水準儀、銦鋼尺進行,主要原理:通過測點不同時刻標高,求出兩次量測的差值,即為該點的下沉值。其量測6、精度為1mm。當隧道埋深小于3倍洞徑時進行量測,小于2倍洞徑時必須進行量測。b、 基準點應設置在地表沉降影響范圍之外。測點采用地表鉆孔埋設,測點四周采用水泥砂漿固定。布點原則和量測頻率按規定執行。當地表有建筑物時,應在建筑物周圍增設地表下沉觀測點。c、 量測方法:采用精準水準儀和銦鋼尺測出各沉降點標高即可。在工程開挖前對每一個測點讀取初始值。首次觀測時,對測點進行三次觀測(三次差值小于1mm),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量測過程中讀數時各項限差宜嚴格控制,每個測點讀數誤差不宜大于0.3mm。5、量測注意事項a、 監控量測布點應在噴砼前預埋,測點布置時應避開鋼架和脫空回填處,并保證布點打入圍巖,嚴禁將7、測點布在鋼架上。及時進行測點的布設,并做好保護,可采用樁點沿初支邊墻向內凹陷,防止破壞。如果測點被破壞,應在被破壞測點附近補埋,重新進行數據采集;如果測點出現松動,則應及時加固,當天的量測數據無效,待測點加固后重新讀取初讀數。b、測點布設以后,在測點位置用紅色油漆做醒目標識。監控量測樁點上嚴禁懸掛重物。c、拱頂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測基點應與洞內、外水準基點建立聯系。d、 各監控量測小組須保證量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如實的反應實際變化情況,不得弄虛作假。e、 現場監控量測與施工易發生干擾,必須緊密配合。施工現場應及時提供工作面,創造條件保證監控量測工作的正常進行;監控量測工作也要盡量減少對8、施工工序的影響。監控量測元件的埋設計劃應列入工程施工進度控制計劃中。f、 量測儀器設備在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必須進行定期的檢查、校對和率定。收斂儀使用時調節螺母逆時針轉動最大范圍不得露出螺紋。在收斂儀使用一段時間后應進行對零校正,檢查數顯讀數是否為零,若存在偏差,必須進行對零。收斂儀量測完成后,用棉紗擦除灰塵并定期對鋼尺擦涂機油,以防生銹。5、數據處理(1)數據分析處理監控量測數據的分析處理包括數據校核、數據整理及數據分析。同時應注明開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開挖面距監控量測點距離等信息。(2)數據校核量測數據校核主要是對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排除各種誤差影響,保證量測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每次觀測后9、應立即對觀測數據進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對觀測數據的計算、填表制圖、誤差處理等,如有異常應及時補測。(3) 數據整理量測數據整理包括各種物理量計算和圖表制作,打印相關監控量測報表,并根據數據繪制位移時態曲線圖或散點圖,以便于分析監控量測數據的變化規律和趨勢。(4)數據分析數據分析通常采用比較法、作圖法和數值計算等,一般采用散點圖和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各監控量測物理量值大小、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終值及影響范圍,評估安全狀況。繪制時間-位移和距離-位移散點圖,根據散點圖的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進行回歸分析,對最大值(最終值)進行預測,并與控制基準值進行比較,結合施工工況綜合分析圍巖和支護結構和工作狀態。監控量測數據的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根據量測值繪制時態曲線;2、選擇回歸曲線,預測最終值,并與控制基準進行比較;3、對支護及圍巖狀態、工法、工序進行評價; 4、及時反饋評價結論,并提出相應工程對策建議。5、當拱頂下沉、水平收斂速率達到5mm/天或位移累計達到100mm時,應停止掘進,并及時分析原因,采取處理措施。 注:本技術交底書一式4份,3份交架子隊,一份交工程部存檔。編制: 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