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電站大橋、樁基礎技術交底書(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817
2023-12-29
4頁
26.54KB
1、技術交底書ZT1304JL-18-05單 位:xx路八標第一項目經理部 第 1頁 共4頁主送單位橋梁隊編號工程名稱及部位河口電站大橋、樁基礎日期2010.08.10人工挖孔成孔施工內 容:一、適用范圍:D3K526+646.000河口電站大橋0#臺、1#墩、3#墩樁基二、施工準備:先清除雜物,樁孔四周做好排水溝,孔口上方搭防雨棚,安裝手搖鐵轆轤或電動轆轤,布置出碴道路,架設臨時電力、照明線路,測量放線,以測量控制網進行引測,進行樁基精確放樣。樁基定位后,根據樁定位點拉十字線釘放控制樁, 放線結束后會同監理共同驗線,確認無誤并簽字后進行下一步護筒的埋設施工。孔口設木制護框,固定在孔口并高出地面32、0cm,四周用土夯實,防止土石掉入。搭設工作平臺。在樁基施工過程中,每天對現場測量控制點進行校核并作好有效保護。三、挖孔采用風槍在井內進行鑿巖作業,淺眼弱爆破施工。每次鑿豎炮眼3-4個,眼深40-80cm,每個炮眼裝藥量視石質情況為0.2-0.4kg,裝毫秒非電雷管,將各炮眼連線后引至井上,用擊發槍起爆。在距設計孔底50cm時,不得采用爆破施工,應采用風鎬施工。三、出碴出碴前先對孔內進行通風,以排除粉塵及炮煙,采用空氣壓縮機接風管深入孔內,管口距孔底50cm,送風將孔內污濁空氣排出,替換為新鮮空氣直至滿足人工作業為止。出碴作業由井下裝渣、電動葫蘆提升土石渣配合進行,廢渣棄至指定地點以保護環境。3、四、砼護壁 為了保證井壁的穩定,開挖后沿井身地質較差段進行砼井筒襯砌,即做好砼護壁。護壁采用C20砼,人工灌注,每次灌注高度1米,壁厚0.20m。模板采用定型鋼模,厚1cm,高1m,加工成圓筒形,角鋼支撐。為便于安裝與拆卸,將圓筒形鋼模分為3片,立模時分片吊裝加固圍成圓筒狀。模板頂部放一鋼板存放砼。每次用鐵筒下料,人工向模內填筑砼,用短鋼釬搗固。每節立模時,留出工作縫15cm,最后用干硬性砼塞縫封口。五、操作工藝要點 1、開挖前,應按工程樁軸線(中心線)向四周引出樁心控制點,用牢固的木樁(龍門架)標定;工程樁定位后,開始挖第一節樁孔土方,安裝第一節樁護壁模板時,必須通線校正模板,支護牢固,并檢4、查護壁厚度,位置正確、質量符合要求后方能搗固護壁 2、當第一節護壁拆模后應及時將樁心軸線引到護壁上,作為控制樁心軸線的標準依據,并把標高引到護壁內,用以控制樁底標高 3、第一節護壁,應符合下列規定:軸線偏差不大于2cm,并應高出現場地面25 cm。 4、修筑孔圈護壁,應符合下列規定:(1)護壁厚度,拉結鋼筋、砼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2)樁孔開挖后應盡快灌注護壁,且必須當天一次性灌注完(3)上下護壁間的搭設長度不得少于5 cm。(4)灌注護壁砼時可用敲擊模板或用竹桿、木棒反復插搗。(5)不得在樁孔水淹模板的情況下灌注護壁砼。 5、護壁砼宜使用速凝劑。 6、護壁模板的拆除,應根據氣溫情況而定,5、一般可在24小時后進行。 7、發現護壁有蜂窩、漏水現象應及時加以修補或導流。 8、如遇到流動性淤泥或流砂時,孔圈護壁的施工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處理。 9、減少每一節護壁的高度,(可取0.30.5米)或采用鋼板護筒施工,采用上述方法后仍無法施工時,應迅速用砂回填樁孔到能控制塌孔為止,并速報有關技術部門及設計單位處理。 10、對塌方危險施工段應采取快速施工法,即挖即驗收,即灌注護壁砼。 11、開挖時流砂嚴重的樁孔,應先將附近無流砂的樁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作用;集水井樁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六、質量標準:1、護筒頂面位置允許偏差為50mm。2、護筒傾斜度允許偏差為1%。3、孔位中心允許偏差為50mm。4、傾斜6、度允許偏差為1%。5、挖孔達到設計深度后,必須核查地質情況。6、孔徑、孔深和孔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7、澆筑混凝土前先清底,孔底沉渣清除干凈,滿足客運專線鐵路相關設計規范及設計文件提出的沉降要求。七、安全措施:1、施工現場要有專職安全員巡檢,施工隊要指定兼職安全員,負責現場安全工作。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疲勞作業及酒后作業。3、施工人員必須每天進行班前教育,提醒當天工作的安全重點及注意事項。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4、鉆機上要懸掛鉆機操作規程和其他警示標牌。八、其它要求:針對本技術交底實行三級交底制度,要落實到工班組。嚴禁隨意改變設計意圖及施工工藝。未盡事宜參考相關施工技術規范。編 制 者審 核 者批 準 人接收單位接收負責人接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