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樁基礎機械鉆孔安全技術交底(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844
2023-12-29
5頁
39.54KB
1、2.3.1 灌注樁基礎機械鉆孔安全技術交底 1. 施工場地應能滿足鉆孔機作業的要求。旱地區域地基應平整、堅實;淺水區域應采用筑島方法施工;深水河湖中必須搭設水上作業平臺,作業平臺應根據施工荷載、水深、水流、工程地質狀況進行施工設計,其高程應比施工期間的最高水位高70cm以上。2. 同時鉆孔施工的相鄰樁孔凈距不得小于5m;兩樁(地下部分)之間凈距小于5m時,待一樁所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5MPa后,方可進行另樁鉆孔施工。3. 泥漿護壁成孔時,孔口應設護筒;埋設護筒后至鉆孔之前,應在孔口設護欄和安全標志。4. 護壁泥漿原料應為性能合格的黏土或其他符合環保要求的材料;現場應設泥漿沉淀池,泥漿殘渣應及時清2、理并妥善處理,不得隨意排放,污染環境;泥漿不斷循環使用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始終保持泥漿性能符合要求;泥漿沉淀池周圍應設防護欄桿和安全標志。5. 旱地和淺水域,護筒埋深不宜小于原地面以下1.5m;砂性土應將護筒周圍50cm80cm和護筒底50cm范圍內換填并夯實粘性土;深水域的長護筒,粘性土應沉入河床局部沖刷線以下1.5m;細砂或軟土應沉入沖刷線以下至少4m。6. 護筒應堅固、不漏水,內壁平滑、無凸起;護筒頂端高程應高于地下水位或施工期間的最高河湖水位2.0m以上,旱地鉆孔護筒頂端高程應高出地面30cm;護筒內徑應比孔徑大20cm以上。7. 鉆孔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場地應平整、堅實;現3、場應劃定作業區,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2) 鉆孔應連續作業,建立交接班制,并形成文件;施工中嚴禁人員進入孔內作業。(3) 使用全套管鉆機鉆孔時,配合起重機安套管人員應待套管吊至安裝位置,方可靠近套管輔助就位,安裝螺栓;拆套管時,應待被拆管節吊牢后方可拆除螺栓。(4) 鉆孔作業中發生坍孔和護筒周圍冒漿等故障時,必須立即停鉆;鉆機有倒塌危險時,必須立即將人員和鉆機撤至安全位置,經技術處理并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5) 成孔后或因故停鉆時,應將鉆具提至孔外置于地面上,關機、斷電并應保持孔內護壁措施有效,孔口應采取防護措施。(6) 沖抓鉆機鉆孔,當鉆頭提至接近護筒上口時,應減速、平穩提升,不得碰撞4、護筒,作業人員不得靠近護筒,鉆具出土范圍內嚴禁有人。(7) 鉆機運行中作業人員應位于安全處,嚴禁人員靠近和觸摸鉆桿;鉆具懸空時嚴禁下方有人。(8) 鉆孔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鉆渣并與地質剖面圖核對,發現不符時應及時采取安全技術措施。(9) 正、反循環鉆機鉆孔均應減壓鉆進,即鉆機的吊鉤應始終承受部分鉆具質量,避免彎孔、斜孔或擴孔。(10) 施工現場附近有電力架空線路時,施工中應設專人監護,確認機械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必須符合表2-12的要求。(11) 螺旋鉆機宜用于無地下水的細粒土層中施工。2.3.2 灌注樁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從事挖孔樁的作業人員必須視力、嗅覺、聽覺、心臟、血壓5、正常,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2. 人工挖孔樁施工適用于樁徑800mm2000mm、樁深不超過25m的樁。3. 人工挖孔樁施工前,應根據樁的直徑、樁深、土質、現場環境等狀況進行混凝土護壁結構的設計, 編制施工方案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企業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簽字批準。4. 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現場應設作業區,其邊界必須設圍擋和安全標志、警示燈,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5. 施工前,總承包的施工企業應和具有資質的分包企業簽訂專業分包合同,合同中必須規定雙方的安全責任。6. 人工挖孔樁施工前應對現場環境進行調查,掌握地下管線位置、埋深和現況;地下構筑物(人防、化糞池、滲水池、墳墓等)6、的位置、埋深和現況;施工現場周圍建(構)筑物、交通、地表排水、振動源等情況;高壓電氣影響范圍。7. 施工現場應配有急救用品(氧氣等);遇塌孔、地下水涌出、有害氣體等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將孔內處人員立即撤離危險區;嚴禁擅自處理、冒險作業。8. 人工挖孔樁施工前,工程項目經理部的主管施工技術人員必須向承擔施工的專業分包負責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形成文件。9. 施工中孔口需用墊板時,墊板兩端搭放長度不得小于1m,墊板寬度不得小于30cm,板厚不得小于5cm。孔徑大于1m時,孔口作業人員應系安全帶并扣牢保險鉤,安全帶必須有牢固的固定點。10. 施工前應檢查施工物資準備情況,確認符合要求,施工材料7、充足,能保證正常地、不間斷地施工;施工所需的工具設備(轆轤、繩索、掛鉤、料斗、模板、軟梯、空壓機和通風管、低壓變壓器、手把燈等)必須完好、有效;系入孔內的料斗應由柔性材料制作。11. 人工挖孔樁必須采用混凝土護壁,混凝土等級不得低于C20,厚度不得小于10cm,必要時可在護壁內沿豎向和環向配置直徑不小于6mm、間距為200mm鋼筋;首節護壁應高于地面20cm,并形成沿口護圈,護圈的壁厚不得小于20cm;相鄰護壁節間應用錨筋相連。護壁強度達5MPa后方可開挖下層土方。施工中必須按施工設計規定的層深, 挖一層土方施做一層護壁,嚴禁超規定開挖、后補做護壁的冒險作業。12. 挖孔施工中遇巖石需爆破時,8、孔口應覆蓋防護。13. 人工挖孔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1) 每孔必須兩人配合施工,輪換作業;孔下人員連續作業不得超過2h,孔口作業人員必須監護孔內人員的安全。(2) 土方應隨挖隨運,暫不運的土應堆在孔口1m以外,高度不得超過1m;孔口1m范圍內不得堆放任何材料。(3) 作業人員上下井孔必須走軟梯;孔下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4) 嚴禁孔口上作業人員離開崗位,每次裝卸土、料時間不得超過1min。(5) 孔口上作業人員必須按孔內人員指令操作轆轤;向孔內傳送工具等必須用料斗系放,嚴禁投扔。(6) 樁孔周圍2m范圍內必須設護欄和安全標志,非作業人員禁止入內;3m內不得行駛或停放機動車。(7) 料斗裝土9、料不得過滿,每斗重量不得大于50kg。(8) 必須自上而下逐層開挖,每層挖土深度不得大于100cm,松軟土質不得大于50cm。嚴禁超挖。(9) 暫停作業時,孔口必須設圍擋和安全標志或用蓋板蓋牢,陰暗時和夜間應設警示燈。14. 兩樁凈距小于5m時,不得同時施工,且一孔澆筑混凝土的強度達5MPa后,另一孔方可開挖。15. 料斗和吊索具應具有輕、柔、軟性能,并有防墜裝置;每班作業前應檢查樁孔和工具,確認安全。16. 人工挖孔過程中,必須設安全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監控,掌握各樁孔的安全狀況,消除隱患,保持安全施工。17. 人工挖孔作業中,應檢測孔內空氣質量,孔內空氣中氧氣濃度及有毒有害氣體濃度10、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的具體規定;開孔后,每班作業前必須打開孔蓋通風,經檢測氧氣、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在規定范圍內并記錄,方可下孔作業;檢測合格后未立即進入孔內作業時,應在進入作業前重新進行檢測,確認合格并記錄;現場必須配備專用氣體檢測儀器;孔深超過2m后,作業中應每2h對孔內氣體至少檢測一次,確認符合規定并記錄;孔深超過5m后,作業中應強制通風。18. 當土層中有水時,必須采取措施疏干后方可施工;成孔驗收合格后應立即澆筑混凝土至規定高程;樁頂混凝土低于現狀地面時,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19. 孔內照明必須使用36V(含)以下安全電壓;夜間不得進行人工挖孔施工。2.3.3 灌注樁基礎鋼筋骨架施工安全技術11、交底1. 鋼筋焊接前應履行用火申報手續,經消防管理人員檢查,確認防火措施落實,符合消防要求,并簽發用火證后,方可施焊,所有焊縫必須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裂紋、未熔合、夾碴、未填滿弧坑和超出規定的缺陷;零部(桿)件的焊縫應在焊接24h后按技術規定進行無損檢驗。2. 鋼筋骨架制作和運輸應按照鋼筋工安全技術交底相關要求施工。3. 使用起重機吊裝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應采取固定措施;應使用起重機,現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1) 現場配合吊運的全體作業人員應站位于安全地方,待吊鉤和吊運物離就位點距離50cm時方可靠近作業,嚴禁位于起重機臂下。(2) 作業前施工技術人員應了解現場環境、電力和通訊12、等架空線路、附近建(構)筑物等狀況,選擇適宜的起重機,并確定對吊裝影響范圍的架空線、建(構)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護措施。(3) 現場及其附近有電力架空線路時應設專人監護,確認機械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必須符合表2-13的要求。(4) 鋼筋籠吊裝就位,必須待鋼筋籠穩固后,作業人員方可離開現場。(5) 吊裝中遇地基沉陷、機體傾斜、吊具損壞或吊裝困難等,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待處理并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6) 作業場地應平整、堅實;地面承載力不能滿足起重機作業要求時,必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并經驗收確認合格。(7) 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風力六級(含)以上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吊運施工。(8)13、 吊裝作業必須設信號工指揮;指揮人員必須檢查吊索具、環境等狀況,確認安全;吊運作業前應劃定作業區,設護欄和安全標志,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吊裝時,吊臂、吊鉤運行范圍,嚴禁人員入內;吊裝中嚴禁超載;吊裝時應先試吊,確認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裝。4. 鋼筋骨架吊運長度超過10m時,應采取豎向臨時加固措施。5. 焊接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1) 作業時,電纜線應理順,不得身背、臂夾、纏繞身體,嚴禁搭在電弧和熾熱焊件附近與鋒利的物體上。(2) 作業后必須關機斷電,并鎖閉電閘箱。(3) 電焊機、電纜線、電焊鉗應完好,絕緣性能良好,焊機防護裝置齊全有效;使用前應檢查,確認符合要求。(4) 作業時不得使用受潮焊條;更14、換焊條必須戴絕緣手套;合開關時必須戴干燥的絕緣手套,且不得面向開關。(5) 焊工作業時必須使用帶有濾光鏡的頭罩或手持防護面罩,戴耐火的防護手套,穿焊接防護服,穿絕緣、阻燃、抗熱防護鞋;清除焊渣時應戴護目鏡。(6) 長期停用的電焊機,使用前必須檢驗,絕緣電阻不得小于0.5M,接線部分不得有腐蝕和受潮現象。(7) 使用中的焊接設備應隨時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必須立即停止使用;維修后的焊接設備,經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使用。(8) 在狹小空間作業時必須采取通風措施,經檢測確認氧氣和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符合安全要求并記錄后,方可進入作業;出入口必須設人監護,內外呼應,確認安全;作業人員應輪換作業;照明電壓15、不得大于12V。(9) 操作者必須經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數控、自動、半自動焊接設備應實行專人專機制度。(10) 電焊機的電源纜線長不得大于5m,二次引出線長不得大于30m。(11) 作業中電機出現聲響異常、電纜線破損、漏電征兆時,必須立即關機斷電,停止使用,維修后經檢查確認安全,方可繼續使用。(12) 電焊機的二次引出線、焊把線、電焊鉗等的接頭必須牢固。6. 骨架入孔后進行豎向焊接時,起重機不得摘鉤、松繩,嚴禁操作工離開駕駛室。骨架焊接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松繩、摘鉤。7. 焊接作業現場應符合下列要求:(1) 焊接作業現場周圍10m范圍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能滿足時,必須采取隔離措施。(16、2) 焊接輻射區,有他人作業時,應用不可燃屏板隔離。(3) 焊接作業現場應按消防部門的規定配置消防器材。(4) 焊接作業現場應設安全標志,非作業人員不得入內。(5) 焊接作業現場應通風良好,能及時排除有害氣體、灰塵、煙霧。(6) 露天焊接作業,焊接設備應設防護棚。(7) 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露天焊接時,應設擋風屏板。8. 吊裝前應根據鋼筋骨架分節長度、質量選擇適宜的起重機。2.3.4 灌注樁基礎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在澆筑水下混凝土過程中,必須采取防止導管進水和阻塞、埋管、坍孔的措施;一旦發生上述情況,應判明原因,改進操作,并及時處理。坍孔嚴重必須立即停止澆筑混凝土,提出導管和鋼筋17、骨架,并按技術要求回填;出現斷樁應與設計、建設(監理)研究處理方案。2. 提升導管的設備能力應能克服導管和導管內混凝土的自重與導管埋入部分內外壁與混凝土之間的粘接阻力,并有一定的安全儲備;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應符合技術規定。3. 吊裝導管、混凝土應采用起重機進行,現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1) 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風力六級(含)以上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吊裝。(2) 吊裝時,吊臂、吊鉤運行范圍,嚴禁人員入內;吊裝中嚴禁超載。(3) 作業場地應平整、堅實,地面承載力不能滿足起重機作業要求時,必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并經驗收確認合格。(4) 吊裝作業必須設信號工指揮;指揮人員必須檢查吊索具18、環境等狀況,確認安全。(5) 現場配合吊運的全體作業人員應站位于安全地方,待吊鉤和所吊運的材料離就位點距離50cm時方可靠近作業,嚴禁位于起重機臂下。(6) 構件吊裝就位,必須待構件穩固后,作業人員方可離開現場。(7) 吊運作業前應劃定作業區,設護欄和安全標志,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8) 作業前施工技術人員應了解現場環境、電力和通訊等架空線路、附近建(構)筑物等狀況,選擇適宜的起重機,并確定對吊裝影響范圍的架空線、建(構)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護措施。(9) 現場及其附近有電力架空線路時應設專人監護,認機械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必須符合表2-14的要求。(10) 吊裝中遇地基沉陷、機體傾斜、吊19、具損壞或吊裝困難等,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待處理并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正式起吊前應先試吊,確認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4. 澆筑混凝土作業必須由作業組長指揮;澆筑前作業組長應檢查各項準備工作,確認合格后,方可發布澆筑混凝土的指令。5. 架設漏斗的平臺應根據施工荷載、臺高和風力經施工設計確定,搭設完成,經驗收合格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6. 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不得中斷;水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從樁孔內溢出的泥漿應引流至規定地點,不得隨意漫流;澆筑水下混凝土結束后,樁頂混凝土低于現狀地面時,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7. 澆筑水下混凝土漏斗的設置高度應依據孔徑、孔深、導管內徑等確定;澆筑水下混凝土的導管宜采用起重機吊裝,就位后必須臨時固定牢固方可摘鉤。8. 樁孔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應連續作業,盡快灌注水下混凝土。9. 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風力六級(含)以上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水下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