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鉆孔灌注樁監理技術交底(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68874
2023-12-29
4頁
38.16KB
1、xx高速公路YJ2-2監理組鉆孔灌注樁監理技術交底一、鋼護筒設置護筒作用:保證孔口不坍塌,不使地表水進入鉆孔,保持孔內泥漿表面高程。1、位置要求:護筒中心豎直線應與樁中心線重合,平面允許誤差5厘米(全站儀檢測),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吊垂線檢測)。2、尺寸及安裝要求:護筒內徑宜大于樁徑2040厘米。埋深宜24米。護筒高度宜高出地面30厘米或高出水面12米,若孔內有承壓水時應高于承壓水位2米以上。要求護筒底部及周圍要夯實。二、鉆孔1、鉆機安裝要求底座和頂端平穩,鉆機中線對準樁孔中心。2、泥漿:護壁、浮渣、防塌孔、潤滑作用。主要性能指標:相對密度、粘度、含砂率、膠體率、酸堿度等詳見橋涵施工規范。3、2、鉆孔在土層變化處撈取渣樣,判明土層并與地質剖面圖核對,如嚴重不符要及時匯報。鉆孔泥漿應始終高于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11.5米。4、沖擊法鉆孔時,防止沖擊震動使鄰孔孔壁坍塌或影響已灌注混凝土的凝固。應待鄰孔混凝土灌注完畢達到2.5Mp抗壓強度后才能開鉆。5、鉆孔泥漿及灌注時溢出的泥漿和污水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或堵塞河道與交通。三、成孔清孔后檢測項目:孔徑、孔位、傾斜度、孔深、沉淀厚度、清孔后泥漿指標(相對密度、粘度、含砂率、膠體率)項目允許偏差孔中心位置(全站儀檢測)10厘米孔徑(檢孔器檢測)不小于設計(檢孔器外徑為鋼筋籠直徑加10厘米,長度為46倍外徑)傾斜度(垂線檢測)1樁長且不大于50厘3、米孔深(測繩)摩擦樁:不小于設計。支承樁:比設計超深不小于5厘米沉淀厚度(測錘)摩擦樁:直徑1.5米樁 沉淀30厘米 直徑 1.5米或樁長40米樁 沉淀50厘米支承樁:不大于設計清孔泥漿指標(清孔泥漿指標檢測方法附后)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不得以加深鉆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嵌巖樁沉淀厚度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且不得大于5厘米。嵌巖樁還要檢查嵌巖深度和孔底巖石是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過規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是在灌注混凝土前利用導管內安插風管進行清孔。二次清孔時4、應使導管底口距離孔底10左右,并且要不斷平移導管,改變導管底口在孔內的位置,以便將孔內沉渣清除。四、鋼筋加工及安裝1、鋼筋籠:主筋間距1厘米(每樁檢查2個斷面) 箍筋、螺旋筋間距2厘米(每樁檢查510個間距)鋼筋骨架外徑1厘米、傾斜度0.5;保護層厚度2厘米骨架頂端高程2厘米,骨架底面高程5厘米(測骨架頂面高程反算)骨架外側設置墊塊控制保護層厚度,豎向間距2米,橫向圓周不得少于4處。2、搭接焊:兩鋼筋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軸線一致。受力鋼筋焊接接頭應錯開布置,焊接接頭長度區段35d且不小于0.5米范圍內,接頭面積在受拉區50 。雙面焊縫長度不小于5 d,單面焊縫長度不小于10 d。接頭處彎折小5、于4,鋼筋軸線偏移小于0.1d,焊縫高度h應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縫寬度b應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圖)。 咬邊深度不得大于0.5 mm。圖7.3.5-2 鋼筋與鋼板焊接的焊縫焊接外觀檢查:焊縫平整,不得有較大凹陷、焊瘤,焊渣清除干凈。接頭處不得有裂紋。氣孔、夾渣數量在長2d的焊縫表面不得超過2個,面積不得大于6平方毫米。五、水下混凝土1、混凝土應有良好的和易性,運輸、澆筑過程沒有明顯離析、泌水。坍落度為180220mm。2、初凝時間不得早于2.5小時,水泥強度等級不宜低于42.5。水下混凝土灌注時間不得超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如估計要超過,則應摻入緩凝劑。3、6、碎石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導管內徑1/61/8同時不大于4厘米,且不大于鋼筋最小凈距的1/4。4、細集料宜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5、配合比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0.50.6。每方水下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公斤,摻有適宜數量的減水緩凝劑可不少于300公斤。六、導管鋼導管內徑2035厘米,使用前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壓氣試驗。水密試驗的水壓不小于孔內水深1.3倍的壓力,且不小于導管壁和管縫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時最大內壓力P的1.3倍。P=c hcw Hw(P導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內壓力kPa c 混凝土重度 取24 Kn/m3 hc導管內混凝土柱最大高度 以導管全長或預計的最大高度7、計 w 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3 Hw 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 )七、灌注水下混凝土技術要求孔身及孔底檢查合格,鋼筋籠安放后,應立即開始灌注混凝土,并連續灌注,不得中斷。1、首批混凝土方量必須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米和填充導管底部0.4米高度。VD2/4(H1+H2)+ d2/4h1 (V首批混凝土方量 D樁孔徑 H1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0.4米 H2 導管初次埋置深度 d導管內徑 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 即h1w Hw/c 其中c 混凝土重度 取24 Kn/m3 w 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3 Hw 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 )2、8、混凝土到場要檢查是否離析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二次拌和,仍不合要求,不得使用。3、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應連續灌注。灌注過程中導管埋深控制在26米。灌注中,應經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調整導管埋深。4、防止鋼筋籠上浮:將鋼筋籠頂端焊固在護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頂托力,支承系統應對準中線,防止鋼筋籠傾斜和移動 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籠底部1米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當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米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5、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0.51米 保證混凝土強度,多余部分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灌注結束時應核對混凝土灌注數量,確定混凝土灌注高度或樁徑是否正確。6、每樁制取試件24組。7、灌注樁完整性檢測安裝設計要求的方法和頻率采用鉆芯檢驗、超聲波檢測或其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