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公司測試場接續工程沉降觀測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69177
2024-01-02
23頁
348KB
1、XX橡膠(中國)有限公司測試場第二標接續工程沉降 觀 測方案 沉降觀測方案一、 總 則1、 為做好施工期間的沉降觀測,通過對路基、路面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進行分析,確定沉降是否穩定,是否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2、 基礎工程的沉降觀測數據必須采用先進、成熟、科學的檢測手段取得,且必須真實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實際狀況。 3、 目前路基監測項目均已埋設,利用原埋設點位繼續按設計要求進行觀測。二、 主要依據的標準及規范1、 XX橡膠中國有限公司昆山試車場新建工程委托技術服務案-測試場第二標接續工程施工規范2、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3、 工程測量規范(GB002693)三、 沉降變形監測網建立及測量技術要2、求1、 沉降監測網的建立、精度要求等應符合XX橡膠中國有限公司昆山試車場新建工程委托技術服務案-測試場第二標接續工程施工規范的要求;2、 沉降監測網應在施工高程控制網的基礎上進行加密建立,按三等水準測量的精度和測量方法要求進行施測。3、 高程基準網點間距一般不宜大于300m,以便于進行沉降觀測。4、 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5、 在沉降觀測基準網建立后,應對水準基點做好保護工作,發現丟樁或樁位有移動現象,應盡快恢復和補測樁點。另外,應定期對沉降觀測基準網進行復測,提出復測成果,復測周期不大于6個月。6、 應使用精度不低于DS1的精密水準儀,水準標尺應采用與3、之配套的銦鋼尺,水準儀和水準標尺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有關規定,在沉降觀測前和沉降觀測過程中的規定時間段應對儀器和標尺進行標定。7、 沉降觀測置鏡點、觀測路線、觀測人員、觀測設備固定,在成像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約半小時及其他不宜觀測的天氣情況下作業;作業中應經常對水準儀及水準尺進行常規檢查;在同一測站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以確保觀測成果的質量。8、 每一單元的工程變形測量任務完成以后要及時進行測量成果整理, 主要應提交下列沉降觀測成果資料:(1)施測結論;(2)觀測基準點與觀測點平面布置圖;(3)儀器檢驗與校正資料;(4)觀測記錄手簿;(5)平差計4、算及測量成果表;(6)沉降變形圖表及沉降曲線。四、 觀測具體內容(一)一般規定1、 觀測的目的是通過沉降觀測,利用沉降觀測資料分析,確保路基穩定,可以施工路面底基層。2、 評估時發現異常現象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要進行必要的檢查。(二)觀測設備及人員 觀測負責人:潘涌亮(項目測量隊長) 觀測組長:吳學云(水準1組組長) 觀測員:吳最(水準1組組員) 觀測設備:蘇光DS05自動安平沉降觀測水準儀,瑞德DL電子水準儀(二)觀測的內容1、 沉降觀測應以路基面沉降觀測和路面沉降觀測為主。(三)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布置1、觀測點布置(1) 根據圖紙記錄及現場情況,路基沉降觀測點均已埋設完畢,我方按已埋5、設好的點位繼續進行觀測。對于已損壞的沉降板按設計要求進行補充。(2) 對于已做的路面結構及以后施工完成的路面結構層(主要為級配碎石)按設計要求設置鋼筋沉陷點,間距100m,左右測路肩交錯設置。(3) AC路面鋪設后,按設計數量及要求設置不銹鋼釘沉陷點,設置于兩側路肩,布設間距50m。(4) 于全區非測試道部分按設計要求設置石樁進行監測數據控制點,若已埋設的石樁損壞,則需按設計提供的石樁埋設位置進行補充。(5) 為了了解場地內地下水位變化,需要按設計要求設置水位觀測井,若原設置的水位觀測井損壞,則需補充。(四)沉降觀測的頻次沉降觀測分為四階段進行,每個階段的沉降觀測的頻次應根據沉降的發生與發展規6、律及沉降大小確定,一般應按照如下觀測頻次進行。實際工作進行時,觀測時間的間隔還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兩次連續觀測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沉降突變、地下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五)觀測精度要求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1 mm,讀數取位至0.1 mm。(六)沉降觀測要求為達到路基沉降觀測的目的,建立沉降與時間的關系,了解產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觀測應考慮如下要求。1. 為了觀測到各部位的總沉降,從路基填土開始,沉降觀測也隨即進行。2. 沉降標志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填筑施工要與標志的埋設作好協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路堤的填筑進度要及時告知負責埋設沉降7、板的人員,避免錯過最佳埋設機會。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本方案所要求,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的均勻性。3. 在沉降板埋設基本不影響施工的條件下,路基的施工應作到碾壓的均勻性,質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觀測資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七)沉降報告的編制1、觀測資料整理(1) 采用統一的基沉降觀測記錄表(見附表)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根據觀測資料,及時完成有關數據的報告2、路基沉降分析評估工作應根據下列資料綜合分析:(1) 路基沉降觀測資料。(2) 路基地段的線路設計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設計圖紙和說明書、沉降計算報告等相關設計資料。(3) 施工過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8、情況等施工資料。(4) 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五、 組織與管理(一) 主要工作內容1、 沉降監測基準網的布設、測量及成果處理,形成穩固可靠的沉降觀測基準網;2、 布設沉降觀測點及觀測斷面,埋設觀測元器件;沉降觀測點及觀測斷面的沉降觀測;3、 沉降觀測數據的處理、審核、匯總;(二)工作程序1、 沉降觀測的組織準備(1) 建立沉降觀測管理體系,確定工作組織(人員),指定工作負責人(聯系人)。(2) 建立溝通聯系工作制度,保證沉降觀測工作協調、有序開展。(3) 沉降觀測工作啟動前,設計單位對各參與單位的有關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或交底。(4) 施工單位按設計圖紙要求布設沉降觀測點及觀9、測斷面,埋設觀測元器件,配備適應測量要求的有關儀器設備。觀測工作啟動前,施工單位應報請監理單位對測點布置、元器件埋設、測量儀器等準備工作進行檢查驗收,以確保觀測測量工作具備合格的工作基礎。2、 施工期內的沉降變形觀測及分析評估施工單位按圖紙要求進行沉降觀測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匯總觀測資料,適時將匯總的觀測資料(含電子文檔)提交設計單位。觀測資料應得到監理單位的審核簽字確認。原始記錄資料,由施工單位保存備查。3、 沉降變形評估(四)工作要求1、 沉降觀測起測基準點及觀測線路應相對固定,嚴格按觀測周期和觀測精度要求進行觀測。2、 沉降觀測工作必須做好原始記錄,堅持復核簽認制度。3、 沉降觀測各項資10、料按要求形成,必須齊全完整。4、 為確保沉降觀測工作順利進行和測量成果的連續性,必須對沉降觀測標志和標樁妥善保護,發現破壞應及時恢復。5、 在沉降觀測過程中應建立嚴格的誤差和錯誤報告制度,監理單位負責檢查把關。發現沉降觀測資料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及時報設計和監理單位協調解決。6、 沉降觀測資料及分析評估報告要作為竣工文件存檔,各有關單位應規范管理原始記錄,不得隨意涂改和損壞,測量資料和成果資料應裝訂成冊、妥善歸檔保管。附件一:沉降觀測記錄手簿格式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測站視準點視距讀數標尺讀數讀數差(mm)高差(m)高程(m)備注后視后距1后距2后尺讀數1后尺讀數211、前視前距1前距2前尺讀數1前尺讀數2視距差(m)累積差(m)高差(m)高差(m)測段計算測段起點測段終點累計視距差m累計前距km累計高差m累計后距km測段距離km測量負責人: 復核: 監理: 年 月 日 附件二:沉降觀測表格式附表1: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沉降板觀測記錄表里程段落: 觀測日期: 第 頁 共 頁斷面里程沉降板編號沉降板位置沉降板類型原始板底標高(m)本次路基頂面標高(m)板頂填土高度(m)上次板底標高(m)本次管口標高(m)本次管口至板底距離(m)本次板底標高(m)本次沉降(mm)單位: 測量: 記錄: 年 月 日 時表2: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沉降板觀測記錄匯總表斷面里程: 第 頁共 12、頁觀測日期累計天數(天)兩次觀測時間間隔(天)路基基底沉降板(編號: )路基頂面沉降板(編號: )備注板頂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板頂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單位: 整理: 復核: 年 月 日表3: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表里程段落: 觀測日期: 第 頁 共 頁斷面里程測點編號測點埋深原始磁環標高(m)上次磁環標高(m)測試讀數(m)平均值(m)本次磁環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總沉降(mm)本次分層沉降(m)路堤填筑高度及其它情況水位深度水位標高(mm)管口標高(mm)注:1每次磁環測量和沉降管管口標高13、測量均應對準管口固定位置。 2每次磁環測量均需重復測量兩次,并以磁環下部響聲為準。單位: 測量: 記錄: 年 月 日 時表4: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 斷面里程: 第 頁 共 頁觀測日期累計天數(天)路堤填高(m)本次分層沉降(mm)地面總沉降(mm)備注12345678910ll121314單位: 整理: 復核: 年 月 日表5: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表里程段落: 觀測日期: 第 頁 共 頁斷面里程邊樁編號邊樁位置原始標高(m)上次標高(m)本次標高(m)本次沉降(mm)沉降速率(mmd)累計總沉降(mm)上次總水平位移(mm)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14、mm)位移速率(mmd)備注單位: 測量: 記錄: 年 月 日 時表6: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匯總表斷面里程: 第 頁共 頁觀測日期累計天數(天)兩次觀測時間間隔(天)路基左側邊樁(編號: )路基右側邊樁(編號: )備注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單位: 整理: 復核: 年 月 日表7: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觀測樁沉降量記錄表工點里程范圍: 觀測日期: 第 頁 共 頁斷面里15、程觀測樁編號位置類型原始標高(m)上次標高(m)本次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總沉降(mm)單位: 測量: 記錄: 年 月 日表8: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觀測樁沉降量記錄匯總表 斷面里程: 第 頁共 頁觀測日期累計天數(天)兩次觀測時間間隔(天)路肩左側觀測樁(編號: ) 路肩右側觀測樁(編號: )備注路堤填高(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路堤填高(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單位: 整理: 復核: 年 月 日附件三: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觀測方法一、組合式沉降觀測裝置的構成組合式沉降觀測裝置主要由沉降板和連接管組成。1、沉降板(如圖1的a)沉降板16、中間穿套有管,管與板需焊牢,相互垂直。沉降板厚35mm,400400mm,管可用鍍鋅鋼管(作防銹處理)或其它不產生銹蝕的管材,外徑54mm,壁厚3mm。板以上的管為上管,以下為下管,上管長30cm,下管長50cm。上管也可作成可拆卸的結構,上管與沉降板用絲扣連接。2、連接管(如圖1的b)可用鍍鋅鋼管(作防銹處理)或其它不產生銹蝕的管材,外徑70mm,內徑64mm,壁厚3mm,長度根據沉降板在深度上的布置,一般取沉降板間距減15cm。每組沉降板的最下端是底管,它與連接管直徑一樣,長120cm,下端焊接封口。 a b圖1 沉降板與連接管3、“O”形圈用于沉降板下面小管套大管時封口,其內徑稍小于沉降17、板管的外徑,圈的粗細直徑810mm。可在橡膠廠按要求定做。沉降板組合的關系如圖2。圖2 沉降板組合關系示意圖4、量測鋼尺在鋼尺的端部用鉚接的方法接上量測連接桿。當鋼尺下到沉降板的管內時,可以與沉降板下管口連接上,量測下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離。連接桿重量約0.60.8kg。5、其它在埋設時所用的工具,如洛陽鏟、管帽、搗實錘、提勾等;配合埋設和觀測所用的全站儀、水準儀等。二、沉降板埋設方法與程序1、埋設前的準備工作沉降板的埋設是配合路基的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逐次將連接管和沉降板埋入路基內,形成互相套接的,而相互不接觸的成組沉降板,在一組沉降板中,沉降板可以沿深度布置在需要的位置上。一組沉降板的平面位置18、可按測試需要確定。在路基(或地基處理)施工之前,應確定每組沉降板埋設的位置,并根據該處路基高度和計劃好在深度上沉降板的位置,設計出底管、各個沉降板和連接管在路基中的高程,以供埋設時掌握進度,并按此高程埋設沉降板和連接管。首先在確定埋設的位置用全站儀定位,該位置在整個埋設過程中每個部件的埋設均需恢復定位和校核部件的位置,必須要記牢定位參數,保護好支鏡點。2、路基基底及路基本體部分沉降觀測觀測路基基底在路基自重和上覆荷重作用下的沉降,需從地基面便開始沉降板的埋設。埋設步驟如下。(1)成孔填土前在預定位置用洛陽鏟掏出約1.5m深(使底管上口距地面約30cm)、直徑約8090mm的孔。(2)放入底管放19、入底管,并蓋上管帽(管帽是用作埋設過程中臨時蓋著沉降管用的,尺寸以能套在沉降管上,封著口即可),這時要用全站儀校對底管的位置。之后將孔回填,恢復地平。(3)挖埋設沉降板的坑當填土高度約5060cm(填土標高到設計的沉降板上口加約30cm時,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高度則可為30cm),用全站儀定出該組埋設的位置,挖出45cm見方的坑,深約5060cm(采用可拆卸上管時深度可為30cm,對于第一塊沉降板即到原地面),并將坑底整平。之后用洛陽鏟將底管以上的填土掏出(這時要小心與管帽的碰闖),并將管帽用提勾取出,這個過程中的操作一定要注意不要將土落入底管。(4)在沉降板下管安置“O”型圈套將“O”型圈20、套在沉降板下管約距下端不到40cm的位置(也可以量測坑底面到下面底管口的距離,確定“O”型圈的位置),此位置應考慮放沉降板時有將“O”型圈往上推移個小距離,可將底管口封的較嚴實。(5)埋設沉降板上述工作之后,放置沉降板,用全站儀復核對中,且沉降板要水平(用水平尺檢查)。沉降板放好后,進行抄平給出每個沉降板起始的標高(以后觀測計算沉降的起點),然后蓋上與之配套的管帽。(6)恢復地坪之后將坑回填,恢復施工地面,注意密實度要與周圍已碾壓后的填土盡量一致。(7)埋設連接管當填土標高到沉降管上口加30cm時,進行連接管的埋設。全站儀定點,用洛陽鏟掏孔、取管帽等。將套管下到孔內,且將沉降板的上管套進約2521、cm,用全站儀校對連接管的位置,然后蓋上管帽。將套管周圍填土,用擊實錘搗實,并回填連接管上約30cm的孔,恢復原施工面。填土繼續施工,當填土標高到第二塊沉降板上口設計標高加約30cm(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標高則為沉降板設計標高加約30cm),按3、7、項埋設沉降板,及以后的連接管、沉降板,直到路基施工結束。最上面的地面沉降板上管口要用帶絲扣的管帽,打開時用專用工具。3、路基基底以下部位的沉降觀測根據埋設部位到地面的深度,設計深部沉降板。深部沉降板由深部板和深部管組成,二者焊在一起。深部管的直徑與沉降板的連接管相同,用外管箍接長,在孔口的位置與底管一樣。在深部管的上端以下約100cm處的管內,22、居中焊上長10cm,與沉降板下管相同直徑的一節管。在深部管的外側再套一個護管。結構如圖3。圖3 地基內深部沉降板和沉降板聯結示意圖打孔至需埋設的深度,將深部沉降板與護管下到孔底。孔底要搗實,護管下口與深部板要有約3040cm的距離。這時深部管一方面作為深部沉降觀測的標志,另一方面也起到沉降板中底管的作用。地面以上的沉降板的埋設與上述相同。只是地面上的沉降板下管長改為60cm,沉降板與深部管的管口距離為30cm。4、沉降板埋設的程序埋設過程如圖4表示。三、沉降觀測方法對于某一組沉降板,觀測時打開管帽,將帶連接桿的鋼尺下到沉降板的孔內,從上往下到第一塊沉降板下管管口附近時(從已有觀測資料可大約知道23、此位置,因每次的沉降量不大),試著上提勾管口(較易實施),勾著后便可丈量此間的距離,往下依次丈量出每塊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離。往上提出鋼尺時,再由下往上復測各個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離,兩次觀測結果滿足精度要求,取平均值。對地面管口進行抄平,根據此標高和測得的距離便可計算出觀測時的每個沉降板的沉降值。配合施工埋設沉降板和連接管時,當每次打開管口(沉降板的上管或連接管的)時均可進行沉降觀測,方法同上。由此得出施工過程中每個沉降板的沉降值和兩沉降板之間的壓縮變形。四、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觀測的主要特點路基的沉降觀測從技術上講,應做到以下幾點:1. 觀測設置的埋設、保管及施工過程中的觀24、測要基本不影響路基的正常施工,使路基填筑的質量均勻和觀測資料具代表性;2. 可以觀測到基底和路基的總變形,具有齊全的沉降資料,即包括施工期的沉降,而不僅僅是路基建成后的沉降;3. 應能觀測路基內和基底及以下某些部位的沉降,有利于路基沉降的分析;4. 觀測可以長期進行,能觀測到最終的沉降。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觀測技術主要特點是:1. 沉降板等的埋設、保護、觀測基本不影響路堤施工,平時沉降板等是隱蔽的。2. 對地基、堤身可觀測到從填土加荷開始的總沉降值。3. 沉降板在堤身和基底中的布置位置(平面和深度)可靈活掌握,因此能進行需要部位的沉降觀測。4. 沉降觀測可長期進行,如10年以上。5. 觀測方法是鋼尺量測和抄平,精度穩定,可到mm。它可應用于一般地區(非凍土地區)、細粒土填筑路堤的基底之下、基底和填土分層沉降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