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質原油改造項目延遲焦化裝置焦炭塔水壓試驗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70010
2024-01-03
17頁
120.51KB
1、xx石化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xx重質原油改造項目22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焦炭塔水壓試驗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32.試壓概況33.試壓工序及施工措施53.1.試壓程序53.2.試壓準備53.3.臨時上水管線的安裝73.4.上水試壓放水施工過程74質量管理計劃124.1質保體系124.2質量控制點135勞動力安排136.試壓手段用料146.1施工機具計劃146.2.手段用料計劃147.施工網絡計劃158.現場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168.1.HSE管理體系168.2.HSE管理體系運作161.編制依據1.1.焦炭塔圖紙70-2041.2.焦炭塔制造及驗收工程技術條件70-002/N21.3鋼制壓力2、容器GB150-19981.4.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1.5.鋼制塔式容器JB/T4710-20051.6.承壓設備無損檢測JB/T4730-20051.7.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術規程SH3505-19991.8.石油化工靜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規程SH/T 3542-20071.9.石油化工工程建設交工技術文件規定 SH/T3503-20071.10.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技術文件規定SH/T3543-20071.11.鋼制壓力容器產品焊接試板的力學性能試驗JB4744-20002.試壓概況在xx石化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重質原油改質項目22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建設施工中,我公司承擔了3、四臺焦炭塔(T301A/B/C/D)制造安裝施工任務。現焦炭塔制造、本體吊裝、接管焊接、熱處理前無損檢測、整體熱處理、熱處理后無損檢測(試壓前)等工作已進行完畢,各項檢測結果合格,具備試壓條件,進入試壓階段。為保證試壓工作順利進行,特編制此試壓方案。焦炭塔設計參數如下表:設計溫度()505設計壓力(Mpa)0.35Mp主體材質SA387Gr11CL1/SA387Gr11CL1+06Cr13規格(mm)900038626(24+3)/(27+3)/(30+3)/35/38/40耐壓試驗(Mpa)0.741Mpa(立式水壓)無損檢測100%RT、100%UT、100%MT、100%PT保溫厚度(m4、m)160/100熱處理焊前預熱,焊后消氫及整體消除應力熱處理容積(m3)1958金屬總重(Kg)290355試壓特點:a) 焦炭塔作為焦化裝置的關鍵設備,試壓是檢驗焦炭塔制造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b) 塔體較大,試壓過程長,影響因素多。c) 塔主體材質為SA387Gr11CL1、SA387Gr11CL1+06Cr13,需經整體熱處理,試壓前需確認的制造資料多。d) 四臺焦炭塔基礎為框架式基礎,對試壓過程中的沉降觀測要求嚴格。3.試壓工序及施工措施3.1.試壓程序試壓準備臨時管線安裝裝水前基礎沉降觀測T301B/C兩臺塔同時上水上水1/3時基礎沉降觀測、檢查合格后上水2/3時基礎沉降觀測、檢查合5、格后上水100%后基礎沉降觀測(觀測時間不少于48小時,每隔8小時觀測一次,不均勻沉降量應符合設計要求)試壓并檢查驗收合格將T301B/C中的水倒入A/D兩臺塔中上水1/3時基礎沉降觀測、檢查合格后上水2/3時基礎沉降觀測、檢查合格后上水100%時基礎沉降觀測(觀測時間不少于48小時,每隔8小時觀測一次,不均勻沉降量應符合設計要求)試壓并檢查驗收合格放水沉降觀測及塔體垂直度復測3.2.試壓準備3.2.1.四臺塔壓力試驗前,需對以下資料進行審查:1)設計圖紙、設計修改及現場簽證內容全部施工完;2)半成品部件材料質量證明書;3)焊接材料質量證明書;4)基礎中間交接記錄;5)塔體組對記錄;6)塔整體6、安裝記錄及墊鐵隱蔽記錄;7)塔體焊接記錄;8)無損檢測報告(包含熱處理后的無損檢測報告);9)熱處理報告。3.2.2.四臺塔壓力試驗前,需完成下列工作:1) 由項目管理部、監理單位、總包單位、施工單位等對設備基礎進行檢查,保證基礎質量符合試壓要求;2) 所有焊接工作已全部完成,且檢驗合格;3) 產品焊接試板所有檢測項目已完成檢測,且檢驗結果合格;4) 整體熱處理已進行,且檢驗合格;5) 檢查焦炭塔外形、焊接接頭及管件附件是否與圖紙一致,螺栓連接部位是否已全部緊固;6) 焦炭塔底蓋機已安裝到位,并試運合格;7) 檢查塔器內部,清除異物,復合板部分保護措施已施工完成,打開塔頂排氣口,其余管口封閉;7、(管口表詳見施工手段用料一覽表)8) 不參與試壓的部件應拆除或用盲板隔離;9) 塔器法蘭接管安裝盲板;10) 二次灌漿層應達到設計強度要求;11) 試驗場地周圍設置圍欄,與試壓無關的人員不得在現場停留。3.3.臨時上水管線的安裝3.3.1.安裝臨時上水、放水管線,按照總包單位指定的位置,接上下水管線。上、下水管線管徑均為DN80。3.3.2.臨時上水、放水管線安裝前,應與項目管理部或消防單位聯系,辦理用水許可證。3.3.3.臨時上水線附近設置標識,防止車輛通過時破壞管線。3.3.4.閥門分別安裝在塔底附近和管溝附近,以免傷害他人。3.4.上水試壓放水施工過程3.4.1.上水試壓及基礎沉降觀測18、)T301B/C兩臺焦炭塔水壓試驗直接在基礎上同時進行,上水用離心泵,試壓水溫不得低于15,由于本地水質氯離子含量超標不符合試壓要求,經項目管理部批準,焦炭塔試壓采用現場提供的工業用水,塔體內部不銹鋼復合層表面應涂抹黃干油與工業用水隔離,以防不銹鋼復合層受到腐蝕,試壓水源為延遲焦化裝置預處理總圖區原油電脫鹽罐南端工業用水處,由于該水源離焦炭塔較遠,在試壓時利用延遲焦化裝置預處理總圖區一段工藝管線(管線號為:0204-80-BFW-91101-3B2S1;單線圖號為:40-10/0011/4-4/4),以減少焦炭塔試壓臨時管線用料。BC兩臺塔試壓合格之后應立即將設備內部的試壓用水倒入AD兩臺塔中9、,對BC兩臺塔用空氣壓縮機將內部的水漬除凈并吹干。2)封閉焦炭塔卸焦口底蓋,將焦炭塔頂部最高處接管打開,用來排氣,并將盲板準備到位。頂部壓力表(1.6Mpa)設置在急冷油注入口(接管編號5)的DN40接管上。3)T301B/C兩臺塔同時上水,上水均從底蓋機接管處上水。接管法蘭外接DN80閥門,此處設置打壓上水口及壓力表,安裝壓力表(1.6Mpa)。4)上水前應先對設備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并做好記錄,基礎沉降觀測點分布在焦炭塔基礎四角混凝土柱子上(詳見焦炭塔框架施工圖紙62-04/06)。上水分3個階段,每個階段水量分別為總體的1/3、2/3、100%,每個階段水位到達后(水量應在進水口安裝水表進行10、控制)以及放水后應分別停止一定時間并做基礎沉降觀測記錄,基礎沉降應均勻,不均勻沉降量符合設計文件要求方可繼續上水;沉降觀測記錄按SH/T3503J209中的表格進行記錄。5)每隔8小時進行一次基礎沉降和塔體垂直度測量。上水過程及基礎沉降觀測中發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上水,查明原因。6)試壓人員應連續倒班作業,交接班時須有上水情況、液位高度、設備運行情況等書面詳細記錄。7)上滿水后應每隔8小時做一次沉降觀測,觀測時間不小于48小時,待沉降穩定后方可進行壓力試驗。8)觀測完成后(塔壁溫度與試驗水溫大致相同),封閉所有塔頂接管盲板,緩慢升壓到0.35Mpa(塔頂壓力表),確認無泄漏后升壓至0.74111、Mpa,停壓時間不少于30min,然后將壓力降至0.60Mpa(塔頂壓力表),并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檢查所有焊接接頭連接部位、筒體、封頭,檢查期間壓力保持不變。9)試壓時,塔頂、塔底試壓泵處均須安排專人巡回檢查,并使用通訊工具互相聯絡,在出現問題能夠立即通知,試壓泵停止上壓,待問題處理好后才能繼續上壓。10)液壓試驗時,符合下列情況為合格。a)無滲漏。b)無可見變形。c)試驗過程中無異常響聲。11)壓力試驗結束后,應盡快將水倒入AD兩臺塔器中,并將BC中的水漬吹凈。倒水前,打開頂部所有接管盲板,并控制出水量,倒水過程中每隔6小時觀測一次基礎沉降并做好記錄。放水完畢進行塔體垂直度復測和基礎沉降觀測。12、12)塔試壓完畢,及時填寫試壓記錄,并請相關人員簽字確認。13)A/D兩臺塔器試壓過程與BC兩臺塔器相同。14)在四臺焦炭塔試壓完畢后,將焦炭塔試壓用水通過臨時管線引入其他需要試壓的設備內,對于剩余的試壓用水,排入除焦池內。3.4.2.注意事項1)做好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2)上水速度不能太快,以防不均勻沉降。3)塔充滿水后,應靜置足夠長時間,使塔內水溫與外界環境溫度基本一致。4)為防止異常情況發生,排水管線應預先設置好。5)試壓過程中頂部應有人值班,以便能迅速打開頂部開孔。6)基礎周圍不得有其他設備和堆放物。7)放水過程中,應防止水流入基礎周圍導致基礎沉降。8)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照明,滿足13、檢查和測量需要。9)基礎沉降應作出沉降觀測記錄。10)試壓過程中,應標明試驗區域,設置警戒繩,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試壓區。11)水壓試驗前,應保證塔外壁的干燥。12)水壓試驗時各部位的緊固螺栓必須配備齊全。13)如出現焊縫泄漏等問題,必須先放水后卸壓,方可進行補焊,不得帶壓處理。14)上水、排水時,保證基礎附近干燥。3.4.3試壓示意圖如下:4質量管理計劃4.1質保體系項目經理:柳承志質量總負責人:瞿繼虎技術質量負責人劉宗順施工管理負責 人崔志義器材部負責人 張開祥綜合辦負責人 陳殿良財務部負責人 靳國立HSE負責人 石林峰 控制部負責人 王國愛專 業 公 司項目副經理:凌益民現場相關責任人和具體14、試壓及沉降觀測人員名單、聯系方式試壓前報LPEC、監理、項目管理部。4.2質量控制點序號控制項目控制點內容檢驗工具合格標準檢查者等級1水壓試驗試驗壓力值、升壓速度、保壓時間、筒體耐壓情況壓力表施工圖紙技術員檢查員總承包專業工程師監理專業工程師施工部專業工程師A15勞動力安排序號工種數量備注1電焊工62鉚工103起重工24測量工25管工106電工16.試壓手段用料6.1施工機具計劃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備注1吊車16T1臺配合2吊車200T1臺吊盲板3電焊機ZX7-400S4臺焊接4清洗泵2臺水壓試驗5磨光機10010臺打磨6空壓機YW-9/7-11臺7離心泵1臺上水6.2.手段用料計劃序號名稱規格單15、位數量備注1鋼管89*6.5米150上水放水管線2閘閥80-2.5個4上水放水管線3盲板11.0-350 16片411.0-600 18片25.0-40 8片65.0-25 6片64石棉墊11.0-350片411.0-600片25.0-40片65.0-25片65壓力表1.6Mpa塊106法蘭2.5-150片16HG205927螺栓M24*120套1208緩沖罐臺17.施工網絡計劃(見下頁)8.現場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項目經理:柳承志安全總負責人:趙寬朝技術質量負責人劉宗順施工管理負責 人 崔志義器材部負責人張開祥綜合辦負責人陳殿良財務部負責人靳國立HSE負責人石林峰控制部負責人王國愛專 業 公 16、司8.1.HSE管理體系8.2.HSE管理體系運作8.2.1現場安全管理開工前應按施工組織設計中規定的施工總平面布置的要求布置各項臨時設施。包括施工機具、設備材料堆放和水、電、氣的布置。所有的暫設布置均應符合安全和工業衛生要求以及業主的規定和要求。8.2.2試壓安全管理1) 水壓試驗時,若發現變形、異常聲響、焊縫泄露等情況,應立即泄壓,然后再作修理,嚴禁帶壓進行修理。2) 排水時,應先打開塔頂排氣閥再排水,以防造成設備內負壓,損壞塔體。排水時應緩慢開啟排水閥門,嚴禁猛開猛閉。3) 試驗時應劃分警戒區,無關人員嚴禁進入該區域。4) 水壓試驗時,其平臺及塔體其它附件上不許進行其它作業。5) 充水后17、其相關閥門上需掛禁動標識牌,且設專人看護。8.2.3施工機械設備安全管理1)進入項目工地施工的所有機械設備保持完好,進場后進行安全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2)機械操作工建立崗位責任制,并按勞動部門規定持證上崗,禁止無證人員操作。8.2.4切割與焊接作業安全管理1)施工范圍內的金屬切割與焊接作業時防火工作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對動火周圍的易燃易爆物應進行徹底清理干凈或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護措施。2)焊工操作時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工作服、絕緣鞋和防護手套。使用角向磨光機時應檢查設備漏電保護器和線路絕緣情況,砂輪片是否有破損或裂紋,打磨時要戴護目風鏡和口罩。8.2.5氣瓶安全管理1)使用氣瓶的工人必須經過18、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2)不得把氣瓶放在高壓線下進行作業;有風或高處作業使用氣瓶時,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放置在動火點的上風口;3)氣瓶使用前應進行安全檢查,對盛裝氣體進行確認;4)氣瓶的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氧氣瓶和乙炔瓶相距不小于10米,距明火10米以外。乙炔氣瓶、氧氣瓶按要求擺放整齊,做好防暴曬遮蓋。5)氣瓶應立放,嚴禁敲擊、碰撞及在氣瓶上進行電焊引弧;8.2.6手動工具和手提式電動工具安全作業管理1)所使用的所有手動、電動及類似的設備保持安全的運行狀態,配置漏電開關。損壞的工具立即停止使用或修理好。工具只能按照其設計的用途進行使用。2)電動工具在不使用或更換刀片、鉆頭和砂輪片時要斷開電源19、。3)工人在使用砂輪機前接受培訓。當砂輪機工作時,操作人員保持身體平衡。保證在砂輪片卡住時砂輪機就不會從操作人員手中脫落。8.2.7文明施工管理1)、施工現場必須封閉管理,且按施工平面布置圖的要求進行布置和管理。2)、施工用的電焊機、試壓泵等線路敷設應整齊,并有專人負責,經常檢查線路,及時清理易燃物。3)、及時回收余料、廢料、嚴禁亂堆亂放,施工材料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保證施工場地清潔、道路暢通,排水系統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時,應設置施工標志。4)、水、電管理應由專人負責,杜絕常明燈、常流水。現場的水線、電纜、導線、電焊把線、二次把線等的安裝和使用必須符合安裝規范和安全20、操作規程,并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合理布置,不準亂拉亂扯,隨意接線。使用的電焊軟線、氧氣帶和電焊條,每日收工后應盤好收回,電焊條返庫。8.2.8應急事項的報告1)應急事項發生時,應急事項的發現人員應立即向現場的負責人進行報告,由現場的負責人負責向應急指揮部報告;2)應急指揮部接到應急事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實施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擴大,同時立即向本單位有關部門領導和業主應急指揮中心進行報告,并負責與救援部門聯絡。8.2.9應急事項的現場處置1)應急事項發生后,應急指揮和有關部門應立即組織實施應急預案,防止事件擴大。2)應急事項發生后,應立即按應急管理措施確定的撤離線路,組織人員向安全地帶21、撤離,并由專人負責對在應急事項發生現場的人員按單位進行核對。對發生人員傷亡的事故,還應迅速組織傷員的救護。3)人員撤離應急事項發生現場,并對應急事項進行控制后,由應急指揮部負責對應急事項組織善后處置。8.2.10工作危害分析(JHA)詳見下表:序號工作步驟危害或潛在事件主要后果現有安全控制措施及以往發生頻率LS風險度R建議改進/控制措施偏差發生頻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安全措施1試驗升壓不規范設備損壞,人員受傷偶爾發生隨時檢查有勝任有2510按規范操作檢查操作不規范損傷身體偶爾發生隨時檢查有勝任有248檢查焊口.管口時,臉部要置于一側扳手打滑人體受傷偶爾發生不檢查有、執行不嚴勝任有122工作前檢查工具,工作中認真操作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