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正***
編號:870228
2024-01-03
41頁
3.19MB
1、奧體文化商務園配套道路及綜合管線工程,交接段道路基底加固方案對比,2014年8月12日,2,目錄,3,1、工程概況,奧體文化商務園市政配套道路工程包括奧體南區1號路至9號路共9條城市道路。一標工程主要包含1號路及39號路,同時包含各條道路照明、綠化、交通、雨水、污水、中水工程等;二標工程主要包含2號路及道路上的橋梁、電力、雨污水、自來水、中水、電信工程。,二號路,北辰東路南延,奧體文化商務園市政配套道路工程包括奧體南區內部奧體南區一號路至奧體南區九號路共九條城市道路。同時包含各條道路照明、綠化、交通、雨水、污水、中水工程等。全長約4601m,規劃等級為城市支路,紅線寬20m30m。一號路、四號2、路、六號路、七號路、八號路橫斷面按照一幅路形式布置,中間機非混行車道寬14米,兩側人行步道各寬3米,道路紅線寬20m。二號路橫斷面按照一幅路形式布置,北辰路至規劃九號路段中間車行道寬12m,路北側機非混行,路南側非機動車道寬3.5m,兩側人行步道各寬3m,紅線寬度30m;規劃九號路至安定路段中間機非混行車道寬14m,兩側人行步道各寬3m,紅線寬度20m。奧體南區二號路上跨北辰東路南延新建跨線橋梁一座,橋梁全長340.48米。三號路橫斷面按照一幅路形式布置,中間機非混行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步道各寬4.5米,道路紅線寬25m。五號路橫斷面按照一幅路形式布置,中間車行道寬7米,路東側機非混行,人行3、步道寬3米,路西側人行步道寬2米,道路紅線寬20m。九號路橫斷面按照一幅路形式布置,奧體南區二號路至奧體中路段中間車行道寬12米,路西側機非混行,路東側非機動車道寬3.5米,兩側人行步道各寬3米;北土城東路至奧體南區二號路段中間機非混行車道寬14米,兩側人行步道各寬3米,道路紅線寬20m。,1、工程概況,目錄,6,(1)本工程涉及深肥槽部位的施工道路作業面主要為環隧周圍及出入口通道兩側位置。回填土深度大致分以下三種情況:在環隧三層結構頂部回填土深度為0.8m左右、環隧二層結構頂部回填土深度約46m、高深肥槽處,最大深度約15.9m,寬度59m。回填土較深處在平面位置上主要分布在9號路、6號路、4、5號路、4號路、3號路及部分2號路上,具體分布見下圖所示:,4.7m,7m,11.2m,15.9m,2、工程現狀,9號路北段,2、工程現狀,9號路與2號路交叉口橫斷圖,9號路南段橫斷圖,5號路北段橫斷圖,3號路東段橫斷圖,4號路與2號路交叉口段橫斷圖,6號路南段橫斷圖,2、工程現狀,需處理深肥槽及高填方區域深度及面積統計表,2、工程現狀,(2)回填土現狀:1、環隧結構回填土存在多個回填深度,且不同深度差異大,使得工后差異性沉降大;2、環遂結構回填土屬于當年回填,環隧結構回填土正處于工后沉降期內(根據規范工后沉降期在一年以上),根據合同工期及節點工期要求,需要當年修路,沉降量大,無法保證道路及管5、線沉降量小于設計允許沉降量。3、回填土采用園區內土方回填,經試驗測定,園區內土方含水率高,回填壓實后沉降量相對較高。4、目前環隧結構回填區域經過降雨和工后沉降的共同作用,回填區域出現多處不同程度的沉降和裂紋。道路工作面回填土的不均勻沉降給我們后續管線、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帶來較大的質量隱患,如果綜合市政道路和各專業管線工程施工后繼續下沉,很容易造成管線斷裂,路面沉降開裂等質量隱患。,2、工程現狀,深肥槽處路基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工后沉降,工程現狀,深肥槽處路基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工后沉降,工程現狀,深肥槽處路基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工后沉降,肥槽沉降量觀測統計,各種管線允許沉降值,目錄,23,3、處理方案,綜6、合勘察、設計和業主單位現場確認結果及處理意見,并考慮施工的可實施性及經濟性,現場擬采用注漿加固處理方案。,24,注漿法加固高深肥槽回填土:注漿加固處理方案是先通過鉆機成孔,將注漿花管壓入孔中,并使注漿管密封嚴實,然后采用高壓注漿泵向肥槽回填土層中注入水泥漿,使回填土密實固結,起到地基加固的作用。(1)鉆孔機械:采用100型或300型工程地質鉆機。(2)注漿機械:采用HFV5D、KBY50/70型注漿泵,并配備高壓注漿管路系統和制漿設備。,3、處理方案,(3)注漿管:注漿管采用內徑25mm、外徑32mm的鋼管,注漿管2m一節,接頭有螺扣,方便連接。注漿管上開有8mm的溢漿孔,間距10cm,呈梅花7、形布置,管底用橡膠塞封管。注漿管構造見下圖。,3、處理方案,注漿布孔及孔深設計:孔距:深肥槽區域間距1000mm梅花形布置。二層結構和三層結構交界處孔位需距離三層結構至少0.8m的安全距離。注漿管長度:注漿管長度分兩種,一種為從現狀回填面至回填底面以上0.5m,管口外漏200mm;另一種注漿管的入土長度為肥槽深度的2/3;兩種注漿管在處理區域間隔布置。,3、處理方案,鉆孔順序:施工時采用地質鉆機地面成孔,孔號按照流水號編號,鉆機隔樁跳鉆。注漿順序:一般為先外排注漿形成圍幕,再注內排,最后注中間排,先下部,后上部;為防止相鄰兩孔竄漿,應采用隔孔注漿。,3、處理方案,注漿參數: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8、規范2012及現場回填土具體情況,擬定以下注漿參數:注漿材料:P.O.32.5水泥,水灰比1.00.7;擴散半徑:0.5m;注漿流量:10-15L/min;注漿終壓/MPa 0.30.5;,3、處理方案,施工工藝:,測量定位,鉆機成孔,下管封堵,二次補漿,注漿管加工,(1)施工準備:施工現場三通一平工作提前完成,進入工作面的施工輔道整修滿足進出場需要;各水泥、注漿管需進場后試驗抽檢合格;各施工機具已進場并滿足施工生產要求;根據工程需要及工程劃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人員均到位。(2)測量定位:由測量人員按孔位布設圖,將注漿孔位放出。注漿孔間距1.0m1.0m,梅花形布置,按照行和列進行編號9、,并標注記錄每個孔位的深度。測量放線后經監理驗收后可進行下一步工序。,注漿,3h,3、處理方案,(3)鉆機成孔:采用地質鉆進行鉆孔,鉆機按照測量放線的孔位精準定位,成孔孔徑75mm,每個孔按照編號標識的孔深,嚴格控制鉆孔深度,防止對既有結構的破壞。(4)下管封堵處理注漿管采用內徑25mm、外徑32mm的鋼管,注漿管2m一節,接頭有螺扣,方便連接,注漿管上開有8mm的溢漿孔,間距10cm,呈梅花形布置,注漿管頂部留1m范圍不開孔,并用8的鋼筋做止漿環筋,管最底端用橡膠塞封管。根據孔深,配置注漿管長度,下管時注漿管盡量居中下放,減少管對孔壁的破壞。注漿管封堵構造圖如下:,3、處理方案,管尾部封堵:10、下管后管周先放部分棉紗,用鋼筋將棉紗壓至止漿環筋處,然后用M30速凝砂漿將管周封堵嚴實,確保注漿時管口處不漏漿液。封堵構造詳圖如右。,3、處理方案,(5)注漿及二次注漿 選用注漿材料:P.O.32.5水泥,按照水灰比1.00.7配制漿液。注漿時,注漿順序先周邊后中間,跳孔注漿。控制注漿流量10-15L/min,注漿終壓0.30.5MPa。第一次注漿3小時后再進行二次補漿,至管口再次冒漿可結束單管注漿。在注漿過程中做好施工記錄,包括孔位、孔徑、孔深、漿液配合比、注漿壓力、注漿量、跑漿、串漿等情況的說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3、處理方案,施工工藝:,施工時需注意事項:(1)注漿前對注漿孔按順序進行11、編號施工時要逐孔記錄,完工后檢查對照,防止漏注。(2)當注漿孔邊有水泥漿冒出應用水泥袋堵住,冒漿(竄漿)嚴重時應停注,待水泥漿穩定后再注至設計水泥用量。(3)施工前將機械壓力調試好,水泥漿攪拌均勻,注漿管牢固.嚴密,經常清洗干凈防止堵塞。(4)單孔注漿結束后,首先關閉注漿管頂端閥門再卸高壓管,防止管內漿回噴。(5)注漿完工后用水泥袋將孔堵實防止冒漿,7天后再將水泥袋清除干凈。注漿施工前在注漿孔外圍設排水溝,及時排水,保持場地無積水。,3、處理方案,質量控制措施(1)質量控制依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2012,地基處理手冊及相關技術規程。(2)現場質量把關:安排專職質檢員檢查逐孔記錄,(注漿孔位偏12、離在50mm內,注漿孔深度誤差在200mm內,垂直度偏差小于1%)(3)施工用水為飲用水,水泥為P.O.32.5,施工前水泥按照要求做進場復試,復試結果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4)施工前對操作工人進行交底培訓,以提高工人素質,還制定現場獎罰辦法,以提高工人的責任心和積極性;確保施工質量。(5)現場加強排水措施,防止注漿孔冒漿。,3、處理方案,注漿質量檢測:設計提出以下注漿意見和建議,在分段(或整段)施工結束后,應采用鉆孔取芯及物探結合進行注漿質量檢查。,3、處理方案,(1)壓實度試驗 對試驗段注漿完成后,取土樣送實驗室做擊實試驗,確定注漿后混合土體的最大干密度,然后進行鉆心取樣做壓實度試驗,每1000取1個點,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93%的要求,(2)標準貫入度試驗 標準貫入試驗是用63.5Kg的穿心錘以76cm的自由落距將一定規格尺寸的標準貫入器在孔底預打入土中15cm測記再打入30cm的錘擊數稱為標準貫入擊數。對注漿完成后的土體進行標準貫入度試驗,每500檢測1個點,達到地基承載力100Kp的要求。,將壓實度及標準貫入度試驗所得的數據匯總報予設計單位,由設計單位負責計算注漿后土體的強度能否滿足要求,工程量:,3、處理方案,通過方案對比,選擇經濟合理、處理效果優的方案、并約請權威專家論證,最終確定處理方案。,3、處理方案,匯報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