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建構筑物加固方案樣本(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0243
2024-01-03
11頁
170KB
1、地面建(構)筑物加固方案一、編制根據及原則1.1、編制根據1、區間隧道與建筑關系及解決圖。2、區間平、斷面圖。3、國家現行關于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則、質量技術原則,以及地區在安全文明施工、環保、交通組織等方面規定。1.2、注漿加固原則及規定1.2.1、地面建筑物加固原則1、依照地面建筑物與盾構隧道關系位置,擬定加固辦法和范疇。2、施工方案應在不影響工程質量條件下具備優化能力。3、施工方案及辦法必要滿足都市環保及節能規定。1.2.2、地面建筑物加固規定1、加固后土體具備良好均勻性和自立穩定性。2、采用壓密-劈裂注漿法,袖閥管注漿,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漿液。3、注漿孔深度為建筑物底表面下3m,2、鉆孔間距為1.0m,袖閥管直徑為50mm,注漿內管直徑為25mm,雙栓塞。4、注漿漿液配合比設計:42.5R 普通硅酸鹽水泥,W:C=0.8:1,35Be水玻璃漿雙漿液配比:1:(0.51.0)。5、實際注漿過程中依照現場狀況進行調節。二、工程概況 隧道下穿人行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底板為500mm鋼筋砼,砼標號為C30、S8,通道最低處為泵房,與隧道凈距為3.04m;此處隧道地層為:2/3(3-5)粉質粘土、粉土、粉砂互層,下部1/3(4-1)粉細砂層;下穿排水箱涵為區域主排污渠道,寬10.7m、深2.7m,埋深4.85m,底部為鋼筋砼構造,側墻為磚砌構造,與隧道斜交,底部距隧道頂10.7m;3、盾構下穿排水箱涵時相應地層底部1/3(4-1)粉細砂層,上部2/3為(3-5)粉質粘土、粉土、粉砂互層。三、地質概況3.1、工程地質概況建筑物地基如下3m范疇內土體重要為雜填土、粘土、素填土、淤泥質粉質粘土。雜填土:松散,由粘性土、砂土與磚塊、碎石、塊石、片石、爐渣等建筑及生活垃圾混成。素填土:松散,以粘性土及砂土為主構成,混少量碎石、磚瓦片等。粘土:黃褐灰褐色,可塑,中壓縮性,含鐵錳氧化物。淤泥質粉質粘土:褐灰深灰色,軟流塑,高壓縮性,含少量有機質及粉粒。3.2、水文地質概況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綜合穩定水位,埋深為0.358.66m,相稱于絕對標高16.4623.73m。分為如下水層:上層滯水4、:重要賦存于人工填積層中,無統一自由水面,水量有限而很不穩定,地下水位不持續,普通由高處向低處流動或排泄,大氣降水、地表水和生產、生活用水滲入是其重要補給來源??紫冻袎核褐匾x存于第四系全新統沖積砂土層和礫卵石層中,水量豐富,具承壓性,受江河流補給。 四、交通導改、綠化帶占用及工期4.1、交通導改及綠化帶占用由于在路面施工,需占用一定人行道、機動車道及綠化帶。1、人行通道位于主干路交叉口處。依照設計注漿孔位,需占用人行通道、人行通道旁邊綠化帶及綠化帶旁邊少量(2m寬)機動車道。占地面積50152=1500,如下圖;占用時間為10天。2、排水箱涵與路基本平行,依照設計注漿孔位,需占用人行道及綠5、化帶,此外占用某些機動車道。占地面積7035+7020=3850,如下圖;占用時間為40天。4.2、工期工期安排如下表:序號項目時間備注1人行通道加固10天2排水箱涵加固40天總工期為50天。五、注漿加固5.1、注漿目1、減小因盾構掘進引起地基不均勻變形,改進建筑物基本底23m范疇內地基整體性;2、使土體形成網狀復合體,提高土顆粒之間內聚力,防止對原有構造物和埋設物影響,防止地層滑動破壞。運用壓密效應提高強度,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面沉降。5.2、注漿辦法及材料依照本工程地質特點和工程對注漿質量規定,參照類似工程施工經驗,采用壓密劈裂注漿法,選用袖閥管注漿,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56、.3、注漿漿液配合比設計水玻璃濃度:BE=25-40波美度;水泥漿水灰比=0.8:1,水泥為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與水玻璃體積比=1:0.5-1:1;實際注漿過程中依照進漿量變化及壓力變化可恰當調濃或調稀一級,以保證施工質量,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記錄。漿液凝膠擬定普通應采用CS漿液作壓注實驗,當進漿量很大、泵壓長時間不升高時,膠凝時間選12分鐘;當進漿量中檔、泵壓穩定上升時,膠凝時間選34分鐘;進漿量較小、泵壓升高不久時,膠凝時間選56分鐘。5.4、注漿孔設立采用雙排直線型布置,孔間距0.5米,排距1米;設計布置孔數如下表。項目人行通道排水箱涵注漿孔數小計98個556總計654個5.5、7、注漿孔深度注漿孔深度為建筑物基本底表面下3米,因基本底表面埋深不同,注漿孔深度隨之變化。5.6、注漿壓力本工程注漿依控制注漿量為主,注漿壓力只作為參照。注漿壓力以水泥漿液能順利注入為原則,在注入率不不大于10L/min狀況下,盡量采用較小注漿壓力,減小地面冒漿也許性。因而,注漿壓力可按0.5Mpa2.0Mpa控制。六、注漿工藝6.1、注漿施工工藝流程YESNONO測量定位鉆孔安設袖套注漿管第一次注漿作業第一段注漿達到規定第二段注漿鉆機就位第二次注漿達到規定結束注漿補注配制漿液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圖6.2、鉆孔1、按照設計規定測量放線,定出孔位。2、采用地質鉆機,按標出孔位及設計角度進行鉆孔。6.38、注漿管安設1、鉆到設計深度后,先用清水沖洗,然后用鉆桿向孔內注入封孔料,直至孔口流出封殼料為止。2、插入袖套管到設計深度,地面上應預留20cm以上。6.4、分次注漿1、施工順序按照跳孔施工,先外測后內測進行。2、待封殼料強度上來后(普通24小時以上),在袖套管中插入雙向密封注漿蕊管進行分次注漿,每次間隔時間不應12小時,每次注漿后應用清水沖洗袖套管管內殘留水泥漿,為下一環節注漿開孔打好基本。3、在完畢設計注漿后,待檢查合格,用水泥漿封閉袖套管,割掉露出某些,完畢該孔注漿工作。4、注漿施工時應記錄每一種孔每次注漿壓力,注漿量和注漿時間等基本參數。6.5、注漿施工控制原則1、施工控制原則,重要以9、壓力控制為主,每次注漿量和總注漿量為施工控制手段。2、注漿施工中應通過現場實驗時對注漿參數及漿液配經作進一步擬定。依照現場實際狀況恰當調節,保證注漿效果。3、通過鉆孔,從注漿體內取出原狀樣品,送實驗室進行必要實驗研究。七、臨水臨電施工場地距范湖站較遠,無法從范湖站直接接水接電,要進行暫時用水用電設施安排?,F場觀測,施工場地附近存在配電室和消防栓,通過協商可以滿足施工規定。八、施工組織及布置施工現場成立項目部,由專人詳細負責,關于人員見下表類別崗位名稱人數職責范疇備注管理人員技術負責1工程技術、質量管理安全員1安全檢查、監督質檢員1質量檢查、監督施工員1安全、生產進度管理施工人員注漿管制安4注漿10、管制作和打入灌注組4灌注水泥漿、投料、補漿其她人員材料員1材料采購、驗收管理電工1用電安全管理修理工1設備維修合 計15施工重要設備見下表 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臺套)備注V/97空氣壓縮機1T28風鎬2UBJ注漿泵1攪拌桶1電焊機16氧割設備1九、質量保證辦法9.1、管理保證辦法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與控制,直接掌握工程質量動態,指引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開展嚴格崗位責任制,對各工序、工種實行檢查監督管理,行使質量否決權,優質高速完畢工程。1、嚴格施工、技術、材料、安全和質量管理,開展質量教誨工作,使每個職工樹立良好質量意識。每道工序嚴格把關,保證施工質量。2、對重要工序設立管理點,嚴格按工序質量控制體11、系和工序控制點規定進行動作,認真填寫施工日記。3、實行三級質量驗收制度:每道工序班組100%自檢,質檢員100%檢查,技術負責100%抽檢。4、測量員對孔位進行復核,保證加固孔位精確性。5、材料員要嚴格把好材料關。6、施工班組要全面負責生產第一環節和每道工序質量狀況,組織好施工。9.2、技術保證辦法1、孔位放樣后要復測,定位精度誤差不超過5mm。2、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使用水泥及鋼管等原材料應有廠家出廠合格證,專人負責簽收,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3、嚴格按水灰比制備水泥漿,并保證孔內水泥漿飽滿、持續。 4、注漿管打入時應注意進入速度等狀況,防止打穿電纜溝傷及電纜。十、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證辦法1、認12、真貫徹“安全第一,防止為主”方針,建立和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工地設專職安全員,班組設兼職安全員,明確各級人員責任,切實抓好安全工作。2、在施工現場設立安全標志和警示牌。3、工程實行前,對投入本工程機電設備線路等進行全面安全檢查,不符合安全規定地方及時整治完善。4、工地交接班時,交接班人員必要認真檢查機械各方面性能并明確當班工作內容,若有故障應在本班解決完后再行交接。5、工程實行時,嚴格按照施工施工方案和安全生產辦法規定進行施工,操作人員必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安全員要進一步施工現場,督促操作人員和指揮人員遵守操作規程,制止無證操作,吊運操作時必要由專人負責指揮。6、經常保養施工機具,保證安13、全裝置敏捷可靠,同步搞好安全用電管理,施工現場不得亂拉電線電纜,電氣設備和照明燈具具備良好接地接零保護。7、注重個人自我防護,進入工地按規定佩戴安全帽,進行特殊作業前,必要貫徹防護辦法對的使用特殊防護品,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8、易燃易爆物品堆放間距和動火點與氧氣、乙炔間距要符合規定規定,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審批制度,暫時設施區要按規定配足消防器材。9、夜間施區照明要健全,保證夜間施工光線充分。10、施工現場道路平整無坑塘,排水暢通無積水;施工區域與非施工區域必要嚴格分離。工地現場材料堆放整潔,機具設備定機定人保養,保持機容整潔,運營正常。11、工地上制定衛生制度,施工現場經常進行清理,保持施工現場環境整潔衛生。12、文明施工達到原則化、規范化、制度化,做到工完料清,實現文明施工。13、水泥等粉體易揚材料用彩條布圍蔽遮蓋,防止產生揚塵。14、杜絕施工擾民現象,切實搞好文明施工。15、每周檢查安全生產辦法貫徹狀況,研究施工中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補充完善安全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