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加固施工方案(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0410
2024-01-03
3頁
14KB
1、裂隙加固施工方案裂隙必須進行灌漿充填,否則一旦裂縫中入滲雨水會導致土體軟化,促使遺址本體裂隙進一步發育或使錨桿失去錨固作用;另外,裂隙中不斷填充土,或裂隙兩側長期風化,逐漸對遺址本體局部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于遺址本體表面發育的密集微型裂隙,表面形成的次生裂隙,局部本體已經位移或歪閃形成的貫通性裂縫都必須封閉加固,否則在長期風雨和其它自然外力作用下,將成為遺址本體破壞突破口,逐漸的使遺址本體發生剝離和剝落,形成新的發育裂隙,甚至局部坍塌等。因此,遺址本體發育裂隙的灌漿充填,是遺址本體病害治理主要措施,具體為:就本段長城而言,裂隙分成了3種類型。輕微裂隙、小裂隙和貫通裂隙。對這3種裂隙,我部分別2、提出了以下施工方案。(1)輕微裂隙加固工藝1)PS溶液的表面滲透。采用模數3。8,濃度5%PS溶液噴灑滲透,先加固裂隙兩側,一般噴灑12遍。2)修補的泥的拌制。采用可溶鹽含量低于0。5%的粉土加模數為3。7、濃度為3%的PS溶液拌制,水灰比0.3。3)裂隙填補。采用5mm10mm修復刀,將已經拌制好的泥,填充裂隙,注意砌補過程中修復刀力量的大小,保證砌補粉土泥有足夠的強度,并保證砌補過程中遺址本體的安全.(2)小裂隙加固工藝1)灌漿漿液的拌制。采用模數為3.8、濃度為5%的PS溶液加可溶鹽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水灰比0.6,攪拌過程中不能間斷,同時一定要保證攪拌轉動速率,攪拌時間一般不小于3、60min,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灌漿時一次灌漿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攪拌量不能太大,同時不能采用超過24小時的漿液。2)用水灰比為0.3的3%PS溶液加可溶鹽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漿液封閉裂隙,同時埋設注漿管。按照不小于300mm的間距順著裂隙的走勢埋設注漿管.注漿管采用埋設直徑4.5mm的塑膠注漿管。注漿管埋深對穿透墻體的裂隙要求兩側在不同高度同時埋設,兩側相鄰兩注漿管的距離不大于200mm,且兩注漿管的末端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3)先注入5PS溶液,滲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縫兩壁,然后再進行裂縫注漿;4)采用注射器將PSC漿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過注漿管進行;注漿時,當相鄰的4、上方注漿管中出現漿液溢出時應停止注漿,并堵塞該注漿孔,再向上方的注漿管中注漿;若裂縫較窄小,可適當增大水灰比以減小漿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時要掌握一次性注漿量不宜太大,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注漿,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間隔注漿法,防止注漿過量帶來的其他麻煩.5)封閉注漿孔.拔除注漿管,采用模數3。7、濃度3%的PS與粉土、按水灰比0.30。4拌制的漿液封閉注漿孔.(3)貫通裂隙加固工藝1)對已經外閃或傾斜的局部不穩定的遺址本體進行糾偏處理,或采取一定的支頂措施保證遺址本體的穩定。2)對于已經有貫通張開度較大縫隙的,需采取錨桿錨固、土坯砌補等技術措施進一步加固,使局部遺址本體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提高整體穩定性5、,待穩定以后對貫通裂隙再進行充填加固。3)PS溶液的表面滲透。采用模數3.8,濃度5%PS溶液滲透,先加固裂隙兩側,一般滲透12遍。4)封閉裂隙:對裂隙縫隙較大處,可采用和遺址墻體類似的土坯或土塊配合用封閉裂隙。對縫隙較小的采用5mm10mm修復刀,將已經拌制好的水灰比為0.3的3%PS溶液加可溶鹽含量低于0.5%的粉土拌制的漿液,砌補填充裂隙,注意砌補過程中修復刀力量的大小,保證砌補粉土泥有足夠的強度,并保證砌補過程中遺址本體的安全。5)埋設注漿管.砌補過程中按照不小于300mm的間距順著裂隙的走勢埋設注漿管。注漿管采用埋設直徑10mm的塑膠注漿管。注漿管埋深對貫通裂隙要求兩側在不同高度同時6、埋設,兩側相鄰兩注漿管的距離不大于200mm,且兩注漿管的末端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6)灌漿漿液的拌制。采用粉土加模數為3。8、濃度為5%的PS漿液拌制,即PSC漿液,水灰比0.6,攪拌過程中不能間斷,同時一定要保證攪拌轉動速率,攪拌時間一般不小于60min,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灌漿時一次灌漿量不能太大,所以一次性攪拌量不能太大,同時不能采用超過24小時泥漿.7)灌漿。先注入5PS漿液,滲透加固裂隙中的沙土、碎石和裂縫兩壁,然后再進行裂縫注漿;裂縫注漿采用PSC漿液、按自下而上的次序通過注漿管進行;注漿時,當相鄰的上方注漿管中出現漿液溢出時應停止注漿,并堵塞該注漿孔,再向上方的注漿管中注漿;若裂縫較窄小,可適當增大水灰比以減小漿液粘度,增大可灌性。同時要掌握一次性注漿量不宜太大,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注漿,一般采用不同裂隙間隔注漿法,防止注漿過量帶來的其他問題。8)封閉注漿孔。拔除注漿管,采用模數3.8、濃度3的PS與粉土、按水灰比0.30.4拌制漿液,對注完漿的注漿孔進行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