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擋土墻加固及修復方案含錨桿土釘格子梁微型樁擋墻施工(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0473
2024-01-03
12頁
149.50KB
1、道路生態擋土墻加固及修復工程施工方案二一三年十月一日目 錄前言 編制說明及工程施工實施目標- 1 -第1章 工程概況 2 1.1工程概況- 2 -第2章 項目組織管理機構- 2 -第3章 工程重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3 -第4章 機械設備及人員投入計劃 3 4.1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投入計劃表- 3 -4.2勞動力投入計劃表- 4 -第5章 施工進度計劃 4 -第6章 施工工藝及方法- 4 6.1格構式錨桿擋墻、土釘墻施工工藝及方法- 5 -6.1.1施工工藝- 5 6。1。2技術要求- 5 6。2微型樁及鋼筋混凝土擋墻施工工藝及方法 8 6.2.1微型樁施工工藝- 8 -6。2.2鋼筋混凝土擋墻2、 9 第7章 施工保護措施 10 7。1地下管線保護 10 7.2監測- 10 前言 編制說明及工程施工實施目標一、編制原則1、堅持技術領先、安全可靠的原則:本工程為基坑支護,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成熟和先進的施工技術,快速、優質進行施工生產。2、堅持實事求是、降低造價的原則,控制項目投資: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據現場條件和公司現有的技術力量、機械設備、施工水平,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確保高速、高質、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設。3、堅持優化工序、施工均衡連續的原則:施工過程中要合理優化工序,以減少怠工和返工,保證本工程施工的均衡性和連續性。4、堅持施工組織設計指導實際施工的原則:編寫施工組織設3、計要熟悉圖紙及周邊環境,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施工技術、工藝要有針對性,做到細化能指導實際施工。二、編制依據1)XXXX設計施工圖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T503002002)4)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T502022002)5)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6)其它有關的國家、廣東省和廣州市現行的規范、規程及規定。三、工程施工實施目標1、施工處理目標:不影響周邊建筑安全.2、施工工期目標:場地具備施工條件后70天內完成。3、安全文明施工目標: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第1章 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該場地為已建4、小區道路,根據現場情況,小區道路邊坡有局部位移過大和局部塌方,需對此道路邊坡進行加固。該道路邊坡高度為311m,邊坡為永久性邊坡,主要對大于5m的邊坡進行加固,主要采用鋼筋錨桿、微型樁、鋼筋混凝土格構梁、噴射混凝土、生態擋土墻加固,安全等級為三級。第2章 項目組織管理機構本項目的組織機構圖如下圖02-1。項目經理材料員資料員安全員施工員測量員各施工組圖02-1 項目組織機構圖第3章 工程重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施工重難點分析應對措施道路生態擋土墻加固及修復工程其所需施工操作面占據當地村民荔枝園牽涉到荔枝樹的賠償及租地問題。原現我司在其他標段施工,施工材料為當地特供,通過供應商人脈與當地村民溝通協調5、。積極與當地村委溝通第4章 機械設備及人員投入計劃4.1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投入計劃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制造年份自有或租賃1錨桿鉆機DHR80A22010自有2注漿泵RW-25022012自有3攪拌機JZC35022012自有4反鏟挖掘機PC-22012011租賃5切割機JZCB-400C12013自有6噴錨機Pz612010自有7空壓機13m312011自有8電焊機BX50022012自有噴射機PZ6T12011自有鋼筋彎曲機GJ40512012自有鉆機XY522010自有4。2勞動力投入計劃表崗 位班數人 數小計合計總計項目管理項目管理人員22228噴錨組組長2210組員8微型樁組機6、手226副手4鋼筋、模板組組長2210組員8第5章 施工進度計劃注明:由于施工操作面占用村民荔枝園談判未果,實際開工時間以現場為準。第6章 施工工藝及方法該項目11、2-2、3-3、55剖面為格構式錨桿擋墻,4-4剖面為鋼筋砼擋墻、錨桿、微型樁、土釘墻組施工,66剖面為土釘墻施工.6。1格構式錨桿擋墻、土釘墻施工工藝及方法6。1。1施工工藝 土釘施工準備搭架修坡成孔注漿 壓筋掛網安放土釘噴射混凝土裝模灌注砼鋼筋制作測量放線二次注漿一次注漿安放錨桿成孔下一層工作面格構錨桿6.1.2技術要求1、 格構式錨桿擋墻(1) 錨桿均采用HRB400熱軋鋼筋,其直徑32。(2) 格構梁采用C25砼制作,其斷7、面尺寸為400400mm或300400。(3)縱向格構梁伸縮縫每4050m設一道,縫寬2030mm,內填瀝青麻筋.(4)錨桿孔徑130mm,采用二次注漿,一次注漿壓力不小于0。5 mPa,二次注漿壓力1。52MPa,一次注漿管注完漿后應拔出,并對孔口進行補漿。注漿采用42.5R普硅水泥凈漿,其強度等級不低于25MPa。錨桿設計抗拔力為10kN/m。(6)格構梁之間土坡面綠化在格構梁施工完畢后恢復.(8)錨桿施工之前應放線定位,錨桿孔位偏差應不大于50mm。(9)土坡必須采用無水鉆孔.如成孔困難,應套管跟進。鉆孔深度應超過錨桿設計長度0。2m,鉆孔允許偏斜不大于3。(10)錨桿放入鉆孔前應除污除8、銹,并清孔干凈,注漿管應伸入孔內距孔底100mm左右。(11)格構梁底面以下2m范圍內錨桿桿體進行防腐處理,采用三漆兩布防腐處理,具體做法為;桿體除銹后涂一層瀝青船底漆包二層瀝青玻纖布刷瀝青船底漆纏二層瀝青玻纖布再刷一層瀝青船底漆外套塑料波紋管,兩端扎緊。(12)錨桿接頭處理2、 土釘墻施工(1) 土釘采用打入式注漿鋼花管土釘(采用48鋼管,=3.5)。土釘設計抗拔力回填土中6kN/m;(2)土釘注漿材料為P.O。42.5R普硅水泥,土釘水灰比0。50。55,水泥漿應隨拌隨用;(3)噴射砼及土釘施工與土方開挖應密切配合,按照設計要求分層分段開挖,每次開挖深度1.3m,開挖底面應位于各層土釘下39、00mm,然后及時修坡和施做支護,嚴禁超挖欠挖;(4)噴射砼原材料宜采用P。O。42。5R普硅水泥,干凈中粗砂和粒徑小于15mm的礫石,配合比為水泥:砂:石子1:2:2.5,噴料應攪拌均勻,隨拌隨用水灰比為0。40.45;(5)噴射砼完成7日內需灑水養護,防止噴射砼面層開裂;(6)上一排土釘、噴射砼完成24小時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土方開挖。(7)土釘墻為鋼筋混凝土擋土墻開挖臨時支護結構,安全等級為三級。土釘墻施工完畢后應立取施工鋼筋砼擋墻并分層回填壓實。6。2微型樁及鋼筋混凝土擋墻施工工藝及方法6。2。1微型樁施工工藝場地平整鉆機就位成 孔下工字鋼注漿1、定位放線 在施工圖紙上標出微型樁樁位、編號10、.用全站儀進行精確放線,樁位允許偏差執行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120-2012)。 根據放線的位置在原地面上用墨線標出相互垂直的兩條直線,兩直線相交點即為樁中心點,在兩直線上根據樁半徑標出樁身位置,樁中心點位置用油漆在地面上標出。2、工字鋼加工根據設計施工圖紙,購買22工字鋼,加工長度6米。3、微型樁成孔鉆機就位 移動鉆機至樁位,下放鉆桿,鉆桿中心線對準樁中心位置,鉆頭位置符合樁身位置的限定。成孔 鉆機采用地質鉆在土層、卵石層、巖石層中用泥漿循環的方法成孔,樁底進入設計圖紙標高位置,成孔直徑300mm.4、清理樁孔 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用干凈鉆頭在樁孔內旋轉不少于2分鐘,將孔底沉渣清理干凈.11、清完樁孔內的孔底沉渣厚度 100mm。5、吊放工字鋼 用挖機將加工好的工字鋼吊至樁孔上方,校正放入樁孔.吊放完畢后立即進行隱蔽驗收,合格后應立即灌注水泥砂漿。6、灌注樁體吊放工字鋼的同時拌制1030mm級配碎石,1030mm級配碎石拌制。下碎石同時用清水清孔完,直至流出清水為止,隨后注水泥漿,邊灌注邊提注漿管,注漿導管埋入水泥漿23m,嚴禁注漿管提出漿面.灌注水泥漿直至樁孔中上翻的水泥漿中不含泥漿為止,因漿液水灰比較大,在樁體終凝之前應對樁體進行多次補漿,補漿時應將注漿管插入到液面以下不小于1米。7、微型樁灌注完畢 微型樁低壓灌注完畢,將鉆機移至下一樁孔,進行下一樁孔的成孔工作.6.2。2鋼筋12、混凝土擋墻(1) 砼擋墻及底板設計強度C25,鋼筋保護層厚度35mm.(2)鋼筋表中鋼筋長度不能作為下料長度。下料時應在圖示長度的基礎上,計算保護層引起的長度折減、板面傾斜引起的長度變化、彎鉤等值。(3)在擋土墻最下方設置1排泄水孔,距地面高度500mm,泄水孔間距2。0m。泄水孔直徑100mm,材質為硬質PVC塑料管(壁厚5mm),末端500mm做成花管,泄水孔尾部需設置砂礫反濾層。砂礫層厚300mm,上下用粘土夯實。(4)擋墻每隔15-20m設置變形縫,變截面處也需設置變形縫,縫寬度20-30mm,沿縫的三邊堵塞瀝青板。(5)墻后及墻下填土必須分層夯實,根據壓實機械確定分層厚度,回填料采用13、透水性好的粗粒礫質粘土,填料密實度應不小于93%。(6)擋墻施工時墻后土體放坡坡比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由施工單位確定,并經設計認可后實施。第7章 施工保護措施7。1地下管線保護根據XXX設計圖紙及現場巡查,主要為邊坡路燈管線及圖紙中顯示埋深1。2米的污水管及埋深2.2米的雨水管。按目前情況對施工并不存在太大影響.7。2監測施工過程中關注周邊建筑的監測,設計中監測方法:以保證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為目的,監測方法有人工巡視和位移監測,監測內容應簡單,主要監測項目包括: 位移監測 觀測要求為:a、沿坡頂按25m間距設置位移觀測點;b、變形觀測點應在布設初始建立初讀值;c、變形觀測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的14、工程測量規范有關變形測量的規定,觀測精度應滿足不低于三等精度要求;d、觀測資料應包括:觀測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位置、編號、觀測日期、本次觀測值和累積觀測值;e、觀測資料應編制成表或繪制成曲線,變形觀測結束應將上述資料匯總并附必要的文字說明;f、預警值為:坡頂監測點累計變形量為邊坡高度的0.05時,或該次變形量前一次變形量3倍為突變情況要采取措施(加強變形觀測,安排專人晝夜值班,24小時觀察邊坡周邊變形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匯報,并啟動應急措施)。人工巡視包括對植物狀態、支護結構狀態及巖土體狀態的巡視。監測周期與監測組織觀測密度在施工期間要求不少于每周二次,竣工后觀測時間不少于2年,其中半年內要求每半個月測一次,剩下一年半一個月測一次.在使用期間,根據人工巡視的情況,再進行具體的監測要求.大雨等異常情況時應增加監測次數。監測由建設單位直接委托有資質的監測單位編制方案,經設計、監理和建設單位等共同確認后實施,方案必須包括上述監測項目、監測目的、測試方法、測點布置、監測項目報警值、信息反饋制度和現場原始狀態資料記錄等內容。對監測結果應及時進行反饋,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設計人員,以便研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