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水電站大壩加固修復施工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0618
2024-01-03
7頁
44.71KB
1、最新版水電站大壩加固修復施工方案某水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179.5m,壩頂長427.79m,寬高比為2.38,屬狹窄河床高面板堆石壩。其余樞紐 建筑物均集中布置在左岸。右岸壩體上、下游分布2 個石料場, 其底部高程與壩頂高程相近,距壩體水平距離100 150m。壩址處河谷斷面為不對稱“V”形,左岸陡峭,為70 80 的灰巖陡壁,高差300m 左右。右岸相對較緩,為35 45 的坡地。工程計劃于 2001 年 10 月 15 日截流, 2004 年 4 月 1 日下閘蓄水,2004 年 10 月 1 日第 1 臺機組發電, 2005 年 9 月 30 日完建。總工期為 5 年 9 個2、月,其中第1 臺機組發電工期為4 年 9 個月。2、壩肩開挖壩肩及壩基開挖工程量大,地形地質條件復雜, 其中左壩肩陡峻,開挖邊坡高達300m,為工程施工關鍵項目之一。開挖施 工要盡量石渣落入河床,阻塞河道, 另一方面又要求截流前盡可能開挖到河床水位附近,以保證直線工期。 左岸壩肩開挖必須通過泄洪洞、引水洞等建筑物進口,施工干擾較大。2.1 施工布置左岸開挖結合泄洪、發電引水系統進口開挖統一布置開挖公 路,分高程布置了1087.5m公路、 1117.5m公路、 1147.5m公路、1227.5m 公路,路基寬8m,泥結石路面。另外在陡壁上游斜坡1030m 高程布置了一條4 號支洞, 直通陡壁 13、030m 高程, 在 4 號支洞出口至下游地面廠房1000m高程布置一層截渣公路, 寬 15 30m,可攔截部分下河床石渣。右岸開挖公路結合天生橋、卡拉寨兩石料場上壩填筑道路進 行布置, 在高程 1147.5、1097、1050、996m 布置了 4 層開挖公路。其中 996m 公路是由進廠交通洞接3 號施工支洞以交通洞的形式避開發電廠房基坑,通到上游圍堰。2.2 開挖方法及進度安排左岸壩肩開挖由分岔支線公路進入開挖面,分別在1250、1175m 高程分上、下游兩區同時施工,采用邊坡預裂、15m 一層臺階微差擠壓爆破開挖。為減少石渣下河, 爆破作業掌子面盡量垂直河床布置, 靠陡壁邊緣部分預留巖4、坎最后爆除。工作面石渣采用 4m3 挖掘機、 2 5m3 反鏟裝 2032t 自卸汽車出渣。下河石渣在 1030m高程截渣平臺及河床用反鏟及時清除。邊坡支護與開挖平行作業。 2000 年 5 月開工, 2001年 10 月底完成 1010m 高程以上開挖,歷時18 個月,完成石方明挖98 萬 m3,平均開挖強度 5.4 萬 m3月。右岸壩肩開挖采取自上而下6 15m 一層臺階開挖。工期安排與左岸壩肩同時開工,截流前要求挖到996m 高程,歷時18 個月, 完成石方明挖34.04 萬 m3,覆蓋層 17.31 萬 m3,平均開挖強度 2.9 萬 m3/ 月。3、壩體填筑3.1 上壩運輸方式壩體填5、筑著重研究了自卸汽車直接運輸上壩和移動式斜坡車聯合運輸上壩2 個方案。(1) )自卸汽車直接運輸上壩方案。這種方案具有簡單、安全和可靠的特點, 被廣泛用于面板堆石壩的施工中,在寬闊河床中它可以達到很高的運輸強度。但是, 對于位于狹窄河床的洪家渡工程, 很難布置 45t 級自卸汽車行駛的施工道路,因此選用 32t 自卸汽車作為壩料的主要運輸設備。道路標準為路面寬10m,平均縱坡 6%7%(個別路段10% 12%),最小轉彎半徑15m。(2) )移動式斜坡車聯合運輸上壩方案。移動式斜坡車聯合運輸系統由兩組軌道構成,每組軌道上分別有移動式斜坡車通過鋼絲繩和滑輪與卷揚機連接。系統工作時重車就位于斜坡軌6、道的上平臺, 靠重力隨斜坡車一同下滑,同時位于另一軌道上的空車將被拉至上平臺, 斜坡車的制動和速度由電動機控制。軌道坡度與地形坡度基本相同,伸入壩體的軌道將埋在壩內,底部端頭使用移動平臺, 系統工作時此平臺與軌道固定在一起,隨著壩體的上升而上升,斜坡車下行的最低位置由鋼絲繩控制。用32t 自卸汽車作載體,上平臺高程1147m,下平臺位于壩體內,最低高程990m,最大高差為 157m,斜坡道最大長度320m,斜坡車的加速度將限制在 0.1 0.2m/s2,制動加速度將限制在0.11 0.174m/s2,行駛最高速度為6.67m/s,最大牽引力為43t.按照以上參數計算, 每一系統所需電動機功率為7、2 300kW,每一工作循環需時5 6min。由于自卸汽車直接運輸的運距在3 3.5km 之內,屬于經濟運距范圍, 其臨建設施投資較少,斜坡道運輸方案的臨建工程量和營運費用則相對較高。 因而,最終推薦自卸汽車直接上壩方案。3.2 壩體填筑分期壩體分期主要滿足壩體施工安全、壩體渡汛方式、 提前發電、壩體均勻上升等要求。壩體渡汛的最優方式是壩體在截流后的第1個枯期填筑到安全渡汛水位,壩體不過流,靠臨時斷面擋水。洪家渡面板堆石 壩體采用斷流圍堰隧洞導流方式,圍堰導流標準為枯期十年一遇洪水,而渡汛標準(庫水位1 億 m3 時)為頻率 P=1%洪水, 相應水位 1021.7m高程。因此,確定截流后 208、02 年 5 月底前壩體第期填筑要求達到 1023m 高程。后期導流洞封堵后按P=0.2%洪水度汛,壩前最高水位到1098m 高程,要求封堵導流洞后汛前壩體臨時斷面要在1098m 高程以上,考慮到高水位用堆石擋水存在的風險,1100m 高程以下面板也要求完成。因此確定1102m 高程為壩體分期的一個界線, 此高程同時可滿足首臺機發電水位要求。狹窄河谷上壩強度有限, 主要通過臨時斷面來滿足以上 2 個重要分期高程,其余分期在此基礎上以方便施工、 滿足壩體均勻上升、保證施工質量等要求進行劃分。3.3 面板分期 面板分期原則:安排在氣溫較低的枯水期施工,且面板施工時相應壩體應自然沉陷 3 個月以上,9、最好經歷一個汛期;施工工程量不宜過大,保證面板施工不占直線工期;盡量使壩體提前擋水發電,提高經濟效益;避免靠較高的填筑堆石體擋水渡汛引起的風險;面板上游的防滲粘土、保護石渣(填筑高程1030m)須在圍堰保護下施工,并應有足夠的施工時間。按以上原則面板分三期施工,一期面板為1031m 高程,要求相應堆石為1033m 高程,二期面板為1100m 高程、相應堆石為1102m 高程,三期面板到1142.7m高程。3.4 上壩道路布置該水電站壩址處河谷狹窄,只能在截流、 基坑基本開挖完成后才能進行填筑。壩體填筑料源分散,墊層料加工點、過渡料堆 放點、保護石渣、部分次堆石料均位于左岸上游小沖堆渣場,須 從10、左岸上壩;其余主、次堆石料由天生橋、卡拉寨兩個石料場及 下游右岸王家渡堆渣場從右岸上壩。道路布置的原則是不論料源在上游還是下游均采用從下游上壩方式,且能控制整個壩體的填筑施工。按此要求,左岸上游布置了3 層交通洞,即通到壩體內部 1030m 高程的 4 號支洞、通到壩后1055m 高程的 5 號支洞、通到壩頂 1147.5m 高程的上壩交通洞;右岸布置了高程為996、1032、1050、1097、1147.5m的 5 層公路。按此布置結合壩內、壩后公路即可滿足壩體填筑要求。3.5 施工強度與工期影響施工強度的主要因素為:運輸強度、壩面作業強度、料場開采強度。( 1)運輸強度。上壩道路標準為三級,混凝土路面,路寬10m,最大縱坡12%,雙車道交通洞斷面10m 8m、單行洞6m 6m,通行能力按晝夜2000 對車考慮,32t 自卸汽車高峰日強度可達 3.2 萬 m3,高峰強度可達72 萬 m3/ 月。 您好,歡迎 您閱讀 我的文 章,本 WORD 文 檔可編 輯修改 ,也可 以直接 打印。 閱讀過 后,希望 您提出 保貴的 意見或 建議。 閱讀和 學習是 一種非 常好的 習慣, 堅持下 去,讓 我們共 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