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長江國際花園住宅小區酒店項目工程基坑監測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0792
2024-01-03
21頁
800.04KB
1、 長江國際花園1.1期住宅小區(凱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項目基 坑 工 程監測方案 目 錄1.工程概況42.監測目的及編制依據42.1.監測目的42.2.編制依據43.監測內容及布點方法53.1.本工程主要監測項目53.2.基準點布設53.3.監測點布設64.監測方法及精度94.1.平面控制網及水準基準網114.2.觀測注意事項114.3.數據處理及分析114.4.圍護樁(坡)頂面位移及沉降124.5.圍護結構外圍地下水位觀測134.6.周圍道路及建筑沉降144.7.深層土體水平位移144.8.錨桿內力144.9.巡視檢查155.儀器設備和人員組成156.監測頻率167.預警值和預警制度177.12、.監測報警177.2.監測報警措施178.監測數據的處理及信息反饋178.1.監測數據的分級管理178.2.監測數據的分析和預測188.3.監測數據的反饋189.技術保證措施189.1.測試方法199.2.測試儀器199.3.監測點的保護199.4.數據處理1910.服務承諾1911.合理化建議201. 工程概況長江國際花園1.1期住宅小區(凱迪大酒店)酒店二期。受業主委托,擬對此基坑進行坡頂的位移及沉降監測、圈梁的位移及沉降監測、圍護結構外圍地下水位監測、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支撐軸力、周圍道路及建筑沉降監測。2. 監測目的及編制依據2.1. 監測目的1)為確保圍護結構和鄰近建筑物的安全,必3、須加強結構監測和環境監測。2)將監測數據與設計預測值相比較,從而分析判斷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優化下一步的施工參數,做到信息化施工;3)將現場監測結果反饋設計單位,使設計能根據現場工況發展,及時對開挖方案進行調整,優化設計,使支護結構的設計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合理,達到信息化施工。2.2. 編制依據1)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 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3)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4)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GJ311-2013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6)工程測量規范GB5004、26-2007; 7)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8)本項目設計圖紙要求3. 監測內容及監測點布設方法3.1. 本工程的主要監測項目有:表3.1 監測項目表序號監測項目測試儀器測點符號測點個數1坡頂水平位移全站儀PD15 坡頂豎向位移水準儀PD152圈梁水平位移全站儀QL14圈梁豎向位移水準儀QL143圍護結構外圍地下水位觀測鋼尺水位計SW74周圍道路水準儀DL35支撐軸力應力計ZC26深層土體水平位移測斜儀CX27周圍建筑水準儀JZ44注:實際監測點布置應根據現場情況做適當調整,具體監測點位布置見“監測點位布置圖”。3.2. 基準點的布設1、布設目的主要是為了測定5、基礎施工期間,各變形體(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或高程隨施工階段的變化而產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當位移量超過警戒線時及時報警,以便施工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技術處理,確保施工安全有序的進行。通過進行整體變形分析,有效驗證設計參數。為保證所有監測對象在同系統中比較和監測成果的可靠性而布設監測控制網,主要用于建(構)筑物、地下管線等方面的監測。2、控制點布設水準控制點計劃布設3個。控制點埋設位置在3倍與樁長的范圍外,建立水準測量閉合環,定期檢校其穩定性。控制點具體布設情況將在進場后根據現場條件進行布設。水平位移控制點計劃布設3個。因本工程面積大,基坑邊比較長,利用深埋基準點做起算點,用二級導線在場內加密6、基準點,形成控制網。水平位移擬采用準直線法進行觀測,利用加密點間形成的準直線觀測基坑邊某一測點的位移量。即將全站儀架設在其中一個基準點上,后視另一點,兩點之間形成一條基準線,觀測時在每個監測點設置帶有刻度的占牌,正倒鏡兩測回測得每個監測點的位移值,觀測誤差1mm。各監測點的初始值取3次觀測值的平均值。導線測量具體操作方法,在地面上選擇一條適宜的路線,在其中的一些點上設置測站,采取測邊和測角方式來測定這些點的水平位置。它應當盡可能直伸,由于地形限制,導線一般成一條折線。導線上設置測站的點稱為導線點。測量每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并在每一點上觀測相鄰兩邊之間的夾角,從一起始點坐標和方位角出發,利用測量的7、距離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導線點的水平位置。1、選點。在測區內選定由4-5個導線點組成的閉合導線,在各導線點打上標記,繪出導線略圖; 2、測角。采用全站儀測回法觀測導線各轉折角(內角),每角測一個測回; 3、量距。用全站儀測距往、返測量各導線邊的邊長;計算相對誤差,若在容許范圍內,則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至mm位); 4、計算角度閉合差f=-(n-2)180(其中n為內角數),以及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外業成果合格后,內業計算各導線點坐標。 在基準網建成后,在工程施工后每個月進行第一次復測,工作基點的復測周期原則上應為每月至少兩次。實施過程中根據控制點的穩定性調整復測周期,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僅進行8、局部復測,而非全面復測,以便減小復測的工作量。3.3. 監測點的布設1、布設目的由于基坑開挖期間大量土方卸載加之周邊地下水的不斷降水,造成基坑周邊土壓力向坑內增壓,圍護結構將產生縱、橫向的位移變形,同時也影響到周邊建筑物及公共設施將發生縱、橫向的位移變形。為保證基坑施工期間的安全,對基坑圍護結構的縱、橫向變形的信息和基坑周邊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發生的縱、橫變形的信息,都將成為基坑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監測內容。2、布設方法1)坡頂位移及沉降測點按監測設計圖紙布點位置在基坑四周圍護結構坡頂上設置,布置的原則為:測點應盡量布設在基坑圈梁、圍護樁或地下連續墻的頂部等較為固定的地方,以設置方便,不易損壞,且9、能真實反映基坑圍護結坡頂部的側向變形為原則。測點沿基坑四周坡頂每10m15m布置1點;沉降監測點同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1)圈梁位移及沉降測點按監測設計圖紙布點位置在基坑四周圍護結構樁(墻)頂上設置,布置的原則為:測點應盡量布設在基坑圈梁、圍護樁或地下連續墻的頂部等較為固定的地方,以設置方便,不易損壞,且能真實反映基坑圍護結構圈梁頂部的側向變形為原則。測點沿基坑四周圍圈梁頂每10m15m布置1點;沉降監測點同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3)圍護結構外圍地下水位觀測水位管采用65mmPVC塑料管。水位管下部留出1m沉淀段,中部管壁鉆出68列6mm濾水孔,管壁用網紗包扎作為過濾層。在設計位置處用30型鉆機鉆10、孔,沖孔后放入PVC水位管。鉆孔空隙處用凈砂回填過濾頭,再用粘土填封,頂蓋封口,以免地表水流入。水位孔打到黏土層,該基坑布設深度一般為該段基坑開挖深度的1.5倍。 4)周圍道路沉降由于基坑周邊環境較為復雜,基坑在沉樁、圍護、降水、開挖施工過程中會對周邊土體帶來變化,通對對周邊道路地面沉降的控制,保證周邊道路、管線及建筑物的安全,確保基坑順利施工。周邊道路地面豎向位移監測點采用專用測釘按剖面垂直于基坑邊布設,在沿道路每隔30m,將監測標志打在道路上,并用混凝土穩固。 5) 鄰近建(構)筑物沉降布設目的通過對周邊建(構)筑物的沉降實施連續監測,了解施工對其影響程度,便于分析產生原因,控制沉降及變形11、量發展,確保施工安全順利進行。測點布設直接用電錘在建(構)筑物外側墻體上打洞,并將膨脹螺栓或測繪釘打入墻體,并用水泥敷牢,或用沉降貼布置在墻體的設計位置處。 沉降標志點示意圖6)深層土體水平位移先將測斜管連接起來,連接時在接頭套管內涂上PVC膠水,將兩節管對節緊密后,擰緊固定螺絲,再用膠布接頭縫隙包扎嚴密。在預定位置鉆孔埋設測斜管,管周用砂漿填充,測斜管內壁有兩組互成90的縱向導槽控制測試方位。埋設時應保證讓一組導槽垂直于基坑邊,另一組平行于基坑(附布設示意圖)。本基坑最深開挖處為5米左右,測斜孔的埋設深度一般為該段基坑開挖深度的1.5倍(10米左右)。 7)支撐軸力 本系統需測量的內力分為兩12、大類型,分別為預應力錨索錨頭和鋼筋錨桿應力的拉力。選擇5%錨桿進行內力測量,具體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1、 傳感器的安裝 鋼筋錨桿可選用鋼筋應力傳感器。對于預應力錨索,測力計的安裝與錨索的預應力的施加與鎖定同時進行,安裝于錨頭承力平臺與錨具之間。 2、 量測 利用振弦頻率讀數儀量測,并根據傳感器的標定曲線求得相應的荷載。3、 傳感器及測量儀器 (1)振弦式鋼筋應力計,振弦式測力計 (2)XP02型振弦頻率讀數儀。 4、 測量精度 專用測力計、鋼筋計和應變計的量程宜為設計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測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辯率不宜低0.2FS。4. 監測方法及精度4.1. 平面控制網及水準基13、準網水平位移控制點觀測采用導線測量方法,使用2秒全站儀大地DTM2A進行觀測。高程基準網采用幾何水準測量方法,使用全自動記錄程序的拓普康電子水準儀DL-502(或DS05精密水準儀)進行觀測,DL-502采用最先進的RAB隨機雙向編碼技術和最優化的數字處理算法,即使是在多變的環境下,也可以快速獲取穩定可靠的觀測值和杰出的觀測精度,機載的水準測量程序,符合國家水準測量規范要求,可以完成各種水準測量和計算。內存中的觀測數據可以直接下載到計算機進行計算處理,消除了數據記錄過程中的人為錯誤。 徠卡TS30全站儀 DL-502電子水準儀 DS05精密水準儀水平位移控制網觀測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14、2007二等水平位移監測網技術要求觀測,其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主要技術指標及要求序號項目指標或限差1水平角觀測測回數62測角中誤差1.0秒3測邊相對中誤差1/1000004每邊測回數往返各4測回5距離一測回讀數較差1毫米6距離單程各測回較差1.5毫米7氣象數據測定的最小讀數溫度0.2攝氏度,氣壓50帕根據施工場地的條件,我單位認為基準點觀測采用導線法比較容易操作,使用高精度的測量儀器,按相應技術規程作業,容易達到監測精度要求。水準基準網觀測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監測網技術要求觀測,其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主要技術指標及要求序號項目限差1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0.5毫米215、每站高差中誤差0.15毫米3往返較差及環線閉合差0.3毫米(n為測站數)4檢測已測高差較差0.4毫米(n為測站數)5視線長度30米6前后視的距離較差0.5米7任一測站前后視距差累計1.5米8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0.5米4.2 觀測注意事項 1、對使用的全站儀、覘牌應在項目開始前和結束后進行檢驗,項目進行中也應定期進行檢驗,尤其是照準部水準管及電子氣泡補償的檢驗與校正。 2、觀測應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員、固定儀器、固定測站; 3、儀器、覘牌應安置穩固嚴格對中整平; 4、在目標成像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 5、儀器溫度與外界溫度一致時才能開始觀測; 6、應盡量避免受外界干擾影響觀測精度,嚴格按16、精度要求控制各項限差4.3 數據處理及分析 1)數據傳輸及平差計算 觀測記錄采用全站儀測量記錄程序進行,觀測時可完成各項限差指標控制,觀測完成后形成電子原始觀測文件,通過數據傳輸處理軟件傳輸至計算機,使用控制網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得出各點坐標。 平差計算要求如下:平差前對控制點穩定性進行檢驗,對各期相鄰控制點間的夾角、距離進行比較,確保起算數據的可靠;使用專業平差按嚴密平差的方法進行計算;平差后數據取位應精確到0.1mm。定期對控制點進行檢測,以確保基準點的穩定性。復測頻率同高程基準網復測頻率。 通過各期變形觀測點二維平面坐標值,計算投影至垂直于隧道中線方向的矢量位移,并計算各期階段變形量、17、階段變形速率、累計變形量等數據。 2)變形數據分析:觀測點穩定性分析同地面沉降監測相關內容。4.4. 圍護樁(坡)頂面位移及沉降水平位移監測:該工程為獨立坐標系統。采用儀器:徠卡TS30全站儀,標稱精度:測角0.5“,測距1+1ppm。觀測方法:極坐標法極坐標法是利用數學中的極坐標原理,以兩個控制點為坐標軸,以其中一個點為極點建立極坐標系,測定觀測點到極點的距離,測定觀測點與極點連線和兩個已知點連線的夾角的方法。如圖:測定待求點C坐標時,先計算已知點A、B的方位角測定角度和邊長BC,根據公式計算BC方位角: 計算C點坐標:沉降觀測:測試儀器:DS05精密水準儀,標稱精度:0.5mm/km。觀測18、方法:按建筑變形測量規范二級水準導線測量技術的要求,往返閉合差應小于1.0mm要求,形成閉合觀測路線,用精密水準儀測出各觀測點的高程,經計算后可得到基坑周邊土體的沉降或隆起變化情況。精度要求見下表。主要技術指標及要求序號項目限差1監測點與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1.0毫米2每站高差中誤差0.30毫米3往返較差及環線閉合差0.6毫米(n為測站數)4檢測已測高差較差0.8毫米(n為測站數)5視線長度50米6前后視的距離較差2.0米7任一測站前后視距差累計3米8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0.3米4.5. 圍護結構外圍地下水位觀測地下水位觀測設備采用SWY-20型鋼尺水位計,觀測精度為5mm,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19、為:水為導體,當測頭接觸到地下水時,報警器發出報警信號,此時讀取與測頭連接的標尺刻度,此讀數為水位與固定測定的垂直距離,再通過固定測點的標高及與地面的相對位置換算成從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標高。 圖4.3 電測水位儀工作原理圖及實物圖根據管頂高程、管頂與地面的高差,即可計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埋深。觀測時對每個測孔連續進行獨立3次觀測,成果取均值。提交成果時,提交絕對高程和相對高差(距地面的水深)兩組數據。4.6. 周圍道路及建筑沉降地下管線沉降觀測采用幾何水準測量方法,使用水準儀進行觀測。采用相對高程系,建立水準測量監測網,參照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用水準儀引測。歷次沉降變形監測是通過高程基準點間20、聯測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線路,由線路的工作點來測量各監測點的高程。各監測點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測定。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1)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h =a-b 1 n (或h =a-b 0.1 n式中: n 表示測站數;L表示觀測路線距離。)(2)前后視距: 30m; (3)前后視距差: 1.0m;(4)前后視距累積差3.0m;(5)沉降觀測點相對于后視點的高差容差:1.0mm。4.7. 深層土體水平位移深層水平位移觀測使用JYCX-803S精度為0.01mm/500mm的測斜儀,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是觀測支護結構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用以監測支護樁或土體的變形。當測出支護結構在沒有外界荷載作21、用下位移急劇增大則表示土體臨近破壞。其測量方法如下:在預定位置鉆孔埋設測斜管,管周用砂漿填充,測斜管內壁有兩組互成90的縱向導槽控制測試方位。埋設時,應保證讓一組導槽垂直于基坑邊,另一組平行于基坑。 測試時測斜儀探頭沿垂直于基坑邊的一組導槽緩緩沉放到測斜孔底部,停留10分鐘左右讓測斜儀探頭的溫度與測斜孔中的水溫一致,然后從測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0.5米測讀一次直至管口。為提高測量精度,消除測量設備的系統誤差,逐段正、反方向各測讀一次,計算得到相對于鉛垂位置的水平偏移量沿深度的分布。并用全站儀測量孔口位移來修正測斜儀的測量值。4.8.錨桿內力由于基坑開挖,支撐設置的拆除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各道支22、撐的軸力存在著量的差異,在各施工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各道支撐都應監測,各測點應設置在同一平面位置。通過對各主要施工階段的支撐軸力桿件控制截面的應力主要指標的監測,觀察施工過程中控制截面混凝土應力的變化,使結構的實際受力狀況最大限度地滿足設計期望,使結構應力符合要求,并確保結構安全。數據處理與分析:接通頻率儀電源,將頻率儀兩根測試導線分別接在傳感器的導線上,按頻率儀測試按鈕,頻率儀數顯窗口會出現數據(傳感器頻率)反復測試幾次,觀測數據是否穩定,如果頻率儀在測試時會發出很高的脈沖電流,所以在測試時操作者必須使測試接頭保持干燥,并使接頭處的兩根導線分開,不要有任何接觸23、,不然會影響測試結果。鋼筋混泥土支撐軸力計算公式如下:其中支撐內力(Kn)鋼筋應力(Kn/mm2)鋼筋計監測平均應力(Kn/mm2)Kj第j個鋼筋計標定系數(Kn/Hz2)第j個鋼筋計監測頻率(Hz)第j個鋼筋計安裝后的初始頻率(Hz)第j個鋼筋計截面積(mm2)混泥土彈性模量(Kn/mm2)鋼筋彈性模量(Kn/mm2)混泥土截面積(mm2);Ac=Ab-As Ab支撐截面積(mm2)鋼筋總截面積(mm2)軸力觀測采用數顯頻率儀,測量范圍在5005000Hz,分辨率0.1Hz。4.9. 巡視檢查1、 樁及護坡成型質量,冠梁有無裂縫;2、 基坑有無滲漏現象,有無涌土、流沙現象;3、 開挖后暴露土24、質情況與地勘報告是否相符;4、 是否按設計要求分層開挖、分塊施工;5、 基坑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設施運轉是否正常;6、 周邊道路(地面)有無沉降、開裂現象,對地下管線是否有影響;7、 處理好基坑內排水工作,防止上浮;8、 基準點、監測點完好狀況;9、 對巡視情況作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匯報。5. 儀器設備和人員組成序號產品名稱制 造 廠檢定/校準機構檢定/校準周期備注1全站儀徠卡江蘇省測繪儀器計量中心1年自有2全站儀常州大地江蘇省測繪儀器計量中心1年自有3電子水準儀日本拓普康江蘇省測繪儀器計量中心1年自有4測斜儀常州江蘇省測繪儀器計量中心1年自有5水準儀蘇州江蘇省測繪儀器25、計量中心1年自有6鋼尺水位計常州江蘇省測繪儀器計量中心1年自有姓 名性 別專 業職 稱職 務分 工項 目 組孔明明男測 繪副教授總工辦副總工技術負責人錢玉林男巖 土教 授總工辦總工技術負責人薛立江 男工程測量高級工程師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陳 超男工程測量工程師項目副經理現場負責人朱 浩男工程測量助 工測量員現場觀測吳秀媚女工程測量助 工資料員資料員6. 監測頻率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基坑監測項目的監測頻率見下表:基坑類別施工進度基坑設計深度(m)5510101515二級開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1d10-2次/1d2次/1d底板澆筑后時26、間(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灰色部分為本基坑在正常狀況下的監測頻率,現場監測時可根據施工情況和監測數據變化速率適當調整。超過警戒值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監測時間間隔,以確保施工安全。7. 預警值和預警制度7.1. 監測報警監測報警根據相關規范和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各監測項目的控制值及報警值見下表: 監測項目報警指標一覽表序號監測內容報警值(mm)變形速率(mm/d)累計變形值(mm)1坡頂部豎向位移5.040.02坡頂部水平位移10.27、035.03圈梁頂部豎向位移3.020.04圈梁頂部水平位移3.030.05地下水位500.01000.06深層水平位移3.050.07周邊建筑物1.010.08道路沉降5.030.09支撐軸力1500KN7.2. 監測報警措施1)當實際監測值超過報警值時,立即短信或電話通知委托單位(或監理單位),24小時內向委托單位(或監理單位)提交一份書面監測成果,并與委托單位(或監理單位)確定加密監測事宜。2)當實際監測值超過預警值時,應立即通知委托單位(或監理單位),由委托單位(或監理單位)報告給設計、安檢站等相關部門并協助分析原因;同時,根據合同約定進行加密監測。8. 監測數據的處理及信息反饋8.128、. 監測數據的分級管理由于本工程施工面積大,周邊道路動荷載對基坑影響較大,監測后對各種監測數據應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其穩定性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去指導施工。我們根據既有成功經驗對監測進行分、級管理:在現場監測時間,可根據監測結果所處的管理階段來選擇監測頻率:一般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可放寬些;級管理階段則應注意加密監測次數;級管理階段則應加強監測,通常監測頻率為1次/天或更多。8.2. 監測數據的分析和預測 取得監測數據后,要及時進行整理,繪制位移隨時間或空間的變化曲線圖。 取得足夠的數據后,還應根據散點圖的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對監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終位移值,預29、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據此確定施工方法。8.3. 監測數據的反饋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監測結果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技術措施。因此,對每一測點的監測結果要根據管理基準和位移變化速率(mm/d)等綜合判斷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均由計算機管理,并繪制測點位移變化曲線圖。每次監測后及時提交基坑監測簡報。為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監測簡報可采用電子郵件或傳真的方式給業主或監理;在下一次監測時再帶去簡報原件。當整個觀測工作結束后,向業主提供正式的總的監測報告。9. 技術保證措施9.1. 測試方法1)在測試中固定測試人員,以盡可能減少人為誤差;2)在測試中固定測30、試儀器,以盡可能減少儀器本身的系統誤差;3)在測試中固定時間按基本相同的路線,以減少溫度、濕度造成的影響;4)在測試中用相同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以減少不同方法間的系統誤差。9.2. 測試儀器1)使用的測試儀器均由法定計量單位檢驗合格并在有效期內;2)每天測試前對使用儀器進行自檢,并記錄自檢情況,使用完畢后記錄儀器運轉情況;3)使用過程中發現儀器異常立即對儀器進行維修或調換外,同時對該儀器當天測試的數據進行重新測試。9.3. 監測點的保護對測量工作中使用的基準點、工作點、監測點用醒目標志進行標識,并對現場作業的工人進行宣傳,盡量避免人為沉降和偏移,對變化異常的測點進行復測。9.4. 數據處理1)31、使用論證通過的專業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2)數據處理以后匯成報告經專項測試人員自檢,現場測試負責校核,各項測試人員互檢后,方蓋章報送; 3)測試數據發生異常時,及時與項目審核人、審定人聯系,共同協商解決。10. 服務承諾我院本著“專業、負責、及時”的原則,全心全意的為工程服務,由項目部負責對本工程的進度、質量、服務及人員到位的情況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合理調配我院的人力、物力,盡最大的能力把本工程的施工監測工作做到最好,并且愿意無條件的遵守以下承諾:1)由于我院提供的監測成果質量不合要求,我方將自行采取有效措施,積極、主動地彌補過失,保證成果質量能夠達到合同要求。2)嚴格履行我們的投標承諾,在及時監32、測和提交成果資料等方面保證滿足工程需要。3)為保證質量優良、服務高效,我們將投入大量先進設備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4)我們將保持與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的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工程情況,及時提供我們的數據和建議。11. 合理化建議1)監測單位對基坑的安全性評價只能根據監測數據和設計提出的報警值及相關規范進行,無法進行具體的數值計算,準確的安全性評價不能代表設計,為確保基坑安全,建議在基坑一旦出現變形異常時,業主立即組織設計等有關單位人員開會,對基坑險情進行分析研究,消除安全隱患。2)因工地現場施工單位出土、攪拌樁施工等活動頻繁,機具多,人員多,對監測點有破壞的可能。建議業主責令施工單位注意保護監測設施。如監測設施已妨礙了施工,請務必提前通知我方作適當處理。基準點一旦破壞將可能使整個坐標或高程系統無法復原,所有相關數據都被迫中斷。3)因基坑在施工過程中是處于動態的,而設計對于基坑的安全是在一定的假設情況下設計的,在施工過程中難免出現地面超載(如材料堆放、車輛停放等)、局部土層軟弱、漏(滲)水、支護結構出現質量異常等意外,這些意外情況有可能造成基坑發生安全事故的導火線,故業主或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有這些情況出現,需及時通知我方加密監測,并說明情況,以便采取針對性的監測手段。 2019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