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災后重建安置小區腳手架搭設拆除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1017
2024-01-04
20頁
182.04KB
1、漢中災后重建安置小區4#、6#、8#樓腳手架搭設拆除方案一、工程概況。本方案依據西鐵局漢中災后重建安置小區(漢重建2008-01)圖紙及施工現場,現行施工驗收規范、相關圖集為依據進行編制。建筑面積19710m2 m的框架六層結構。室外地坪標高度為-0.75m,腳手架搭設最高處為18.45/19.55 m,符合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要求。二、扣件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構造。1、鋼管:外徑48mm,壁厚。2、立桿:橫距,縱距,內立桿距外墻。3、大橫桿:步距。4、小橫桿:根據架板長度必須在立桿與大橫桿交接處不大于處設置。5、剪刀撐:設置為間斷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夾角42、50-600。6、連接桿:架高4m以下,水平間距7m內,每層均設。7、護欄與擋腳板,操作層上設護攔和擋腳板。8、墊塊:硬化地面上設置25025080砼墊塊。三、腳手架搭設的基本要求。腳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臨時設施,砼澆筑,墻體砌筑,木工支模,鋼筋綁扎,外粉、裝飾都需要搭設腳手架,腳手架雖然是隨著工程進度而搭設,工程完畢就拆除,若腳手架選材不當,搭設不牢固、不穩定就會造成施工中重大傷亡事故。因此,對腳手架的選材、構造搭設質量等決不可疏忽大意,它對作業人員起防護作用,保證其上部和周圍及地下操作人員的安全。因此它必須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1、嚴格按JGJ130-2001構造要求搭設,腳手架要有3、足夠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保證施工期間在規定荷載的作用下以及天氣條件變化的影響不變形、不搖晃、不傾斜,安全有保障。2、大橫桿設置在立桿內側,接頭采用對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大橫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大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3、主節點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用直角扣件連接且嚴禁拆除。4、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坐或墊塊,立桿必須用連墻桿與建筑物可靠拉連。四、施工方法。 1、基礎處理和底座安裝: 先進行場地平整、夯實、硬化,然后進行放線定位,鋪設砼墊塊,保證位置準確,鋪設平穩,不得懸空,搭設前一定要將4、地基處理好,施工方案是:首先是將地基從墻外度向外平整好大于以上的腳手架,搭設位置然后逐層夯實到基本平整,靠坡地邊用磚或石塊把邊沿砌筑好以防泥土受雨水沖刷流失。然后在平整好的基礎上澆灌150mm厚c20砼,再在上面支墊塊搭設。連墻桿和立桿必須按照JGJ130-2001構造要求搭設。2、搭設作業:嚴格遵守搭設順序:擺放掃地桿逐根樹立桿并與掃地桿扣緊裝掃地小橫桿并與立桿和掃地桿扣緊裝第一步大橫桿并與各立桿扣緊裝第一步小橫桿第二步大橫桿裝第二步小橫桿加設臨時撐桿,上部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緊(在裝設連墻桿后拆除)裝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裝墻連件接立桿加設剪刀撐鋪竹腳板綁扎防護欄及擋腳板掛安全蜜目網(施工層5、另加大眼網,下部應用掛設小眼兜網進行防護)。搭設時要及時與結構拉接,或采用臨時支撐,以便確保搭設過程的安全,并隨搭設隨校正桿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時適度擰昆扣件,螺栓根部要放正,必要時可用力距搬手檢查,應在40-50n/m之間,最大不超過70n/m,連接大橫桿的對接扣件,開口應朝架子內側,螺栓要向上,以防雨水進入。雙排架的小橫桿靠墻一端應離開墻面60mm,各桿件相應伸出的端頭,均要大于100mm,以防桿件滑落。剪刀撐的搭設要將一根桿扣在立桿上,另一根扣在小橫桿伸出部分上,斜桿兩端扣件與立桿節點距離不大于200mm。隨搭設隨應與主體結構相連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腳手板采用竹腳手板,鋪設前應嚴格檢查6、,以防腐爛或強度不夠的板用于工程上造成安全隱患;如有不平之處,禁止用磚塊等物墊塞,須用木塊墊好,并用鐵絲或繩子綁牢,同時每隔三層樓高要留一步架的腳手板,門口或通道上方的腳手板應滿鋪,以防高空墜物傷人,并在洞口處設施臨邊防護欄桿進行防護。五、腳手架驗收與拆除1、驗收方法和內容架子搭設和組裝完畢,在投入使用前,應逐層、逐流水段,由項目經理、安全員、架子班班長和專職技術人員一起組織驗收,并形成書面材料。驗收的具體內容見JGJ130-2001規范。2、腳手架的拆除(1)架子拆除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置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沒有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2)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安全帶7、扎裹腿、穿軟底鞋。(3)拆除順序應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安全防護密目網、擋腳板、欄桿、腳手板、斜撐,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則依次進行,要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除作業。(4)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最后兩個扣件,拆除大橫桿、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橫桿中間,再拆除兩端扣件。(5)連墻桿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嚴禁架未拆先拆連墻桿,造成整體傾斜。(6)拆除的同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扣件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7)有大片架子拆除前將預留的通道、斜道、上下料平臺等先進 行加固,以便拆除后能夠保其完整、安全、穩定。(88、)拆除時,如附近有外電線路,要采取隔防措施嚴防桿件接觸電線。(9)拆除時應做好成品保護工作,以防碰壞門窗、玻璃、水落管、檐角等。(10)拆下的材料應用繩索栓住,溜放至地面,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折當天清。(11)在拆除過程中,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方可離去。 六、腳手架安全技術措施腳手架是對作業層上施工人員進行防護的設施,在安裝拆除過程中也必須注意安全,我們特制定如下技術措施:1、凡在3步架以上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帶;所用工具應栓繩,掛在身上。2、搭架子時,如果遇六級以上大風或雷電大雨,4步架以上必須停止作業。3、在高壓線9、路附近架設架子時,如果遇10KV以上的高壓輸電線路,需距6m以上;如果遇35-110KV以上的高壓輸電線路,需距8m以下。4、選用架婦可按工程的實際情況,但架子必須要有足夠的堅固性和穩定性,施工期間在允許荷載和氣候溫度變化作用下,不得產生變形,傾斜或搖晃等現象;要有足夠的工作面滿足工人操作和材料的堆放以及施工車輛行駛的需要。5、鋼管腳手架、必須設防雷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包括導線電阻加散流電阻)不得超過20。6、腳手架的荷載每平方米不應超過2.70kn。對于未經架子工負責人允許,其他任何人不準隨意拆、改腳手架或斜道上的扣件,堆磚不得超過三層,且應磚頂頭朝外堆置。7、架子拆除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10、設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設有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8、進行拆除的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鞋。9、拆除順序應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則。即先拆欄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則依次進地,要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除作業。10、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11、連墻點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拆拋撐前,應設置臨時支撐,然后再拆拋撐。12、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13、在大11、片架子拆除前應將預留的斜道、上料平臺、通道等先行架固,以便拆除后能確保其完整、安全和穩定。14、拆除時如附近有供電線路,要采取隔離措施。嚴禁架桿接觸電線。15、拆除時應對成品進行保護,以防碰壞。16、拆下的材料,應用繩索栓,溜放到地,嚴禁拋鄭。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做到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或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17、在拆架過程中,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待清楚后方可離開。七、腳手架計算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8.421 米,17.421米以下采用單管立桿,17.412米以上采用雙管立桿;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為 ,立桿的橫距為1米,大小橫桿的步距為012、.8 米;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大橫桿在上,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 2 根;采用的鋼管類型為 48; 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雙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為 0.80;連墻件采用兩步三跨,豎向間距 1.6 米,水平間距4.5 米,采用扣件連接;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2.000 kN/m2;腳手架用途:裝修腳手架;同時施工層數:2 層;本工程地處陜西省安康市,基本風壓為0.45 kN/m2;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z 為1.00,風荷載體型系數s 為0.65;腳手架計算中考慮風荷載作用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2):0.1611;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13、300;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0.150;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0.005;腳手板鋪設層數:7;腳手板類別:竹笆片腳手板;欄桿擋板類別:欄桿、竹笆片腳手板擋板;每米腳手架鋼管自重標準值(kN/m2):0.038;地基土類型:素填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kpa):160.00;立桿基礎底面面積(m2):0.25;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0.50。2)、大橫桿的計算: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第條規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將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大橫桿的自重14、標準值:P1=0.038 kN/m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1/(2+1)=0.1 kN/m ;活荷載標準值: Q=21/(2+1)=0.667 kN/m;靜荷載的設計值: q10.1=0.166 kN/m;活荷載的設計值: q20.667=0.933 kN/m; 圖1 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圖2 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支座最大彎矩)跨中和支座最大彎距分別按圖1、圖2組合。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彎距為M1max22 =0.24 kN.m;支座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彎距為 M2max6622 =-0.283 kN.m;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15、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106106)/5080=55.709 N/mm2;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 = 55.709 N/mm2 小于 大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靜荷載標準值: q1= P1+P2=0.038+0.1=0.138 kN/m; 活荷載標準值: q2= Q =0.667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為:15004/(10010515004/(100105121900) = 1.519 mm;大橫桿的最大撓度 1.519 mm 小于 大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 1500/15016、 mm與10 mm,滿足要求!3)、小橫桿的計算:根據JGJ130-2001第條規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作為小橫桿集中荷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1.5 = 0.058 kN;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11.5/(2+1)=0.150 kN;活荷載標準值:Q=211.5/(2+1) =1.000 kN;(0.058+0.15)+1.4 1 = 1.649 kN; 小橫桿計算簡圖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標準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 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17、 Mqmax12/8 = 0.006 kN.m;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pmax1/3 = 0.55 kN.m 最大彎矩 M= Mqmax + Mpmax = 0.555 kN.m;最大應力計算值 106/5080=109.344 N/mm2 ;小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 =109.344 N/mm2 小于 小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Vqmax=510004/(384105121900) = 0.02 mm ;大橫桿傳遞荷載 P = p1 +18、 p2 + Q = 0.058+0.15+1 = 1.208 kN;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Vpmax1000(310002-410002/9 ) /(72105 121900) = 1.707 mm;最大撓度和 V = Vqmax + Vpmax = 0.02+1.707 = 1.727 mm;小橫桿的最大撓度為 1.727 mm10 mm,滿足要求!4)、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19、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2/2=0.058 kN;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21/2=0.019 kN;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 P311.5/2=0.225 kN;活荷載標準值: Q = 211.5 /2 = 1.5 kN;1.5=2.462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5)、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20、NG12/2)0.038/0.80(22.00-21.00) = 0.233; NGL12/2)0.038/0.8021.00 = 5.702;(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 NG27(1+0.3)/2 = 2.048 kN; NG371.5/2 = 0.788 kN;(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kN/m2);0.005 NG422 = 0.165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NG1+NG2+NG3+NG4 = 3.233 kN; NGL =NGL1+NG1+NG2+NG3+NG4 = 8.935 kN;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21、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212/2 = 3 kN;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 Wo -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 Wo = 0.45 kN/m2; U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 Uz= 1 ; Us - 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645;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 Wk = 0.7 10.645 = 0.203 kN/m2;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sGLQ3= 14.922 kN; NdGQ3= 8.08 kN22、;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s = 1.2 NGLQ3= 14.292 kN; Nd = 1.2 NGQ3= 7.45 kN;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 為 Mw = 0.85 kLah2/10 =0.850 2/10 = 0.023 kN.m;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外腳手架采用雙立桿搭設,按照均勻受力計算穩定性。1.米以上立桿穩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 :N = 8.08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8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k = 1.155 ;當驗算桿件長細比時,取塊1.0;23、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 1.5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h 確定 :l0 = 1.386 m;長細比 Lo/i = 88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計算結果查表得到 := 0.673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89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489)=24.551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24.551 N/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N =24、 7.450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8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k = 1.15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 1.5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0 = kuh 確定:l0 = 1.386 m;長細比: L0/i = 88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89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2;立桿穩定性計算 = 27.206 N/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5、2,滿足要求!2. 17.412.米以下立桿穩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雙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 :N = 7.461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8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k = 1.155 ;當驗算桿件長細比時,取塊1.0;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 1.5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o = kh 確定 :l0 = 1.386 m;長細比 Lo/i = 88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的計算結果查表得到 := 0.673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89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26、W = 5.0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489)=22.67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22.67 N/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考慮風荷載時,雙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N =7.146 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i = 1.58 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k = 1.15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得 : = 1.5 ;計算長度 ,由公式 l0 = kuh 確定:l0 = 1.386 m;長細比: L0/i = 88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27、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 :立桿凈截面面積 : A = 4.89 cm2;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2;立桿穩定性計算 = 26.282 N/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7)、連墻件的計算: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 = Nlw + N0風荷載標準值 Wk = 0.203 kN/m2;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 Aw = 7.2 m2;按規范條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 N0= 5.000 kN;風荷載產生28、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NlwWkAw = 2.048 kN;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 Nl = Nlw + N0= 7.048 kN;連墻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 Nf = Af其中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由長細比 l0/i = 300/15.8的結果查表得到 ,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又: A = 4.89 cm2;f=205 N/mm2;連墻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 Nf10-4205103 = 95.133 kN;Nl = 7.048 Nf = 95.133,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由以上計算得到 Nl = 7.048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 12.8 kN,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8)、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kc = 80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6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5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N/A =29.799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7.45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29.799 fg=80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