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發電廠煙氣脫硝工程脫硝整套啟動調試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1044
2024-01-04
23頁
180.54KB
1、XX石門發電有限公司一期#2(300MW)煙氣脫硝工程脫硝整套啟動調試方案 編制: 審核: 批準: 目 錄1 系統概況22 編制依據63 調試目的64 調試應具備的條件65 調試項目及調試工藝76 系統的相關報警和聯鎖保護157 調試質量的檢驗標準158 危險點分析和預控措施169 調試組織分工1810 質量控制點181 系統概況脫硝系統包括:(1)、氨區系統(氨存儲、供應系統、卸氨裝置、氣化裝置、緩沖裝置、消防系統、蒸汽系統、給排水系統等)。(2)、氨噴射系統(稀釋風機、氨噴射器、氨/空氣混合系統等)。(3)、催化劑(包括催化劑裝卸系統等)。(4)、反應器系統(入口煙道、反應器本體、出口煙道2、煙道接口、膨脹節、吹灰器、煙道內的導流與整流裝置、SCR 進口灰斗及輸灰系統、壓縮空氣等)。(5)、熱控系統(儀表和控制系統、工業攝像電視、CEMS、吹灰控制系統、除灰控制系統、氨泄漏及火災報警和消防控制系統等)。3.1 煙氣系統煙氣系統是指從鍋爐省煤器出口至SCR 反應器本體入口、SCR 反應器本體出口至空預器進口之間的連接煙道且設旁路煙道。為了煙為了使與煙道連接的設備的受力在允許范圍內,熱膨脹通過膨脹節進行補償道連所有煙道將在適當位置配有足夠數量和大小的人孔門和清灰孔,以便于煙道的維修和檢查以及清除積灰。煙道將在適當位置配有足夠數量測試孔。3.2 SCR 反應器脫硝反應器采用高灰型布置工3、藝,布置在爐后與除塵器之間的空間。每臺鍋爐配置2臺SCR反應器。與“21”模式布置催化劑相對應,脫硝反應器內的催化劑支撐鋼梁設置為三層SCR 反應器的設計考慮與周圍設備布置的協調性及美觀性。反應器應設計成煙氣豎直向下流動,反應器入口設氣流均布裝置,反應器入口及出口段設導流板,對于反應器內部易于磨損的部位設計必要的防磨措施。反應器內部各類加強板、支架應設計成不易積灰的型式,同時考慮熱膨脹的補償措施。反應器設置有人孔門。考慮內部催化劑維修及更換所必須的起吊裝置。反應器的內部設計能適應于蜂窩催化劑和板式催化劑互換的需要。SCR反應器應能承受運行溫度420不少于5 小時的考驗,而不產生任何損壞。3.34、 催化劑反應器內催化劑層按照3+1層設計。催化劑的型式采用蜂窩式。催化劑設計將考慮燃料中含有的任何微量元素可能導致的催化劑中毒。催化劑模塊有效防止煙氣短路的密封系統,密封裝置的壽命不低于催化劑的壽命。催化劑能滿足煙氣溫度不高于400的情況下長期運行,同時應能承受運行溫度420不少于連續5小時的考驗,而不產生任何損壞。脫硝系統最低噴氨溫度與煙氣中SO2濃度,煙氣中含濕量等參數有關,SO2濃度越高,最低噴氨的溫度越高,如果在低于最低噴氨的溫度下繼續噴氨進行氮氧化物的脫除反應,會在催化劑的孔內形成硫酸氫氨等副產物,堵塞催化劑微孔,降低催化劑活性和壽命。除此之外,硫酸氫氨副產物還會對下游空預器的換熱元5、件造成低溫腐蝕和堵塞。建議在機組長期處于低負荷條件下運行時,為保證脫硝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應當燃用含硫量低的煤種。每層催化劑層都應安裝可拆卸的測試塊,每8個模塊至少應有1個測試塊,均勻布置。3.4 吹灰系統本工程設置吹灰器,采用采用半伸縮耙式蒸汽吹器。蒸汽吹灰汽源利用現有的鍋爐吹灰蒸汽。吹灰氣源主汽和輔汽兩路組成,主汽氣源點從高位接入,充分考慮管路防積水和保證疏水順暢。單臺蒸汽吹灰器所用蒸汽: 2.0 MPa, 270 。蒸汽耗量: 16.1 t/h,允許兩個反應器同時吹掃。每個吹灰流程時間約為11 分鐘。吹灰頻率:每8 小時吹灰1 次。耗量: 8.86 噸/天。3.5 灰斗及輸灰系統在脫硝反應6、器進口煙道考慮設置灰斗。灰斗的容量應按不小于8 小時的儲灰量,進口灰斗的除灰效率不小于總灰量的5%。3.6 氨的空氣稀釋和噴射系統每臺鍋爐的兩個反應器共設置兩臺100%容量的離心式稀釋風機,一用一備。設兩套氨/空氣混合系統。分別用于兩臺SCR反應器的氨與空氣的混合。為保證氨(NH3)注入煙道的絕對安全以及均勻混合,將氨濃度降低到爆炸極限(其爆炸極限在空氣中體積為1528)下限以下,控制在5以內。并以脫硝所需最大供氨量為基準(即脫硝效率為90時)設計氨稀釋風機及氨/空氣混合系統。稀釋風機的性能保證能適應鍋爐40100%BMCR負荷工況下正常運行,并留有一定裕度:風量裕度不低于10%,另加不低于17、0的溫度裕度;風壓裕度不低于20%。氨/煙氣混合均布系統按如下設計:每臺SCR 反應器設置6 臺渦流混合器。由氨/空氣混合系統來的混合氣體噴入位于煙道內的渦流混合器處,在注入渦流混合器前設手動調節閥,在系統投運時可根據煙道進出口檢測出的NOx 濃度來調節氨的分配量,調試結束后可基本不再調整。3.6 儀表壓縮空氣系統鍋爐房區域儀表用氣就近取自鍋爐房區域儀表用壓縮空氣母管,氨站區域儀表用壓縮空氣取自廠區儀用壓縮空氣管道,在氨站區域設置壓縮空氣儲罐穩壓。3.7 液氨儲存蒸發系統液氨儲存、制備、蒸發供應系統包括液氨卸料壓縮機、儲氨罐、液氨蒸發器、氨氣緩沖罐、氨氣稀釋槽、廢水泵、廢水池(兼作事故氨池)、8、氨管線等。此套系統提供氨氣供脫硝反應使用。液氨的供應由液氨槽車運送,利用液氨卸料壓縮機將液氨由槽車輸入儲氨罐內,儲罐中的液氨輸送到液氨蒸發罐內蒸發為氨氣,經氨氣緩沖槽來控制一定的壓力及其流量,然后與稀釋空氣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勻,再送達脫硝系統。氨氣系統緊急排放的氨氣則排入氨氣稀釋槽中,經吸收后排入廢水池,再經由廢水泵送至現有工業廢水系統處理。氨液泄漏處及氨罐區域裝有氨氣泄漏檢測報警系統;系統的卸料壓縮機、儲氨罐、氨氣蒸發槽、氨氣緩沖槽及氨輸送管道等都備應有氮氣吹掃系統,防止泄漏氨氣和空氣混合發生爆炸。氨存儲和供應系統配有良好的控制系統。主要設備(1)卸料壓縮機卸料壓縮機設置兩臺,一運一備。卸料壓9、縮機能滿足各種條件下的要求。卸料壓縮機抽取儲氨罐中的氨氣,經壓縮后將槽車的液氨推擠入液氨儲罐中。壓縮機排氣量考慮儲氨罐內液氨的飽和蒸汽壓,液氨卸車流量,液氨管道阻力及卸氨時氣候溫度等。液氨接收裝置的接口標高與形式應與液氨供應商液氨罐裝車相匹配,確保能正常卸裝。氨系統卸料壓縮機必須含有油壓開關、出口壓力開關、液位開關6(2)儲氨罐(兩個儲氨罐)液氨儲罐共設置兩個,采用臥式儲罐,其總容量按照2 臺機組的脫硝裝置在設計條件(BMCR 工況)下,每天運行24小時,連續運行5-7 天的消耗量考慮。儲罐上安裝有超流閥、逆止閥、緊急關斷閥和安全閥等,作為儲罐液氨泄漏保護所用。儲罐還裝有溫度計、壓力表、液位計10、高液位報警儀和相應的變送器等,將信號送到脫硝控制系統,當儲罐內溫度(每個儲罐均采用三冗余測量控制方式)或壓力高時(每個儲罐均采用三冗余測量控制方式)報警。儲罐有防太陽輻射措施,四周安裝有工業水噴淋管線及噴嘴,當儲罐槽體溫度過高時自動淋水裝置啟動,對槽體自動噴淋減溫;當有微量氨氣泄露時也可啟動自動淋水裝置,對氨氣進行吸收,控制氨氣污染。氨罐不設隔熱或冷卻裝置,液氨儲存溫度按照50考慮。(3)液氨蒸發槽液氨蒸發罐共設置兩個,一運一備,每個液氨蒸發罐的容量(出力)按照兩臺機組的脫硝裝置在BMCR工況下的氨氣總耗量的100設計,并至少留有5%的設計裕量。核算后蒸發器的蒸發能力為:800Nm3/h。本11、工程液氨蒸發所需要的熱量采用蒸汽加熱的方式來提供熱量,蒸發槽的加熱蒸汽汽源采用電廠的輔助蒸汽,從電廠輔助蒸汽母管引接,蒸汽疏水低于60以下排放。蒸發槽的氨氣出口管道上裝有壓力控制閥將氨氣壓力控制在一定范圍,當出口壓力達到過高時,則切斷液氨進料。在氨氣出口管線上裝有溫度檢測器,當溫度過低時切斷液氨進料,使氨氣至緩沖槽維持適當溫度及壓力,蒸發槽也裝有安全閥,可防止設備壓力異常過高。液氨蒸發器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材質不低于1Cr18Ni9Ti(液氨蒸發器采用水浴加熱式,液氨盤管采用不銹鋼材質,蒸汽盤管及蒸發器外殼采用碳鋼材質)。(4)氨氣緩沖槽設置2套氨氣緩沖罐,一運一備,以滿足對壓力容器進行定期檢12、測的需要。從蒸發器來的氨氣經過壓力控制調節閥減壓到一定壓力后進入氨氣緩沖罐,再通過氨氣輸送管線送到爐側SCR區。氨氣緩沖罐的容積應能滿足為SCR系統提供穩定的氨氣壓力,能避免因蒸發槽運行不穩定所帶來的影響。每套緩沖罐應設置有安全閥保護設備。氨氣緩沖罐采用16MnR,且要求緩沖罐出口管高度不得低于液氨儲罐高度。7(5)氨氣稀釋槽設置1個氨氣稀釋槽。氨氣稀釋槽為不銹鋼制立式水槽,其容積應不小于8m3,并設有磁翻板液位計。水槽的液位由滿溢流管線維持,稀釋槽設計有槽頂淋水和槽側進水。液氨系統各排放處所排出的氨氣由管線匯集后從稀釋槽低部進入,通過分散管將氨氣分散入稀釋槽水中,利用大量水來吸收安全閥排放的13、氨氣。槽頂通風管出口的最大氨濃度小于2PPM,以避免氨氣味的發散。(6)氨氣泄漏檢測器液氨儲存及供應系統周邊設有氨氣檢測器,以檢測氨氣的泄漏,并顯示大氣中氨的濃度。當檢測器測得大氣中氨濃度過高時,在機組控制室會發出警報,操作人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氨氣泄漏的異常情況發生。氨氣泄漏檢測器設置數量的最低要求如下:氨氣泄漏檢測器信號進DCS顯示及相關控制。氨區設置4 套氨氣泄漏檢測器,即氨罐處設有2 套,卸氨區設有1 套,氨蒸發器區設有1套。承包方可根據實際布置需要增設氨氣泄漏檢測器,并負責將氨泄漏及火災報警和消防控制系統納入全廠消防報警系統。(7)排放系統在氨制備區設有排放系統,使液氨儲存和供應14、系統的氨排放管路為一個封閉系統,將經由氨氣稀釋槽吸收成氨廢水后排放至廢水池,再經由廢水泵送到工業廢水處理站處理。廢水泵設置2100%自吸泵,1運1備,工藝需要時,兩臺泵可以同時投入運行。(8)氮氣吹掃系統氨區設置氮氣匯流排一套。液氨儲存及供應系統保持系統的嚴密性,防止氨氣的泄漏和氨氣與空氣的混合造成爆炸是最關鍵的安全問題。基于此方面的考慮,本工程在本系統的卸料壓縮機、儲氨罐、氨氣蒸發槽、氨氣緩沖槽等處都設置有固定的氮氣吹掃系統。在液氨卸料之前通過氮氣吹掃管線對以上設備分別要進行嚴格的系統嚴密性檢查和氮氣吹掃,防止氨氣泄漏和系統中殘余的空氣混合造成危險。氨區應設有與氮氣瓶連接的氮氣連接管(紫銅管15、)和接頭,并設置氮氣瓶安放架。承包方應提出氮氣吹掃所需要的氮氣用量、氮氣瓶數量。SCR 反應器區的氨氣管道也應設有氮氣吹掃的接口和閥門。1.1項目概況本工程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SCR)工藝,采用單爐體雙SCR結構體布置,采用高灰型SCR布置方式,即SCR反應器布置在鍋爐省煤器出口和空氣預熱器之間,在爐后消防通道的上方。設置SCR反應器煙氣旁路。反應器進出口及旁路煙道分別設立煙氣擋板門與膨脹節。脫硝裝置處理100%煙氣量,脫硝反應器與還原劑供應系統按照脫硝效率不低于78.6%設計。蜂窩式催化劑模塊,采取“21”模式布置,本期布置兩層,底部第三層預留。反應器安裝吹掃裝置,采用聲波吹灰器對反應器16、進行吹灰。在SCR反應器進、出口安裝實時監測裝置,具有就地和遠方監測顯示功能。脫硝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實現脫硝SCR-DCS功能,脫硝操作員站設在除灰運行控制室內,工程師站設在除灰工程師站內。SCR反應區控制站設在除灰電子設備間,氨區部分的控制設在就地,設遠程DPU站。鍋爐設計和校核煤種都是晉東南無煙煤與黃陵煙煤的混煤,電廠目前煤質波動比較大。根據20082011 年的入廠煤統計:煤中收到基灰含量的平均值約為33.56%,最低為26.93%,最高為41.01%;低位發熱量平均值為18.519MJ/kg,最低值為15.95MJ/kg,最高值為22.23MJ/kg;煤種水分在5.929.32%之間;17、硫分在0.621.52%之間,平均值為1.02%鍋爐入爐煤煤質分析項目內容符號單位2012-7-13300MW試驗煤質工業分析全水分Mt%9.6空氣干燥基水分Mad%2.80收到基灰Aar%22.50干燥無灰基揮發Vdaf%21.63收到基高位發熱Qgr,v,arMJ/kg22.84收到基低位發熱Qnet,v,arMJ/kg22.04元素分析收到基碳Car%58.86收到基碳Car%2.82收到基碳Nar%1.01收到基碳Oar%4.35全硫St,ar%0.86灰礦物分析二氧化硅SiO2%52.86三氧化二鋁Al2O3%31.51三氧化二鐵Fe2O3%6.39氧化鈣CaO %4.48氧化鎂Mg18、O%0.68氧化鈉Na2O%0.50氧化鉀K2O%1.15二氧化鈦TiO2%1.16三氧化硫SO3%0.28二氧化錳MnO2%0.010煤中痕量元素氟F arg/g52氯Cl ar%0.017砷As ar%0.0003鉛Pb arg/g19汞Hg arg/g0.201.2.3煙氣參數飛灰粒度分析:平均粒度為51.16um,中值為34.48 um,峰值粒徑為60.62 um;粒度小于15.14 um的顆粒含量約為25%,小于72.97 um的顆粒占約75%,大于121 um的顆粒占10%。1.2.4 本工程設計參數省煤器出口煙氣參數項目項目單位數據數據機組負荷MW300O2%3.79濕基CO2%19、13.35濕基濕度%7.5N2%75.53濕基煙氣量m3/h103104標態、濕基、實際氧煙氣量m3/h1081041標態、干基、6%O2煙氣溫度380BMCR工況靜壓Pa-1020污染物濃度基準NOx排放濃度mg/m31000歷史日排放濃度參考值SO26%O2,干基L/L1994硫分2.0%SO36%O2,干基L/L20飛灰濃度g/m342入爐煤歷史數據計算,平均灰分32%設計性能方案LNB+SCRNOx控制目標mg/m3200低氮燃燒改造后NOx濃度mg/m3650SCR入口NOx濃度mg/m3700SCR改造后NOxmg/m3150SCR脫硝效率mg/Nm378.6NH3逃逸%2.27S20、O2/SO3 轉化率(含備用)%1催化劑化學壽命h24000SCR裝置的煙氣溫降3-5機組年利用小時h5000運行負荷范圍MW150300鍋爐效率變化01.3.3 純氨分析資料脫硝系統用的反應劑為純氨,其品質符合國家標準GB536-88液體無水氨技術指標的要求,如下表:液氨品質參數指標名稱單位合格品備 注氨含量%99.5殘留物含量%0.4重量法水分%油含量mg/kg重量法紅外光譜法鐵含量mg/kg密度kg/L25時沸點-33.3標準大氣壓1.3.4 無1.3.5 工藝水分析資料工藝水分析資料 項 目含 量項 目含 量K+0.06 mmol/LHCO3-0. 5 mmol/LNa+0.4 mmo21、l/LCO32-0mg/LCa2+0.6 mmol/LSO42-0.3mmol/LMg2+0.05 mmol/LOH-/Fe3+0.01 mmol/LCl100mg/LCu2+0.003 mmol/LNO3痕量Al3+0.01 mmol/LNO2/NH4+/化學耗氧量35mg/L總硬度2mmol/L溶解性固體150mg/L總堿度0.5mmol/L懸浮性固體3ppm,或者反應器出口NOx含量無變化或者明顯不準時,就需要暫停噴氨,解決問題后,才能繼續噴氨。10)脫硝效率穩定在3050,全面檢查各個系統,特別是反應器系統,在反應器出口手測氮氧化物濃度,比較每一個手工測孔的穩定數值,應基本一致。否則適22、當調整各個噴氨格柵手動節流閥,同時測量每條分支管道上測量孔板的壓差,使各條分支管道孔板壓差基本一致,使每個噴氨格柵的氨氣流量均勻。檢查氮氧化物分析儀、氨氣分析儀及氧量計分析儀,確保煙氣分析儀都工作正常,如果測量不準,聯系廠家處理,最好能夠用標準氣體對儀器進行標定。檢查氨氣制備系統,確保氨氣制備正常,參數控制穩定,能夠穩定的制備出足夠的氨氣。11)在全面檢查各個脫硝的系統均工作正常后,可以繼續手動緩慢開大注氨流量控制調節閥,使脫硝效率達到85,反應器出口氮氧化物含量100mg/Nm3。12)在脫硝效率達到80后,停止繼續增大注氨流量,穩定運行2小時后,手動緩慢關小注氨流量控制閥,把脫硝效率降低至23、50,然后聯系熱工檢查氨氣流量控制閥的控制邏輯,如果條件具備,把控制閥投入自動控制。然后增加或者減少反應器出口的NOx濃度的控制目標,觀察控制閥的自動控制是否正常,熱工優化氨氣流量控制閥的自動控制參數,使氨氣流量控制閥自動控制靈活好用,滿足脫硝控制要求。5.4 脫硝系統首次整套啟動運行后的調整5.4.1 脫硝系統運行溫度 煙氣中如果不含有硫的情況下,催化劑的正常運行溫度是318430。溫度低的條件下,催化劑的活化性能降低,但低溫一般發生在低的鍋爐負荷情況下,此時將不會降低脫硝效率。由于煙氣中含有硫,因此脫硝系統的運行溫度就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受煙氣中三氧化硫含量的影響。由于三氧化硫和24、氨氣反應會生成硫酸氫銨,硫酸氫銨的沉積容易引起催化劑的失活,同時硫酸氫銨也容易粘結在空預器的換熱片上,造成預熱器堵塞。因此脫硝系統運行時入口處的煙氣溫度應高于硫酸氫銨的露點溫度10以上。硫酸氫銨的露點溫度由氨氣和三氧化硫的濃度決定,同時也受入口處的NOx的濃度及期望的脫硝效率的影響。入口煙氣溫度過高,容易引起催化劑的燒結現象,煙氣溫度大于430時,將會導致催化劑的損毀。因此在脫硝系統運行中,更加應注意的是煙氣溫度低的問題。在脫硝系統運行中,要密切注意入口煙氣溫度的變化,且不可在煙氣溫度不滿足時還要繼續注氨。當然,在熱控控制邏輯里,已把煙氣溫度這一條件作為控制閥打開的必要條件。如果入口煙氣溫度不25、符合噴氨要求,注氨速關閥將會聯鎖保護關閉。5.4.2 注入氨氣流量的控制(即需氨量的控制) 注入氨氣流量是根據設置的期望的NOx去除率、鍋爐負荷、總的煙氣流量、總燃料量的函數值來控制的。其基本的控制思想是根據入口控制氮氧化物含量(該含量又是根據總的空氣流量與總的燃料量來求出一個鍋爐負荷,從而對應于某一負荷下的入口NOx含量)及期望的脫硝效率計算出一個氨氣流量,然后再通過出口氮氧化物實際含量來修正噴氨流量,同時氨逃逸率也是一個控制因素。如果氨逃逸率超過預先設定值,但此時SCR出口的NOx濃度沒有達到設定的要求,此時,不要繼續增大氨氣的注入量,而應該先減少氨氣注入量,把氨逃逸率降低至允許的數值后,26、再查找氨逃逸率高的原因,把氨逃逸率高的問題解決后,才能繼續增大氨氣注入量,以保持SCR出口NOx在期望的范圍內。 5.4.3在系統噴氨后,要注意反應器出口的氨氣濃度不能超過3ppm,否則,要檢查噴氨是否均勻,如有可能,要測試反應器入口的煙氣流場和氮氧化物分布情況,以個別的調整注氨格柵的注氨流量。如果短時間不能解決氨氣濃度超過3ppm的問題,那么,需要降低脫硝效率,減少氨氣的注入量。5.4.4 進一步聯系廠家檢查確認反應器出口的氮氧化物分析儀、氨氣分析儀、氧量分析儀工作正常,測量準確。如有問題,需及時處理。5.4.5 檢查每個反應器的噴氨格柵的氨氣流量是否均勻,對流量不均勻的,通過調整節流閥,使27、噴氨格柵的氨氣流量均勻。5.4.6 注意檢查液氨蒸發器的水溫,加熱蒸汽的控制閥門自動控制正常,水溫控制穩定。調整蒸發器入口控制閥,保證液氨供應合適。如果該控制閥已經投入自動,要注意監視該控制閥調節靈活,滿足氨氣蒸發的需要。5.4.7 在SCR的注氨投入后,要注意監視反應器進出口壓差的變化情況,如果反應器的壓差增加較大,與注氨前比較增加較多,此時要注意增加催化劑的吹灰。5.4.8 在SCR的注氨投入后,要提醒電廠鍋爐運行注意監視下級設備空預器進出口壓差的變化情況,要及時投運空預器的吹灰。5.4.9 把噴淋水的控制閥投入自動,注意監視液氨存儲罐的溫度和壓力,如果溫度或者壓力超過高限,噴淋水閥門應自28、動打開,否則手動打開噴淋水閥,以便降低液氨存儲罐的溫度和壓力。5.5 脫硝系統的相關試驗5.5.1 脫硝系統最大負荷運行試驗 機組負荷穩定在額定負荷,脫硝效率設定在85,觀察脫硝系統的運行情況,包括氨氣供應情況、氨逃逸率。5.5.2 脫硝系統最低負荷運行試驗 機組降負荷至脫硝允許投入時的最低入口溫度所對應的負荷,脫硝效率設定85,觀察脫硝系統的運行情況,包括氨氣供應情況、氨逃逸率。5.5.3 脫硝系統變負荷運行試驗 脫硝效率設定70,機組負荷按照一定的速率由滿負荷降低至脫硝運行的最低負荷,觀察脫硝系統的運行情況,包括氨氣的供應情況、氨逃逸率、實際脫硝率、氧量的變化等。此試驗可以根據電廠鍋爐的實29、際運行情況調試負荷的變化范圍。5.5.4 脫硝系統變化脫硝率運行試驗 在額定負荷下,變化脫硝效率由50升至88。再由85降低至50,分別觀察脫硝系統的運行情況,包括氨氣的供應情況、氨逃逸率等參數的變化。5.5.5 脫硝系統投運和停止對鍋爐的運行影響試驗在機組額定負荷情況下,觀察脫硝系統投運(注氨至脫硝效率85)或者停止(脫硝系統因為故障保護動作、突然停止注氨)對鍋爐運行參數的影響,主要觀察爐膛負壓、引風機出力等參數的變化情況。5.6 脫硝系統168小時滿負荷試運 在完成所有試驗后,各方確認脫硝系統已經具備進入168小時滿負荷試運的條件,開始脫硝系統的168小時滿負荷試運。168小時滿負荷試運期30、間,脫硝效率設定在70。在此期間,要定時詳細記錄以下參數:機組負荷、燃料量、總風量、脫硝效率、氨氣流量、催化劑的壓差、空預器壓差、反應器出口氮氧化物含量、氨氣含量、氧氣含量、蒸發器的水位和溫度、緩沖罐的壓力、液氨存儲罐壓力和溫度、液氨的液位、稀釋風機的出口壓力和流量。5.7 SCR系統的停運5.7.1 SCR系統的短期停運(鍋爐不停,可能因為煙氣溫度不滿足條件而停止注氨)1)關閉液氨存儲罐液相出口管道閥門;2)關閉蒸發器出口母管氣動調節閥;3)關閉氨氣緩沖罐出口手動閥;4)關閉反應器氨氣開關閥。5)其它系統設備或者閥門等保持原來的運行狀態。5.7.2 SCR系統的長期停運(鍋爐停運): 1)在31、鍋爐降低至最低允許噴氨溫度前,負荷暫時穩定,等注氨流量控制閥關閉后再繼續降負荷。2)關閉液氨存儲罐液相出口管道手動門。3)繼續加熱蒸發器數分鐘,待蒸發器出口氨氣壓力幾乎降為零后,逐漸關閉蒸發器入口的蒸汽控制閥門,然后關閉其手動閥;放掉蒸發器內部的水。4)緩沖罐壓力基本為零后,關閉至出口手動閥。5)關閉反應器氨氣開關閥,氨氣流量調節閥。6)緩慢打開旁路煙氣擋板門,之間注意鍋爐的負壓變化。待旁路擋板門全開后,在LCD手動關閉脫硝進口煙氣擋板門,出口煙氣擋板門。期間,催化劑的聲波吹灰器不能停止運行。7)在脫硝裝置完全退出運行后,停運稀釋風機,停止聲波吹灰器運行,并進行一次灰斗卸灰順控運行。8)至此,32、脫硝系統完全停止運行。當然,如果液氨存儲罐還存有液氨,則要按正常情況繼續監視和巡視液氨存儲罐的運行情況。5.8 SCR系統的正常運行維護5.8.1 每天要定期檢查整個系統,是否存在泄漏,特別是設計到氨氣的所有設備和管道,如有泄漏,要及時聯系安裝單位進行處理。5.8.2 注意重點監視反應器進出口壓降、空預器進出口壓降、反應器出口各煙氣分析儀、蒸發器水溫、氨氣緩沖槽壓力等重點參數,發現異常,要及時分析原因,以及時排除隱患,把系統恢復至正常的運行狀態。5.8.3 每天檢查稀釋風機的運行情況,包括其振動、軸承溫度、潤滑情況等;每周要檢查稀釋風機入口濾網的污染情況、連接部件的緊固情況;每月要注意檢查風機33、的葉片是否粘有異物,聯軸器是否連接牢固。5.8.4 每天要檢查聲波吹灰器的運行情況,包括噪音水平、振動、運行時的壓縮空氣壓力;每周要定期檢查吹灰器的過濾器積液是否有滲漏。5.8.5 每周要定期檢查煙道膨脹節是否存在扭曲變形、是否存在泄漏、是否已經變薄、連接件是否有松動等情況。5.8.6 每周要定期檢查SCR反應器的人孔門、檢查孔等是否有滲漏痕跡、連接部位是否有松動、連接法蘭墊是否有損壞。5.8.7 每周要定期檢查噴氨格柵是否有腐蝕、磨損、泄漏或者堵塞現象。5.8.8每周要定期檢查系統各閥門是否有裂紋、是否有滲漏痕跡、工作狀態是否正常、閥門行程是否充足;每月要定期檢查系統內的閥門是否有腐蝕、標設34、備簽是否有丟失。5.8.9 每天要定期檢查系統內所有管道是否存在振動過大現象;每周要定期檢查系統內的管道是否有泄漏痕跡、膨脹情況是否良好;每月要定期檢查系統內的管道是否出現連接不良而彎曲的現象、是否有堵塞、支吊架是否工作正常。5.8.11 對系統內的儀表每天要檢查是否存在泄漏痕跡、LCD上數值顯示是否準確;每周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堵塞、連接部位是否松動、電纜連接是否正常、傳感器工作是否正常、控制柜是否干凈;每月要定期檢查是否標簽丟失、是否有丟失零部件、是否已經到了檢驗日期。5.8.12 每月還要定期對系統內所有的平臺、護欄、人行道、梯子等通行設施進行檢查,確保上述設施完好、可正常使用。6 系統的相35、關報警和聯鎖保護 脫硝系統的相關報警和聯鎖保護見報警、連鎖保護試驗卡。7 調試質量的檢驗標準7.1氨氣蒸發器的氨氣蒸發能滿足SCR系統煙氣脫硝的需要。7.2 脫硝效率 85 。7.3氨氣逃逸率3ppm。 7.4無漏油、漏水、漏氣現象。7.5催化劑進、出口煙氣差壓 1000Pa。7.6各設備自動控制調節效果良好。8 危險點分析和預控措施8.1 工作人員因為接觸到氨氣而受到傷害 可能的原因:工作人員不小心接觸到泄漏出來的氨。 采取的預防措施:a)在調試過程中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氨氣的泄漏;b)工作人員處理氨氣泄漏問題時需穿戴好個人保護用品,不參加泄漏問題處理的無關人員必須遠離氨氣泄漏的地方,而且必須在36、站在上風方向。 工作人員不小心接觸到氨氣而受到傷害時需采取的措施:a)如果工作人員因為吸入氨氣過量而中毒,應使中毒人員迅速離開現場,轉移到空氣清新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并等待醫務人員或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b)如果工作人員皮膚接觸氨氣,應立即除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清水沖洗皮膚或用3%的硼酸溶液沖洗;c)如果是工作人員眼睛受到氨氣的傷害,則必須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的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20分鐘,并送醫院急救。8.2氨氣泄漏。可能的原因是系統的管道、閥門等出現故障。采取的預防措施:a)系統安裝的所有設備材料必須滿足存儲液氨的需要,嚴禁使用紅銅、黃銅、鋅、鍍鋅的鋼、包含合金的銅及鑄鐵零件。b37、)系統要進行嚴密性試驗,確保系統不存在泄漏的地方。c)液氨存儲系統要有專人24小時值班,除運行人員定期檢查外,值班人員也要利用便攜式氨氣監測儀對系統周圍進行檢測,確保系統無泄漏。出現氨氣泄漏事故時采取的處理措施:a)發生氨氣泄漏時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和領導,撤離受影響區域的所有無關人員;b)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清理所有可能燃燒的物品及阻礙通風的障礙物,保持泄漏區域內通風暢通;c)立即組織人員隔離所有泄漏設備及系統;d)立即啟動現場的水噴淋系統來控制泄漏的氨氣,為防止吸收氨氣后的水造成二次污染,應立即啟動廢水泵;e)所有參加泄漏處理的人員都必須穿戴好個人保護用品后,方可進入泄漏區域,開展事故38、處理工作。8.3催化劑進出口差壓高可能的原因是:反應器進出口壓力測量儀表不準,或者氨逃逸高造成硫酸氫胺生成量多,從而積灰嚴重。采取的預防措施:a)確保壓力檢測儀表已校驗合格,工作正常,引壓管不存在泄漏或者堵塞現象;b)確保SCR出口的煙氣分析儀工作正常,測量準確;c)確保氨氣流量控制閥工作正常,自動控制調節效果良好;d)確保氨氣流量檢測器已校驗合格,工作正常;e)定期對催化劑層進行吹灰;f)確保吹灰壓縮空氣參數滿足吹灰要求。出現催化劑進出口差壓高采取的措施:a)如是壓力測量系統有問題,就要對測量系統進行處理,確保測量準確無誤;b)如差壓的確高,對SCR系統,可以暫停噴氨,加大催化劑的吹灰頻率。39、8.4 脫硝效率低可能的原因:注入氨氣量偏少、氮氧化物分析儀偏低、注入氨氣不均勻采取的預防措施:a)確保氨氣流量控制閥的自動控制調節效果良好;b)聯系廠家調試好氮氧化物分析儀,盡可能用標準氣體對其進行標定一次;c)調整注氨格柵的節流閥,手動測量氮氧化物數值比對。出現脫硝效率低的處理措施:a)在出現脫硝效率低時,首先不要急于加大注入的氨氣量,而是首先排查效率低的原因,在原因查清楚,再決定是否需要加大注氨量,否則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氨氣逃逸率的升高;b)如是氮氧化物分析儀測量不準確,需聯系廠家對測量儀重新調試,并用標準氣體進行標定;c)檢查氨氣流量控制閥的自動控制功能,確保調節效果良好。d)如注入氨40、氣不均勻,就要調整注氨格柵的節流閥,確保注氨均勻。8.5 氨氣逃逸率高可能的原因:注入氨氣量過大、注入氨氣不均勻或氨氣分析儀測量不準或負荷變化速率過快。采取的預防措施:a)在注入氨氣前,要聯系廠家對氨氣分析儀調試,確保氨氣分析儀工作正常;b)要確保氮氧化物分析儀、氧量分析儀工作正常;c)要確保氨氣流量控制閥自動控制調節滿足實際脫硝要求,不會過量噴入氨氣;d)機組升降負荷嚴格按照升降負荷曲線進行。出現氨氣逃逸率高的處理措施:a)如是氨氣分析儀測量不準,聯系廠家進行處理,盡可能用標準氣體進行一次標定;b)如氨氣分析儀測量準確,氨逃逸率的確高,此時應減少注入的氨氣量,觀察氨逃逸率的變化。8.6 氨存41、儲罐安全門動作。可能的原因是安全門壓力整定值過低或者存儲罐壓力過高。采取的預防措施:a)安全門在安裝之前,要求安裝單位把安全門拿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校驗,并出具校驗合格證明書;b)氨存儲罐最高液位不允許超過罐容積的90%所對應的高度;c)控制罐內的壓力在1.5MPa以內,溫度在40以下。如果存儲罐內壓力高于1.8MPa或者溫度高于40時,噴水裝置要求能夠自動打開進行噴水冷卻降壓。出現安全門動作情況時采取的處理措施:a)啟動廢氨處理系統,確保從安全閥排出的氨氣能夠在稀釋罐被水及時稀釋,并被廢水泵打至廢水處理系統;b)打開水噴淋裝置,對存儲罐進行噴水冷卻降溫降壓;c)如果安全閥已經到達回座壓力但還是不回座,則手動強制將安全閥回座。9 調試組織分工9.1 調試單位負責編寫本措施及實施和試運操作的指導和指揮工作。9.2 生產單位負責設備系統的命名掛牌及設備運行和巡視。9.3 施工單位負責設備的安裝,維護,檢修及消缺工作。9.4 監理單位負責設備及系統驗收。10 質量控制點10.1 熟悉有關圖紙和資料。10.2 編寫調試措施或方案,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核。10.3 對試運技術文件包進行確認。10.4 注氨要均勻,系統無泄漏。10.5 對系統進行技術評價,編寫調試報告,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