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臨湖公路龍山段測量專項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1184
2024-01-04
16頁
6.46MB
1、 岳陽市臨湖公路龍山段 第二合同段 (K2+550K4+656.886) 測量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 編制依據 二、 工程概況三、 施工控制測量等級四、 人員設備配置五、 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六、 測量施工各環節方案 七、 竣工測量八、 質量保證九、 資料整理歸檔十、 安全措施 一、編制依據岳陽市臨湖公路龍山段建設項目設計施工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 F10-2006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公路施工測量手冊 業主、總監辦下發的相關文件二、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岳陽市趕山南片區內的城市I級主干道,趕山南片區位于岳陽市中心城區主城區南部,2、地處風景秀麗的南湖景區南側,緊依趕山。用地緊鄰京廣鐵路湖濱站、汽車南站、郭鎮汽車站以及規劃雷公湖路、臨湖路、湖濱大道、趕山南路、學院路等主干道,區域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本工程第二合同段起點為K2+550K4+656.886,全長2.106km.本標段主要工程內容由路基、路面、防護排水工程組成。 坐標系統: 1954北京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14度;高程系統:1985黃海高程系統。路線平面設計主要是根據岳陽市趕山南片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現場踏勘情況,本標段起點自斗丘路、畈中路、明仲路、茶山路、雙龍路、曾家莊路,至湖濱大道(S201),全長2.106km,曲線段的曲線半徑為600米,平曲線長707.593、6米,豎曲線最大半徑為50000米,最小半徑8000米,最大縱坡1.92%,最小縱坡0.3%。橫斷面設計的組成形式為:4.0m(人行道)+4.25m(非機動車道)+0.25m(路緣帶)+3.0m(綠化帶)+0.5m(路緣帶)+3.75m(機動車道)+2*3.5m(機動車道)+0.5m雙黃線+2*3.5m(機動車道)+3.75m(機動車道)+0.5m(路緣帶)+3.0m(綠化帶)+0.25m(路緣帶)+4.25m(非機動車道)+4.0m(人行道)=46.0m。三、施工控制測量等級 (一)本標段首級控制點為GPS定位控制點,導線點編號分別為:DI51、DI52、DI53、DI54、DI55、DI54、7、DI58、DI59、DI60、DGPS09、DGPS10共十一個導線點及水準點,由設計院提供。臨湖公路龍山段建設項目屬市政一級公路,施工控制測量等級為四等一級,控制點高程采用四等水準測量。設計方提供的首級控制點較稀散,且不在路基附近,為了便于施工測量控制,我們將在K2+800、K3+350、K3+700、k3+850等恰當地段增設加密導線點,加密導線點的布置方法: (二)加密導線點選點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 相鄰邊長平均不宜超過350米,個別邊長不宜段于100米,長邊與段邊距離比控制在1 : 3。2、 點位應選在工程施工不易發生沉降變形區域以外的地方。3、 點位應避開工程施工范圍。4、 導5、線點必須采用高標號砼澆筑,確保牢固穩定。 加密導線點埋石示意圖: 其等級精度要求按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具體要求見下表: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 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級儀器2級儀器6級儀器三等1431.820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52.5181/8000046-51/35000一級40.55151/30000-24101/15000二級2.40.258.151/14000-13161/1000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6、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平地(mm)山地(mm)四等1016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四、人員設備配置 公路工程測量放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工作,從前期準備到交工驗收,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為確保臨湖公路龍山段二標段工程能夠優質高效、精益求精的完成,我公司組織有多年公路工程測量經驗的測量人員擔任測量工作,人員設備配備見下表: 專業測量人員一覽表序號姓名職務備注1李開發測量組長在崗2任繼盛測量員在崗3向 杰測量員在崗 儀器配備情況一覽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精度數量全站儀KTS-442L21水準儀DS322mm1鋼卷尺50m2鋼卷7、尺5m2五、 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一) 施測原則 1)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 2)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二)準備工作 學習設計文件和相應的技術標準,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 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8、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設計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結構物施工圖,及時校對構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標高,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測量放樣之前,測量人員首先熟悉圖紙結構物的總體布置圖,細部結構設計圖。根據整體到局部的原則,以控制網作為放樣依據,找出主要軸線和主要點的設計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間的幾何關系,再結合現場條件和控制點的分布,采取適宜的放樣方法。施工測量貫穿整個施工過程,9、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六、測量施工各環節方案(一)施工控制網測量復測 設計院提供的地面平面控制點GPS點、地面高程控制點(具體數據及示意圖見下圖)。 平面控制點 DGPS09、DGPS10至DI52、DI51共13個點, 高程控制點與平面控制點共用。為了保證測量精度,導線測量以 DGPS09、DGPS10為基準附合到DI52、DI51。根據設計院提供的控制點,復測地面平面控制點、地面高程控制點嚴格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進行。 平面精密導線點復測時的角度、距離測量;角度觀測按精密導線測量要求分別觀測4個測回,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導線邊長往返測距取平均值。 高程控制點復測時以DGPS10為起點10、附合到DI51上。分別進行往返測量,各項觀測數據均按四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進行。 經復測的各點結果均應符合設計及工程測量規范要求,方可作為路線的平面控制網使用。(二)路基中線放樣測量 1、線路中線的恢復工作,路基中線樁的控制全部由導線控制點進行恢復中樁,施工前根據設計要求精度,恢復中線一般均將附屬構筑物(如涵洞、擋土墻等)的位置一并定出。 2、中線測定采用全站儀進行道路中線極坐標法放樣,極坐標放樣的優點在于方便靈活,儀器架設測點可以是任意點,只要選擇合適的測站點,則可以避開按傳統測量作用方法可能成為路線上視線遮擋的障礙物,放線均為測站上架設儀器直接進行放樣定位,則點與點之間互相獨立,互不傳11、遞誤差,從而可保證放樣點有較高的精度,作業方法簡單可靠。 3、具體方法:采用坐標已知法進行放樣,就是計算出中線上欲放樣點的坐標即已知位置元素,諸如點以及路線上其他位置元素為已知點,根據坐標關系,求出控制點(導線點)和欲放樣點之間的方位角和平距關系,采用全站儀直接進行放樣。 4、測量步驟:根據復核的導線點做為全線的控制網點,測設時將儀器置于導線點上,按中樁的坐標進行測設,把中樁位置逐個定出后,隨即測出該樁的地面高程。(三)橫斷面測量 1、橫斷面測量采用全站儀對邊測量或采用水準儀測高,鋼尺或繩尺量距,施測橫斷面時,應在每一個地形發生變化處置鏡,采集數據,現場做好詳細記錄,然后做好內業資料整理。 212、測量成果:現場測量成果經技術負責人檢查無誤后,提交監理工程師復核。(四)路塹挖方段開挖線放樣 1、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塹、高路堤施工,為了保證線路各部結構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更好的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數量,技術人員需要不斷的檢查、監控線路中線和開挖(填筑)邊線,內、外業工作量極大。近年來,新型全站儀的普及使得測量人員從繁重的測量放樣工作中得到解脫。 道路工程線路平面總是由直線和曲線所組成,曲線按其半徑的不同分為圓曲線和緩和曲線。在我國,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線作為緩和曲線。 2、傳統的路基邊樁放樣方法 由于測量儀器等的限制,以前放樣路基邊樁大多采用如下的辦法:首先用切線支距法或偏角法等定出13、線路中線里程樁;其次是在每個里程樁上置鏡撥其斷面方向(即法線方向)放樣出路基邊樁;然后抄平、移樁。這種放樣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放樣誤差會不斷累積,尤其是長大曲線,曲線的閉合差往往會很大,因此施工時不得不采用分段的方法進行測設。此外,工序繁瑣,外業工作量大,需要人員多,而且對施工現場干擾很大。顯然,這種路基邊樁放樣方法不但與現代施工“快而準”的要求很不相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已廣泛應用于施工現場的先進儀器設備。 3、路基邊樁放樣方法的改進 半站型電子速測儀、全站儀等先進測距儀器和CASIO可編程計算器、PCE500電子手薄及南方儀器公司新近推出的測繪通(SPDA,掌上電腦)等先進袖珍型計算機在14、施工現場的廣泛應用,使得極坐標法放樣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為路基邊樁放樣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前提條件。 4、具體方法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放樣法,首先推算大致偏距,然后測得其三維坐標,根據測得的高程和邊坡的坡比再次推算偏距,如此反復跟蹤捕捉,直至精準。 挖方段開挖線邊樁放樣示意圖(五)路面高程控制測量路面高程控制網沿線路布設的為四等水準網;高程測設時,應將設計高程按一定下反數測設到中線與邊線高程控制樁上;在使用攤鋪機作業時,此時高程控制樁應采用可調式托盤;且樁位間距不應大于10m,高程控制樁上平置鋁合金導梁或3鋼絲繩;當采用鋼絲繩時,每100m將20以上鋼釬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1t倒鏈將鋼絲繩15、繃緊,使其平穩置于已測設好高程的可調式托盤上。在攤鋪機行進中,應有專人看管托盤,若發現托盤移動或鋼絲繩從托盤掉下時,應立即重測該處高程。當分段施工時,平面及高程放樣應進入相鄰施工段50100m,以保證分段銜接處線型的平順美觀。(六)排水管道測量 1、管道中線定位及高程測量中線定位:把雨水管,污水管起點、終點、檢查井位等各主點位測設定位在地面上,并用木樁標記。管道基槽開挖后重復中線定位,軸線偏位控制在 50mm 。高程測量:在各施工工序進行之前進行高程測量以便控制,在各施工工序完成后進行復測。各部位高程測量控制為:井底高程控制在 15mm ;檢查井井蓋與相鄰路面高差控制在+4,-0(mm);雨水16、檢查井與相鄰路面高差控制在+0,-4(mm). 2、測量成果:現場測量成果經技術負責人檢查無誤后,提交監理工程師復核。七、 竣工測量 1、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測量、結構物竣工測量。 2、采用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圖式等應與原施工測量相同。 3、竣工測量時對于施工中無變動的項目應采用調查和檢測的方法,對于已變更施工設計的項目應按實際位置進行竣工測量。竣工測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應與施工測量相同。 4、竣工圖應正確反映竣工工程物的位置、高程以及形狀、材質等內容,并能作為工程驗收的重要技術資料。 5、竣工測量成果超過設計限差時,除應在現場明顯標示外,還應上報總監辦。 6、竣工測量完成后提交下列成果: 竣17、工測量成果表;竣工圖;竣工測量報告。 7、竣工測量作為工程測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嚴格按規范實施,確保其準確性、標準性。八、 質量保證 1、總體軸線定位本著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根據業主提供的圖紙及測繪資料和有效的規劃紅線標志進行軸線定位測量。在設置坐標控制點時,應設定在施工場地以外,并且應設在堅固而又安全的地方,以避免坐標點產生位移和破壞,此外還要定期復測和校核,確保測量的精度等級。以上工作均應得到監理認可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2、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環境的限制,結構施工要形成流水作業,在施工中,必須高度重視測量作業,不允許出現任何測量誤差超出限差的情況,必須加強施工測量檢核。為達到中線和標高18、的測量誤差均在限差內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術措施: 1)開工前對測量人員進行工程情況、技術要求、測量規范、測量操作規程、測量方案、測量基本知識、測量重要意義的培訓。 2)施工放樣前將施工測量方案報監理測量工程師、測監中心及業主審批,嚴格按照測量方案實施。 3)加強對測量用所有控制點的保護,防止移動和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損壞,應立即報告監理,并與監理協商補救措施。 4)施工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軸線點(或中線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測量標志旁要有明顯持久的標記或準點聯測,保證在測量過程中,隨時發現點位變化,隨時進行測量改正,嚴格遵守各項測量工作制度和19、工作程序,確保測量結果萬無一失。 5)外業前,列出所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檢查是否完好。在運輸和使用測量儀器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如發現儀器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檢,并對上次測量成果重新作出評定。 6)在進行施工放樣時,控制點必須與另外一條邊方向的控制點進行檢測,在點位準確的情況下,方可進行施工放樣,控制點的檢測結果應記錄在測量手簿中。測量過程中,必須消除干擾,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證測量精度,各種構造物放樣時應和施工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偏差。 7)積極和測量監理工程師進行聯系、溝通和配合,滿足測量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測量技術要求及意見,并重要部位的測量請測量工程師旁站監理,并把測量結果20、和資料及時上報監理,測量監理工程師經過內業資料復核和外業實測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8)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9)測量工作在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是指引施工的方向標。我們本著對工程負責、對單位負責、對個人負責的工作態度,認真的做好測量工作。 九、資料整理歸檔1、測量工作各項記錄要求記注明顯,沒有涂抹,計算成果和圖標準確清楚,所有測算資料簽署完善,未經復核和驗算的資料不得使用。2、一切觀測值與記事項目必須在現場核對清楚,不得憑回憶補記測量成果。控制測量應至少兩人同時記錄。3、測量記錄應用統一表格,并注明頁次、觀測者、記錄者、日期、天氣及測量儀器。421、測量原始記錄、資料應收集管理齊全并按類、按項應有專人管理,以備查閱。5、各種重要放樣記錄。交接樁記錄及竣工測量資料應隨竣工文件統一移交。十、安全措施 1、測量儀器使用過程中禁止離人,嚴防碰撞,不得將儀器架設在不穩固的基礎上及易坍塌的溝槽邊,架設儀器的場地應清除雜物。在堤岸上作業應注意保持安全的距離。 2、盡量避免在交通繁雜的路口或通道架設儀器,遇有特殊情況時應設專人負責安全監護和疏導交通。 3、立體交叉作業時應避免高空墜落物體,在高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上下施工作業面應走安全通道,不得翻越公路護欄或攀爬腳手架。 4、夜間作業時測量人員應穿著帶有熒光反射標志的作業服。 5、測量儀器應定期進行標定校驗,確保施工測量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