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建設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339
2024-01-04
14頁
246KB
1、沁源縣文化中心建設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文件編號:SJ/CJWHZX05-2013 審批:審核:編制: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沁源縣文化中心建設工程二一三年五月目錄一、 工程概況.2二、 編制依據.2三、 測量放線方案.2四、 沉降觀測.10五、 人員組織機構圖.11六、 測儀器設備表.12七、保證措施.13八、軸線控制點平面布置圖.14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沁源縣文化中心,位于沁源縣河西區人民路東側,河西村南側。主要擬建建筑物沁源縣文化中心長為145.5m,寬為63.95m。建筑主體地下1層,地上2層,局部4層,建筑物高度為6.6m(影劇院舞臺上空建筑高度為17m),框架結構、鋼結構。基礎為條形2、基礎加防水板。二、 編制依據 1、建筑施工手冊 2、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 3、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 01-21-95); 4、建設工程監理規程(DB11382-2006); 5、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 /12897-2006); 6、沁源縣文化中建設工程建筑、結構施工圖紙 根據以上規范、規程對施工精度的有關要求,本著“技術先進,確保質量”的原則,制定本施工測量方案,確保圓滿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測量任務。三、 測量放線方案3.1控制軸線引測: 根據規劃局提供定位點,我項目測量員測設出建筑主軸線,并引出軸線控制點,經核查無誤,作好定位測量放線記錄,請監理、甲方驗收后作為主3、樓施工軸線放樣依據,并對木樁妥善保護。 3.2 0.000以下施工測量 3.2.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 (2)校測儀器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3.2.2平面放樣測量 (1)首先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出控制軸線。(2)軸線投測。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并凝固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J2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軸對面方向樁,將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然后以控制軸線為基準,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細部放樣示例:4、(3)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并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進行下道工序。(4)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主軸線間距允許偏差(mm)L 30 m530mL 60m10 60m90m20 (5)支立模板時的測量控制1)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墻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0mm標高線,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2)模板垂直度檢測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3.3 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3.3.1坑底標高基準點的引測方法采用懸吊鋼5、尺法,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S3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并標明數據。 3.3.2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立筋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3.3.3標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高度H允許偏差(mm)每層3 mmH 30 m5 mm30mH 60m10 mm60mH90m15 mm90mH120m20 mm 3.4 0.00以上施工測量3.4.1首層底板澆注完混凝土后,達到一定強度后,在軸線控制樁架設經緯儀,后視6、同軸線方向樁,將主控制軸線投測到混凝土面層,經過角度及距離校核合格后,使用鋼尺量測出其他軸線,作為首層墻、柱等平面位置施工依據。3.4.2平面控制測量:本工程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鉛直儀豎向投測法。(1)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1)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布設,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設3個點,作為該流水段的平面控制點。 2)埋件的埋設內控點布設在首層,在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3)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7、且與底板焊接澆筑。 預埋件示意圖 4)控制點的測設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所在縱橫軸線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并用全站儀進行測角、測邊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于軸線控制網的精度。內控點如下圖: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 接收靶示意圖 (2)內控點豎向投測首先將激光鉛直儀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置豎直度盤為00000,儀器發射激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鉛直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圓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移動接收靶,使靶交點與圓圈中8、點重合,此時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點位置。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4)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3.5高程傳遞水準基點的引測:根據甲方提供的9、水準點,將0.000引測到四個固定電線桿上,由監理、甲方復驗后要求對該點進行保護。3.5.1高程的傳遞(1)高程傳遞依然采用懸吊鋼尺法進行傳遞。(2)標高引測時,將鋼尺從激光洞懸吊到首層分別在首層及施工層架設水準儀讀數。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標高點(最少3個),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3.5.2施工時高程控制在一層以下標高可直接通過10、水準基點控制。一層以上部分可將+50線引測到建筑物上,作為高程傳遞的復核依據,高程傳遞采用鋼尺依次向上傳遞,將各層50標高用紅油漆標注三角。3.5.3砌體工程軸線按原結構樓板上已彈的軸線,并根據軸線結合設計圖紙彈出墻連線及窗洞口線;砌磚時根據框架柱上的50線立皮數桿,當墻體砌至超過50cm時,將50線引至墻身并彈線,作為抹灰、安裝水、暖、電時的依據。3.5.4裝飾階段抹灰時在磚墻或柱50線自留設小三角形不抹灰,要露出線,抹完灰時三角部位外露,用儀器引至抹灰面,做為裝璜時找平的依據。四、沉降觀測4.1本工程沉降觀測沿建筑物外墻設置沉降觀測點,根據結施02說明,沉降觀測由具有相應資質單位承擔,沉降11、觀測點的布置應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變形特征。4.2測量觀測要求從基坑回填開始,在一層柱施工時預埋隱蔽式沉降觀測點,作法如下圖,作為回填后施工沉降觀測的依據。觀測周期時間每施工完一層結構施工階段每兩個月一次建筑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三至五次第一年兩次第二年每年一次到沉降穩定五、人員組織機構圖 項目經理:衛彥剛項目副經理:王海林項目工程師:梅富全施 工 員 王海林 材 料 員 王學強 胡衛紅 質量 員 田德文 資料員 朱磊 測量員 梅富全勞 務 隊 安 全 員 王炳 核 算 員 金鑫 技 術 員 梅富全 實驗員 朱磊測量員:負責項目部的測量工作,負責施工測量階段的測量放樣和設置施工用樁的工作;負責施工過12、程中的施工放樣測量以及工點質量檢驗及評定的測量工作; 負責工程完工后的竣工測量,提供編制竣工文件所需的測量數據。其他人員在放線過程中配合測量員放線。六、測儀器設備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國別產地制造年份已使用臺時數用途備注1全站儀華星HTS-2201蘇州20131測量2經緯儀JJ2A 1蘇州20121測量3水準儀DS32蘇州20111測量4塔尺5m2蘇州20122檢測5鋼卷尺50m10河南20132測距七、保證措施: 5.1所用儀器必須按規定周期送交技術檢測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5.2搞好測量放線的檔案整理工作,及時填報放線記錄,并在測量過程中作好放線和沉降觀測的原始記錄。 5.3軸線投測完畢,質量員、施工員檢查復核,并填寫預檢工程檢查記錄。 5.4軸線樁、標高樁在施工過程中應妥善保護。八、軸線控制點平面布置圖